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根據學科特點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作者] 山西省夏縣示范小學 楊俊燕
[內容]
一、語文學科不利于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客觀因素1.各種機能相互制約。小學語文課的基本機能包括聽、說、讀、寫四個方面。這四個方面機能的形成要分別通過動耳(聽)、動口(說)、動眼動口(讀)、動手(寫),還要通過使這四種器官緊密配合,相互協作深化理解的動腦來實現。即:要形成整體性的語文機能,必須充分發揮好耳、眼、口、手、腦這五種器官的功能作用。而對于小學生來說,動耳、動眼、動口、動手、動腦五個方面的能力發展水平、興趣愛好程度往往不一致。如:絕大多數小學生愛聽故事,這說明他們很愛動耳。但聽后讓他們寫,他們往往懶以動手。當然,這里的接受與表達之間尚有一段距離,小學生要消除這段距離還有一定的實際困難。這樣,長此以往,學生耳、眼、口、手、腦這五種器官所形成的機能就有了差異。由于這種差異的產生,自然就形成了兩種制約因素:一種叫“效益制約因素”:由于其機能的不完整性,影響綜合效益。也就是說,由于學生聽、說、讀、寫四種能力的完整性影響了語文課的學習成績。這樣的低效益勢必會影響學生對語文的學習興趣。第二種叫“檢測制約因素”。由于傳統的考試方法,傳統的升學觀念,致使對語文聽、說、讀、寫四種能力的檢測內容極不全面。筆試,主要只能檢測學生寫的方面的機能,很難檢測聽、說、讀方面的機能。這樣,由于檢測手段的局限性,對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更是影響極大。如:一位學生,他聽、說、讀方面的能力都比較強,就是不善于寫。因此,每次考試都免不了被劃為“差生”,按說,這“三強”、“一弱”的學生應為“優生”,起碼不應為“差生”,但有局限性的考試方法無法給他“平反”,他也不得不在這長久的“冤屈”中漸漸地喪失了對語文學習的興趣。
2.成績的可見度差。學習語文,取得成績的可見度較數學等課差。數學,學會一個概念,掌握一個定理、定義,就可以用來進行一種或多種類型的解題運算,這種較強的學習成績可見度,往往可以給學生以鼓舞,激起他們的學習興趣。而語文,在以識字為主的低段教學中,學生會識多少字,會寫多少字,懂得多少字、詞的意思等,可見性還較強,因此,學生的學習興趣往往比較濃。但進入中、高段后,教學的重點轉為以理解字詞意思、體會文章的中心思想、分析文章的篇章結構等為主。這樣,學生到底理解多少字、詞的意思?理解的深度和廣度怎樣?對于文章中心思想的掌握怎樣?分析文章篇章結構的能力有多強等問題的可見度就差了。這就是長期以來,人們將語文課稱為“橡皮”課的重要原因。對于短時間內語文學習的成績,很難通過某種方法當即準確地顯示出來。這種較差的“成績可見度”對于小學生的影響就較成年人大得多。因為小學生的興趣尚不穩定,意志還較薄弱,因此,在我們研究如何激發小學生學習語文興趣這個課題時,必須注重學科本身的這一特點。
3.難以“立竿見影”。如前所述,語文科基本能力包括:聽、說、讀、寫四個方面,這是就橫向方面而言的。就縱向來說,它應包括感知、理解、表達這三個層次。這三個層次實際上是由掌握知識到形成能力的三個重要階段組成。要完成這三個階段,必須經過一系列循序漸進的、反復的語言文字訓練過程。而且,每上升一個層次,都要經歷一個極其復雜的由表及里、由量變到質變的飛躍。因此,客觀地說:要確實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絕非一件輕而易舉的事情,也絕不可能在較短的時間里可以奏效。這樣的“慢工活”、“持久戰”,對于持久性差,容易出現反復的小學生來說,是個極嚴峻的考驗,因此,對于經不起考驗而失敗的小學生由此對學習語文失去興趣這一問題應該給以理解。
二、語文學科培養學生學習興趣應采取的對策1.確立正確的教育思想,探索檢測新體系。單靠導向的力量促使學生語文各種機能得到均衡發展,對于“聽、說、讀”的能力的檢測是有一定的難度,但這難度主要難在大范圍的升學檢測上。而對于教學工作的直接操作者教師來說,其難度也并不算大。只要真正地確立了素質教育的正確思想,以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為目標,積極主動地尋求可操作性的檢測“聽、說、讀”新辦法是完全可以辦到的。如通過提問、面試、舉辦演講會、組織朗讀比賽等形式進行,均可取得良好的效果。實踐證明:只要教師的指導思想明確了,導向正確了,“聽、說、讀、寫”四個方面的能力是會得到均衡發展的。
2.持之以恒地采取系列化措施,盡量提高語文教學成績的可見度。語文教學成績的可見度差,這是客觀的,但只要充分發揮教學第一線的教師的主觀能動作用,采取有效的系列化措施,問題也就應刃而解了。比如用“數字積累法”,引導學生將自己會識、會講、會用的字、詞、句和讀懂的文章、摘記的精采片段以及平時的作文、日記等分別積累于不同類型的本子上,編上序號,妥善保管,從一年級開始,年復一年地積累,直至畢業,并且定期檢查評比,及時表彰先進,形成制度化、經常化。這樣的積累不僅可以提高學習成績的可見度,還為復習鞏固知識提供了有利的條件。同時,年復一年的積累還可以培養學生養成保存資料、珍惜學習成果的好習慣。
3.發揮語文科課文中思想性、趣味性、故事性強、感染力大的優勢,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配之以教師創造性的發揮,以情感熏陶使學生在良好的教學環境中激發起學習語文的興趣。
4.廣泛開展課外閱讀,擴大學生的知識領域,從豐富學生的知識入手,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開展課外閱讀,一來是對語文課堂教學的補充和延續,有利于強化整體效益;二來,學生在課外閱讀中可以大量地接觸不同品味的名家名作。名家名作的魅力會對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起到極其重要的作用。
5.大小課堂相結合,理論實踐相聯系。利用課余時間和節假日,組織學生觀賞祖國大好河山,進行廣泛的社會調查,以培養學生熱愛祖國、熱愛人民、熱愛生活的思想品質,對于激發小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也是極其有益的。
6.充分利用各種學具、教具和電化教學手段,以增強課堂教學的趣味性和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并且,可以適當地將游戲、表演等活動引入課堂教學,給學生以充分的動口、動手機會,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接受知識,形成能力。
【根據學科特點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相關文章:
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08-17
培養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08-23
激發學習興趣 使學生學會學習08-07
激發學習興趣 使學生學會學習08-17
激發學習興趣,學生主動參與08-07
如何激發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08-18
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1)08-17
如何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08-17
如何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08-16
怎樣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