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消除疑慮,選準突破口,積極穩妥地推進素質教育
推進素質教育無論在全國還是在全省都還處于起步階段,由于這項工作剛起步,社會各界,包括教育部門內部還有不少疑慮,需要我們做好宣傳思想工作。目前這些疑慮大致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有的同志認為,現在提出實施素質教育是對過去基礎教育工作的一種否定。我覺得這是一種誤解。長期以來,我們基礎教育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績,這是客觀存在。我們現在講的“應試教育”,指的是在教育實踐中實際存在的偏離受教育者群體和社會發展的實際需要,單純為應付考試、爭取高分和片面追求升學率的一種傾向。它不是對現行基礎教育的一種概括,而是對現行教育存在的弊端的一種概括。現在我們提出要向素質教育轉變,不是要否定現行的教育,素質教育應當而且只能在繼承現行教育的優良傳統,糾正現行教育的某些弊端的基礎上才能建立起來。
第二,有的同志把素質教育簡單地理解為就是要開設選修課,開展課外活動,就是發展特長,這種認識是不全面的。選修課、課外活動、發展特長無疑是十分重要的,也常常是學校實施素質教育的突破口,但這并不是素質教育的全部。真正的素質教育是在教育方針的指導下,從學生身心發展的不同特點出發,因地因校制宜,著眼于教育教學全過程與各個環節,運用多種方式著力培養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創造精神,德、智、體、美、勞五育并舉,促進學生生動活潑地全面成長。
第三,有的同志擔心素質教育強調面向全體學生,會忽視學生的差異和個性發展。其實這也是一種誤解。素質教育中的面向全體,正是面向有差異的每一個個體,根據不同學生的實際,促進他們的全面發展。就學生個體而言,指的是“一般發展”與“特殊發展”的統一;就群體而言,指的是“共同發展”與“差別發展”的統一。在教學中,要把群體培養目標與每個受教育者的具體發展目標統一起來。所以說,真正實施素質教育,一定會十分重視因材施教,重視學生個性發展。
第四,也有的同志把實施素質教育理解為取消考試,這是不正確的。我們應當把作為具體方法的考試和作為指導思想的“應試教育”區別開來。素質教育反對把考試分數作為衡量學生成績的唯一標準,更反對把學生考試分數或升學率作為衡量教師、校長、學校工作業績的唯一標志。素質教育不是不要考試,而是把考試作為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一種手段。實施素質教育要改革和完善考試的內容和方法,改進和完善教育評價的制度。考試作為學校管理的一種環節是必要的,它可以考查學生學習情況,檢查教師教學的效果,從而作為改進教學的一種依據和手段。而頻繁的統考、刁鉆古怪的考題,是用來劃分學生等級的手段,把學生考試分數公開排隊,傷害學生自尊和自信心。我們反對這種考試,而不是反對一 般意義的考試。
第五,還有的同志擔心實施素質教育會影響教育教學質量,這也是不必要的。
克服“應試教育”的偏向,實施素質教育,目的是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在“應試教育”的模式下,學校的教學工作只面向少數學習成績好的學生,挫傷了大多數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即使對于少數學習成績優秀的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創造性也得不到充分發展,這些都直接影響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素質教育的教育教學質量觀的立足點是充分考慮如何更好滿足未來社會發展以及學生全面發展和長遠發展的需要。全國許多地方的實踐表明,成功實施素質教育的學校,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增強了,表現出思想道德健康、分析思路寬廣、知識基礎扎實、創造精神與動手能力以及吃苦耐勞的品質顯著增強等特點,教育教學質量有了明顯提高,這也是我們實施素質教育的根本目的。
社會各方面的疑慮還不止這些,我們一定要做好宣傳解釋工作,積極穩妥地推進素質教育。
當前,我們在實施素質教育中要抓住若干突破口,扎扎實實抓出成效。
一、加強薄弱校的建設,是實現面向全體學生的突破口。
目前,各地都有一 批相對薄弱的學校,有的地(市)、縣(市、區)薄弱校的面和數量還相當大,改造薄弱校的任務相當艱巨。各地要在總結經驗和做法的基礎上,繼續下決心下大功夫,在本世紀內優先解決好薄弱校問題,爭取用3--5年的時間,基本辦好每一所學校,基本實現中小學建設規范化、標準化。這也是解決“擇校生”的根本出路。省教委制訂了《關于大力加強薄弱學校建設的若干意見》,經修改后下發,各地(市)、縣(市、區)都要制訂改造薄弱校的具體方案和措施,扎實工作,盡快抓出成效。
二、切實減輕學生過重的課業負擔,是實現全面發展的突破口。
這里有課程、教材問題和教法與學法、課堂教學質量及效果等問題。目前有兩件工作,我們要下決心首先解決好。第一,學校和教師都要嚴格執行省頒課程(教學)計劃,既要開齊開足,又不超活動總量。這是執行教育教學法規的需要。根據我們檢查,有相當部分中小學普遍存在隨意增加課時和作業,雙休日上課,尤其畢業班上課較為普遍等現象;學生在校活動總量大大超過規定要求。這也從一個側面說明,我們不少學校和教師的思想觀念和辦法,還是停留在主要通過加班加點、大量作業來爭取高分和“質量”上,還沒有完全把提高學生素質的立足點轉到改革教學內容,改進教法、學法和優化教育教學過程,提高課堂質量和效果上來。第二,目前,學生學習輔助資料和讀物過多過濫,要認真組織清理。這里有教育外部,也有教育內部的問題。要先管好教育內部自己的人和單位,辦好自己的事。除國家教委和省教委批準的用書、資料和讀物外,教育系統要做到不編、不訂、不銷,不準進學校和課堂。各地(市)、縣(市、區)教委要在每學期開學初組織一次大檢查。為解決教輔讀物過多過濫問題,最近,省教委正在組織力量,編寫一套《中學生素質教育·學習叢書》。執行課程(教學)計劃和清理學生用書,這兩件事,我們都要下決心先辦好,只要下決心管,就可以解決。對于違規者,要有比較嚴厲的處罰規定。
三、改革升學考試和考試測評制度,是實現學生主動、活潑發展的突破口。
升學制度和考試制度對基礎教育是最具導向作用的“指揮棒”,對深入教育教學改革具有重要影響。我們一定要加快招生改革步伐,先易后難,有所突破。首先要盡快全面落實小學升初中免試、?就近入學。按規劃,我省除7個縣(市)要到1998年“兩基”驗收外,至1997年底將有73個縣(市、區)實現“兩基”,占總人口86.2%。省教委要求,1997年底前通過驗收,實現“兩基”的所有縣(市、區),自1998年秋招生開始都要全面落實小學升初中免試就近入學和取消“擇校生”。個別縣(市、區)確有特殊困難,辦不到的,要在今年年底前向省教委書面報告,申述理由,但至遲1999年也要落實小學升初中免試就近入學,這也是國家教委的規定期限。明后兩年,這一條要列入“兩基”跟蹤督查項目。初招改革涉及面廣,要做好宣傳和必要的解釋工作;同時,要充分利用初招改革的契機,把學校布局、結構的調整,新擴建學校和薄弱校建設等工作帶動起來,進一步做好。
實行小學免試直升初中,同時也要改革小學考試制度,讓學生生動活潑主動地全面發展。各地要加快步伐改革教師考核制度和學校評價制度,積極創造條件,在小學取消考試成績百分制,實行“分項考核+等級評價+特長評價+鼓勵性評語”的學生評價辦法。
初中升學考試中的種
種弊端,是影響初中教學改革深入進行的重要因素。近幾年,各地已經作了許多改革實驗,要按照既有利于高中階段新生選拔,又有利于初中學校全面貫徹教育方針和為學生終身學習打基礎的原則,繼續探索和完善。
要學習和推廣大連市、煙臺招遠市的經驗,實行高中階段各類學校一次性考試招生;招生指標分配與學校辦學水平、質量評價結果合理掛鉤的辦法。把教育評價與招生制度相結合,變升學競爭為全面提高學校辦學水平的競爭,把中小學“片追”的能量引導到落實“兩全”上來。
高招考試制度的改革要首先考慮減少對中小學素質教育的負面影響。廈門市曾經進行過高考報名社會化的試點,要總結經驗,進一步完善配套改革措施。
1998年十個聯系縣(市、區)要先開展高考報名社會化,與所在中學脫鉤的試點,然后逐步在全省推廣。
省教委重申,不允許任何部門、單位和個人以任何借口和形式按學生考試成績和升學率進行排隊;不允許公布學生考試成績和統計、公布升學率;更不允許按單一考試成績和升學率對學生、教師、校長和學校進行任何形式的表彰獎勵或處罰。這方面,教育系統內部要率先做到,要作為一條紀律,嚴格執行。
四、在實踐中建立科學的評估機制。
為了擺脫“應試教育”的影響和束縛,更加有效地引導和指導基礎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軌,并使素質教育的目標得到落實,使教育實踐和行為等符合素質教育的要求,我們還必須建立素質教育自身的督導評估體系和有效運行機制。構建適應素質教育要求的運行機制,涉及許多問題,包括建立規范的決策機制、正確的導向機制、有力的制約機制、科學的評估機制以及有效的監控機制等等。當前,我們要盡快建立和完善科學的評估機制。各地必須根據實施素質教育的要求,從實際出發,研究制定科學而又簡便易行的對學校素質教育、教師教書育人、學生素質的全面綜合評價標準和正確的評價方式。
這是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難點之一,又是引導和規范學校、教師落實素質教育的關鍵措施。最近國家教委修訂頒發了《普通中小學校督導評估工作指導綱要》,我們要據此建立相應的指標體系,即從德、智、體、美、勞等方面對學生素質進行全面評價;從教書育人方面對教師進行全面評價;從辦學思想、管理水平、教育教學工作等方面對學校進行綜合評價。各地在這方面要多做探索工作。
實施素質教育的核心環節是最大量、最艱苦的課程、教材、教學內容和方法、教育教學過程的深入改革。教學是主要途徑,課堂教學是主渠道。各地在推進素質教育過程中,一定要自始至終十分重視深化教學領域的改革,要制定改革實驗具體方案,切實抓好各個層次教學改革實驗項目的實施。按照素質教育的要求,深化教學改革有許多層面和內容需要認真探討研究和探索實驗。當前,尤其要圍繞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主動性和生動活潑地發展,充分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和學習潛能,引導學校和廣大教師更新教學思想,以課堂教學改革為突破口,開展教學內容、模式和方法、學習指導方法以及教學管理模式的深入改革,大力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學校要把培養、提高教師的思想政治和業務素質放在學校工作的重要位置,全心全意依靠教師,調動教師教學改革積極性,有計劃、有組織地開展教改實驗。要選擇條件和教改基礎工作較好的學科,組織力量重點突破,以期盡快取得成效,推動其他學科,把素質教育真正落實到學科教學中去,體現在學生身上。要積極創造條件,應用現代教育技術和手段,提高課堂教學效益和減輕學生課業負擔,同時促進教學思想、教學模式和方法的變革。各地教委、教育局和學校還要采取有效措施,切實加強和改進德育、勞技教育、實驗教學、藝術教育等目前學校教育教學中的薄弱環節,促進學生全面素質的培養和提高。
改革農村基礎教育,為農村培養熱愛家鄉、獻身農村現代化建設的有知識、懂技術、掌握一定勞動技能的新農村建設者是農村基礎教育的重要任務。實踐證明,大力推進以農村初二后分流為主的多種形式初中分流教育改革,不但是社會主義初級階段農村“兩個文明”建設的需要,而且是有效控制初中輟學率,鞏固、提高九年義務教育普及程度和水平的迫切需要,也是面向全體學生實施素質教育的要求。根據最近調查,現在有的縣(市)農村初中學生從厭學到逃學和棄學的現象仍然比較嚴重,已經嚴重地影響著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落實,應該引起各地的高度重視。解決問題的根本出路在于加快農村初中分流教育改革步伐。各地政府、教委和教育局要把推進和落實分流教育改革,作為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一項重要內容切實做好,要加強組織領導和宣傳推廣,積極解決分流改革中師資、設施和實習場地、教材和經費等方面的實際困難,力爭在2至3年內,全省初中分流教育在現有規模的基礎上有一個較大的發展,農村初中分流技術班學生占當年農村初中畢業班學生總數的比例由現有的15%左右提高到30%左右
【消除疑慮,選準突破口,積極穩妥地推進素質教育】相關文章:
選準突破口 優化課堂結構04-27
認真貫徹《指導綱要》積極推進素質教育08-05
積極推進素質教育,努力提高辦學質量08-17
觀念革命——消除中美數字鴻溝的突破口08-05
情感教育:素質教育的重要突破口08-17
選準突破口增強主動性提高執行力08-17
發揮學科優勢,推進素質教育08-17
區域推進素質教育的思考與實踐08-05
減負增效,切實推進素質教育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