- 相關推薦
英語教學與備考必須突出素質教育
94年高考結束后,眾多專家學者對高考英語試題的命題指導思想、命題形式以及命題內容進行了評價與分 析。一致認為,94年高考英語試題向考查能力方面進行了傾斜,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果。隨之引出的新話題是 :高考試題內容的改革——突出對語言能力的考查將對今后的中學英語教學產生深遠的影響,將對習慣搞應試 教育的人們起到糾偏的作用,將對在中學英語教學中突出素質教育、強調能力培養起到促進與推動的作用。一、從94年高考試題的導向看素質教育能力培養的重要性
94年高考英語試題的突出特點是在仍然注重考查語言基礎知識的同時,更加突出地考查了學生綜合運用語 言的能力。大量對話式或語境化的題干設置,使語言的交際功能得到了充分的體現。如:1.在基礎知識題中突 出了語言的交際功能,避免了單純考語言知識和語法的片面做法。2.完型填空題突出考查綜合運用語言的能力 和重點考查篇章語意。3.閱讀理解題要求考生既要理解具體的事實,也要理解抽象的概念;既能理解字面意義 ,也能理解深層寓義;既理解某句、某段的意義,也理解全篇的邏輯關系,并據此進行推理判斷。4.短文改錯 題在較高層次上側重了考查考生對英語知識的掌握和綜合運用的能力。5.書面表達題重在“測試學生的英語表 達能力,看其是否能夠運用學過的英語知識和掌握的技能進行思想交流”。
二、應試教育的弊端必須克服
在中學英語教學中,多年來困擾我們的問題是:究竟應該將能力的培養、素質的提高放在首位,還是將應 試能力的培養放在首位?從理論上講毫無疑問應堅持前者,但又確實存在某種程度上的應試教育傾向:搞題海 戰術,鉆語法條條,靠死記硬背來對付高考,忽視學科能力素質的培養。
我們主張素質教育,反對應試教育是因為應試教育是一種不負責、不顧后果的短期行為,只能造就高分低 能者。如每年高校錄取的新生中都有不少學生存在著高考成績尚可,但聽、說、讀、寫語言能力缺乏,英語“ 聾啞癥”嚴重。其原因不外乎是沒有進行循序漸進的聽、說、讀、寫四種語言基本技能的訓練,忽視語言的交 際功能所致。應試教育只能造成學生大量精力、時間的浪費,不能培養出具有一定外語基礎、一定外語自學能 力的合格人才。
三、課堂教學改革是培養語言能力的主要途徑
語言是交流思想的工具。這一特性決定了英語教學的目的就是要培養學生具備使用這種交際工具的能力, 如何培養這種能力則是中學英語教師們多年來探索的課題。
從語言產生的規律看,任何一種語言首先出現的是有聲語言,然后才產生文字語法。因此,語言學習的規 律應是有聲語言在前,文字語法居后。新大綱對此有明確的規定,即聽先于說,說先于讀,讀先于寫,教師的 任務就是在課堂教學中帶領學生在學習語言知識的同時進行大量的語言交際的實踐活動,從而使語言基礎知識 轉化為言語技能,并發展成為運用英語進行交際的能力。
實踐證明,傳統的分段教學法和語法翻譯法都無法體現語言教學實踐性強、交際性強的特點。不重視聽與 說的訓練,單純地講解和傳授語言知識,教師為高考而教,學生為高考而學,其結果,學生的語言能力及自學 能力卻很差。因此,必須改變因應試教育而形成的傳統教學模式,堅決摒棄費力耗時的語法翻譯法,支離破碎 的分段教學法,代之以能體現語言教學特點,對培養語言能力極具效果的交際法(功能意念法)。由各地中學 英語教師根據教學實踐創造出的課文整體教學、情景教學、視聽教學、圖片教學等,也都在不同程度上體現了 語言的交際功能。
這些新穎獨特的教學方式的共同特點是著眼于學生基本素質的提高,著重于學生運用英語能力的培養,尤 其強調語言的實踐性。這種實踐性可以體現在每一個教學步驟、教學環節中,貫穿課堂教學的全過程。如:1. 通過背景知識或人物介紹引出新課。用英語簡單介紹課文大意,或介紹故事所發生的背景知識,這樣既可以讓 學生對所學新課首先有一個粗略的了解,進而激發學生對新課產生興趣和對新知識產生求知的欲望,還可對學 生進行聽、說訓練。2.詞匯教學應注意采用直觀、形象的方式,突出重點詞匯,不必求全或字字講透。既可用 簡單易懂的英語解釋生詞,或以舊詞引出新詞,或給同義詞找反義詞,化難為易,以舊帶新,還可適當引用學 生喜愛的諺語、格言活躍課堂氣氛。3.學習課文時,應首先引導學生通讀全文,掌握大意,進行閱讀理解訓練 ,讓學生在順乎自然的語言交際活動中將語言基礎知識轉化為語言交際的能力。5.最后小結全課。此階段進行 語言能力訓練的方式可有:復述課文和聽寫依據課文改編的且難度與課文相當的短文或指導作文。復述課文可 采用兩人組或四人組進行。還可以大組為單位進行故事接龍賽。這樣可以讓更多的學生參與語言實踐活動,提 高課堂效率。
這些教學方法在課堂教學中的成功運用可有效地促進學生在聽、說、讀、寫諸方面的發展。學生運用語言 進行交際的實際能力顯著提高,課外自學和閱讀英語書籍的積極性也空前高漲。
值得注意的是,在這些教學方法或手段的使用中,對課堂教學改革起決定性作用的是改變用中文講英語課 的做法。這是因為學習語言需要語言環境。教師用英語組織教學,用英語講課,才有助于語言環境的形成,有 了語言環境,語感的形成、能力的培養才成為可能。用英語講課,特別是在高中學生已掌握了一定量的單詞的 前提下是完全可行的。
在用英語組織課堂教學中,教師的主要任務應是依據語言交際性原則,從生活實際出發,設計各式各樣的 語言場景,將語言知識有機地融于語言交際活動中。有經驗的教師都知道,幾乎所有語言知識的學習、句型的 操練都可以在合乎情理和十分自然的語言氛圍中進行,從而達到“使基礎知識轉化為言語技能,并發展成運用 英語進行交際的能力”這一目的。
四、教師自身素質在素質教育中起決定性作用
不容置疑,教師要想在教學中實施素質教育,發揮主導作用,使學生的能力得以發展與提高,教師本身就 必須具備較高的素養。要用英語組織課堂教學,用英語講課,并創造或設計語言情景等,這就對教師本身的英 語聽、說等能力提出了較高的要求。
中學英語教師隊伍存在著素質不高、年齡老化、教法陳舊和能力不強等問題。這些問題嚴重制約著中學英 語課堂教學改革的發展,是阻礙開展素質教育的不利因素。要提高教師隊伍的自身素質,必須有相應的行政或 組織措施。如:1.分期分批組織教師參加由外籍教師任教的進修班或者培訓班進行聽與說的強化訓練
。2.請在 中學英語教學中卓有成就的特級教師上示范課和觀摩課。3.組織召開教材教法研討會,大力推廣確有長處的新 的教學法。4.如條件具備,聘請外籍教師共同執教。5.添置或更新教學儀器與設備。
【英語教學與備考必須突出素質教育】相關文章:
推進素質教育必須致力教育的優化08-05
中學地理必須注重素質教育論文08-15
英語教學中的素質教育08-17
論英語教學素質教育08-17
英語教學中的素質教育08-17
淺談英語教學的素質教育08-17
實施素質教育必須明確三個觀念08-05
落實素質教育必須落實語言文字訓練08-08
談英語教學中的素質教育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