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山區信息化教育技術現狀調查報告
全南中學《山區學校信息化教育與學生創新能力培養》課題組近二十年來,隨著社會的發展與進步,以研究信息的獲取、加工、處理和應用為內容的信息技術對人類社會產生了重大影響,極大的改變了人們的學習方式、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拓展了信息傳遞和應用的范圍。教育領域在信息技術的沖擊下,傳統的一支粉筆,一塊黑板的教育方式已經遠遠不能適應時代的需要。各國紛紛將信息技術引入教育領域。試圖以教育的信息化帶動教育的現代化,為推動信息化教育的改革,促進教育教學方式、學生方式的變革,課題組在我縣中學開展了廣泛的調查,目的是為揭示山區信息化教育技術的現狀。
調查對象基本情況:
本次調動對象分布在縣城和鄉村兩個部分:縣城學校兩所:全南中學、全南二中;鄉村中學6所:小慕初級中學、金龍初級中學、南逕中學、中寨初級中學、竹山初級中學、陂頭中學。本次調查共投放601份調查表,對象為初二年級教師(40歲以下)和學生。其中,投放學生調查表503份,收回503份,有效表487份;教師調查表98份,收回98份,有效率98份。詳見如下表:
教師 學生
縣城 45 165
鄉村 53 322
調查方式:問卷調查
調查時間:2003年12月—2004年元月
調查結果與分析:
一、教師部分
(一)、教師信息技術素養概況
操作技能情況 打字輸入情況 是否取得計算機等級證書
較熟練 比較
熟練 不太
熟練 不熟練 20字/分以上 10字/分左右 速度
緩慢 不會 有 無
縣城 21.7% 42.5% 29.1% 6.6% 40.1% 35.6% 24.3% 0 21.6% 78.4%
鄉村 7.2% 25.6% 36.9% 30.3% 20.5% 30.7% 29.7% 19.1% 12% 88%
以上數據顯示,我縣教師計算機操作技能仍有待提高,其中縣城教師技能要明顯高于鄉村教師計算機操作技能,縣城教師較熟練和比較熟練占總人數的64.2%,而鄉村教師的兩組數字占總人數的32.8%,而調查結果顯示大部分教師,特別是鄉村中學教師信息技術素養尚未達到信息化教育的基本要求。
(二)、教師對教學過程中引入計算機助教學的認識
是否引導學生提高信息技術素養 是否寫過信息技術方面的
論文 信息技術方面論文及課件
獲獎情況(篇) 信息技術與學科間的
整合
有 沒有 有 沒有 國家級 省級 市級 縣級 不知道 聽說過未實踐過 實踐過
縣城 30.8% 69.2% 37.6% 62.4% 1 3 10 8 9.8% 60.1% 30.1%
鄉村 21.6% 78.4% 7.6% 92.3% 0 0 3 4 40.6% 56.3% 3.1
在傳統教學方式中引入信息技術無疑是一個新鮮事物。在比較縣城與鄉村中學教師對信息技術的了解程度后我們發現,有部分教師不僅對信息技術有著較為全面的了解,并且嘗試將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在一起,成為教學改革的骨干力量,但我們同時也看到縣城中學教師與鄉村中學教師對計算機輔助教學認識在人數百分比上還有較大差距,今后的工作要逐步把這種差距縮小。
(三)、教師使用計算機輔助教學的情況:
使用計算機輔助
教學情況 制作課件情況 制作課件軟件
經常
使用 偶爾
使用 沒有
使用 會 不會
想學 不會
不想學 Powerpoint flash Anthorware 其它
縣城 20.7% 41.9% 37.4% 25% 71.6% 3.4% 50.9% 20.7% 17.7% 10.7%
鄉村 2.9% 17.5% 79.6% 3.6% 76.5% 19.9% 69.6% 20.5% 9.9% 0
從教師使用計算機輔助教學的情況來看。在縣城中學中經常使用和偶爾使用過的占了絕大多數79.6%,課件制作更不容樂觀,但教師們的態度是很積極的,大部分都表示愿意學習制作課件,制作課件主要依賴于Powerpoint,形式單一。
(四)、教師計算機輔助教學的評價(本項為多項選擇)
表1
對計算機輔助教學認識情況
使教學直觀 學生增加了學習興趣 調動了學生參加與教學積極性 增加了教學質量和密度
縣城 79.6% 85.7% 66.9% 50.3%
鄉村 82.1% 82.1% 70.7% 43.2%
表2
影響計算機輔助教學發展的因素(多項選擇)
不會操作計算機 不知道怎樣使用計算機輔助教學 沒有方便使用的計算機 沒有適合的教學軟件 校領導不支持應用計算機輔助教學 不需要應用計算機輔助教學 計算機輔助教學影響教學進度
縣城 63.7% 70.2% 23.6% 68.3% 11.7% 1.9% 1.9%
鄉村 60.3% 43.3% 56.3% 12.5% 18.8% 6.3% 6.3%
從調查表顯示教師們對計算機輔助教學的優點有著比較系統的認識,認為計算機輔助教育的優點主要集中在使教學直觀和增加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而對影響計算機輔助教學發展的因素上,縣城和鄉村中學教師表現出較大的差異,68.3%的縣城中學教師認為沒有適合的教學軟件是影響計算機輔助教學的因素,而56.3%的鄉村中學教師認為沒有方便使用的計算機是影響計算機輔助教學的因素,這說明在鄉村中學計算機的供給還有很大的問題;兩部分教師一致認為另外一個影響開展計算機輔助教學的因素是教師不會操作計算機。因而計算機輔助教學的發展不僅依賴于硬件供給,也依賴于教師自身素質的提高。
二、學生部分:
(一)、學生對計算機的掌握情況:
對計算機感性認識 對計算機操作情況 利用計算機打字情況
聽說過但沒有使用 使用過 經常
使用 熟練 不熟練 不會用 20字/分熟練 10字/分一般 會
但很慢 不會
打字
縣城 0 47.4% 52.6% 49.6% 49.1% 1.3% 29.8% 36.8% 29.8% 3.6%
鄉村 16.1% 74.3% 9.6% 10.7% 67.0% 22.3% 1.2% 4.9% 69.0% 24.9
由表可見,縣城計算機普及還是較到位,學生全部有使用計算機的機會,并有52.6%的同學經常使用電腦,而鄉村中由于種種因素,還有16%的同學從未使用過計算機。在信息時代,不會英語和使用計算機被稱為“新文盲”,這種情況是值得我們憂慮。
(二)、學習途徑(使用計算機地點多項選擇)
使用計算機地點 計算機課程開設情況
學校 家里 同學家 網吧 沒有開設 每周一節 每周一節以上
縣城 100% 34.5% 27.3% 43.6% 0 100% 0
鄉村 74.4% 2.4% 0 17.1% 37.3% 62.7% 0
在縣城中學的部分同學家中擁有私人電腦,為計算機技能的學習奠定了有利的基礎,43.6%的同學除了在學校上網外,還有在網吧使用電腦的經歷。而鄉村中學中,由于沒有足夠的設備以及未開設電腦課程等其他的因素,因而學習途徑一片空白。
(三)、網絡普及情況(上網內容為多項選擇)
上網情況 上網內容 父母對自己上網的看法 自己對上網的看法
經常
上網 偶爾
上網 不會
上網 看新聞 收發電子郵件 聊天 玩
游
戲 反對 贊成 不反對也不贊成 有好處 有壞處 靠自己把握
縣城 44.3% 55.7% 0 12.5% 23.9% 79.1% 81.5% 26.3% 15.8% 57.9% 17.5% 5% 77.5%
鄉村 9.7% 42.6% 47.7% 1.4% 3.1% 17.8% 24.9% 64.9% 9.1% 26% 13.2% 46.3% 40.5%
縣城中學的計算機教室接入寬帶網絡,因而較為便利的從網上獲取信息,鄉村部分學校盡管開設了計算機課程,但都未接入寬帶網絡,因而上網地點都是在網吧或者家里,對于上網的態度,縣城與鄉村的區別也是很大的,鄉村中學的部分學生把上網等同于打游戲,因而對待上網的態度都是持否定態度。而縣城中學則有17.5%的同學認為上網有好處,77.5%的同學認為上網的好與壞主要靠自己把握。
(四)、學生對信息獲取能力的自我評定
自我獲取信息能力 是否會通過互聯網答疑
強 一般 差 會 有時會 從來沒有
縣城 19.3% 71.9% 8.8% 7.1% 75.6% 17.3%
鄉村 5.1% 78.5% 16.4% 5.2% 51.1% 43.7%
由上表可見,鄉村絕大部分學生從未有過通過信息技術解答疑問的經驗。縣城中學學生盡管有75.6%的學生有過自我答疑的經歷,但獲得信息的能力仍有待加強。
(五)、學生對多媒體輔助教學的認識
對多媒體輔助教學課 認為多媒體輔助教學對學習是否有作用 是否聽過或看過信息技術與學科間整合的報道
喜歡 不喜歡 從來沒有 有 沒有 有 沒有
城鎮 53.6% 25.1% 21.3% 76.8% 23.2% 38.6% 61.4%
鄉村 47.1% 15.3% 37.6% 93.8% 6.2% 34.1% 65.9%
無論縣城還是鄉村中學,對多媒體輔助教學都持積極的態度,都認為多媒體輔助教學對學習有促進作用。
思想與建議
計算機技術是現代信息技術的核心與支柱,將計算機用于教育是教育手段的重大變革,也必將促進教與學的觀點的轉變,促進教學體系、教學內容、教育方法的改革,促進信息素養、創新能力的培養。
經過歷時兩個月的調查與分析顯示,在我縣教師教學中應用計算機輔助教學的理念已有初步的形成,但鄉村中學仍有薄弱環節,教師仍沿用口耳相傳,心存腦記的傳統的教學方式;鄉村中學的學生對于利用信息技術探究學習問題的能力有待開發。
山區教育信息化建設除了觀念上仍需轉變以外,還受經濟、人文、地域等因素的制約,因而要真正做到促進山區信息技術的發展必須堅持以下幾點:
1、地方財政要保證教育部門信息化建設的資金供應,大多數中學的信息化建設都是一次性投入,沒有定時更新升級設備,以致原有計算機根本不能滿足師生的工作學習需要。
2、學校領導應該從觀念上重視教育信息化建設工作,隨著教育改革的開展,部分學校領導還是比較重視教學手段的現在化,但仍有相當數量的學校領導,僅滿足于建立機房,應對上級部門的檢查,而未真正在學校開設電腦課程,也不鼓勵教師進行計算機輔助教學,認為會影響正常教學和升學率,因計算機輔助教育的發展,有賴于學校領導更新觀念并給于大力支持。
3、教師計算機操作技能有待提高,建議學校和教育部門設立相應的培訓機制,并將教師培訓落實到位。
4、缺乏專業的信息技術教學老師,許多學校的計算機教師都是由其它學科的老師兼任,因而對計算機的維護和使用都不能做到物盡其用。
作為山區信息化教育建設既具有全國信息化建設的共性,又有山區地域的特殊性。總體上來看,山區信息化建設還處于極其落后的水平,與發達地區相經還有相當大的差距。我縣信息化建設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這需要我們的努力與社會各界的支持。
【山區信息化教育技術現狀調查報告】相關文章:
信息化現狀調研報告01-03
市中學教育現狀調查報告08-12
農村教育現狀調查報告07-26
特殊教育現狀調查報告08-08
農村小學教育現狀的實習調查報告08-17
我國物流信息化的現狀和發展08-05
國內企業信息化現狀08-05
農村邊遠山區的計算教學現狀與對策08-18
農村教育現狀調查報告5篇0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