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素質教育是學校教育的終極目標
如何站在未來的高度,從社會的需求出發,擺脫片面追求升學率的怪圈,真正實現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的轉變,使學生的思想品德、科學文化、身體心理、勞動技能等方面的素質得到不斷完善和提高,為社會培養出更多品格健全、素質優良的社會有用之材?近年來,我校在這方面作了一些探索,也取得了一些有益的啟示。一、把學生置于社會之中,提高思想品德修養注重“學做人”教育。
針對有些學生以自我為中心,缺乏社會責任感的現狀,我校從學做人的最基本素質入手進行教育。學校要求教師注意觀察學生平時的言行舉止、待人接物等細小問題,隨時隨地進行引導,使學生懂得如何愛人,如何助人,如何與人平等相處。學校還要求教師平時以身示范、作出表率。很多班主任還充分利用班會課時間開展各種討論。學校還利用一些全校性集體活動,如號召向特困生捐款、向賴寧、鐘盛芬等英雄學習,“一幫一”等活動,開展團結友愛、助人為樂等教育,使學生懂得“我為人人,人人為我”的道理。
加強秩序教育。一“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具有維護和遵守社會的規范與秩序的意識,對于一個即將邁上社會的青年來說,至關重要。學校十分重視這種素質的培養,從高一新生入學就開始抓起。學校要求每位學生從平時的排隊買飯、集會、乘車、看電影等日常生活中注意遵守社會和學校的規范與秩序,逐漸養成良好的習慣。學校還在切實貫徹《中學生守則》、《中學生日常行為規范》的同時,結合我校實際,進一步完善各項規章制度,將歷年制訂的“一日常規”“儀表儀容規范”“衛生管理條例”“十不規范”等匯編成《學生教育手冊》,使學生的行為做到有章可循,有規可范。同時加強教職工值日制、班級值周制和住宿管理制,設立團員文明崗、衛生監督崗、綠化監督崗,并強化遵守校紀校規的激勵機制,開展班際競賽和文明班級、文明寢室、文明學生等評比活動。學校還結合“二五”普法和學校自編的《警鐘長鳴》等法制教材,進行法紀教育。學校積極做好后進生轉化工作,建立后進生檔案,由黨員干部進行跟蹤幫教。經共同努力,1993學年度起,學校已杜絕學生違法犯罪現象的發生。1995年,學校被評為市文明單位。
開展自我教育。“只有能夠激發學生去進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學校把自我教育作為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放手讓學生自己學著走路。學校試行把競爭機制引入學生干部制之中,保證了干部隊伍總體素質的不斷優化;改革班會課,由學生自己設計和組織班會課;由學生會成立小記者團,在校內外采訪編印簡報和刊物;組織學生參加建廠、建碼頭等星期日義務勞動;與駐軍、派出所開展軍警民共建活動;組織參觀廠礦與鄉鎮企業,開展調查研究,建立多種文明崗,負責學生衣著儀容和佩戴校徽團徽的檢查。
二、加強科學文化教育
進行熱愛科學教育,我校通過各種旨在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的活動,使學生樹立起熱愛知識、熱愛科學的理想,更加勤奮學習,不斷提高自己的科學文化水平。在演講、知識競賽等活動中以科學家的故事、歷史上的發明創造、我國的科學成就為內容,進行熱愛科學文化教育;通過閱覽課、時事講座介紹最新科學成就及我國的科技發展,以英語角及科技、藝術展覽和各種學科興趣小組活動,豐富學生業余生活,開闊知識視野;在班會課、辯論會中開展對校訓、學風的學習討論,端正學習態度,提高對學好科學文化知識的認識;以參觀校史展覽、學校榮譽室,激發學生的榮譽感和自信心,通過校園建筑、雕塑、畫廊、科學名人畫像、語錄的布置,形成校園科學文化的氛圍。
強化學習習慣教育。良好的學習習慣,是學好科學文化知識的前提,使人終身受用。而良好的學習習慣的養成,需要長期,艱苦的努力。學校特別強調以下幾種習慣的培養。(1)自學習慣:針對高一新生沒有自學習慣的情況,各科教師利用自習時間(包括早、晚自習)下班級進行專門指導直到形成專心自學的習慣。(2)閱讀習慣:開設閱覽課,開展讀書討論會、書評、影評等活動,指導讀書筆記的寫作,強調“不動筆墨不讀書”的習慣;(3)預習、復習習慣:要求教師每堂課都有預復習要求,并隨時進行檢查;(4)提問質疑習慣;懷疑是學問的開始。學校提倡教師進行課堂改革,反對“滿堂灌”,開展啟發式教學,提倡師生平等討論。鼓勵學生“不唯書”“不唯師”。我們還針對生源質量較差的實際情況,加強對中下學生的教學和指導,并激勵中下學生勤奮學習,提高成績。
三、加強提高身體、心理素質的教育
學校體育除健體、競技等目標外,還有教育、教養、娛樂、發展個性、提高心理素質等各種目標。我們在體育觀念的教育中,重點抓三個方面:(1)思想素質教育。其中包括榮譽感、責任感、進取心、行為規范、團結互助精神的培養。
(2)競爭意識教育。其中包括頑強拼搏、開拓進取和毅力、意志力、創造能力的培養。(3)心理素質教育。其中包括不怕挫折,不計得失,自信鎮定,敢于挑戰,持之以恒,排除干擾等能力的培養。
提高體育課的教學質量。體育課要求按大綱進行教學,做到教學上有計劃,上課前有準備。嚴格實行《中學生體育合格標準》,把“達標”項目的要求有機地結合在體育教學中。堅持兩課兩操三活動。我們要求早操時體育教師必須輪流值周,其他教師下班檢查,體育委員點名評分;眼保健操要求課任教師和班干部檢查,校醫和衛生委員負責檢查評分;課外活動要求班主任到場監督指揮,體育委員帶隊開展活動,體育教師值日評分,保證學生每天活動一小時。開展群眾性體育競賽和課余體育訓練。學校每年定期舉辦一次體育節。每學年,上學期舉行田徑運動會,下學期安排達標運動會。以“重在參與,美在創造”為號召,鼓勵全體學生經常性投入體育鍛煉。三年來,我校學生身體素質普遍提高,體育達標率始終保持在99.5%以上。學校還專門成立課余體訓隊,做到“四定”(定教練員、定運動員、定項目和定時間)。田徑隊由于始終堅持刻苦訓練,競技水平發揮出色,連年保持縣高中組冠軍,今年又獲舟山市重點中學高中組第一名。自1988年以來,我校還為體育院校輸送了25名體育新生,開創了我校培養體育人才的新路子。
十年來,我校還堅持利用暑假時間,開展10-15天的軍事夏令營活動。聘請駐岱陸軍、縣人武部干部作教練,進行準軍事化訓練。通過嚴格的作息、隊列、拉練、實彈射擊等訓練,學生的意志、毅力、組織紀律觀念大力增強。
四、加強勞動技術教育
加強勞動觀念教育。現在不少獨生子女受家庭寵愛,從小嬌生慣養,勞動觀念淡薄,自強自立能力較差,長此以往不利于青少年的成長。因此,我們利用黑板報、廣播、校園通訊、班會課、勞動課、文化課等進行勞動觀念的教育、滲透,并利用征文比賽、辯論會、演講會等形式進行討論。經過廣泛的宣傳教育活動,大家對這樣幾個觀念達成了共識:艱苦奮斗、吃苦耐勞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應該繼承和發揚;勞動創造人類,勞動創造財富,勞動創造未來,勞動光榮,不勞而獲可恥;要立足于現代社會,適應于科技發展,需要掌握一定的勞動技術。
重視勞動技術教育。我們利用體力勞動,對學生進行社會實踐、吃苦耐勞精神的教育;利用技術勞動進行勞動技術教育。體力勞動有建校勞動、公益勞動、打掃衛生勞動、星期日義務勞動、支援農田水利基本建設勞動等;技術勞動有家電維修、照明電路
的安裝與維修、學生天平的裝配、玩具熊貓的裝配、電腦的操作、毛線編織、衣服的裁剪、圖書的編碼整理等。勞動課嚴格按教學要求安排課時,配備專職勞動、勞技課教師,每學期有詳細的授課計劃,每堂課要求任課教師都有詳細的教學目的要求、教學內容,每一階段都要經過個人總結、班組評議,征詢下班老師、師傅的意見等過程并進行總結評比。
在加強素質教育的實踐中,學生各方面素質有了提高,校園形成了安定、文明的氛圍,學生犯罪率降低為零,德、智、體各方面都得到了均衡協調的發展
【素質教育是學校教育的終極目標】相關文章:
素質教育之我見08-17
素質教育與德育08-17
美育與素質教育08-17
素質教育隨想08-18
素質教育感想08-23
學校教育格言08-13
語文素質教育之我見08-17
語文素質教育淺論08-17
論素質教育的目標08-16
數學的素質教育思考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