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關于信息技術與數學學科課程整合的思考
摘要:數學技術是信息技術的技術支撐點,是信息技術發展的關鍵技術,信息技術為促進數學及數學技術的進步與發展提供了便利的平臺。而在信息技術條件下,數學課程發生了一些實質性的變化,主要表現為數學課程理念、數學內容選取、數學教學與信息技術的整合。關鍵詞:信息技術、整合、教學策略
人類已進入信息時代,以計算機和網絡為核心的現代技術的不斷發展,正在越來越深刻地改變著我們的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和學習方式。教育部已決定,分三個層面在全國中小學推進信息技術教育,同時要加強信息技術與其他課程的整合,這個決定對于實施素質教育,培養創新人才具有重要意義,將極大地影響數學教育的現狀。因為只有這樣,數學教師才能進一步從自己學科的角度來研究如何使用計算機來幫助自己的教學,把計算機技術融入到小數學科教學中——就象使用黑板、粉筆、紙和筆一樣自然、流暢,這里是一個“糅合”的含義,這就是“課程整合”的核心。 “課程整合”的教學模式是我國面向21世紀基礎教育教學改革的新視點,它的研究與實施為學生主體性、創造性的發揮創設了良好的基礎,使學校教育朝著自主的、有特色的課程教學方向發展。
“一切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這是新課程改革的核心理念。要在數學教育教學中實現它,就離不開現代化的信息技術。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是信息時代課程教學改革的需要、是信息時代人才培養的需要、是提高教學效率的根本途徑。而數學學科是一門基礎學科,為其他科學提供了語言、思想和方法,但是數學又深具推理性、抽象性、概括性和創造性的一門獨特的學科。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為數學教學帶來新的契機,它作為最先進的教學媒體,優于其它任何教學媒體,并可以結合其他任何的教學媒體的一起作用于教學;它可以成為數學教學多元化、多層次且內容廣博、可收可放的教學工具,并為學生提供了極豐富的教學資源和時時更新的各類知識,學生可以自由自在的遨游于數學知識的海洋中。新課標也指出:要重視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大力開發并向學生提供更為豐富的學習資源,把現代信息技術作為學生學習數學和解決問題的強有力工具,致力于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使學生樂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現實的、探索性的數學活動中去。
如何有效的利用信息技術優化發展學科的教育教學,是現代教育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而是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重要的問題之一,就是現代信息技術環境下學科的教學策略問題。教學策略主要是解決教師“如何教”和學生“如何學”的問題,是“對完成特定的教學目標而采用的教學順序、教學活動程序、教學方法、教學組織形式和教學媒體等因素的總體考慮。”教學策略是任何一門學科在教學過程中不能忽視的一個重要問題,各個學科都有其獨特的特點,教學中也就需要靈活運用各種教學策略來達到教學目標,優化教學過程、提高教學效率。
信息技術環境下網絡和多媒體只是提供給學生一種良好的學習環境,這只是促進學生主動建構知識的外部條件,即外因。學生自己才是認知的主體,只有自覺主動的學習才是對所學知識實現意義建構的內因,即學生自覺主動學習才能把知識變為自己的。哲學中講:內因是主要的,外因是通過內因起作用的。學生學習知識,對知識實現意義的建構不是能由別人灌輸的,而是需要自己的主動探索、主動發現進行思維建構完成的。所以,在信息技術環境下數學教學中教師要時刻并牢固的樹立以學生為本的概念,靈活運用各種教學策略,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使學生學會主動學習,自覺探索知識,讓信息技術成為他們的學習的有效工具,自發的完成對知識的建構。
一、發揮現代信息技術優勢,創設鮮活的教學情景。
平凡現實生活中有很多有效的教育資源,使數學教學“生活化”,發掘知識本身蘊含的情感,利用網絡直觀展示數學知識,藝術性的賦予知識情感。有了藝術的情感,知識就有了生命,知識貼近了生活,能運用于生活,知識就有了靈魂,學生就會感受到數學知識的魅力,又怎會不孜孜以求呢?又怎會認為數學知識枯燥乏味、抽象難于理解呢?兼職有了這么先進的現代化教學工具,可以讓數學知識也鮮活的像一場戲一樣,在學生面前演繹,讓學生理解,學生又怎會不求知若渴呢?
二、創設心理情境,建立平等的師生關系。
常聽弟弟妹妹們說:那個老師好極了,我就喜歡上他的課。某老師討厭透了,上他的課我也不想聽。孩子嘴里的話最真實不過了,有良好的師生關系,學生喜歡你,佩服你,自然就愛上你的課,這就造成了學習的一部分主動因素。信息技術環境中,是“個人—小組—全班”、“學生—老師” “人—機”的三維立體的動態交互,課堂上教師和學生的情感交流相對減少,如果只重視、關注了計算機水平較好的同學,結果兩類學生的差距會越來越大,又何談優化教學過程,提高教學效率呢?因此,信息技術環境中更應注意到運用肯定和鼓勵的情感誘導功能,為學生創設良好的心理情境,優化師生關系,互尊互愛,人人平等,使班級成為學生的歸屬,教師要心里裝個每一個學生,形成關心理解、親密和諧的整體關系,從而滿足學生的最大需求,激發起主動學習的強烈欲望。同時還要關注每個學生的學習過程、學習結果和數學學習的水平,更要關注他們在數學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情感與態度,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信心。
三、知識的挑戰性。
新課標:學生的數學學習內容應當是現實的、有意義的、富有挑戰性的,這些內容要有利于學生主動的進行觀察、實驗、猜測、驗證、推理和交流等活動。“跳一跳,夠得著”,是最適合學生的學習任務,這樣的問題會吸引學生,可以激發學生的認知矛盾,引起認知沖突,引發強烈的興趣和求知欲,學生因興趣而學習、思維,提出新質疑,自覺去解決、去創新,真正的完成知識的意義建構。但學生的水平不一,有好有差,網絡正好解決這一問題,教學資源提供時,可設計成多層次、階梯式的教學環境,學生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可自選學習路徑,激發學生主動參與教學實踐活動,完成知識的建構,并建立良好的自信心。
四、讓學生做“活動化”課堂的主人。
何謂“活動化”課堂,即是以學生的自主活動為主要方式,把數學學習主動權交給學生,在教學中創設豐富多彩的活動情境,讓學生親自實踐、大膽探索。數學新課標指出:數學學習應當是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和富有個性的過程。多媒體網絡技術一起嶄新的特點溝通著教師和學生,以其豐富的資源、鮮活的情境感召著學生,使課堂形勢更加隨意自由,可以獨自泛舟于知識海洋,也可同心協力共破難關,還可借助力達到彼岸,“完全”自主選擇怎用達到你理想的目標。多種形式的教學活動是活動化課堂的靈魂,我們要充分利用信息技術環境,挖掘教材中的活動因素,創設學生積極主動、自覺參與的課堂環境和開放的課外環境,使學生在活動中主動參與、主動思考、積極探索,完成知識的意義建構。具體的活動形式可任意設計符合知識結構、適合學生即可,比如:實驗式的、討論式的,競賽式的……等等。當然,在活動化的課堂中,教師依然是必不可少的一個外因,是學生學習過程的組織者、主導者、促進者,如可通過網絡監看學生的學習進度,若發現學生遇到了障礙或出現錯誤,可及時因材施教,加以點撥,化難為易,使學生的學習得以順利的進行。與此同時還培養了學生的團結協作能力,競爭意識,和良好的集體感情。
信息技術是飛速發展的,教育也是不斷進步的,我也還會在今后的教育教學工作中不斷完善、改進以上的觀點和粗淺見解。我希望這點淺見能在幫助學生認知和理解數學知識、提高數學能力、幫助導正學生的數學情感和態度上發揮點滴作用。總之,數學課程與信息技術的整合,改變了我們傳統的數學教育思想與教學模式。信息技術作為認知工具的數學課程整合,無疑將是信息時代中占主導地位的數學課程學習方式,必將成為21世紀學校數學教育教學的主要方法。因此,在當前我國積極推進教育現代化、信息化的大背景下,倡導和探索信息技術和數學課程的整合,將復雜抽象的數學概念變得形象生動,提高了同學們學習數學的興趣;對于發展學生的“信息素養”,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有著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信息技術與數學學科課程整合的思考】相關文章:
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思考與探究08-17
關于信息技術與數學課程整合的思考08-07
關于信息技術與數學課程整合的思考08-17
對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整合的思考08-17
推進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整合的探索08-17
信息技術教育與學科課程整合的認識08-07
淺談信息技術與小學科學課程的整合08-07
現代信息技術與小學數學教學整合的思考08-22
課程整合引發的教學革命與思考08-17
數學技術、信息技術與數學課程整合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