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跨世紀初中生物學課程和教學內容改革與實踐
急劇改革的10年;江蘇省部分市縣從1994年開始,在初中階段采用由江蘇省教委教研室主編的生物學新教材教 學。經過4年的改革實踐和逐步完善,已經取得一定成績。1 回顧100年來我國中學生物學教學沿革
我國最早的中學“生物學”教育可以追溯到1842年的外國傳教士的“馬禮遜學堂”中開設的“生理學”課 程,但尚未形成系統的“生物學”課程體系。而真正的有系統的我國中學“生物學”教育開始于本世紀初的19 02年。在世紀之末回顧和總結近100 年中學“生物學”教育史和“生物學”教學改革的得與失,必將有助于面 向21世紀。
1902年清朝政府發布“欽定學堂章程”,1903年又補充發布“欽定中學堂章程”,不但明確而清楚的規定 了中學的5年學制, 而且還規定包括“博物”課程在內的12門課程。對“博物”課程的教學內容也作了規定: “博物:其植物當講形體構造、生理分類功用;其動物當講形體構造、生理習性特征、分類功用;其人身當講 身體內外之部位、知覺運動之機關及衛生之重要事宜;其礦物……”!胺步滩┪镎,在據實物標本得真確之 知識,使適于日用生計及各項實業之用,尤當細審植物動物相互關系,及植物動物與人生之關系!碑敃r的“ 博物”就是“生物學”和“地學”等自然科學的綜合課程。
1912年,國民黨南京臨時政府頒布“中學校令實施規則”,中學學制改為4年,“博物”開設3年。1922年 的新學制又將中學學制改為6 年,初中、高中各3年。初中開設“自然”和“生理衛生”, 其中包括植物學和 動物學,高中開設“生物學”。1932年,初中開始分別開設“植物學”、“動物學”和“生理衛生”3門生物學 課程, 高中仍開設“生物學”課程。這樣的中學生物學課程體系在新中國成立以后,雖然經過幾次變革,但總 體框架沒有太大變化。初中開設分科的“植物學”、“動物學”和“生理衛生”三門課程,高中開設綜合的“ 生物學”課程的課程模式和基本教學內容一直沿用了近60年,到本世紀90年代初才開始有所變化。
1988年國家教委組織編訂了《九年義務教育全日制初級中學生物學教學大綱》,并提出可以一綱多本的編 寫各具特色的教材。此后,人民教育出版社首先編出初中《生物》新教材。該教材雖然將過去的“植物學”、 “動物學”、“生理衛生”三部分內容合在一本《生物》教材內,但教學內容仍然分為“植物學”、“動物學 ”、“生理衛生”三個主要部分及“細菌、真菌、病毒”和“遺傳、進化和生態”內容。接著,廣東等省市編 寫出綜合的初中《生物》教材。在江蘇省教委提出“整體規劃,分步實施,逐步到位”建議義務教育教材的總 體構想下,江蘇省教委教研室從1994年開始組織南京師范大學生物系、南京農業大學、南京大學生物系等部分 高校專家學者和南京師范大學附屬中學等部分中學高級教師共同編寫綜合的初中《生物》(蘇科版)教材。從 1995年秋季開始,新教材在江蘇省鎮江市、連云港市、蘇州市、鹽城市、連云港市等地試用,經過幾年的試教 和不斷修改完善,1998年11月順利通過國家教育部中小學教材審定委員會的審定。國內多本初中《生物》教材 的成功編寫,代表了我國初中“生物學”課程設置和教學內容綜合化的趨勢,進行了我國初中“生物學”創新 教育和素質教育的探索。
2 面向21 世紀的初中《生物》教學改革的課程和教學內容綜合化趨勢
面向21世紀的初中《生物》教材的改革特色除了表現在基礎性、實用性和新穎性等幾個方面外,正日趨綜 合化。初中生物學教學內容的綜合化至少由生物科學本身的綜合化和初中生物學教學目標的時代化兩個重要因 素所決定。
本世紀初至20年代,美國、英國等國“生物學”課程也是分為“植物學”和“動物學”分別開設的,課程 的內容也很突出動、植物的分類、結構等知識;30年代以后,國外一些國家開始把動、植物學合并為一門“生 物學”講授;50年代后,隨著生物科學的迅猛發展和教育學、心理學科的進展,國外中學“生物學”課程的總 趨勢是在初中開設綜合“理科”,高中開設綜合的“生物學”。例如,日本不僅在初中開設綜合理科,在高一 仍然開設綜合“理科”,只在高中二年級和高中三年級開設綜合的“生物學”課程。美國在初中階段有些學校 開設綜合“理科”,有些學校開設綜合“生物學”,在高中階段開設綜合“生物學”。英國初中階段的“生物 學”課程也是綜合的“生物學”。初中階段綜合的“生物學”課程反映了生物科學內部隨著細胞生物學、分子 生物學的飛速發展,生物科學各分支學科如植物學、動物學、生理學自身日趨綜合的趨勢。
國際上強化理科包括生物學教育的另一個重要原因是現代社會對人的發展的要求越來越高,F代社會對人 的要求不僅僅是要求了解社會,也要求了解自然,認為這對人的思維發展和智能培養都有重大意義!翱茖W” 教育界認為,“科學”教學的目的不僅僅是使學生掌握某些科學知識,還應該理解自然現象,了解自然概貌, 培養學生對自然的調查研究能力和熱愛自然的情感,認識自然界各事物之間的聯系,使學生逐步形成自然界是 統一體的觀念。這是初中生物教學目標時代化的要求之一。
長期以來,盡管生物科學進展迅猛,但是,我國的初中生物學課程設置和教學內容變化一直不大,其主要 原因是“初中生物學的教學重點是講授生命現象”的教學目標沒有變化!案咧猩飳W的教學重點是講授生命 本質”的教學目標決定了高中生物學的綜合性,“初中生物學的教學重點是講授生命現象”的教學目標則決定 了初中生物學的分科性!爸v授生命現象”就意味著側重教授“生物的形態、結構和分類”等知識,當然分成 植物、動物和人去講更好。面向21世紀的初中生物學教學目標應該體現當代生物科學和教育科學的時代發展, 教學目標不應該僅僅是了解“生命現象”,也應該包括理解“生命本質”。例如,初中階段講授“植物的呼吸 ”知識,講授“動物的呼吸”知識和“人的呼吸”知識,目的不應該僅僅是讓學生分別了解植物是如何呼吸的 、動物是如何呼吸的、人是如何呼吸的有關知識,學生應該了解的是生物呼吸的共性和特性知識。再例如,初 中階段講授“動物的呼吸”知識時,有沒有必要分門別類的教授“草履蟲的呼吸”、“水螅的呼吸”、“蛔蟲 的呼吸”、“蚯蚓的呼吸”……直到“哺乳動物的呼吸”的詳細的知識?很多學生此后可能再也不會看到“草 履蟲”、“水螅”等動物了,再也不會用到相關的知識,初中學生學習這些知識的目的無非是了解動物分為低 等動物和高等動物,在動物進化的過程中,呼吸方式也是多樣化的,它們都和生活環境相適應。如果初中生物 學的教學目標是“了解和理解生命現象和生命本質”,生物學教學內容就只有綜合起來,而且綜合起來的知識 更有助于學生理解科學、技術和社會的關系。這也是初中生物學教學目標時代化的要求。
總之,初中生物學課程和教學內容的綜合化符合現代社會科學技術發展的綜合化趨勢;可以避免分科教學 內容的重疊,減少學生的學業負擔;可以強化學科之間的本質聯系,既使教學目標更加明確,又使學生更好的 理解科學、技術和社會的關系。
3 面向21 世紀的初中《生物》教學改革的強化創新教育和素質教育的趨勢
在面對跨越千年史冊的、知識經濟已露端倪的巨大變革時期,面向21世紀的初中《生物》教學改革應該摒 棄重視知識傳授、漠視創新能力培養和素質教育的觀念,力圖做到既重視基礎知識的傳授又重視創新能力培養 和素質教育。
國外理科教育的激烈改革起于1957年,當時前蘇聯的一顆人造衛星的發射,特別引起了西方國家對基礎教 育中理科教育的反省。此后西方國家的理科課程和教學改革進入大變革時期,逐步取得統一認識的趨勢主要是 要強化創新教育和提高科學素質。英國教育界認為,理科教學的重點不在于僅僅讓學生學習書本知識和模仿、 重復他人的經驗,而應該側重于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獨立思考能力、分析和動手解決問題的能力。美國的一 些教育家在檢討理科教育弊端后主張,在強化基本科學素質的基礎上,理科教育要通過講授創造發明的科學史 ,培養和激發學生的創造欲望;要鼓勵學生開動腦筋、動手實驗,創造出新的東西。
從世界范疇來看,知識經濟已見端倪。知識經濟時代的主要特征表現為:知識和智力正在成為經濟發展的 重要資源;信息正在成為重要的商品;知識創新的速率愈來愈快;無形化知識資產愈來愈成為經濟發展的動力 ;世界經濟一體化,國際競爭愈來愈激烈等。有關的研究表明,人類知識創新的速率變化驚人。以從科學到技 術的周期變化為例,19世紀為50多年,20世紀上半葉大約為10年,20世紀下半葉已經縮短到5年左右,而本世紀 末,多媒體電腦從設想到產品僅用了4年。長期以來,人類及其社會的發展并不是僅僅依靠人的遺傳本能,更重 要的是后天的學習,繼承和發揚前人的成果,才能加速人類和社會的更快發展。因此,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越 來越重要。美國福特汽車公司的首席專家路易斯·羅斯說,在知識經濟時代“對你的職業生涯而言,知識就像 鮮奶,紙盒右邊貼著有效日期,工程技術的有效期大約是3年,如果時間到了,你還不更新所有的知識,你的職 業生涯很快就會酸臭掉。”造就一代會學習的人才,關系到一個國家的未來。全面提高全民的科學素質和重視 培養創新能力是世紀之交我國“科學”教育改革的主要趨勢,也是我國初中“生物學”教學改革的重要內容。
4 《生物》(蘇科版)教材面向21 世紀教學改革的實踐和探索
在改變觀念的基礎上,江蘇省教委教研室組織江蘇省部分高等院校和中學高級教師經過多年的不懈努力和 實踐、探索,《生物》(蘇科版)教材終于面世并且于1998年11月獲得國家教育部中小學教材審定委員會的審 查通過。審定委員會認為,“《生物》(蘇科版)教材能按‘九年義務教育初中生物教學大綱’的要求進行編 寫,能體現義務教育的培養目標,教材具有一定的時代精神”;“教材采用小綜合體系,按照大綱對知識內容 的要求,確立了以生命基本特征為編寫教材的主線,突出重點,有利于加強生物學基礎知識的落實和基本技能 的培養”;“教材具有地方特色,結合江蘇省經濟發展和自然條件,選擇增加了有關教學內容。教材從培養學 生科學素質的要求出發,增加了一些反映現代生物科學新成就的內容,同時增加了不少學生實驗和觀察內容” ;“教材中安排了不少欄目,如‘觀察’、‘實驗’、‘討論’、‘思考’、‘閱讀’等等,這對學生學習十 分有利。教材中不僅增加了插圖數量,而且某些插圖具有新意”。
《生物》(蘇科版)教材成功的主要原因是教材編寫的指導思想從一開始就十分明確,要瞄準國際上發達 國家初中生物學教材改革的大趨勢:課程和教學內容綜合化的趨勢;強化創新教育和提高科學素質的趨勢。
《生物》(蘇科版)教材緊扣國家教委頒發的教學大綱的基本要求,強化生物科學基礎知識,從初中學生 今后適應社會現代化建設、現代化生活和進一步學習深造的需要出發,選取必須的、學生能夠接受的、反映生 物科學全貌及最新進展的生物科學基礎知識!渡铩罚ㄌK科版)教材采用國際上大多數發達國家普遍采用的 綜合體系,淡化植物、動物和人體的各自特殊性,將植物學、動物學和人體生理學的知識按生命的主要特征重 新組合,教學內容不僅包括經典的動、植物形態、結構和分類學的基礎知識,包括動、植物生理學知識和人體 形態、結構和生理學的知識,也包括動、植物學的現代進展,包括遺傳學、進化論、生態學、現代生物技術、 分子生物學等現代生物科學知識,并重視體現“科學、技術與社會”的思想。由于強化了生命的本質特征,強 化了知識的綜合性,也使基礎知識的實用性大大加強,最終保證初中學生生物科學素質的全面提高。例如,“ 生物的營養”部分,教材在肯定“植物、動物和人都必須依靠營養物質來維持生命!G色植物是自養生物, 所有的動物和人都必須以植物或其他動物作為食物,是異養生物”之后,先講述“植物的營養”,再講述“人 體對食物的消化和吸收”,最后講述“動物對食物的消化和吸收”。由于先講授了“人的消化和吸收”知識, 對于“動物的消化和吸收”知識僅僅講授“家兔對食物消化的特點”、“家鴿對食物消化的特點”及“蝗蟲對 食物消化的特點”三部分。這樣不僅減少了過去教材中詳細講述原生動物、腔腸動物、線性動物、環節動物… 哺乳動物的“消化系統的結構”、“消化和吸收”等重復的知識,還使初中學生通過比較、分析、歸納、總結 等,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有關生物的“營養”及“動物和人的消化和吸收”的共性和特性知識。
《生物》(蘇科版)教材注重體現時代精神,摒棄了舊教材重視知識、漠視創新能力培養的觀念,注重科 學方法、科學態度和科學精神的潛移默化,強化創新思維、創新能力的培養。為此,教材重視要求學生進行嚴 密的觀察實驗、嚴格的邏輯推理,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去偽存真的得出結論;教材重視要求學生實事求是, 獨立思考,求真務實;教材重視現代教育觀念的融入,改變過去“講清楚,說透徹”的教材編寫慣例,故意“ 留問題,拓思維”。例如,教材在安排“探究食物中的營養物質”實驗時,先和以往教材一樣,安排學生通過 實驗達到了解食物(小麥)中主要營養物質的目的。在實驗中增加了比較小麥和花生種子中脂肪數量的多少的 內容。實驗后引導學生展開討論:取一塊馬鈴薯和一些黃豆種子,怎樣用實驗來鑒定它們含有各種營養物質? 根據實驗中小麥種子和花生種子里含有脂肪數量的不同,說明在日常生活中偏食和挑食對人體的危害?前一個 問題是換一個角度,讓學生舉一反三的說明實驗的基本過程;后一個問題則是跳開實驗內容,讓學生從總結出 小麥種子和花生種子含有不同的脂肪數量,發散開來考慮其他營養成分的含量不同,進而明確偏食和挑食會造 成某些營養不良而影響生長發育。再例如,在“生物與環境的關系”一節中,教材在講述了環境中植物影響植 物生活、動物影響動物生活的內容后,沒有和過去的教材一樣再清楚、透徹的講述植物和動物相互影響的內容 ,而是讓學生討論“在同一環境,動物和植物之間是怎樣相互影響的”問題!渡铩罚ㄌK科版)教材這樣編 寫的目的就是“留問題,拓思維”,重在培養學生的各種能力。
著名的教育家贊科夫認為,一般發展中智力的發展是核心,而在智力發展中,主要是觀察力、創造性思維 能力和操作能力的發展!渡铩罚ㄌK科版)教材對于觀察力和操作能力也十分重視,設置學生實驗30個,觀 察124個,動手17個。為了確保實驗和觀察能夠順利進行,教材在內容安排上盡量符合生物的生長季節,盡量采 用江蘇省能夠采集到的生物做實驗材料。例如,在有專門章節講授生物進化知識的前提下,講授“動物的類群 ”一章時先講脊椎動物,后講無脊椎動物,目的不僅是因為學生比較熟悉高等動物,也和生物的生活季節有關 。這樣安排教學內容,就有更多的機會把活生生的生物帶入課堂等。
《生物》(蘇科版)教材在試用過程中,通過各市、縣教育部門的精心組織和反復培訓,成功地完成了試 教任務,并對教材的逐步完善提供了極為重要的意見和建議。雖然《生物》(蘇科版)教材仍然存在不足之處 ,例如培養創新能力方面、理論聯系實際方面等還可進一步加強(江蘇省教委教研室已經在著手編寫有關的補 充教材),但是《生物》(蘇科版)教材的成功編寫和試教是我國初中生物學面向21世紀教學改革的有益探索 ,加強對這一探索的科學研究和總結,必將對我國初中生物學課程和教學內容的改革產生更大的影響。
【跨世紀初中生物學課程和教學內容改革與實踐】相關文章:
對課程與課程改革的理解和體會08-17
《工程材料》課程改革與實踐08-17
實踐校企合作 推動課程改革04-24
基礎物理教學內容改革的設想08-17
淺談課程改革中校長的責任和職責08-17
對新課程改革的看法和心得(精選7篇)08-09
“機器人控制”課程實驗教學內容改革與創新實驗項目設計08-18
鎖相技術課程的教學改革與實踐08-16
初中體育新課程改革有感08-17
課程改革“創新教學法”和使用0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