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國外中學地理課程綱要的特點(二)
(李崇文 首都師范大學地理系 100000)日本
日本現行的中學課程中,地理教育雖然仍然冠以社會科的名義,實際上有獨立授課的地理分野,其教育目 標為:
①通過對日本及世界各地的學習,培養地理概念與方法,開拓廣闊的視野,培養學生加強對我國國土知識 的了解。
②因日本和世界各地人們的生活,有各地方的特殊性及一般的共同性的狀況,從中培養正確理解各區域及 其居民生活的基礎。
③整理日本及世界各種區域知識,從理解各區域的相互關聯中,思考日本在國際社會中的地位。
④人類和自然或社會的關系,是根據人類活動產生變化的。通過這種理解,認識環境及資源的重要性。
⑤培養以直接接觸地理事物來進行正確考察所必要的能力,及對地理事物能根據適當的資料,給予恰當評 價的態度。
日本中學課程綱要根據教育目標“基于廣闊的視野,加深對我國國土與歷史的理解”,特別注重對日本國 土的認識,其課程綱要可分為世界、日本及國際社會中的日本等三部分。
(1)世界的各區域
①多樣的世界 a、世界各國;b、人們的生活與環境
②各種區域
(2)日本的各區域
①從世界看日本 a、國土的成立與自然;b、日本人民的生活
②周圍的區域
③各區域
(3)國際社會中的日本
①日本與世界的聯結
②日本與國際社會
從綱要的安排看來,中學校的地理仍以“周圍、日本、世界”三個區域為范圍,并特別重視自己國家的學 習。
印度
根據1988年印度公布的全國參照使用的課程大綱,初中(九至十年級)地理綜合在社會科中,和手工 、自然課和歷史課聯系在一起。高中(11至12年級)學術班開設地理選修課,職業班一般無地理課。初中 大綱的重點放在區域地理中的本國地理、人文地理和地理觀察觀測。現在地理教師一致主張增加政治地理的內 容。區域地理學習是由周圍環境開始,然后引導學生逐漸學習外國地理。高中地理課程重點放在基本原理、規 律和地理學應用方面,以啟發性問題的形式,以人類居住問題為線索展開。印度還很注重農業地理。現在教師 們認為初中地理教材要向自然地理學傾斜。
中學地理大綱的內容由三部分組成:自然地理和天氣觀測、區域地理、地圖實習。
(1)自然地理和天氣觀測
從討論冰川、火山、地震、噴泉現象入手,展開到自然地理的一般原理。如地球的形狀、自轉和公轉、晝 與夜、四季、經度和緯度、時差等。使學生獲得充足的有關地球表面組成及巖石圈的知識。使學生獲得波浪、 洋流等海洋地理基礎知識。氣候原理,其中地球上氣壓與風的分布、成因是這部分內容的主要問題。高年級在 課堂教學的同時,要讓學生做大量的天氣觀測。從記錄氣溫、氣壓開始(有時需記錄降水量),然后將記錄寫 在布告板和圖表上,畫出統計圖表,顯示年變化。這樣,還能讓學生總結出一般原理規律。
(2)區域地理
分為以心理學為基礎的課程A和以邏輯學為基礎的課程B(如表5)。在向學生介紹世界時,可通過不同 地區人們的生活故事和旅行故事、傳說故事等形式來教學。
表5 印度中小學兩種基礎的區域地理 階段和年級 以心理學為基礎的課程A 以邏輯學為基礎的課程B 預備階段1—4 家鄉地區地理 家鄉地區地理 過渡階段年級 家鄉鄰區地理,本邦地理 家鄉鄰區地理,本邦地理 區 5年級 概要介紹世界及印度與世界的關系 簡單介紹印度與世界的關系 域 6年級 南半球三大洲 美洲
7年級 北美洲和亞洲 亞洲和澳大利亞
8年級 歐洲和大不列顛聯合王國 非洲和歐洲
9年級 詳述印度并簡介世界 印度和世界
10年級 從考試角度把世界作為整體來學習 從考試角度學習以上內容 階 11年級 區域方法 區域方法 段 12年級 區域方法 區域方法
概略學習世界之后,學習分洲地理。學習一洲時應與其他大洲聯系。如歐洲與亞洲相連,稱為歐亞大陸; 亞洲南部與大洋洲相接。另外,分洲地理教學中應注意:廣泛的概括方法不適合低年級,低年級學生只接受人 類對自然環境的直接反映形式。高年級區域地理學習,其中最重要的是將學生的注意力專門引向地理基本原理 ,如地勢起伏的高度、礦產資源、氣候和土壤條件如何在發展人類各種居住條件和生活水平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
關于區域地理中大洲的教學順序,不同教師可有不同的處理方法。根據學生的智力發展情況,因歐洲、北 美知識較地理復雜,建議推遲到這門課后面部分學習。而南半球三大洲自然地理結構相對簡單,它們都有相似 數量氣候區分布,另外它們在經濟、文化和社會方面比較相似,因此放在前面學習。也有把北美放在前面講授 。但無論哪種方案,一般印度地理是放在最前面學習的,成為第一學年地理課程的主要部分。
大多數教師傾向采用課程B。在這一方案中,世界被劃分為南北成雙的區域。南北美洲合在一起先講,然 后是亞洲與澳大利亞,非洲和歐洲。每年在詳細講授基本原理時,主要氣候區都能復現。
在高中階段,課程A與B中,學生都要在教師輔導下研究一個區域突出的特征、現象和問題。通過以往學 習大洲區域地理的經驗,使學生能透過各大洲某一問題和特征看到世界所有大洲共同具有的特征和問題。
(4)地圖實習
地圖實習的內容包括用所給比例尺制訂一張地圖、等高線和剖面圖,介紹軍事測量地圖并作有關練習,向 學生介紹測量、制作地圖的過程,慣用圖例符號等。
地圖實習前的知識教學中有一個難點——等高線,可用模型、幻燈練習法相結合來講授。具體方法如下:
a、用一座木制山的模型,畫上等高線。沿等高線橫切成若干剖面,再用一個鐵釘在中心穿過,將山固定 。然后在一張固定在中心鐵釘底下的紙上逐一畫出沿等高線橫切的剖面輪廓。
b、把學生們知道的本地區等高線模型拍成照片,如果原模型是依據一定間隔高度涂上不同顏色的,那么 這張照片就成了彩色地圖。
c、最可靠的方法是用實物幻燈機將等高線模型的照片加以投影,其影象就是準確的普通彩色地圖。要求 學生能按所給等高線,借助水平比例尺和垂直比例尺畫出垂直剖面圖,來顯示錐形山、山谷、陡坡等地形。為 了解釋清楚,教師可先將等高線模型切成垂直切片。
另一個與等高線相關的問題是怎樣閱讀地圖。在此之前,先要求學生學會繪制地圖的簡單測量。這種方法 比較適合高年級學生,可先在學校范圍內進行。下一步就是野外地圖實習。
【國外中學地理課程綱要的特點二】相關文章:
國外中學地理課程綱要的特點08-07
中學地理課程發展的趨向08-07
《課程綱要》學習心得08-22
國外地方課程開發透視08-09
國外地方課程開發透視08-17
新課程下中學地理作業的創新設計08-15
國外房地產稅制的特點及啟示08-07
國外母語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