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在多媒體與網絡教學環境下構建英語教學新模式初探
九江市田家炳實驗中學 毛仙娥[摘要](Abstract)高中英語新教材是根據交際教學法而編寫的,它要求教師在多媒體與網絡環境下進行教學。本文主要談論以下三點:第一:多媒體與網絡在聽力教學活動中。第二:多媒體與網絡在對話教學活動中。第三:多媒體與網絡在評價活動中。
[關鍵詞](Key words)多媒體與網絡 英語教學 新模式
隨著時代一日千里的發展,人們的生活、工作、學習、交往、思維方式發生著巨大的變化。伴著二OO八年北京奧運的腳步,全國掀起學英語熱潮,作為一名英語教師,我深知肩上擔子的沉重。英語教學如何打破傳統教學,構建新型教學模式,成了多年來我一直在思考的問題。帶著這樣的思考,我有幸成了田中語、數、英“四結合”省級課題組的成員。我們活動小組在九江師范圖書館、田中多功能報告廳等許多地方多次聽專家報告及有經驗老師的典型示范課,每次的活動我們都及時地精心總結,吸取了豐富經驗。在此基礎上,我常常自己動手做多媒體課件,并運用它上了全校性的公開課,深受師生好評。通過大量的實踐,我嘗到了多媒體與網絡教學帶給師生的甜頭。它的運用,給英語教學帶來了勃勃生機。
下面是我在多媒體與網絡教學環境下中學英語新型教學模式的一點探討。敬請各位同仁批評指正。
一、媒體與網絡在聽力教學活動中
聽力教學在英語教學中占著很大的比重,而傳統的聽力教學局限于老師說,學生聽;磁帶讀,學生聽。學生所動用的感官只有耳朵和手?菰锏慕虒W形式無法吸引學生的興趣。而在多媒體與網絡環境下進行這項教學就要生動得多。例如:我常用華東地區優秀期刊《English Pictorial》中的聽力內容放給學生聽。因為它配有相應的圖象材料有助于學生對聽力內容的理解,對人物對話語言所適宜的環境有更深的了解,從而達到準確運用的目的。定期為學生播放原版電影或有聲讀物,如:《Titanic》、《The Sound Of Music》、《True Lies》、《Jane Eyre》、《Ghost》等,培養學生語感,極大地提高了學生聽力水平。網絡同時為學生提供更為豐富的遠程聽力訓練及更為有趣的活動形式。
其操作程序為:
學生:聆聽——觀察——思考——判斷
教師:設計——觀察——引導——判斷
二、媒體與網絡在對話教學活動中
語言的功能在于它的交際性,口語水平,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一個人的英語水平,越來越多的人尋找在漢語環境下提高口語水平的有效方法,而多媒體與網絡幫助實現了這一愿望。
在對話教學中,教師大多用圖片或道具為學生創設操練情景。但是,教師所創設的情景往往給學生一種不真實的感覺,在這種非真實的情景中教師無法讓學生進行大量的有效性的對話操練。多媒體與網絡的應用,能生動地創造出我們所需要的教學環境,學生充分調動聽覺、視覺等感官,而且能使全體學生在最短的時間內,進行快速而大量的語言實踐。例如:我在教《The Lost Necknace》一課時,我設計了這樣一個課件:
先播放《The Lost Necknace》錄像剪輯,學生看完后,我立刻把上節課所教的九個詞語:possible / would rather / continue / cost / at all / pay off / debt / at most / because of 打在屏幕上,要求學生編一段對話(分二人小組進行,時間七分鐘)。學生思維很活躍,都愿意表演,效果比分角色朗讀好得多,茲舉一組對話為例(經修改)。
Mrs. White:I wonder if it is possible for us to leave in such weather.
Mr. White:Oh, please don’t say anything about the weather.
I would set out even in a storm.
Mrs. White:Do you mean you’d like to go right now because of
being anxious to return?
Mr .White:Not at all.
Mrs. White:What for, then?
Mrs. White:I’ve been thinking of the cost. Time is money, you
see. If we continue to stay here a few days, we’ve
to pay a lot more money.
Mrs. White:Then, why not call your father and ask him to pay off
the amount of money for you first. And you can try
to manage to pay the money back to him, say, in at
most two or three days.
Mr. White:Ok. There’s nothing to be done now. Let’s try.
其操作程序為:
學生:觀察——聆聽——跟讀——對話
教師:設計——呈現——引導——總結
三、多媒體與網絡在評價活動中
1、多媒體在教學內容和課堂活動形式的評價上。
充分利用多媒體或互動教室,播放VCD,教師可讓學生點擊自己最喜歡的內容及呈現方式,教師通過網絡統計,用柱狀圖直觀顯示。
其操作程序為:
學生:觀察——思考——評價
教師:設計——呈現——總結——評價
2、多媒體在學生學習活動的評價上
將課堂學習內容設計成多媒體練習,讓學生盡快完成練習,同時完成對所學內容的評價。這種方法形象生動,圖文并茂,動靜結合,能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如:我在教《At A Tailor’s shop》時,把單詞wander / sight ( catch sight of ) / throw off / up and down / look through / select 等單詞用Powerpoint 制作成幻燈,并配有相應圖片,讓學生點擊該單詞并迅速背出,背對者,課件里出現“好棒啊!”等聲音,若背錯,就會出現“加油!”等聲音。學生非常樂意讓多媒體進行評價。
其操作程序為:
學生:觀察——聆聽——思考——評價
教師:設計——觀察——指導——評價
3、多媒體在師生交流的評價上
教師申請一個e—mail,并教學生也申請一個,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遇到難題,可以向教師發送郵件,教師定期整理郵件,總結評價師生課外交流狀況。
其操作程序為:
學生:思考——動手——觀察——評價
教師:設計——呈現——分析——評價
4、多媒體在測試型評價上
過去的測試型評價局限于簡單的考核,寫評語等,而多媒體支持下的評價形式是多種多樣的,且省時省力,便于統籌。如:運用多媒體聽、視覺的優勢進行聽力測試,學生將正確答案選中,教師可通過網絡進行評分,篩出錯例,具體評價。
其操作程序為:
學生:觀察——聆聽——理解——選擇
教師:設計——呈現——分析——評價
總之,在英語教學中,對多媒體與網絡環境的探索是無止境的。找到這兩者之間的最佳契合點,將會幫助廣大的英語教師創設出更符合學情的新型教學模式。
參考文獻:
1、高英奎主編《Special Rank Teachers》 2002年第1期
2、陳慧英《英語聽力教學芻議》[ J ]
寧波教育學院學報 1999年1月
【在多媒體與網絡教學環境下構建英語教學新模式初探】相關文章:
多媒體網絡環境下的高級英語教學初探08-17
網絡環境下社會課教學初探08-17
構建網絡環境下的教學軟件08-07
多媒體網絡教學評價初探08-17
網絡環境下的數學課堂教學初探08-08
網絡教學環境下如何提高教學質量初探08-13
初探網絡環境下的政治課堂教學08-07
網絡環境下小學英語教學的魅力08-07
網絡資源與英語教學初探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