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淺談化學教學中創新教育初探
秦仲富摘 要 : 本文闡述了在教學第一線的化學教師,在化學教學中,如何進行創新教育。
關鍵詞: 創新教育、創新精神、創造能力。
創新是指根據一定的目的和任務,應用一切已知信息,通過開展能動的思維活動,突破原有事實、框架,而獲得的解決問題的一種全新方式或產生對社會和個人極有價值的產品的智力本質。江澤民同志指出:“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不斷發展的動力!眲撔陆逃菚r代的要求,本文就化學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造能力談談自己的粗淺看法。
一、改變傳統的教育觀念
傳統教育的基本特征是以知識的傳授為中心。培養出的孩子因受傳統教育的影響,從而養成了只能在家長或教師劃定的條條框框內運行,不敢越雷池半步進行創新的習慣。家長和教師教育時還提出什么“不依規矩不成方圓,”致使學生過于嚴謹,尊崇權威,定勢思維強,創造性思維薄弱。學生被動學習,成了裝知識的容器,忽略了主動能動性,阻礙了學生的創新能力的發展。所以改變傳統的教育觀念是實現創新教育的重要前提。
改變傳統的教育觀念,化學教師在教學中應加強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1 、加強辨證唯物主義和愛國主義教育。
利用化學事實的發現、發明;科學家的事跡和有關資源的介紹,使學生對知識的創造和創造者有全面、深刻的了解,從中受到感染和影響,從而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和鉆研精神,激勵他們樹立為國家和科學獻身的遠大志向。
2 、讓學生了解與化學有關的環境、資源、能源等問題。
培養學生關心自然,關心社會的情感和責任感,樹立環境保護意識和人類的生存、發展意識。
人類生存的一些重大問題,如溫室效應、臭氧空洞、環境污染、能源開發等都與化學有關,化學教師可充分應用這些素材對學生進行生動的教育。
3 、讓學生深刻認識化學實驗在化學學科中的地位,切實加強實驗教學。
通過實驗教學,激發學生對科學知識的興趣,提高他們的觀察能力和動手能力,培養科學態度,掌握科學方法。
化學實驗是整個化學教材的邏輯組成部分,教材 中有與知識內容緊密聯系的演示實驗,有旨在培養學生動手能力的學生實驗,有重在培養興趣創造性的選做實驗及家庭小實驗,這些是提高學生整體素質的好教材;瘜W實驗在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和科學態度方面有其獨特的作用。實踐中,要求學生嚴肅認真,一絲不茍,實事求是,尊重客觀規律。通過實驗教學,不斷完善學生這些方面的品質。
4 、加強對學生進行以思維能力為核心的各種能力的訓練和培養。
包括培養學生由微觀到宏觀,由抽象到具體,由現象到本質的推理,判斷能力;對化學知識之間內在聯系的分析,歸納能力;對化學概念、規律的運用和遷移能力;運用數學方法定量計算化學問題的能力;自學和閱讀能力等等。
二、改革傳統的教學模式。
傳統教學是以教材和課堂講授為中心的教學模式。一直偏重于傳授學科中固有的知識,而對這些知識是如何創造出來的,以及如何創造性地運用這些知識去解決實際問題,往往形成從不過問或無力過問的習慣。教師在教學中只注重滿堂灌、填鴨式地進行教學,提倡時間加汗水的做法,還說:“只要功夫深,鐵棒都能磨成繡花針!钡;瘜W是以實驗為基礎的一門重要學科,但在教學中很多教師卻忽視實驗教學的直觀性和重要性,教學中不但忽視學生實驗,連教師的演示實驗都從來不做,教師只是在黑板上講實驗,學生背實驗,忽視了學生的動手能。最終培養出來的人往往成為“有知識,無能力;墨守成規有余,創新精神不足;思維呆板單一, 缺乏靈活變通”的現代“文盲”。
要打破傳統的教學模式,教師要善于吸收最新教育科研成果,并運用于教學中,有獨到的見解,能夠發 現和運用行之有效 的新教學方法。教學中不能墨守成規,按部就班,要打破應試教育中的傳統做法,廢除死記硬背,苦拼硬干,題海戰術的做法。教學中必須加強實驗教學,充分利用好幻燈片、投影儀及多媒體教學手段,注重對學生能力的培養,培養學生“永不知足”,“永不安于現狀”的精神。教會學生用巧妙、速效的方法解題,獲取知識與信息,能舉一反三,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問題。例如:學習了用鹽酸除去不溶于水的氧化物和堿及碳酸鹽后,問學生在家中如何除去水壺中的水垢 ?再如:怎樣檢驗廚房中有一包白色粉末是味精還是純堿?教學中不但要注重開發學生的智力因素,更要開發學生的非智力因素。
三、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
創新精神是指在問題解決與學習過程中,推動主體經過變化、組合、探索,得出新成果,獲取新知識與新能力的,受主體個性特征制約的一種特定心理狀態。
化學教學中,在加強基礎知識教學的同時,培養學生的科學態度,科學的學習方法、啟迪學生積極思維,培養良好的思維習慣,提高思維能力,造就具有創新精神的人,這是當前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的必然趨勢。
1 、通過介紹科學家的生平和科學發展史讓學生明白:只有勤奮的人,頑強的人,不怕失敗的人,敢于獻身的人才可能有所創新。讓學生知道創新并不神秘,從而樹立創新的自信心。
2 、加強課堂教學,特別是實驗教學中的規范化管理,如:氫氣還原氧化銅實驗,實驗室制取氧氣、氫氣、二氧化碳的實驗操作順序,必須嚴格按操作順序進行。從而培養學生自覺、勤奮、實事求是的精神。
3 、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培養他們的自信心。許多偉大的發明,驚世的創造常常都是從那些平常的、一閃念的好奇心開始的,沒有好奇心,通向真理的 跋 涉就無法啟步。自信心是質疑精神的心理依據,只有有了自信心,學生才敢于獨立思考,把思維的觸角伸向未知,才敢于捕捉疑問并確定為進攻的目標,并堅持不懈地去努力實現。學生有了自信后就鼓勵學生要勇于做要求高、難度大、易燃、易爆的、有毒的實驗,如:氫氣的爆炸性實驗;硫化氫氣體的制取及收集等,并鼓勵失敗者繼續努力,培養學生頑強的、百折不撓的勇敢精神。
4 、克服思維定勢,培養學生勇于探索精神。如:做磷的燃燒實驗時,水下的白磷和銅片上的紅磷如何才能燃燒?對銅片上的紅磷,學生很快就會回答,而對于水中的白磷,學生因受到思維定勢的影響,只會回答將其拿出水面。老師在加以肯定后再問:“如果說不拿出水面能否燃燒?”讓學生積極思考,踴躍討論后,教師再用實驗加以驗證。
四、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創新能力是一種綜合能力,是在掌握了一定知識和技能的基礎上去解決新問題,探索新知識的能力。它主要包括創新觀察能力,創新思維能力,創新實踐能力。化學教學中,教師應注重從以下幾方面培養學生的這三種能力。
1 、加強雙基教學,為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打好堅實基礎;A知識和基本技能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必備條件,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教師必須狠抓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教學,忽視了雙基教學,要談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那就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
2 、加強并補充課堂演示實驗,增加一定數量的學生實驗,要求學生從不同方面,不同視角觀察實驗現象,并進行交流討論,使學生不僅善于發現共同現象,而且更善于發現不同現象。演示實驗中可增加氧化汞分解的實驗,學生實驗中可增加一氧化碳的制取及性質的實驗,并引導學生獨立思考和全面分析,從而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培養學生良好的觀察習慣,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
3 、做全并補充部分有利于發揮學生創造能力的學生實驗。實驗前明確目的要求,讓學生先獨立設計實驗方案,后相互討論,取長補短,相互提高。實驗過程中教師加強個別指導,糾正錯誤操作方法。如:硫、磷等在氧氣中的燃燒實驗,在現有儀器條件下,如何加工制成具有防毒氣逸出的裝置,使實驗更安全。從而培養學生設計實驗并進行實踐的能力。
4 、組織學生參加各種社會實踐,開闊學生視野、豐富學生想象為學生的創造想象打好基礎。如:對附近工廠排放的污水進行檢測、分析?并提出對污水的處理方案。
5 、教學中注意運用生動活潑,科學有趣的方法培養學生綜合運用各種思維方法的能力。鼓勵學生大膽幻想,善于幻想,并運用各種思維方法積極思考,讓幻想同創新結合起來,培養學生創造思維能力。
6 、積極開辟第二課堂,組織學生進行家庭小實驗,成立化學興趣小組,組織化學晚會,舉辦化學講座等。如:在家庭小實驗中增設如何用 碘酒鑒別牛奶和米湯。又如:舉辦:“環境與化學”、“食品與化學”專題講座。讓學生在實際鍛煉中鞏固創新動機,鍛煉創新意志,培養與提高創新的綜合能力。并進行總結、評比,從而使學生沿著正確的方向提高創新素質。
總之,在化學教學中,我們只有把教學看作是啟迪學生的智慧,開拓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的能力,開發學生智力的過程,在教學實踐中不斷探索研究,才能培養出跨世紀的創造型人才。
(本文參加市級論文評選獲二等獎)
參考文獻: 中學化學教學參考 總第 200 期, 202 期, 186 期。
【淺談化學教學中創新教育初探】相關文章:
淺談化學實驗中的創新教育08-18
淺談生物教學中的創新教育08-18
化學教學中的創新教育08-07
淺談語文教學中的創新教育08-17
初中化學教學中滲透思想教育初探08-07
中學化學創新教育淺談08-03
淺談少先隊教育中創新能力的培養08-24
淺談中學化學教學中的德育教育08-07
淺談高中語文教學中的創新教育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