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code id="ya7qu"><span id="ya7qu"><label id="ya7qu"></label></span></code>

    <b id="ya7qu"><bdo id="ya7qu"></bdo></b>
    <wbr id="ya7qu"><optgroup id="ya7qu"><strike id="ya7qu"></strike></optgroup></wbr>
  2. <u id="ya7qu"><bdo id="ya7qu"></bdo></u>
    現在位置:范文先生網>教學論文>綜合教育論文>數字鴻溝的幾個問題

    數字鴻溝的幾個問題

    時間:2023-02-20 10:11:09 綜合教育論文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關于數字鴻溝的幾個問題

     【內容提要】數字鴻溝是當代信息社會中的一個畸形的、愈演愈烈的世界性問題。數字鴻溝廣泛存在于不同國家或地區之間以及一國內部不同地區之間、城鄉之間、企業之間和人群之間。數字鴻溝的危害波及一國政治、經濟、文化、軍事安全與社會穩定。數字鴻溝的治理應從國際電信合作、電信普遍服務、調動IT企業的積極性、發展信息化教育以及中華文化網絡化等方面著手。
    【摘  要  題】專題探討
    【關  鍵……
     關于“數字鴻溝”這個概念的來歷,目前有兩種不同的說法:一種說法認為“數字鴻溝”(Digital  Divide)這個概念最早是由Markle基金會的名譽總裁Lloyd  Morrisett于20世紀90年代提出的,意指信息富有地區和信息貧窮地區之間所存在的差距;另一種說法認為“數字鴻溝”最先由美國國家遠程通信和信息管理局在名為《在網絡中落伍:定義數字鴻溝》的報告中提出,意指當代信息技術領域(含信息技術的開發領域和信息技術的應用領域)中存在的差距現象。筆者認為:所謂數字鴻溝,亦稱信息鴻溝,是指世界上不同國家或地區之間以及一國內部不同地區之間、城鄉之間、行業之間、企業之間、人群之間,由于信息技術和網絡技術的發展程度、應用水平不同所造成的貧富懸殊狀態。
          1 數字鴻溝的表現形式
      數字鴻溝是信息時代人類所面臨的一個涉及面非常廣泛的世界性問題,人類社會生活的每一個領域幾乎都可以看到數字鴻溝的縮影,現擇其要者而論述。
        1.1 不同發展水平國家之間的數字鴻溝
      不同發展水平國家之間的數字鴻溝,主要表現為各國在電信服務的覆蓋率和互聯網應用的普及程度兩方面的差距。
      據統計[1],法國的主機數量接近整個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區的主機數量;而澳大利亞、日本和新西蘭所擁有的主機數量比亞太地區其他國家所擁有數量的總和還多;紐約的主機數量超過了全非洲主機數量的總和。另據不完全統計[2],目前有四分之一的國家電話普及率還低于1%,有近四分之一的人從未打過電話,占全球人口15%的23個國家擁有全球電話量的62%。有資料顯示,互聯網上訪問量最大的100個網絡站點中,有94個在美國境內;負責全球域名管理的13個根服務器,有10個在美國;全球互聯網管理中所有的重大決定仍由美國主導做出[3]。根據聯合國的統計資料[4],全球收入最高國家中的1/5人口擁有全球國內生產總值的86%,其因特網用戶總數占世界因特網用戶總數的93%,而收入最低國家的1/5人口則只擁有全球國內生產總值的1%,其因特網用戶總數只占全球因特網用戶總數的0.2%。一項統計表明[5],中國人口占世界總人中的21.15%,但只擁有世界因特網主機數的0.13%、因特網用戶數的6.11%;中國萬人口因特網主機數僅為1.3臺,遠遠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的206.9臺;萬人口因特網用戶數為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僅為美國的4%。
      據測算,世界各國的信息能力可分為五個層次:第一層次為美國、日本、澳大利亞,其中美國信息能力總水平得分為71.76分,居第一位;日本得分為69.97分,居第二位;澳大利亞得分為65.59分,居第三位。處在信息能力發展第二層次的國家為加拿大、新加坡、荷蘭、英國、德國、新西蘭、法國,得分在50~60分之間。以東歐為主的一些國家處于第三層次,得分在20~50分之間。以拉丁美洲為主的一些國家處于第四層次,得分在10~20分之間。信息能力較低的是包括中國在內的亞洲一些發展中國家,得分在10分以下。
        1.2 國內地區之間的數字鴻溝
      我國國內各地區信息化水平總指數測算結果表明,各省、市、區信息化水平差距較大。按1998年信息化水平總指數的得分,全國各省、市、區可分為如下五種類型:
      (1)信息化水平最高的地區:包括北京和上海兩個直轄市,得分在70分以上,其中北京總指數為89.87,比上海高25.1%。
      (2)信息化水平較高的地區:包括天津、福建、廣東、吉林、陜西和遼寧等六省、市,得分在35~50分之間,平均得分為39.61。
      (3)信息化水平中等的地區:包括浙江、江蘇、海南、重慶、山西、黑龍江、寧夏、湖北和江西等9省、區、市,得分在全國平均得分以上至35分之間,平均得分為29.48。
      (4)信息化水平較低的地區:包括湖南、內蒙、新疆、山東、河南、青海、四川、河北、安徽和廣西等10省、區,得分在19分以上至全國平均得分之間,平均得分為21.54。
      (5)信息化水平低的地區:包括甘肅、貴州、云南和西藏等4省、區,得分在19分以下,平均得分為16.20。
        1.3 城鄉之間的數字鴻溝
      我國城鄉之間的數字鴻溝也較明顯。目前,農村通信消費明顯低于城市和全國平均水平。截至2001年3月,全國共有固定電話用戶1.5億戶,其中農村用戶僅有5660萬戶,占36.6%,這與農民占全國人口2/3形成巨大反差[6]。近年來,我國網絡用戶持續增長,但其普及和應用主要在城市,網絡用戶中只有0.3%是農民,城市普及率為農村普及率的740倍。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西部城鄉之間的差距也大于東部。信息產業部提供的資料顯示[7]:到2001年6月底,西部農村固定電話普及率僅為1%;全國約20%不通電話的行政村,絕大部分都在西部地區。
        1.4 企業之間的數字鴻溝
      企業之間的數字鴻溝主要表現為大企業與中小企業之間的數字鴻溝。據統計[8],大企業平均每年用于IT上的開支在1990年還只占企業總開支的10%左右,到了2000年,這個數字已經接近50%。與此同時,大部分中小企業在IT方面的開支相對“吝嗇”,平均還不到其經營收入的15%。即使在英、美、法、澳等發達國家,也只有半數的中小企業在使用電子郵件和上網,不到三分之一的中小企業建立了自己的網站或網頁;僅有不到十分之一的中小企業在實施電子商務。在我國的830萬家中小企業中,也只有47%左右的企業把業務聯入了互聯網,其中只有11.1%的企業在進行電子商務交易。中小企業與大企業之間的“數字鴻溝”就這樣產生了,并且有逐步加劇的趨勢。
        1.5 社會群體之間的數字鴻溝
      社會群體之間的數字鴻溝主要體現在不同收入、不同學歷及不同年齡的人群之間。
      (1)從收入來看。英國教育部的一次調查顯示[9],高收入的人群中有68%的人經常使用計算機,而低收入的人群中只有23%。另據中華英才網歷時半年(2000年9月~2001年3月)的網上薪資調查,受調查的2.1萬余名網民的平均年薪達到34713元,是全國城鎮人均收入8392元的4.14倍;以調查收入排名首位的深圳市為例,網民年均收入為50336元,而該市市民的年均收入為21577元,只有網民的42.87%。
      (2)從學歷來看。由CNNIC1998.7、1999.7、2000.1、2000.7、200

    1.1、2001.7、2002.1與2002.7發布的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表明,高中(中專)以下的網民分別占網民總數的6.9%、2%、3.0%、2.5%、6.4%、8.7%、10.2%、11.5%,高中(中專)以上的網民分別占網民總數的93.1%、98%、97%、97.5%、93.6%、91.3%、89.8%、88.5%,而大學本科以上的網民分別占網民總數的58.9%、59%、52%、51.8%、41.1%、35.8%、32.9%、31.7%。
      (3)從年齡來看。CNNIC1997.10、1998.7、1999.1、1999.7、2000.1、2000.7、2001.1、2001.7、2002.1與2002.7相繼發布的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表明,35歲及其以下的用戶分別占網民總數的84.1%、91.1%、89.8%、88.9%、88.2%、87.63%、83.8%、79.8%、79.9%、70.4%。
          2 數字鴻溝的負面影響
      (1)擠壓信息疆域。信息疆域是國家或政治集團信息傳播力和影響力所達到的無形空間。一個國家的信息疆域由科技、政治、外交、軍事等各個領域的信息邊疆組成,它關系著一個民族或國家的興衰。在信息技術或網絡技術上領先一步的國家,往往依托網絡,想方設法把自己的信息疆域擴展到許多國家,從而對別國的信息主權造成威脅。
      (2)妨礙經濟發展。只要存在數字鴻溝,不管身在其富的一邊還是其窮的一邊,都存在同等程度的“經濟危機”。如果少數國家、地區、企業或人群集中在富溝一邊,而大多數國家、地區、企業或人群在窮溝中掙扎,就會由于前者因壟斷供給而壟斷了需求,導致窮溝中有效需求的不足,從而構成對供給的破壞。此外,隨著經濟信息化、網絡化、全球化與一體化的迅速發展,各國經濟的相互依賴性日漸增強,如果信息強國有組織、有目的地運用先進的網絡犯罪手段進行經濟干擾和破壞,就足以使信息弱國的經濟崩潰。
      (3)挑戰民族文化。文化是社會的黏合劑,是維持社會的基礎。一定時代和一定民族的人們,都生活在一定的文化模式之中。這是人類社會穩定和發展的重要保障。目前,謀求霸權的國家利用其信息控制優勢,貶低其他民族的傳統文化和價值觀,并通過網絡向受眾連續不斷地傳遞其文化信息,將其意識形態、價值理念強加于人,久而久之,將會使受眾產生親近感與認同感,進而依賴異邦文化,最終喪失對本民族文化的自尊心和自豪感。
      (4)影響社會穩定。由于數字鴻溝的存在,將把社會中的人群劃分為信息富有者和信息貧窮者,實際上也就是將社會群體區分為經濟富有者和經濟貧窮者,而且這種貧富差距將越來越大。這必然影響社會公平,進而影響社會穩定。
          3 數字鴻溝的治理對策
        3.1 加強國際電信合作
      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實行互利互惠的電信合作,是縮小數字鴻溝的必由之路。
      首先,廣大發展中國家應立足于自身的努力,探索適合本國特點的發展模式。發達國家應將幫助發展中國家改善電信基礎設施和實現社會信息化作為自己的義務,加強與發展中國家在技術、資金、人才等領域的合作,并降低對發展中國家的網絡接入費用,以實際行動縮小數字鴻溝。中國作為發展中國家,應致力于更加廣泛的國際合作,特別是與發展中國家開展多種形式的合作,推進共同發展。改革開放二十多年來,中國在縮小“數字鴻溝”方面已取得了顯著的成效。目前,中國已擁有一個覆蓋全國、通達世界、技術先進、業務多樣化的國家電信網。中國電信業已由20年前制約經濟發展的“瓶頸”,發展成為帶動經濟增長的先導產業、支柱產業和戰略產業。
      其次,充分發揮國際電信聯盟(ITU)在縮小“數字鴻溝”方面的主導作用。多年來,國際電信聯盟為消除或縮小國與國之間的數字鴻溝做出了不懈的努力,歷屆世界電信日的主題即是明證。自1992年ITU電信發展部門ITU-D成立、世界電信發展的南北差異問題提上ITU的議事日程后,四年一次的世界電信發展大會(WTDC)就成為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在電信領域對話的舞臺。今后,ITU應進一步加強這方面的工作,在技術合作、業務交流、人才培訓及信息咨詢等方面建立有效的協調機制。
        3.2 完善電信普遍服務政策,促進西部地區和農村通信的發展
      “電信普遍服務”一詞,最初源于美國AT&T在1908年一條事業廣告的“一個政策、一個系統、普遍服務。”一般來說,電信普遍服務的含義有三點:無論住在任何地方都可得到電信服務(Availability);任何人都可得到負擔得起的電信服務(Affordability);信息資源的普遍接入(Accessibility)。我國西部地廣人稀,通信建設成本巨大。西部大開發戰略實施以后,國家重點支持了西部基礎設施建設,但基本沒有通信建設項目;加上曾經促進通信發展的初裝費、入網費、附加費等政策的取消,西部通信的發展后勁明顯不足。因此,國家應該通過直接投資或安排國債,對西部通信建設予以資金上的支持;同時國家應在資費制定、融資、稅收等方面給西部通信業以更加靈活的優惠政策,讓通信這列大開發的火車頭,繼續沖在西部大開發的前列。從立法來看,《中華人民共和國電信條例》第44條雖對電信普遍服務作了規定,但過于籠統,可操作性不強,尚需制定一系列細化的配套政策或法規,使其落到實處。
        3.3 調動IT企業參與信息化建設的積極性
      在跨越數字鴻溝的歷史進程中,IT企業可謂責任重大。可喜的是,在“數字經濟與數字生態2001年中國高層年會”上,許多IT企業都表達了消除數字鴻溝的宏愿。聯想電腦公司的喬健女士說:“聯想愿意和所有的有識之士,和所有中國的企業共同來致力于中國電子商務的發展,也共同跨越數字時代的鴻溝。”亞信科技(中國)有限公司首席執行官兼總裁丁健說:“數字鴻溝對于我們來說,真正要做的是發現溝在哪里。也就是說我們要努力發現我們的客戶在信息化過程中的溝,并幫助他們更快地將溝填平。”天極信息發展有限公司聯合最高行政總裁袁超說:“天極的宗旨是普及推廣IT知識。”中國資訊行有限公司總裁王稼夫說:“中國資訊行要創造一個人性化的信息界面,以便于今后讓需要信息的人能夠很輕松地獲得他們需要的信息。這正是我們的使命所在。”更可喜的是,有些IT企業已將填平數字鴻溝的良好愿望付諸實際行動。譬如,2001年9月20日,中國長城計算機集團公司在京發布了“長城希望e站”計劃,該計劃是長城集團在全國范圍內(主要以偏遠、貧困地區的學校為主)捐建的一種以PC單點資訊平臺為主要形式的簡易微型站點。它主要由長城電腦、長城打印機和電話線等設備組成,并配有經過專門培訓的人員進行管理、維護。建成后,會通過網絡互聯,形成一個與古代長城類似的新“數字長城”。
      其實,從長遠考慮,IT企業積極參與信息化建設最終也會使自身受益。因為只有幫助大多數國家、地區、群體成為網絡經濟和社會的正式參與者,才能拓寬公司現有的市場規模。誠如北京互聯通網絡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裁高紅冰在“數字經濟與數字生態2001年中國高層年會”上所言:“數字鴻溝的問題對于企業來說,不是一個虛無的概念,從某種意義來說,彌合這種差距的過程,又恰恰給

    IT企業帶來了巨大的市場機會。”思科公司總裁錢伯斯也曾斷言:“所有參與因特網革命的公司都有機會去消除這場信息技術革命帶來的數字鴻溝,同時它們也會最終享受到消除數字鴻溝后所帶來的市場機遇。”[10]
        3.4 大力發展信息化教育,不斷提高國民的科學文化素質
      發展信息化教育在消除數字鴻溝中占有重要地位。2000年11月,美國前總統克林頓在文萊對APEC商業顧問委員會的商界領袖發表演講時指出:“如果不發展遠程教育,向鄉村居民捐贈軟件和廉價電腦,并教育人們使用這些工具的方法,我們就無法跨越數字鴻溝。”他同時指出:“不應該僅僅只關注電子商務,還要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使學校具備上網能力并擁有合適的教育軟件上;學校應具備國際通信能力,我認為這非常重要。”惠普中國區副總裁舒奇認為:“解決數字鴻溝問題,提供最基本的發展條件比單純提供技術或者資金補助更有效,因為金錢上的補助可能是最容易的,但效果卻是表面、短期和有限的。真正的改革是要使每一個人獲得長期發展機會,在這方面我認為最好的解決方案是教育。”[11]中國信息協會常務副會長高新民主張:“政府要注意扶持弱勢人群,加強他們的教育,這是一個長期的過程。”
      目前,我國國民中科學文化素質較低者仍占較大比例,這正是造成數字鴻溝的重要因素之一。據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公報:祖國大陸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現役軍人的人口中,接受大學(指大專以上)教育的占3.61%;接受高中(含中專)教育的占11.15%;接受初中教育的占33.96%;接受小學教育的占35.70%(以上各種受教育程度的人包括各類學校的畢業生、肄業生和在校生);文盲人口(15歲及15歲以上不識字或識字很少的人)為8507萬人,文盲率為6.72%。從1992年到1998年,我國曾運用“米勒標準”對國民的科學素養進行過4次測評,結果表明,我國公眾的科學素養水平低于發達國家,且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我國基本具備科學素養的公眾的比例僅為0.2%(美國為6%,歐洲國家為10%),位于世界14個采用同樣標準因而可作比較的國家的最后。
      由上述可見,為了縮小數字鴻溝,我們必須大力發展教育,尤其要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以便提高教育的效率、延伸教育的范圍并深化教育的層次。近年來,教育信息化工作引起了我國政府的高度重視。1999年6月,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其中第15條指出:“大力提高教育技術手段的現代化水平和教育信息化程度,國家支持建設以中國教育科研網和衛星視頻系統為基礎的現代遠程教育網絡,加強經濟實用型終端平臺系統和校園網絡或局域網絡的建設,充分利用現有資源和各種音像手段,繼續搞好多樣化的電化教育和計算機輔助教學,在高中階段的學校和有條件的初中、小學普及計算機操作和信息技術教育,使教育科研網進入全部高等學校和骨干中等職業學校,逐步進入中小學;采取有效措施,大力開發優秀的教育教學軟件,運用現代遠程教育網絡為社會成員提供終身學習的機會,為農村和邊遠地區提供適合當地需要的教育。”1999年8月12日,教育部發布《關于進一步加強中小學教育技術裝備工作的意見》,其中第6條指出:“各級教育技術裝備部門在充分利用現有教育資源搞好多樣化的電化教育的同時,要高度重視和規劃管理好本地區學校的計算機應用工作,加強經濟實用型終端平臺系統和校園網或局域網的建設。對校園信息網絡建設工作,要擬訂統一標準,保證與國家信息網絡的互聯和地區局域網站的交互功能。避免一哄而上,各行其是,造成浪費。”在各級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我國信息化教育實踐正方興未艾。2000年12月21日,全國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網絡課程建設暨遠程教學試點工作會議在北京師范大學召開。在這次會議上,我國第一家實施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的大型網站——“中國中小學教師網”隆重開通。此外,網絡大學作為新的教育模式,正逐漸成為在職人員更新知識結構、增強專業能力的選擇。目前經教育部批準開展現代遠程教育試點的高校有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清華大學、北方交通大學、北京理工大學等45所,僅“網上人大”(中國人民大學網絡教育學院)一家2001年就在全國招生約2萬人。總的來看,我國教育信息化事業發展勢頭良好,并正在為消除數字鴻溝發揮不可替代的作用,希望今后能夠更上一層樓(上規模、上檔次、上效益)。
        3.5 加快中華文化網絡化的步伐
      文化鴻溝是數字鴻溝的一種重要表現。阿爾溫·托夫勒在《權力的轉移》中說:“世界已經離開了依靠暴力與金錢控制的時代,而未來世界政治的魔方將控制在擁有信息強權的人手里,他們會使用手中掌握的網絡控制權、信息發布權,利用英語這種強大的文化語言優勢,達到暴力金錢無法征服的目的。”包括中國在內的許多發展中國家和少數非英語發達國家的文化都面臨著嚴峻的挑戰。芬蘭文化產業委員會1997年發表了《關于文化產業的最終報告》,表達了芬蘭人對現狀的憂慮:網絡普及了,芬蘭人對網絡服務內容的需求不斷增加,但是本國文化內容產品的供給卻在不斷減少。在信息全球化的浪潮面前,法國人為了捍衛自己語言的純潔性,為了保障法語作為國際性語言的前途,正在頑強地努力著。譬如,國際法語組織和法語大學協會2001年5月宣布向全球推出“法語2000份獎學金”行動,旨在向外國學生提供學習法語的資助。因為在因特網上,只有3.5%的內容用法語表達,而80%的內容則用英語來表達。
      一個民族存在的重要標志之一就是它的文化,而語言是文化的載體;如果容忍某一種語言肆無忌憚地吞沒本民族母語,實際上也就是在忍受對本民族文化的侵略和壓迫。因此,中國要想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保住本國的信息主權和生存空間,唯一的辦法就是迅速奮起,自立自強,營造具有中華民族特色的信息網絡環境,加快中華文化網絡化進程。1998年8月啟動的中國數字圖書館工程是一個良好的開端。一方面,它將為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和提高全民族的素質提供強有力的文化基礎支撐;另一方面,它將把中華民族的文化精華及當代文化教育、經濟建設和科學研究等各方面的重大進展全面地層示出來,從而增強國民的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豪感,并塑造中華民族美好的國際形象。總之,文化的失落是任何一個民族和國家都無法承受的失敗,文化的多元化不應該成為人類進入信息時代的代價。面臨嚴峻的挑戰,孕育著民族情感的中華文化需要我們加倍地呵護與培育。唯有如此,我們才能跨越文化領域的數字鴻溝,中華文化才能在世界文化之林中永遠立于不敗之地!
    【參考文獻】
      1 科菲·安南.架起跨越“數字鴻溝”的橋梁.光明日報.2001-05-18
      2 丁飛揚.向信息貧窮宣戰.中國經營報.2002-05-17
      3 對話:中國文化是否淹沒在數字鴻溝.中國經營報,2001-05-22
      4 魏潔.數字鴻溝,跨越什么.硅谷動力,2000-11-20
      5 同2
      6 同2
      7 西部開發須跨越“數字鴻溝”.硅谷動力,2001-11-19
      8 APEC工商論壇:中小企業正陷入“數字鴻溝”.http://finance.sina.com.cn,2001.8.29
      9 清晨.調查顯示數字鴻溝“分裂”英

    格蘭.http://www.sina.com.cn,2001-01-31
      10 王俊秀.清醒面對數字鴻溝.http://www.sina.com.cn,2000-11-21
      11 張九紅.跨越數字鴻溝,信息促進發展.互聯網周刊,2001-03-30


    【數字鴻溝的幾個問題】相關文章:

    呵,數字鴻溝!08-05

    網吧和數字鴻溝08-05

    中美數字鴻溝探源08-05

    國外數字鴻溝問題研究述略08-05

    觀念革命——消除中美數字鴻溝的突破口08-05

    跨越夢想與現實的鴻溝作文02-20

    關于語文的幾個問題08-17

    關于《祝福》中的幾個問題08-17

    哲學概念翻譯的幾個問題08-05

    国产福利萌白酱精品tv一区_日韩亚洲中字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亚洲欧洲高清无码在线_全黄无码免费一级毛片
    1. <code id="ya7qu"><span id="ya7qu"><label id="ya7qu"></label></span></code>

      <b id="ya7qu"><bdo id="ya7qu"></bdo></b>
      <wbr id="ya7qu"><optgroup id="ya7qu"><strike id="ya7qu"></strike></optgroup></wbr>
    2. <u id="ya7qu"><bdo id="ya7qu"></bdo></u>
      天堂v亚洲国产ⅴ第一次 | 在线欧美天码中文字幕 | 中国老熟女精品久久国产精 | 中文字幕日韩精品欧美一区久久 | 亚洲天堂电影午夜在线 | 亚洲欧洲aⅴ在线不卡视频 免费va国产高清大片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