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朗讀指導的幾點做法
[作者] 施青瀕
[內容]
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有助于提高閱讀教學效益,有助于提高學生的語文素質。
因此,在閱讀教學中我是這樣進行朗讀指導的。
一、善于設計朗讀形式,因材施讀。朗讀形式應根據不同性質的課文來設計。為了讓學生進入情景,感知整體,對《十里長街送總理》這類情感性較強的課文需進行示范性朗讀,幫助學生進入莊嚴、沉重的氣氛之中。為了突破朗讀難點,對《黃河象》這類句群長、結構復雜的段落可采用師生領讀法,幫助學生加深對重點段落與詞語的理解。為了突出重點,加強識記,對《偉大的友誼》這類思想性較強的課文有關主要段落應加大力度齊讀,幫助學生熟悉課文內容,體會作者寫作意圖。此外,為了啟迪想象,發展形象思維,對《雷雨》這類景物描寫逼真、語言優美的課文,先指導輕聲讀,后師生輪讀。為了理解層次結構,便于大面積檢查,對《諾言》這獎篇幅長。自然段多的課艾,可由小組、全班同學接續讀,為了激發興趣,感知內容,熟悉人物,對《草船借箭》這類情節變化快、人物線索多的課文,可進行分角色表情朗讀。為了誘發靈感,活躍氣氛,凝聚感情,《狼牙山五壯士》這類句意連貫,內在聯系緊密的課文,可采用層層點撥設問,步步引讀。善于設計讀的不同形式,目的是為了引導學生讀懂、讀通課文。使朗讀訓練落到實處,發揮出讀的效果。
二、認真把握朗讀的整體性和層次性。指導朗讀不能急功近利,應服從于全冊教材、單元及課文的整體要求。一篇課文的內容也是一個有機的整體,指導學生朗讀要從課文的整體出發,教《十里長街送總理》時“送”字體現了課文整體性。從“送”的含義是什么?首都人民怎么送的?為什么要送?這個整體目標出發,循序漸進地指導朗讀、便能逐步把握課文的情感基調,有效地理解重點詞、句、段,從而加深印象,增強懷念周總理的感情。與此同時,根據課文內容的深淺程度,應按學生的思維,經過由具體到概括,再由概括到具體的過程。層次分明地指導學生朗讀。
三、充分保證朗讀時間。閱讀教學應留有充裕時間讓全體學生積極參與朗讀訓練,使課堂教學體現讀書為主與訓練為主的有機結合。首先,每當講讀課文,多安排學生聽錄音,使之在經常的聲韻、節奏的熏陶中激起學生對朗讀的內心追求。講讀結束,分組搞些朗讀表演或比賽。評者頭頭是道,聽者津津有味、勝者信心十足。此外,教師應加強巡回檢查,督促每一位學生帶著不同的問題去朗讀,并要求學生讀課文時做到:用心力(心至),求準確(口至),認清楚(眼至),寫批劃(手至),有感覺(耳至)。從而使指導、反饋貫穿教學全過程。
四、精心指導學生能通過朗讀循情入鏡,悟出真情實感,在指導朗讀時,教師應指導學生注意事物、景物和人物的不同特點恰到好處地予以處理。如讀《列寧與衛兵》時指導“放行吧,放行吧”去開會問志的話,可指導學生讀出急躁、不耐煩的語氣,速度可快些,指導讀列寧最后的話:“你做得很對,小伙子,你對工作很負責,謝謝!”要讀得舒緩、坦然、平穩。聲調大方響亮,從而使學生邊讀邊悟出偉大領袖率先垂范、自覺守紀的好品質。
五、進行朗讀指導的若干注意點。1.備課先備朗讀。在備課時要注重下列步驟:(1)課前把有關課文讀懂、讀順、讀通,明確相關的朗讀教學目標,使之“爛熟于心:”(2)全面了解并熟知課文的感情基調與尺度,對文中不同的語氣、感情、重輕音、力度等指標能做到“心中有數;”(3)在鉆研教材的基礎上確定并安排好實施朗讀指導的手段、方法等。確定朗讀教學的重點、難點以及人次、時間設入安排等要素,做到“胸有全局”(4)課后做好學生朗讀的個案記錄,尤其要掌握基礎較差學生的進展情況,為下一課時打下基矗
2.勤讀代替多問。為了避免教學中“滿堂問”式的“滿堂灌”,很重要的一點即是在課堂上勤讀代問、少問多讀、以讀代講。堅持這樣做,將有助于學生從單純理解課文的情節內容轉入體會、了解語言文字。
3.借助直覺思維帶讀,朗讀是一種外顯的能力,需要設置外顯的環境、和諧的情境,這樣往往使視覺形象引發直覺思維,帶動朗讀直感。通過看圖片、實物、資料、板畫或者參觀、訪問、表演讓直覺思維誘發朗讀情趣。
【朗讀指導的幾點做法】相關文章:
淺談指導學生朗讀08-22
淺談古詩教學的幾點做法08-17
《要下雨了》朗讀指導及練習設計08-15
《要下雨了》朗讀指導及練習設08-15
閱讀評價,指導朗讀的“金手指”08-17
指導學生朗讀,培養讀書習慣08-17
設置課外作業的幾點做法08-17
確保黨員發展質量的幾點做法08-15
淺談閱讀教學中的朗讀指導08-17
巧用電教手段指導朗讀訓練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