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校本資源庫建設的研究與實踐
江西金溪二中 唐衛華[內容提要]本文主要分析當前教育資源庫建設中存的在的問題,論述建設校本資源庫的緊迫性,詳細介紹了校本資源庫建設的主要內容和具體做法,闡述了實際工作中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關鍵詞]校本 資源庫 網絡
專家指出,我國基礎教育實現跨越式發展的三個關鍵是:一、建設科學化、標準化、系統化的教育教學資源庫;二、培養掌握現代教學思想和技術的師資;三、建成覆蓋全國的網絡教育平臺,教育教學資源庫建設的重要性可見一斑。現在全國已建成了很多通用資源庫象浙大網絡、K12、清華同方等,但到實際應用中,還存在一些問題,還較難適應學校的需要。
下面,本人將就“校本資源庫”的建設的一些有關問題進行探討:
一、當前教育資源庫存在的問題
教育界有這樣一些觀點:互聯網上的資源是無限的,把校園網開放,讓學生到廣闊的互聯網上去探索、去學習。如果靜下心來到網上研究一番,你就會發現:互聯網的資源中,有無限的垃圾,無限的“死亡”信息和重復信息;把這樣一個“無限的資源”直接交給老師和學生,恐怕是“弊大于利”。
當前商業化資源庫的建設已經取得了很大的進展,但是還是存在不少問題。 首先一昧錯誤追求教學課件資源的容量,內容缺乏操作性與實踐性,量大為王深深地影響著這些商家,是各大資源庫的一塊通病,動則上百G的容量;在"以人為本"的根本理念的指導下,如何讓量大繁雜的資源堆中選擇并組合適合學校本身,適合教師自身教學風格相統一的新式教學,而不是一味追求資源的容量,這是現存資源建設不容回避的棘手問題!很多課件資源不具人性化、個性化、交互性、創造性,如果直接加以利用會使教師教學思維受到限制。許多資源的建設者并非實地教育工作者,偏向IT行業風格,沒有發揮各種資源的優勢,教師感覺利用教學資源學習費時費力,查找信息困難,沒有指導,沒有交互,更不能與教師自有的教學風格相統一;最后各家資源庫產品互不兼容,從而導致了資源的利用非常不便,大大地降底了資源的使用效率。
因此建立與學校相適應的校本資源庫成為了推進教育信息化建設的中心環節之一。要改變資源庫建設只是現代教育技術專職教師的事,或等靠商家開發的觀念,要實行幾條腿走路的辦法,以校本資源庫的開發利用為主,立足于學科課程,立足于教師參與,立足于課堂教學,構建一個開放的、共享的、富有學校特色的校本資源庫。
二、開發校本資源庫管理平臺
要建設一個優秀的樣本資源庫,管理平臺的平發是必要的,一種處于無序的資源,是沒辦法利用的,但是,作為校本資源庫的平臺也不需要具有非常強大、完善的功能,因為開發這樣的一個管理平臺需要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是一個學校難以承受的。我覺得校本資源庫管理平臺主要應該具備以下特點及功能:
1. 校本資源庫平臺應該采用基于B/S(瀏覽器/服務器)結構的Web應用系統,可部署在不同的網絡環境,適合不同規模學校的應用要求。各教師只要在電腦上打開瀏覽器即可進行校本資源庫的瀏覽;現在支持此類程序開發的工具也比較多,例如:ASP、ASP.net,PHP,JAVA等;
2.提供檢索服務,可能通過程序進行按教材章節進行分類檢索、關鍵字及全文檢索;其中按現行教材章節分類檢索是最重要的,因為關鍵字檢索隨著個人認定不同而產生不同,全文檢索又可能產生很著的結果;實踐表明,師生更喜歡按教材章節分類檢索是最好的;所以,校本資源庫中的目錄一定要根據現行教材進行制作;
3. 提供方便資源的上傳、下載、修功功能;校本資源庫的建立過程就是各位老師通過平臺進行資源上傳及修改的過程,教師不斷地把手頭已有的優秀教育資源通過管理平臺上傳,從而進行共享使用,達到應用最大化目的,管理平臺還需提供上傳、下載排行榜,以刺激教師上傳優秀教育資源;
4.資源評論功能,通過用戶對各資源進行評價,從而確定該資源的優劣,供管理員是否刪除該資源的依據;
5. 用戶管理功能;包括用戶注冊、審核、授權的管理;不同的用戶設定不同的功能,非注冊用戶(guest)只能進行資源查看,不能上傳、下載、發表評論,普通注冊用戶只能進行上傳、下載及修改自己上傳的文件,管理員用戶全面管理校本資源庫中的各項資源;
除以上外,校本資源庫還可以具備資源批量上傳、資源章節之間轉移、個人專輯等功能;
三、收集、整理、上傳優秀教育資源
收集、整理、上傳優秀教育資源這是校本資源庫建設的重點,也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在建設過程中一定不要犯“量大為王”的錯誤的思想,一定要遵循“寧缺勿濫”的原則,收集實用、優秀的教育資源,為教師服務。在建設過程中,還要注意以下事項:
1.要發揮全體教師的作用,根據學科建立校本資源庫建設各學科小組;要讓全體老師認識到建立校本資源庫的意義,積極參與,共同完成,不是靠電教人員所能完成的,教育資源的優劣也只有任課教師到課堂上去檢驗才能判斷。
2. 加大教師培訓力度,教學掌握校本資源庫的應用及教學資源的制作、修改。在建設過程中,我們不僅要把現有的的教學資源,比如試題、教案、圖片、課件等加入到校本資源庫,還要廣泛地到互聯網上去搜集資源,單靠本校的資源很難構建成一個校本資源庫,另外教師還要利用各種工具制作素材、課件,修改別人的素材、課件等,學校教師的原創,才是校本資源庫的生命,才能突出學校的特色;
四、校本資源庫包含的內容:
1. 文本:教案、習題、歷史資料、相關知識、拓展等。
2. 圖片:包括攝影、示意圖、繪圖、表格、公式、曲線、幻燈片等靜止的圖片。
3. 動畫:包括二維、三維動畫,主要提供動畫著色前的素材及動畫成品。
4. 視頻:包括電影、錄像、VCD片斷、DVD片斷等,但要能進行簡單加工整理,可以去掉與知識點結合松散的內容,提取實質部分。
5. 課件:完整的或按知識點制作的電腦CAI課件、電子教案。
6. 聲音素材:包括盡可能多的背景音樂和各種聲音效果資料。
7.多媒體制作素材:包括按鈕、光、火、水、土等制作課件、教案所需的素材。
五、校本資源庫資源的來源
根據學校實際情況,校本資源庫中的教育資源主要來源于自購教育教學資源庫、各類教育光盤、因特網、教育軟件等幾個方面。
1. 我校通過省電教代收費,訂購了大量的資源軟件,包括浙大網絡精品資源庫、K12資源庫、中教育星資源庫,還有各種素材光盤、教學軟件等,但由于各家均有自成一套系統,很難整合,部分資源也不適應我校教師的需求,通過對軟件進行學科分類,分發到各學科組,由各學科組對各種資源進行審核,優秀的教學資源的教學資源上傳到校本資源庫中,從而開成校本資源庫的基本框架;
2. 因特網上眾多的教育網站是校本資源庫重要的資源來源。象K12、中央電教館資源中心、教師個人網站、學科專門網站等;這些網站都對用戶免費開放,對教學資源都進行了整理和分類,將這些資源進行下載、修改,然后導入資源庫比較,成為校本資源庫建設的重要補充手段;
2、各類教育光盤是由各出版社出版的正式電子出版物,品種較多,比如教育論文、多媒體課件等多有涉及,而且比較權威。可以選擇一些適合學校實際情況的教育光盤,將其中的資源導入資源庫;
3、學校自身的各種資源;如教學示教錄像片、教學音帶和各種擴展學習的音像資料、期中、期末、章節考試試題、優秀教案、比賽課件等。平時,由于受學習場地和時間的限制,這些資源的利用率是比較低的,但這些資料又極具利用價值;可以將這些資源加入到資源庫中,教師通過校園網就可以隨時地調用這些教學資料供教學中使用,學生也可以在個性化的學習中隨時使用這些資源。
全體教師通過參與校本資源庫的建設,掌握了現代教育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建設了一個高效的校本資源庫,教師擁有了豐富的課件、參考資料、素材,為應用現代教育技術進行教學改革創造了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