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中職思想政治教改思考
中職思想政治教改思考【摘要】中職政治教育學的現狀是,政治教材沒能與時俱進,脫離實際,內容空洞,筆者的思考是:以學生為本,改革課堂教學模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進而為國家的建設培養合格的人才。
【關鍵詞】整改課堂 激活潛能 激趣教學
一、中職思想政治教與學現狀
絕大多數中職學生對政治課不感興趣,不少學生甚至認為沒有必要開設政治課!這當然與中職學校的學生生源有關:95%的學生是沒考上高中的,余下5%的學生不是厭學,就是不容于高中學校的,這就決定了學生的學識水平、基本素質、學習習慣和學習態度要比普通高中學生落后許多,而且中職學生年齡都在15-18周歲之間,正是叛逆的高峰時期,他們學習目的、學習能力、是非觀念不強,甚至部分學生抱著混時度日的態度,基本上沒有什么理想。與普通高中生相比,中職學生身上普遍存在著“五多”:逃課多、打架扯皮多、壞習慣多、上網的多、混日子的多;還有“五差”,自控能力差、學習習慣差、學習態度差、學習能力差、生活能力差。這就是當前中職教學面臨的現狀,而思想政治教學成功之難也就可想而知了。
1.主觀因素
從上文里我們解讀了中職學生的組成和他們的相關情況,學生本身就沒有明確的學習目標,部分想讀書的也往往只注重專業課,認為思想政治課簡直就是多此一舉。
2.客觀因素
⑴教材方面:當前使用的中職政治教材,脫離實際,內容空洞抽象,學生覺得學無所用,越發讓學生覺得這門課是多余的。⑵教師方面:目前,雖然高唱課改,但大部分中職課堂,教學方法單一陳腐,基本上還是以師本填鴨式,說教為主,教學內容脫離生活實際,學生對政治課不感興趣也就有了理由了。⑶社會影響方面:在經濟大潮下,人們的物質利益觀念和行為,與傳統的道德價值取向日益水火不容,拜金主義、道德淪喪日趨嚴重,這些都對中職學生的道德價值取向產生了嚴重的負面影響,不少學生愛國情懷、集體榮譽、助人為樂的觀念越來越淡薄,功利心、個人中心、急功近利在學生群體中大有市場,表現為學生普遍反感政治課。
當今的中職學生,他們所面對的是日新月異的發展變化和紛繁復雜的社會問題,大多數學生還是渴望了解社會,希望政治課能提高他們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那種傳統的、封閉式的教學已經不符合學生的要求了,這就要求我們政治課教師改進教學方法。從實際出發,從學生的要求出發,拓寬學生視野,提高學生應對復雜問題的能力。
二、與時俱進,整改課堂
課堂教學是一門藝術。教育的功能和效果源于教師的人格感染力和學生的社會實踐能力,要想教育成功,教學方法的藝術吸引力和情感震撼力就缺一不可。這就要求我們要突破以往的“課堂、教師、課本三中心”和“兩個凡是(凡是書上寫的都是真理的,凡是老師說的都是對的)”,變牧羊式教學為師生互動,變共性劃一教學為舒展個性的教學。
1.激趣教學
教育的目的不在于傳授知識,而在于創新意識和探究能力。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這是顛撲不破的道理。中職學生大都缺乏學習政治的興趣甚至是討厭學習政治,加上政治教學理性較強,比較枯燥,因此要想提高政治課教學效果,創設情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就成了必不可少的條件。優化的情景,能為學生創設廣闊的想象空間,讓學生求異的個性、創新探究的天性得以充分開拓。利用現代多媒體等手段來加強情景教學,進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以前一支粉筆、一本教案、一張嘴的教學模式離開課堂。利用直觀的畫面刺激學生的視覺,利用動聽的音樂刺激學生的聽覺,用引人入勝的典故、寓言、名人故事來形成學生大腦里的興奮灶。這樣,就能很容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政治課堂煥發出生機勃勃,學生各抒己見求同存異,這才是變“要我學”為“我要學”的最佳途徑,從而提升中職學校學生的思想政治素質。
2.激活學生自主學習的潛能
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探索,是養成學生終身學習習慣的必不可少的途徑。中職學校學生的學習態度、學習方法、學習自主性等都有待加強,需要我們大力引導和培養。加之政治課許多內容只需要通過學生自學、教師稍加點撥,就能達到教學效果,學生自學過程中,我們只要先提出自學要求,要求學生帶著問題自主看書,在自學過程中解答問題,疑難問題,討論釋疑,實在不能解決,教師點撥釋疑。教師還應該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提出不同的問題,讓不同層次學生感受到學習的快樂。讓學生找出本課的重點和難點,逐步過渡到讓學生自己去弄清教材的內容并形成能力,逐步培養學生的獨立探究能力。學生在動眼、動手、動腦的思考學習過程中,漸漸地就形成了自主學習的習慣。這樣,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獲得了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學生就會對政治課產生濃厚的興趣,師生關系也就融洽了,學生終身學習的習慣也就有了根基。
3.優化課堂討論
中職政治課開設《人生觀、世界觀》《政治經濟》《法律》《職業道德》等課程,課程的編排,已經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和教師的主導地位,把課堂還給學生,不僅是課本的要求,更是時代的要求,課堂討論也就成了教學中的一個重要環節。與普高學生相比,中職學生學習成績和學習態度相對較差,在以前的課堂學習過程中往往是被動的接受者。因此在課堂討論中,我們必須尊重每一個學生,讓所有的學生都參與討論,讓不同層次的學生在討論中體驗不同的成功愉悅。布置課前預習思考題,注重學生的不同層次,通過課堂討論能激發學生探究意識、主動參與意識,讓學生充分發表自己的見解。這樣既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和探究意識,還能使我們找到自己教學環節的不足,進而提升我們的課堂教學藝術。
4.以學生的發展為本
傳統教學,弊端多多,究其源頭,最根本的一點就是教學主體的錯位和缺位。特別是中職政治教學中,教師本位、學科本位和教材本位的問題更加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被忽略了,也就沒了學習的興趣,這是與教育的終極目標背道而馳的。我們只有意識到了這一點,才能樹立以學生的全面發展為本的教學理念,我們知道以人為本是建設和諧社會的核心理念,在學校教學中,以人為本就是要落實以學生的發展為本的教育價值觀,就是要確立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只有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了確立,我們才能真正地了解學生的需要和感受,才會認識到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甚至于另類的必要性,才會走出神龕與學生開展民主平等的對話教學,才會關注學生的全面發展。
5.師生換位
為了挖掘學生的主體作用,有些章節的教學,我們不妨嘗試“師生角色轉換”教學改革。結合本地實際,比如,時政演講課,我們選擇那些學生比較感興趣的章節,讓學生分組備課、制作課件、上課、評課,教師充當“組織者”和“幫助者”,補充、完善、評價教學內容,遙控課堂教學活動。通過學生互動參與、合作學習,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探究能力和自主學習意識,發現和發揮每一位學生的潛能,營造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良好課堂教學氛圍,真正提高課堂教學的實效性。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教育,首先就是人學,不了解孩子,不了解他的智力發展,他的思想、興趣、愛好、才能、性格傾向,就談不上教育。”中職學校的學習目標就是培養具有健全的人格、具備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共同理想和正確的價值觀、具有與職業相匹配的良好職業道德習慣和科學文化技能、有服務和諧社會建設的強烈意識和創造能力的高素質人才。民主、和諧、自主的教學氛圍,是能促進學生智力的發展的,把理論知識轉化為實踐能力,進而成為社會的有用之才的橋梁,我們教師就是橋梁的設計者和建造者。
總而言之,中職政治教學必須做到:以學生為本;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進而盡可能地讓每一位學生都能學有所得,全面發展,成為社會的有用之才。
【參考文獻】
1.陶行知:《普及教育》: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9.
2.蘇霍姆林斯基:《把整個心靈獻給孩子》,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7.
【中職思想政治教改思考】相關文章:
中職教改論文08-13
初中語文教改的嘗試與思考08-12
試論中職數控專業之教改08-13
中職生德育的思考08-13
對中職“掛靠升格”辦學的思考08-13
中職班主任的幾點思考08-17
對中職語文教學的幾點思考08-18
中職會計模擬實習教改設想08-23
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幾點思考08-12
職教論文|中職招生熱背后的思考0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