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論圖書館網絡信息資源的整合
【內容提要】本文系統分析了網絡信息資源的特點,并在此基礎上著重研究了圖書館網絡信息資源整合的方法,指出在網絡信息資源的整合中應實施系統資源共享的管理方法。【摘 要 題】信息資源建設與管理
【關 鍵 詞】網絡信息資源/文獻信息資源/圖書館
網絡信息資源是由數字化技術、信息存諸技術、數據庫技術、網絡通訊技術與超文本、超媒體技術所支撐的信息資源。它使圖書館的資源基礎突破了傳統的館藏文獻資源的局限,成為重要的虛擬館藏,使圖書館提供的信息資源更加豐富多彩。但要充分開發和利用網絡信息資源,實現網絡信息資源的共享,并非易事。由于網絡信息資源的分布和流通都是不均衡的,其價值的實現也是有條件的;它不會必然地、無條件地、自動地變成“資源”和“財富”。因此,只有對網絡信息資源進行積極有效的整合,才能真正實現網絡信息資源的有序化,實現網絡信息資源共享效用的最大化。
1 網絡信息資源整合的必要性
網絡信息資源又名網上信息資源,內容和形式都十分豐富,是集文字、圖像、聲音、視頻為一體的多媒體信息。網絡信息資源包括超文本信息和超媒體信息。它們按非線性文本組織模式,將信息單元儲存于節點,通過含URLdizhi地址的鏈接體現各節點之間的概念邏輯關系,從而形成網狀結構。既可按線性順序查閱,又可跳躍式瀏覽。與傳統的文獻信息資源相比,它具有以下特點:
(1)無序性。網絡信息以超文本方式而構成立體網狀的聯系,缺乏統一的控制,質量參差不齊,呈分散無序狀態,可以根據節點任意跳動。而傳統的文獻信息資源自成體系,呈線性方式。
(2)開放性。網絡信息是開放、相關聯的,可以通過鏈接任意檢索信息。而傳統的文獻信息資源則相對處于封閉狀態。
(3)動態性。網絡信息資源跨地區分布,高速度傳輸,更新淘汰周期短,變化快,不穩定,呈高度動態性,因而呈現很強的時效性。由于網絡信息資源從本質上改變了信息的創造交流和獲取的方式,完全拋棄了傳統的出版概念,實現了無紙化的出版,其時效性是過去的傳統信息資源不可比擬的。而且在網絡信息資源的出版的過程當中,讀者和編者可不受時間和地域的限制進行交流,從而使內容更加新穎和及時,并以最快的速度傳播新成果。而傳統的文獻信息資源則處于靜態。
(4)多樣性。網絡信息資源既包括網上出版物(電子報刊、電子書籍等)、書目數據庫、連機數據庫軟件資源、動態信息(新聞、會議、股市行情、交通、天氣、廣告等)及其他信息。它具有多樣化的表現形式:圖文并貌。這些信息保留了傳統文獻的文字、圖畫等信息,又增加了聲音、立體動畫等多媒體信息,集視、聽、用于一體,既可欣賞動態影象,又可觀看靜態的文字圖畫,欣賞樂曲,游戲娛樂,反復進行,更直觀形象,更有吸引力。而傳統的文獻信息資源則類型單一,只有一般的出版物。
(5)容量大。網絡信息資源載體的基本物理單元是計算機,計算機記錄、存儲與物理處理的載體主要是磁盤、光盤和半導體芯片等,這些載體與傳統文獻載體相比,具有存儲量大、存取方便、記錄和輸出的格式轉換容易等優點。信息量大的優勢,可以使網絡信息資源不受版面限制,最大限度地報道信息內容。
(6)用戶廣。網絡信息資源的用戶相當廣泛,受教育程度的差別也極大。網絡信息資源用戶從科學家到工程技術人員,從企業家到股民,從政府工作人員到藝術家,從電腦愛好者到球迷,從中小學學生到家庭主婦、老人等,幾乎覆蓋了社會的各個領域和各個階層。利用網絡信息資源的目的和類型有很大的差異,如:進行科學研究、收集經濟信息、了解國內外新聞動態、參加專題學術討論、下載各類軟件、學習課程、了解知識、查詢特定事實數據、交友、娛樂消遣等。而傳統的文獻信息資源的用戶一般是本單位、本地區、本系統的讀者。
(7)互動強。網絡信息資源具有強大的互動功能,可以形成廣泛的論壇氛圍,有關專家可以就某一專題開設電子論壇,網上直接反饋讀者信息,參與交流討論。作者、出版者和讀者可以通過網絡直接溝通。而傳統的文獻信息資源則不具有這個優勢。
由此可見,網絡信息資源較傳統的文獻信息資源更難以把握。網絡信息資源數量巨大,類型多樣,形式豐富,且內容廣泛,使用方便,非傳統的文獻信息資源可比擬。這也意味著前者有較大的靈活性。要充分開發和利用網絡信息資源,實現網絡信息資源的共享,并非易事。網絡信息資源的分布和流通都是不均衡的,信息價值的實現也是有條件的;信息不會必然地、無條件地、自動地變成“資源”和“財富”。網絡信息資源優勢在于:它賦予了用戶以強大的信息檢索和獲取能力。但在實際生活中,網絡信息資源并不能將這個威力顯示出來。人們在許多場合中并未感覺到使用它有很大便利。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日常生活中的網絡信息資源缺乏整合性,從而使網絡信息資源難以發揮強大作用。因此,只有對網絡信息資源進行積極有效的整合,才能帶來真正有序的信息空間,實現信息資源效用的最大化。
2 圖書館網絡信息資源整合
在現實中,由于缺乏理想的整合技術或者甚至未考慮過整合問題,許多開發出來的網絡信息資源盡管獨立使用效果好,但在整合使用時就會大打折扣。相反,經過整合的信息資源可以使往來信息的強大功能能夠得以充分發揮,給用戶帶來極大方便。因而實現理想的網絡信息資源整合尤為必要。
2.1 網絡信息資源的采集
圖書館對網絡信息資源的采集,是指在龐大的因特網信息群中根據某一學科或某一領域的要求,搜集相關信息,然后將這些信息加以組織,使用戶瀏覽或查詢。在進行上述的工作中,可采用以下兩種方式:
人工采集。主要通過瀏覽因特網、查閱書目、報刊等相關工具或通過與他人交流獲得。其優點在于鏈接站點由人工篩選,相關度較高。其缺點在于效率低,難以采集到相關的URL。
自動化采集。一是使用搜索引擎。搜索引擎指能在數據庫中查找信息的工具,作為一種重要的信息服務手段,它將因特網的網站或網頁進行收集、組織、整理,然后再以超文本的形式,通過因特網,向網絡用戶提供網絡信息資源的服務。其優點是其數據的產生簡單、方便,能找到大量的信息。但其產生的數據有可能比網上資源本身還大,而且目前還沒有任何搜索引擎解決了非文本、圖書、壓縮文件、音響、動畫文件等的索引和編制問題。采用這種方式,查準率不高,用戶難以找到實際有用的相關文獻。二是由專門的采集軟件來完成。其工作原理是,從一個或一組URL開始,訪問該URL并進行本地檢索,同時記錄該URL,然后再以這些新的URL為起點,繼續進行本地索引,直到沒有滿足條件的URL為止。在記錄新的URL時,可以進行分析判斷,去掉不需要的URL。其優點是節省了大量的時間,采集比較完整。在網絡信息資源采集的實際操作中,可結合人工采集和采用專門的軟件來完成。
2.2 網絡信息資源整合
網絡信息資源的整合可以采用以下方法:
(1)分類法。按照體系分類法的原理,在網
絡信息資源中,按照某種事先確定的概念體系結構,分門別類地逐層加以組織,用戶通過瀏覽的方式逐層加以篩選,直到找到所需要的信息線索,進而通過信息線索找到相應的網絡信息資源。
(2)專題法。提供檢索窗口,進行多元檢索,用戶只要在出口輸入信息的相關詞,即可找到所需信息線索。
(3)軟件法。即將某學科或領域的所有已獲得的網絡信息資源以固定的記錄格式存儲,并提供若干檢索入口,用戶通過檢索入口,就可以找到所需要的信息線索或資料。它包括兩種:一是專題數據庫法。圖書館可利用網絡信息資源的優勢,開發具有權威性、使用性、可靠性并具有地方特色的數據庫,同時,還可以根據學科建設的需要,建立一些學科專題數據庫,將有關網絡信息資源匯集起來,以方便用戶在盡可能短的時間內獲取盡可能多有價值的信息。二是指示數據庫法。由于因特網是依靠域名進行管理的,并為其提供靜態的IP地址,IP地址是和URL(域名)是由因特網的網絡信息中心配置以標識一個唯一的實體,即網址,這就為管理網絡信息資源提供了條件。利用一些優秀的搜索引擎,把分散的網址集中起來,按照一定的分類原則,有針對性地對已開發的網絡信息資源分類,并進行專業標識,在把分類后的網址按照排序的方法呈現、規范化,然后提供給用戶,使其可以迅速查找相關數據,了解網絡信息資源的分布等。
2.3 網絡信息資源的系統管理
網絡信息資源的動態性使其能夠被分享、重復使用和分析,能夠被改裝、拷貝以及用新的方式重新組合。網絡空間也可以為用戶提供集合的、篩選的、選擇性的多種服務,這些都為人類從整體上整合網絡信息資源提供了可行的工具。但再好的科學技術假如失去科學合理的管理為支撐,也無法達到目的。近年來我國的網絡信息資源建設雖然發展較快,但由于管理體制與之不相適應,不同的系統的信息服務網絡林立,沒有協調為一個整體,無法對網絡信息資源進行整合;部門之間、地方之間相互分割,自成體系,信息資源網絡發展欠協調,網絡信息資源建設存在著比較嚴重的重復分散、浪費和效率低下的現象。這就意味著用戶要獲得有效的、完整的檢索結果,就必須做相當多的工作,這也同時增加了網絡信息資源的管理難度。實際上,這與網絡信息資源共享的要求相悖:共享的網絡信息資源需一種全新的工作方式,也就是相互合作,只有這樣才能實現網絡信息資源的整合,滿足用戶的要求。由上可知,相互不協調就是制約我國網絡信息資源整合的瓶頸。因此,在網絡信息資源的整合中,筆者建議采用系統資源共享的管理方法。
系統資源共享的管理方法并非新思路。IT界早已開展了這方面的服務,例如虛擬主機(各用戶共享同一臺主機),主機租用(各用戶共享網絡設備、監控設備、電源機房等)。系統共享管理方法的目的在于充分發揮各館的現有人才和軟硬件的作用,從總體上提高各館系統維護、運行、更新成本,為圖書館的各項工作提供長期、穩定、可靠的系統和網絡平臺。與國外一些圖書館流行的系統外包相比,系統資源共享的管理方法更有利于協調各圖書館之間的關系,更有利于網絡信息資源的整合。
系統資源共享的管理方法大致分兩種:一是以中心館為主、成員館為輔的集中管理模式。這種管理方式能夠最大限度地發揮系統資源共享的優勢,投入少,維護方便,對各成員館維護人員的技術要求較低,適用于中心館數據量、用戶量都不大的情況。二是松散性合作模式。分散管理較為靈活,適用于各館之間差距不大,數據量、用戶量較大,對軟硬件、網絡響應速度、帶寬要求較高的情況。這兩種管理模式并無明顯區別,可同時使用,二者各有側重。
收稿日期:2003-04-16
【參考文獻】
1 畢強.網絡信息資源管理.長春:吉林科學技術出版社,1992
2 索傳軍.論網絡化圖書館的信息資源建設.圖書館,1999,(4)
3 孟廣均.信息資源管理導論.北京:科學出版社,1998
4 孟雪梅,周燕.網絡環境下圖書館信息資源建設的內容與重點.情報資料工作,2002,(6)
【論圖書館網絡信息資源的整合】相關文章:
論網絡化圖書館的信息資源建設08-06
圖書館與網絡信息資源編目08-05
數字圖書館信息資源本體論的構建08-05
高中歷史研究性學習與網絡信息資源的整合08-07
社會信息資源整合工作實施方案08-24
論整合營銷傳播08-06
論整合營銷傳播08-05
論整合營銷傳播08-06
論網絡環境中的圖書館藏書發展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