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E-Learning:走近你我他
就像手機、電腦、互聯網當年進入中國一樣,E-Learning這種在線的學習形式一進入國門,就立刻引起了人們的關注,并被越來越多的國人所接受。體驗過E-Learning的人,都無法抵擋它的獨特魅力:方便、快捷、不受時空限制……那么,E-Learning究竟是怎樣一種學習形式,它與大眾的距離還有多遠呢?引領學習時尚
有過E-Learning學習經驗的人都表達了這樣一種觀點:E-Learn?ing總能在第一時間把最新的知識和信息告訴你,而且形式新穎、活潑、富有趣味性。云南民族學院的一位教師到美國學習,由于授課時間的沖突,有幾門課她無法去聽。一位教授獲悉后,教她用E-Learning學習。很快,她就能夠在網上求教各種各樣的學術問題,而不是簡單地收發郵件了。同時,E-Learning也使她熟悉了網上聽課的各個環節,提高了英語水平。這次經歷讓她受益匪淺,促使她走出了自己封閉的小圈子,也讓她深深體會到美國社會高度信息化帶給大眾的神奇作用。
有著豐富教學經驗的北京工業大學思科網絡技術學院資深講師秦華向筆者談了對E-Learning的感受。她說,傳統教學方式,教材更新慢,教案可以用幾年,但是E-Learning電子教材就不同了,它的更新頻率非常快,這同時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必須不停地學習,如果墨守陳規,就會被淘汰。
讓學習更容易
采用E-Learning的教學方式,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可以迅速、如實地反饋給老師。每上完一章節,學生就可以做個小測驗。根據學生的答題情況,老師調整課程進度和授課內容,并針對學生的知識盲點進行詳細講解。即使坐在家里,學生同樣在網上可以學習,和老師、同學交流。
為了充分感受E-Learning,在朋友的幫助下,筆者進入某網站。剛一打開主頁,閃爍跳動的flash、直觀形象的圖畫和錯落有致的文字立刻出現在筆者眼前。筆者看到,網頁上不僅有學期設置、課程安排、學習重點,還有搜索、相關鏈接,一目了然。總之,想學哪部分內容,只需鼠標輕輕一點,立刻會出現一個嶄新的頁面。即使是初學者,也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安排學習進度,而不會感到絲毫壓力。
在北京某信息公司任技術總監的吳靈深有感觸地說:“這種形式對我來說非常理想。以前是老師先理解,再講給我們聽,可能所學的出現偏差,導致跟原來的就不一樣。現在,我可以從網上自己查閱,哪些需要重點看,哪些需要略看,我都很清楚。”
與傳統教育手牽手
筆者在與很多人的交談中了解到,他們都認同21世紀的教育將是中國國民經濟發展最大的支柱和基礎產業這一說法,而E-Learning的本質是數字化教育,它具有多種優點,對我國傳統教育會造成一定沖擊。此種背景下,應該在用好E-Learning的同時,讓它與傳統教育充分結合,發揮各自的優越性。
秦華對筆者說,以前接觸過E-Learning,但了解得不深。自從思科系統公司與該校合作設立思科網絡技術學院這一項目后,她才真正體會到E-Learning的優越性。過去說“活到老,學到老”,一直沒從技術上體現出來;而現在,網絡技術完全體現了這一點,通過E-Learning可以了解技術的最新進展,跟上時代的步伐。作為教師,要運用E-Learning把知識傳授給學生,尤其要將E-Learning這種方便快捷的知識獲取途徑的概念傳輸給學生,使他們受益終身。
筆者在與北京工業大學軟件學院李健院長談起E-Learning時,他強調說:“學院教育是不可替代的。軟件學院很重視E-Learning,這會給學生提供更多的學習機會和更方便的學習形式。思科公司與北工大的合作,使得學生在開放的實驗環境和E-Learning的支持下學習,取得很好的效果。”
據中國互聯網信息中心(CNNIC)的調查,截至2001年7月中國網民的數量約為2650萬,54.7%的網民認為通過網上進行學習是將來最有希望的一項事業。毋庸置疑,E-Learning這種在線學習方式將被更多的人接受,在我國未來的教育領域,E-Learning將會是綻放的最為艷麗的一朵奇葩。(張秋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