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從經濟發達地區體育的發展看我國體育理論建設面臨的任務
(譚建湘 廣州體育學院理論教研室 廣州510076)摘 要 結合改革開放以來,以珠江三角洲為代表的我國經濟發達地區體育發展的實踐,分析了當前向社 會主義市場轉制過程中體育發展面臨的矛盾,提出了體育理論建設面臨的任務和加快我國體育理論建設步伐的 若干措施。
關鍵詞 經濟發達地區體育,體育理論建設,任務
* * *
十多年來我國社會體育、競技體育、學校體育、體育科技以及體育物質技術條件等方面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與前三十年相比較,向前邁進了歷史性的一步,尤其是在經濟先行一步的沿海地區,體育事業的發展已登上 了一個新臺階。總結改革開放以來經濟發達地區體育發展的歷史經驗,從理論上探索體育事業在發展過程中的 基本特征和在全面邁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過程中面臨的主要矛盾,有利于我們把握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下體 育事業發展的基本規律,明確體育理論建設的主要任務,使理論研究緊跟體育改革的社會實踐,并提高理論對 實踐指導作用的力度和實效性,形成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下我國體育理論新體系。
1 經濟發達地區體育發展的歷史性變化與發展中面臨的
主要矛盾
以廣東珠江三角洲體育發展為例,由于實行特殊政策和靈活措施,推動了區域經濟社會發展,也給珠江三 角洲體育事業的發展注入了活力,體育事業的各方面以前所未有的建設速度和規模向前發展,體育事業的外部 環境和內部結構發生了深刻的變化,這些變化可歸納為以下幾個方面:
突破了傳統的體育經費投入單一化形式,形成了政府、社會和個人多種投入方式以及財政、社會贊助和發 行彩票等多元化渠道。
人們的健康觀念和體育參與意識增強,溫飽思健康,改變了居民傳統生活方式,余暇體育人口增長迅速。
體育社團向實體方向轉化,自主性和自我組織能力明顯提高,初步形成社會化體育的基礎。
城鎮化帶動了體育場館設施的建設,朝著標準化、多功能的方向發展,成為區域現代化建設和文化特征的 重要組成部分。
全民健身的社會需求和體育消費結構的變化,促進了體育產業的改革和體育市場的蓬勃興起,使體育經濟 的活動領域和規模逐步擴大。
體育人才的引進由急功近利逐步趨向長遠投資,形成引進人才的多層次結構。縱觀珠江三角洲地區體育發 展的蹤跡,經濟社會改革的不同階段對體育的發展表現出明顯的制約作用。這種制約關系構成了不同時期體育 事業發展的矛盾,當前珠江三角洲地區體育發展的主要矛盾可歸納為以下幾個方面。
1.1 體育事業運作中的政府行為與體育社會化不相適應的矛盾
在探索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體育管理體制中,我國體育改革的總目標應該是建立起一個對體育事業發 展有極大促進作用的開放性體育體制,既要重視建立宏觀調控的管理機制,更要重視形成依托社會辦體育的運 作機制,如果社會辦體育沒有相對完整的自我運作機制,體育社會化是化不起來的,現階段珠江三角洲地區體 育發展中,缺乏推動體育社會化運作機制形成的實質性舉措,對簡政放權,充分調動社會辦體育的積極性產生 制約影響。
1.2 體育職能部門工作重點與整個社會體育發展趨勢不相適應的矛盾
《體育法》的實施和《全民健身計劃綱要》的頒布,將社會體育提到了突出的地位,這是社會主義體育發 展的必然趨勢,為各級體育職能部門工作重點指明了方向。由于歷史的原因,我國各級體育職能部門的內部結 構和互作重點時至今日仍然反映出競技體育的主導色彩,開展社會體育的職能管理機構、人員配備和政策研究 都勢單力簿,全民健身計劃難以落到實處。因此,各級政府體育職能部門首先要真正將推動全民健身計劃為己 任,調動社會各方面參與體育的積極性,要防止將全民健身當作一個球踢向社會。在強化宏觀調控過程中,一 方面要探索競技體育適應市場經濟發展的路子,在適合我國國情的情況下,實現競技體育管理工作的分階段性 過渡,另一方面要從內部機構調整和政策研究入手,實現體育真正面向全社會的重點轉移。
1.3 體育事業發展與地區性體育立法不相適應的矛盾
從珠江三角洲地區體育發展的實踐中,可以看出,一個地區體育工作開展的好壞,一個基層單位體育工作 開展的好壞,在很大程度上與主要領導對待體育工作的態度有著直接的關系。不可否認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 件下發展體育事業仍然需要得到各級領導干部的重視和支持,但是如果把一個地區或是一個單位體育工作的希 望寄托在某個領導對體育工作喜好程度上,就會不自覺地使體育事業發展滑入“人制”的軌道。在實現轉制過 程中要依照《體育法》這一發展體育事業的根本大法,結合本地區的實際情況,加大地方體育立法的步伐,強 化各級領導的體育法制意識,并自覺依照體育法律法規,理順體育事業發展中的多種關系,促進體育領域內的 全面深化改革。
1.4體育產業的發展與體育市場規范化程度不相適應的矛盾
人們物質生活水平的改善,生活方式及其結構的變化,推動了人們的體育意識和參與行為的變化,刺激了 體育服務市場的迅猛發展,在珠江三角洲到處可見不同類型的康樂室、健身房、體育俱樂部和體育中心正在逐 漸向社會開放,各類體育咨詢和技術服務活動也異常活躍。但是由于有關部門的責權界定不明確和缺乏相應的 規章制度,缺乏必要的政策措施引導和監管,使得目前體育市場的管理較為混亂,少數不法分子更是魚目混珠 ,利用體育場所進行違法活動,影響了體育市場的健康發展。
1.5體育事業發展要求與各類體育人才素質不相適應的矛盾
隨著體育事業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向更大規模和更高水平的方向發展,對各類體育人才數量和質量 要求也就越來越高。近年來對珠江三角洲地區各類體育人才現狀的調查研究表明,各級體委管理干部隊伍素質 不高,據該地區7個城市的統計, 體育管理干部達到大專以上文化程度的僅占38.5%,有相當一部分管理干部 缺乏科學管理知識或是專業知識陳舊。體育經營管理人才十分缺乏,目前從事體育經營管理的干部大多數來自 體育行政系統,不僅缺乏必要的專業知識,也不具備相應的經營管理能力。處在珠江三角洲地的體育教師隊伍 也極不穩定,這些情況表明,必須下大力氣抓好各類體育人才隊伍的建設,提高各類體育人才的素質,否則將 極大地制約珠江三角洲地區體育整體規模的發展。
2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下,體育理論建設面臨的任務
《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九五”計劃和2010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明確指出,今后15年的 奮斗目標,關鍵是實現兩個具有全局意義的根本性轉變,一是從傳統的計劃經濟體制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轉變;二是經濟增長方式從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這一總的要求對在改革開放重要發展階段的經濟發達地區的 體育具有十分現實的指導意義,同時也為這些地區體育事業運作機制的轉變,使體育工作由單純重規模、重投 入轉為重質量、重實效指明了方向。
珠江三角洲地區體育發展的現狀表明,在實現上述轉變過程中,有許多重大問題需要在理論上得到澄清, 中國體育理論建設在探索經濟發達地區體育發展的實踐基礎上,要研究體育在實現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轉化 過程中出現的基本問題,為先行一步地區的體育事業新的飛躍作好理論儲備,為中、西部地區體育的起飛起到 重要的借鑒作用。當前經濟發達地區面臨的一些基本問題必須引起體育理論工作者的注意,這些的基本問題包 括以下幾個方面:
2.1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 群眾體育與競技體育在協調發展中重點轉移問題的研究
數十年來競技體育作為我國體育工作的重點有其特定的歷史背景,在現階段仍然對我國體育事業的發展產 生較大影響,但是競技體育對群眾體育整體發展的影響是有限的,特別是當前經濟發達地區群眾體育正隨著國 民經濟社會發展和精神文明發展的需要而日益顯示出重要地位,仍然將競技體育作為我國體育事業的重點已不 能適應現階段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要求。李鵬總理在八屆三次全國人大《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指出:“體育 工作要堅持群眾體育和競技體育協調發展的方針,把發展群眾體育,推行全民健身計劃,普遍增強國民體質作 為重點。”為體育理論界探索體育事業內部關系的轉化指明了方向,當前要系統研究經濟發達地區群眾體育與 國民經濟社會發展的相互關系以及群眾體育作為新時期我國體育工作重點的環境特征和變化依據,研究群眾體 育作為戰略重點的轉移機制,探索從觀念狀態轉變為現實狀態的操作途徑,結合經濟發達地區環境特征和有利 基礎,研究加快重點轉移過程中體育體制改革的步伐。
2.2建設具有中國特色的全民健身體系的系統研究
《全民健身計劃綱要》頒布后,在國內外引起了強烈反響,這一龐大的民族體質建設工程如何運作,面臨 著理論和實踐上必須解決的一系?形侍狻S捎諶?窠∩砑蘋?氖凳┦艿驕?謾⑸緇嵋約疤逵?誆慷嘁蛩?的制 約,必須重視全民健身計劃實踐過程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和新矛盾,特別要從理論上研究和區分社會主義 市場經濟體制下實施全民健身計劃與計劃經濟體制下開展群眾性體育活動兩者之間在目標、原則、運作方式和 評價標準等方面的根本差異,運用系統研究的理論和方法,積極探索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下全民健身的 新體制、新機制、新模式,加快完善全民健身的新體系。
2.3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下競技體育發展問題的研究
改革開放以來,珠江三角洲地區積極拓寬競技體育發展路子,率先在全國開創聯合辦隊和發行體育彩票的 先河,使競技體育發展的社會基礎有了較大的改善,隨著我國體育事業的重點轉移和各級政府體育管理部門的 職能轉變,競技體育的改革面臨嚴峻的形勢,競技體育的組織體制、競賽體制和人才體制都需要與社會主義市 場經濟體制的發展環境相適應,當前理論工作者要結合經濟發達地區的環境變化特征,深入探索競技體育普遍 發展規律和特殊要求,依靠地域優勢研究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下競技體育發展的多元模式,為競技體育的改 革提供理論依據,與實際工作者一道確保我國競技體育在體制轉變過程中的穩步發展。
2.4體育產業和體育經濟發展問題的研究
作為經濟增建設和社會發展較快的地區,珠江三角洲的體育產業包括體育彩票、體育廣告、體育旅游、體 育技術勞務和體育的物質產品等方便都迅速發展壯大。但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下體育產業的發展一方面面 臨著速度和效益的矛盾,重發展、輕效益的現象比較嚴重,另一方面面臨著培育與立法的矛盾,體育市場的管 理較為混亂。因此當前從理論上要研究在體育產業迅速發展基礎上形成的體育經濟與國民經濟協調發展的關系 ,研究調整體育內部經濟活動機制和提高體育事業經濟效益的途徑,研究體育市場的法制建設、政策實施和規 劃制定等方面的綜合配套措施,研究在管理上切實把提高效益作為體育事業發展的中心的具體措施。
3 當前體育理論建設中存在的問題與加快我國體育理論建設步伐的建議
3.1存在的問題
近年來,經濟發達地區的體育理論工作者,深入社會實踐進行積極的探索,取得了一批可喜的成果,對體 育社會實踐產生了一定影響,但在理論研究和發展建設中仍然存在著不足,這些不足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我 國體育理論建設中存在的普遍性問題,應該引起我們重視。
3.1.1體育理論與實踐的結合程度低, 體育理論的發展與體育社會實踐的發展之間存在較大的距離,未能 從總體上緊跟體育實踐的發展步伐,比較多的理論研究仍停留在經濟發達地區體育發展的經驗總結階段,未能 根據當前轉制的迫切需要提供有理論依據的發展對策措施。由于理論儲備和指導不足,對包括全民健身計劃實 施在內的體育社會實踐都帶來了一定的影響。
3.1.2 體育理論研究的重點方向和力量投入還未能緊跟我國體育事業戰略重點的轉移,重競技、輕群體, 重微觀、輕宏觀的現象在經濟發達地區體育理論研究工作中比較嚴重,一些主要的體育科研機構基本上都還是 以為競技體育服務為主,群眾體育科研未受重視,體育經濟方面的研究仍然不力,與當前體育社會實踐的發展 方向不相適應。
3.1.3從全國范圍來看, 體育理論研究中基礎研究與應用研究不協調。由于重應用、輕基礎,使應用研究 本身缺乏發展推動力,在學科分化過程中結構不夠嚴謹,交叉現象嚴重,有的學科分化后的基礎不牢,缺乏形 成自身的科學基礎體系,另一方面,在與其它學科結合形成的應用學科中,缺乏應用學科本身所必須具備的材 料,尤其一些新產生的應用學科生搬硬套和空洞的現象比較嚴重。對體育理論研究和發展帶來了一定影響。
3.1.4體育理論研究本身的質量有待提高。在搜集信息方面, 缺乏完善、準確,還存在著以偏概全的現象 ,對輾轉引用的材料,特別是將其它國家和地區的材料與我國經濟發達地區體育發展實際進行比較時,缺乏認 真鑒別,研究結論未考慮對中、西部地區體育的起飛起到借鑒作用,在研究組織形式方面缺乏多學科的協作攻 關,單兵作戰的狀況較為普遍,與體育科學研究的發展的趨勢不相適應。
3.2建議
3.2.1要重視科研選題促進體育理論與體育實踐的結合, 使體育理論研究始終緊扣體育實踐面臨的問題。
3.2.2實現研究重點的轉移和研究力量與隊伍的調整, 體育科研單位和體育院校要以群眾體育和全民健身 的科學研究為重點,加大經濟發達地區群眾體育研究的投入。
3.2.3 要重視廣泛吸引經濟發達地區其它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的研究成果,在基礎理論方面,形成牢固的 基礎,完善體育應用學科的體系,形成研究成果轉化和推廣機制。
3.2.4加強體育理論研究工作的協作攻關。 建立若干個具有不同特點的體育理論研究基地或中心,如全民 健身研究中心,競技體育訓練研究中心,實現人員流動,資源共享。
3.2.5重視體育理論研究隊伍的建設。通過擴大培養碩士生、 博士生的規模,加快體育理論研究人才隊伍 的建設。
參與文獻
1 魏振蘭.珠江三角洲體育現狀及發展戰略研究.體育軟科學研究論文集.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199 4,1~20
2 何東民.順德城鄉居民生活變遷與體育發展相關系的社會學分析.體育交流軟科學論文集.北京:人民 體育出版社,1994,83~92
3 曹締訓.體育產業經營管理.武漢:湖北科技出版社,1994,59~64
【從經濟發達地區體育的發展看我國體育理論建設面臨的任務】相關文章:
從經濟發達地區體育的發展看我國體育理論建設面臨的任務08-09
從經濟發達地區體育的發展看我國體育理論建設面臨的任務08-17
欠發達地區發展縣域經濟的思考08-17
以科學的體育經濟政策保障體育產業的發展08-12
我國體育經濟發展分析08-07
對經濟欠發達地區發展開放型經濟的思考08-12
對經濟欠發達地區發展開放型經濟的思考08-15
省市物資流通企業面臨的發展機遇和任務08-05
中學傳統體育教學面臨挑戰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