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對高中《地理》新教學大綱的總體認識
——兼論教學大綱的貫徹新高中《地理》教學大綱給人以一種“新”的感覺。
一、新的中學地理學科體系
1993年使用義務教育初中地理教學大綱和教材后,取得國人一致的贊賞和認同。1997年高中地理教學大綱 的頒布,又給人一種嶄新的感受。至此,我國已建構成一套適應21世紀需要的中學地理課程和教材體系,這個 體系是由眾多相互獨立而又相互聯系的地理知識組成的一個整體結構。
結構學理論告訴人們,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有結構,有結構就有功能,而且結構決定功能。
1.單功能 組成學科的各個部分(或要素),例如:初中的地理基礎知識、中國地理、世界地理;高中的 人文地理、自然地理、區域地理等都具有相對獨立性,每個部分(要素)都有各自的功能,這種單個部分(要 素)的功能稱為單功能。
2.復功能 復雜事物由兩個以上部分(要素)構成。例如:初中地理與高中地理兩部分機械相加,而不發 生任何聯系,那么,它們的復功能同單功能相比,也只有“量”的增加,因為只強調分解,或只強調簡單的綜 合,都不利于學生掌握完整的知識。
3.整功能 按系統論“整體原理”來分析,高、初中地理雖在各自的小范圍內自成子系統,但在整個中學 地理學科體系的大范圍內卻是一個個組成部分(要素),見右圖,它們共同組成以人地關系為中心的一個大系 統。
附圖{圖}
右圖說明:
1.以人地關系(人與環境協調發展)為同心圓,是地理學科教學的指導思想。
2.由外層→內層來表明地理課程由低年級→高年級的排序,它們相對獨立,各有自己的功能。
3.各層次課程相互聯系,形成一個整體、系統,外層課程是內層課程的基礎知識。初中地理為開設高中地 理作好知識鋪墊,高一拓寬知識,高二、高三提高深化,讓學生學到較為完整的地理知識。
4.愈往內層,與人類活動的關系愈加密切。
系統內各要素相互聯系形成整體結構后,才能發揮其整體功能。整體功能(E[,整])決不只是各部分(要 素)功能的算術和(∑E[,部]),而是加上各部分組合產生的功能(∑E[,聯]),用公式表示:
E[,整]=∑E[,部]+∑E[,聯]
掌握知識結構,布魯納曾說就是掌握知識聯系,它啟示我們,培養學生獲取知識的高級能力,是在一門學 科內進行聯結,使顯然分離的“知什么”相互聯系起來,這才叫理解知識。
二、高一年級高中地理新學科內容
解放思想,擺脫傳統地理教育觀念,組建新高中地理學科內容,這本身就意味著要變革和超越現實,新教 學大綱具體體現出:
1.學科內容改舊貌換新顏 高中地理新教學大綱編訂的教學知識要點由三大塊組成:
附圖{圖}
圖中所列知識,表明作為一名高中文化程度的學生,必須具有這些地理文化素質,也是21世紀各類人才在 知識結構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2.人地關系滲入實質內容 為改變人地關系泛泛而論的現狀,新大綱將當今世界公認的“可持續發展”戰 略貫穿于整個教學進程中,成為貫徹人地關系指導思想的實質內容,充分體現了教育永恒性與時代性的結合。
1~4課題“人類生存的自然環境”,從有利與不利兩個因素,實事求是地闡明了環境對人類活動的影響, 全文貫穿了生態可持續發展觀點。
5~8課題“人類活動的社會環境”(或“人文環境”),從積極與消極兩個側面,揭示了人類活動對環境 的影響,全文貫穿了經濟可持續發展、住區可持續發展、區域可持續發展和社會可持續發展的觀點。最終使經 濟建設、城鄉建設、環境建設“三同步”,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環境效益“三統一”,使我們步入具有中國 特色的治理生態環境和社會經濟發展的康莊大道上。
9~10課題, 人類面臨的全球性問題以及可持續發展的理論與行動,屬于全書內容的總結與升華,大綱從 時、空兩個維度加以闡述,空間維——人口、糧食、資源、環境四大問題都是全球性問題,要求立足于中國, 放眼于世界,清醒地認識這些問題的嚴重性、緊迫感和責任感,從個人——家庭——地區——國家——全球觀 念通力合作,積極行動,保護人類生存的地球。時間維——9~10 課題有兩個“發展”交融在一起:①傳統的 經濟發展觀向當今可持續發展觀的歷史演變;②“人地關系”思想的歷史發展。談及“發展”大體上可分為三 大歷史階段,有三種指導思想:其一,古代以消極適應自然為特征的“宿命論”(或“天命論”),它只強調 人對自然的受動性,或者說人是自然的奴隸。其二,近現代是以人類“無節制開發利用”資源為特征的“征服 論”,片面強調人對自然的能動性,所謂人定勝天,人是自然界的主人。其三,當代和未來是以天、地、人協 調發展為特征的“和諧論”,它強調人與自然共存,是人的能動性與受動性的辯證統一,主張人與自然是一個 有機整體,即體現為“自然社會綜合體”的天地人巨系統。
可持續發展觀點,已成為高中地理教學的主旋律,它對我們大多數教師來說,目前還是陌生的,所以,教 師的知識更新、加強學習是非常迫切的。
3.主動承擔環境教育任務 如今“只有一個地球”的呼聲響徹全球,人類在生存危機的驅使下,被迫進入 “環境覺悟的新時代”,面臨此情此景,中學地理教學只有唯一的選擇——主動承擔環境教育的重任。因而高 中地理新教學大綱適時地提出以四大環境(國際宇航會議將陸地、海洋、大氣、外層空間稱為人類的第一、二 、三、四環境)取代原教材的宇宙和四大圈層(大氣圈、水圈、巖石圈、生物圈)知識體系,這一革新堪稱為 中學地理教學史上的一大進步。隨之教學內容將會作大幅度的更改。這樣,對中學地理教學也就提出了新的要 求,作為教師,教學觀念的變革,教學目標的重新定位,就成為勝任地理教學工作的前提;作為學生,樹立環 境意識、參與意識以及可持續發展觀點,則是21世紀公民必須具備的地理素質。
4.人文地理內容變化較大 大綱制定的人文地理內容顯示了三大特點:①人文地理比重超過自然地理,重 視人文地理是中學地理教學內容的歷史性突破。②打破傳統部門地理的模式,不講工業、農業、商業、交通運 輸業、旅游業本身的知識,少講一點經濟地理學理論,多講人類的生產活動、生活活動與地理環境的關系。例 如:先探討區位因素,然后從發揮區位優勢的角度了解它們的發展類型與分布。其中把交通運輸、通信、商業 、服務,稱作人類活動的地域聯系是一種創新。③通俗地講,人類活動最關心的是人的衣、食、住、行、康樂 問題的解決,大綱據此精選的內容十分貼近生活;如果升華到理論上講,建設現代社會的三大文明——物質文 明、精神文明、生態文明,此乃全球人心所向和未來社會發展的總趨勢。
三、高一高中地理知識與外部的聯系
地理學科的綜合性特征,決定了高中地理內容與邊緣學科、相關學科的知識聯系十分密切,對此,大綱編 制教學要點作了以下的技術處理,見下圖:
附圖{圖}
就邊緣學科講,把大學地理系專業課程如天文學、水文學、氣象學、地質學、經濟地理學等專業性強的知 識歸還到大學去,保留與人類活動有關、與環境有關、使用頻率大的部分。
就相關學科講,凡涉及數、理、化、生、史、政各學科主講的內容,只引用其結論、拿來解釋地理現象和 地理問題。
就聯系實際和介紹新科技來講,也只能根據社會進步和經濟發展的需要。
于是,為了確保貫徹新大綱精神,教學時應當做到:①地理課不能講成物理課、化學課……。②補充材料 是允許的,但應掌握四字原則,即精(搜集的資料越多越好,選用的材料越精越好)、短(占用教學時間最好 不超過1至2分鐘,防止喧賓奪主)、趣(能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用(實用的知識和學習方法)。
四、大綱智能結構體系的特點
以往的大綱和教材習慣用“基本技能訓練”,而且要求不具體,給教師操作帶來諸多不便,新大綱對此也 有相應的改革措施。
1.目的 智能訓練的目的是強化基礎知識訓練,培養能力,開發智力,以求把知識轉化為能力。
2.內容 新大綱把基本技能訓練更名為智能訓練,這是考慮到對高中學生來說,既要進行操作性訓練,培 養動手能力,例如畫圖、操作演示等,更應加強認識性的訓練,培養學生的分析、推理、綜合等思維能力。
新大綱的智能訓練題,是對應于大綱中一級、二級標題而提出的。其實,三級標題的知識要點中也蘊含著 不少的智能價值。因而大綱的意圖給廣大教師留有一定的自由度,教師可以大大發揮主觀能動性,自擬一些智 能訓練題,以此來彌補大綱一統天下的缺陷。
3.操作 大綱在每一項智能訓練的開頭,均冠以4 個字的智能訓練專門術語,如讀圖分析、繪圖說明、演 繹推理等。這有兩大好處,一是明確性——目標明確,要求具體。二是可操作性——便于師生掌握。
大綱中有些智能訓練題,知識跨度大,操作或解答困難,有必要將“母題”分解為一個個“子題”,逐一 加以解決。
4.要求——指導思路與方法 發揮智能訓練的最大效益是能調動師生兩方面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一方面學 生積極思考,主動解答。另一方面,教師要指導解題思路(思路可貴,正確的思想指向成功;思路可畏,錯誤 的思路會使人誤入歧途),鼓勵發散思維,一題多解。同時要給學生以學法指導,方法得當,事半功倍。
五、思想教育提出的是總要求
新大綱針對一級標題(即每一單元)提出思想教育的要求,其意圖很明顯,德育不必作統一要求,而應該 從各地、各校、各個班級的具體情況出發,分析學生存在的問題,有的放矢,抓主要的、根本性的思想行為表 現加以輔導。其次,每一單元的眾多知識中蘊含著的德育價值也不便于在大綱中一一列舉,有待于教師去挖掘 。學習大綱后發現,規定的教學內容包含著以下的思想教育因素:
——建立正確的宇宙觀、世界觀、人口觀、資源觀、環境觀以及可持續發展觀點。
——樹立全球意識、科普意識、環保意識、防災意識、節約意識、創新意識。
——熱愛祖國、熱愛科學、熱愛勞動、熱愛學習、熱愛生活。
——文明禮貌教育、環境教育、集體主義教育、心理素質教育。
——其他。
據悉,國家教委批示指出:高中地理教學大綱編制“有新意”,這新意凝聚了全國廣大教師的集體智慧, 因而我們教師也有義務進一步提出更完善的意見,并認真貫徹大綱的精神,找回高中地理教學的第二個美好的 春天。
【對高中《地理》新教學大綱的總體認識】相關文章:
高中地理科際聯系的認識和實踐08-07
新的認識作文04-04
高中地理中國地理教案03-05
初中地理素質教育課堂教學的總體構思08-07
教學大綱怎么寫08-24
高中地理教案11-03
高中地理教案01-08
高中地理教案04-30
高中地理說課稿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