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論信息時代信息技術教師的綜合素養
南昌市新才學校 顧 斌[摘 要]:
面對21世紀撲面而來的信息浪潮,面對互聯網知識與智慧的海洋,作為新時代一名信息技術教師該如何肩負起信息技術領域教育的責任?該以什么樣的綜合素養站在教育與科技接軌的風頭浪尖上才能奮力搏擊?只有明確了提高信息技術教師的綜合素養是社會發展的必然,同時也是教育發展的必然趨勢,才能真正從自我做起,從現實做起,也就是,首先樹立起更新知識結構的學習觀念,努力提高自身的知識能力素養,其次立足于信息技術教育,努力提高自身的教育能力素養,最后全力推進學科整合,努力提高作為教師自身各個層面的綜合能力素養。
[關鍵詞]: 知識結構 知識能力 教育能力 學科整合 綜合能力
[正 文]:
我們正處在一個信息時代。21世紀是一個充滿挑戰、充滿科技、充滿高速發展、高速變化的時代,一個前所未有的信息時代正向我們撲面而來,信息社會、信息時代對人類而言究竟意味著什么?在這樣一個人類發展的特殊歷史階段,我們的教育應該如何去面對這種飛躍式的而且是必然的發展速度?作為新時期的信息技術教師又應該怎么在嚴峻而又充滿挑戰的信息技術領域肩負起教育的責任?應該以什么樣的姿態站在教育與科技接軌的風頭浪尖上奮力搏擊?我以為,當務之急,信息時代的信息技術教師必須全方位地提高自身的教育綜合素養。只有這樣,才能把握信息時代信息技術教育的特點,才能摸索出新的教育規律。
一、提高信息技術教師的綜合素養是社會發展的必然。追溯人類歷史發展的長河,從農業社會發展到工業社會,從工業社會跨越到信息社會, 三個不同的社會發展階段有著鮮明的文明規范與社會特點。農業時代局限于個體的小農生存和溫飽,工業時代著力于高度的集約化、高效率的物質世界的批量開采與利用,那么我們的信息時代是一種怎樣的文明標志與社會特征呢?首先,在信息社會里,產生的是信息的爆炸,而且信息成為了有價值的東西。這一點,顛覆了我們在工業社會里一貫的價值判斷方法,工業社會里我們把可以利用的、有形的、從自然界開采來的、批量生產出的高效率產品視為有價值的東西,但是信息社會里信息是無形的,但卻是有價值的,并且為非同一般的價值。其次,在信息時代,互聯網構筑起來的即時通訊幾乎改變了人類文化的時間模式,從此,人類事物的許多周期與節奏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互聯網讓整個地球頓時變得透明起來,無論地球的哪個角落,發生了任何事情,頃刻間將會無處不知,這種快速度的信息傳遞,無疑改變了人類處理問題、思考問題的方式,人們已經沒有過多的時間來緩慢計劃或者找尋應對問題的方法,信息如同一片真實的汪洋大海,朝我們撲面而來,席卷了整個地球。
人類的知識智慧和各自的個性世界在互聯網上匯聚起來,變成了一片真正意義上的知識與智慧的大海洋。人類在這片信息世界的汪洋中,將演變成不僅僅如工業社會那樣改造著物質世界,而是進步到提升人類自身素質的高度,從此開始在信息世界里汲取知識、增長智慧、提升的將是人類的精神世界和綜合素養。
二、提高信息技術教師的綜合素養是教育發展的必然。就在這樣一個信息時代的前提下,我們的教育模式同樣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沖擊,古人云:“十年樹木,百年樹人”,雖然我們從中可以領會到中華傳承中孔孟之道對于教育、育人的嚴謹態度,在這樣一個瞬息萬變的信息時代,我們的教育已經不被信息時代所容許耗費過多的時間和周期,尤其是我們的信息技術教育,信息技術教育處在教育與科技的前沿,它勢必發展為教育的重要手段,勢必打破長久以來教育學科的限制和劃分,就拿我們現今的初中信息技術教材舉例,在以往的教育模式中,要出一套教材可謂是“五年計劃”,甚至是“十年計劃”,當一套理論上非常嚴謹的教材發送到我們的學生手中開始使用的時候,歲月冉冉,已經是事過境遷,這期間社會發生了怎樣的變化?這樣的教材還實用嗎?它的理論依據和數據還可靠嗎?教材的結論還是科學的嗎?
我們信息技術這個學科是一個全新的學科,是一個出現時間非常短暫的學科,是一個最有發展前景的學科,我們的信息技術教師教給學生信息技術的過程,也是一個淘汰陳舊知識、更新自身知識結構的過程,面對人類現有的知識,將有一半在信息時代要變得陳舊,而且必然要被淘汰,知識結構必然要被更新。這就是信息社會給我們帶來的嶄新變化,這就是信息時代信息技術教師必須提升綜合素養的必然。
那么,究竟應該如何來提高信息時代信息技術教師的綜合素養呢?
我以為,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做:
一、順應時代發展,正確認識信息技術教師角色的重塑和轉換。
在嶄新的信息時代,首先教師應站在信息時代的高度,從自我實情出發,使培養良好的信息素養成為內在的需要和渴望。從主觀上挖掘全面提高素養的潛能,重新審視信息時代賦予給我們信息技術教師的新的歷史使命,從內心深處重塑信息技術教師嶄新的角色和形象。
其次,教師應站在實施素質教育的高度,認識到培養良好的信息素養是自己職業生命的“保鮮丹”。素質教育不僅是要在新課標下培養全面發展的新型人才,同時它還是一個針對全民素養的教育,更是新的歷史條件下信息技術教師這個職業的技術要求和崗位的技能能力。
最后,教師還應站在實現自身人生價值的高度,要把自己當作一個“研究者”,把自己的工作當作自己的研究對象,把良好的信息素養視作實現自身人生價值的雙翼。育人無疑是教師的天職,但是要自如地駕駛生命價值的航船,就必須堅強地揚起提高自身信息素養的風帆,只有這樣,才能在教育的海洋里收獲和打撈到奇異的珍果。
二、更新知識結構,提高知識能力素養。
21世紀是信息時代,也是學習的時代。學習在這樣一個特定的信息環境里,已經變成了所有地球公民的共同事情。所有的人都將成為學習的主體。在信息技術領域,沒有最好的老師,只有最好的“探索者”。所以信息時代“教師”的概念發生了的變化,老師成了相對的,那種終身的絕對老師已經不復存在,這也是目前信息技術教師之間流行的一句笑談:“所有的老師都必須重新當起了學生,而所有的學生都必須當好自己的老師。” 所有的教師都必須不斷地學習,信息技術教師不但不例外,反而更需要學習,并且信息技術教師的學習,是一種終身的學習,在學習中不斷地淘汰陳舊知識,不斷地汲取最先進、最前沿的信息技術,這種新的學習觀念已經突破了常規以往被認為是成熟的學習理念和學習方法,而代之以新的學習秩序,那就是讓知識成為更新流動的常新血液。
在以往的學習理念中,有一種方法叫積累,知識在不斷地累加,很多年,人們似乎也很自然地樂于接受這種“加法”的學習方法,那么在信息社會里,信息技術教師不但要積累,更要會更新,因為信息技術領域的知識更新換代的速度是這樣的迅猛,就像一個藏書者,不要太留戀已經得到的東西,隔一段時間就得清理清理自己的書柜,那些三、五年都不怎么看的書,除了留下工具書和非常權威的書之外,該清除的清除,要習慣“減法”的學習, 對于信息技術教師而言,這種可貴的東西叫——更新。
三、立足信息技術教育,提高教育能力素養
我們說,信息技術學科是信息時代教育領域的驕子,信息技術教育是貼近現實的教育,與其他課程相比,具有無可比擬的可操作性、實用性、時效性,在素質教育中占據了重要的地位,新形勢下的信息技術教育必須以培養學生信息技術能力為核心,信息技術教育的目標不是簡單的技能操作,而是培養學生利用信息技術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即要教會學生把計算機作為一種學習的工具、生活的工具、生產的工具,學會運用計算機進行學習、生活、生產的本領和技能。所以,信息技術教師必須關注到信息教育的趣味性、知識性、實踐性,并讓他們相互結合,在實踐中鍛煉學生的能力。所以無論在信息技術教學的認知領域、操作領域、情感領域中的任何一方面,我們信息技術教師均擔負著責無旁貸的重大責任,這就要求我們以信息技術課程建構學生的信息素養內部結構,以嶄新的教學觀念,使學生在信息技術課堂中體會到做中學、寓教于樂的快樂過程,培養和保持學生的學習興趣,在任務驅動的模式下引導學生克服困難,循序漸進,在學習中體驗計算機的魅力,品嘗到學習的輕松,和獲得成功的快樂,并讓這種成功的體驗一直激勵他們去不斷探索新的知識,從而形成良性循環。總之,以信息技術為本,以鍛煉能力為目標,以啟發和引導為手段,以此來提升信息技術教師的教育能力方面的素養。
四、推進學科整合,提升課程整合能力素養
教育部文件明確提出,信息技術與各學科教學的整合,是教育信息化的重要環節。在開好信息技術課程的同時,要努力推進信息技術與其他學科教學的整合,鼓勵其他學科的教學中廣泛應用信息技術手段,并把信息技術教育融合在其他學科的學習中。信息技術與其他學科教學的整合是把信息技術當作教學過程中不可或缺的資源、手段和環境,使學科教學與信息技術有機地結合起來。教師要用教育信息化的最新理念,來指導教學活動,提高教學效果和效率,培養學生積極主動學習,創造性學習的能力。
我們的教育正在經歷一個特殊的時代,如果說信息技術學科的興起給傳統教育注入了一劑高效的新型生長劑的話,那么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整合這種形式無疑是給新型教育插上了騰飛的翅膀。目前,學科整合尚處于摸索和探新階段,但是,無法否認,學科的整合將是教育領域的一個推陳出新的過程、一個棄舊揚新的過程,并且通過整合在教育領域將會生成出新的體系。
除了上述描述信息技術教育現狀,我以為,作為一名信息技術教師還應當具備如下課程整合的素質:
1.掌握教與學的理論,加強教育教學理論,樹立先進的教學理念,指導學生不僅主動進行知識建構,而且學會利用信息技術手段進行學習是實施課程改革的關鍵。
2.掌握整合的方法,加強學習策略、學習方法的整合。不斷提升信息技術應用水平,掌握現代化的、先進的教學設計理論、思想和方法,用現代化的設計思想和方法指導現代化的教育技術手段的運用,根據不同課程,不同學科確定課程整合的方式、方法及程度,以此來優化教學過程。
3.提升課程整合的層次
在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過程中,應努力向更高層次拓展。
目前從學科整合的現狀來看,信息技術多以呈現、展示課程內容的面貌出現,而隨著計算機智能技術的成熟,它將以一種智能化的教與學的平臺出現,真正地實現個別化教學,真正地成為學生的認知和思維工具,也就是信息技術將提供給各類學科學習的智能平臺。這才是信息技術與各個學科的真正意義上的整合。所謂“整合”不僅僅是把其他學科的教學整合到信息技術中來,而且要把信息技術有機地融入到其他的學科教學中去,從而幫助學生在思維的層面上更好地領悟知識,并推陳出新。比如,物理教學中的杠桿作用、化學教學中的分子結構、晶體結構等,傳統的口頭講解或示意圖,只能讓學生生硬的接受知識,一旦融入了信息技術的手段在其中,便可以通過設計一個程序來專門提供給學生,讓學生在程序的互動里找尋出物理原理或化學公式,起到了開啟學生思維能力的作用,并且,使整個學習的過程充滿了挑戰與求知。又如,數學學科的邏輯推理和計算,很多地方可以把信息技術融合在實驗中,讓學生從實驗中來得出數學原理,比方數學中關于“圓的形成和定義”大可以以互動課件的形式讓學生自己總結規律,得出定義,在輕松的環境下開拓了學生的思維,提升教學質量。所以,“整合”就是需要在新的教學環境中重新對各個學科的教材教法和知識環節進行深入的分析,以決定信息技術使用的原則、方法和特殊的技巧。
4.重視微教學單元的開發
微教學單元是以幫助教師講授某個教學難點,或幫助學生學習某個知識技能點為目的,或為學生探究認知而創設的學習環境等而設計的“小課件”和“微世界”。微教學單元是供教師學生在教學中重組使用而準備的資源,極大地方便教師、學生根據教學情境進行檢索、組接和運用。
綜上所述,信息技術的整合作用給各個學科的教學增添了一道靚麗的風景,新的教育手段在信息技術的整合中仿佛如虎添翼,作為信息技術教師不可推卸地站在了學科整合的前沿,這就要求信息技術教師不光要在信息技術本學科里善于融合各個學科的知識、善于融合情感教育、善于推崇道德教育,還應該主動的關注其他學科的知識,使自己的知識領域涉獵面更寬、使自己的視野更廣、使自己接受新知的觸覺更加敏銳、使自己處理信息技術的能力和技巧更為更果斷和有效。
總之,作為新時代的一名信息技術教師,無論從知識結構上、教育能力上還是綜合素養上都必須與時俱進,緊扣時代的脈搏,在教師的這個特殊的工作崗位上做出自己應盡的努力和貢獻。
【論信息時代信息技術教師的綜合素養】相關文章:
信息時代的教師角色轉換與教師信息素養培養08-07
信息時代的教師角色轉換與教師信息素養培養08-07
論信息時代的學校網絡教學08-06
信息時代如何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08-07
淺析信息時代教師角色轉換和信息素養培養08-07
論“國家綜合負債”0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