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議教學情境
淺議教學情境現在越來越多的老師已經有意識的創設一些教學情境為教學服務,為學生的發展服務。那么,怎樣創設行之有效的教學情境呢?下面我就結合自己日常的教學實踐談談自己創設教學情境的策略與方法:
一、利用有趣的故事創設教學情境
根據兒童的心理特點,形象性強,對故事很感興趣。因此教師可以根據教材內容的特點和需要,用生動形象的語言描述故事情節,誘導學生置身于故事情景中,積極主動的參與教學活動。在趣中質疑,疑中生思,使學生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和強烈的探究欲望。把理性的傳授與聲、色、形等融為一體,形成生動、活潑、高效的課堂教學情境,促進學生潛能的發揮。例如,我在教學《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一課時,根據本課的實際內容,量體裁衣精心編制了《小剪刀與平行四邊形》的教學故事,大家聽得是全神貫注,聚精會神。最后,“小剪刀究竟把平行四邊形怎樣了呢?請同學們利用手中的學具,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去探索吧……”,于是,一場探索平行四邊形面積計算方法的大行動熱火朝天的開展起來了。再如,在教學分數的基本性質時,我利用《西游記》中的人物形象,編出了生動形象的小故事,并在課件中以flash動畫的形式播放出來:話說唐僧師徒四人在去西天取經的路上,經過一片西瓜地,看到滿地又大又圓的西瓜。這時正值四人口渴之際,于是八戒摘了一個大西瓜師徒四人分吃,八戒分得西瓜的四分之一,悟空分得西瓜的八分之二……八戒一聽立刻嚷嚷起來“不公平!不公平!哥哥分得多,師傅偏心……”是不是不公平呢?通過這樣的故事情境的創設,學生的學習情緒空前高漲,參與探索的過程也尤為認真,課堂教學的效果不言而喻。
二、利用直觀教具創設情境
教學情境的創設要符合孩子們心理特點和認知規律,要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有所變化。在教學有關空間與圖形的內容時,我認為,利用直觀的教具創設教學情境,教學效果更為突出。點、線、面、體的概念以及它們之間的位置和度量關系,單憑在黑板上畫圖和文字表述,對初學的學生來說還是難以想象,不易弄懂的。教師要善于利用學生周圍的具體事物或特制的模型教具進行演示,借以使學生弄清楚有關概念和關系。如果能讓學生自己動手去制作模型與教具,并自行操作演示,則有更大的教育意義。在教學《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識》一課時,我帶了一把小刀和一個蘿卜到了課堂,同學們由于不懂老師的心意,都笑了。可是笑聲未斷,我就按照自己課前的計劃削起了蘿卜。削第一刀,蘿卜上出現了一個平平的面。我繪聲繪色的告訴學生:這就是物體的“面”,削第二刀,蘿卜上又出現了一條長長的邊。我津津樂道的告訴學生:這就是物體的“棱”,削第三刀,蘿卜上出現了尖尖的點,摸起來有些扎手,我不失時機的告訴學生:這就是“頂點”.這時,同學們的積極性頓時被調動起來,他們邊看、邊聽老師的操作與講解,那種躍躍欲試,隨時都想動手參與、幫忙的樣子,甚是可愛。接著我用概括性的語言,對著已被削的“殘缺不全”的蘿卜啟發說:一刀出面,二刀出棱,三刀出頂,若是四刀、五刀、六刀,這將會變成什么樣呢?請同學們在小組內繼續削下去……利用生動、形象、直觀的教具和學具,創設教學情境,引起學生的注意,喚起學生的情感和想象,使他們更好的感知教材,以達到由表及里,從具體到抽象,由簡單到復雜的學習過程。符合孩子的心理特點和認知規律。
三、利用競賽活動創設教學情境
小學生的好勝心強,有競爭意識,上進心足。教師可將競爭意識引入課堂,精心創設競爭式教學情境。在教學的每一個環節都比一比結果如何,形成良性競爭態勢,教師對突出的學生或小組當眾表揚,使學生的自信心得到提升和滿足,同時也強烈的刺激了學生的學習動機。在教學“千克的認識”一課時,我首先讓學生進行了一個小競賽,兩位同學比賽跑步,其中一人提一袋2千克的洗衣粉,而另一位則提一袋10千克的大米。老師一聲令下,兩位同學迅速投入了比賽,比賽結果不言而喻。輸了的同學立刻不服氣的舉起了小手“老師,不公平”,為什么呢?……在學生的積極爭論中創設了教學情境,學生主動地認識到物體的輕重是有別的,千克的認識的教學由此展開。這種競爭的策略在揭示簡便運算的規律的教學中也經常運用。
聽過著名特級教師黃愛華老師的《數的大小比較》一課的老師,無一不為黃老師精彩的教學設計和他精湛的教學藝術所折服。其中黃老師引導學生探究數的大小比較的過程與方法時,恰恰是把全班學生以分組競賽的形式(黃河隊、長江隊),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熱情,使學生的學習潛能發揮到了極致,創設了極其高效的教學情境,營造了濃厚的學習氛圍,帶領學生走進了一個近乎理想的學習情境中。
四、利用游戲活動創設教學情境
新的《課程標準》要求: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是師生之間,生生之間交往互動與共同發展的過程。有趣的數學游戲,更有利于營造師生寬松的環境,良好的學習氛圍,使學生的思維更活躍,交往互動的程度更深。讓學生在游戲活動中學習,在學習活動中提高。如在教學《可能性》一課時,我利用學生平日里喜歡“套圈”的游戲,(出示課件)“你們說說淘氣小朋友一定能套中嗎?”“一定不能套中嗎?”“只能怎么說?”突出關鍵詞(可能)(不一定),然后組織學生進行游戲活動,在一個盒子里裝紅球若干和白球一個,伸手去摸,摸出的結果會怎樣?誰來摸摸看?讓學生在這樣的游戲活動中,充分感受和體會“可能”“一定”的含義。學生的思維火花被點燃了,學生的探究欲望被激活了,學生的實踐與探索活動也在不知不覺中展開了。同樣的游戲活動在低年級的課堂中也常常用到,比如,開火車,智力闖關,巡寶游戲,數學樂園等等,這種快樂動手,快樂操作的學習方式更能讓學生體驗快樂學習的氛圍,使原本枯燥乏味的數學知識變得生動有趣,栩栩如生。這樣的學習才是我們應該提倡的,這樣的學習方式才是我們所要追求的。
【淺議教學情境】相關文章:
淺議小學數學情境教學的發展08-19
淺議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情境創設08-16
淺議問題情境在初中數學課堂中的踐行08-23
淺議思路教學08-17
淺談小學數學的情境教學08-14
中職英語情境教學探析08-18
淺議高中現代散文鑒賞教學08-23
淺議生物教學中的生命教育08-20
淺議音樂教學中的德育滲透08-19
淺議包裝藝術審美教學視閾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