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談低年級學生良好數學學習習慣的培養
想“8+5=3,13-4=17”所想——談低年級學生良好數學學習習慣的培養
低年級的計算在我們看來實在是太簡單不過了。可是,在上學期期末數學考試中,有一位一年級學生數學科考試成績出乎意料的差,這不禁讓我去翻看他的試卷。結果看到計算題出現了類似“8+5=3,13-4=17”這樣的錯題有六題。一張考卷卷也不過就那么幾題,他竟然出現了這么多題類似的錯誤!我略帶批評的語氣直接地告訴他的家長:“這個小孩做題太粗心”.過后心里還是充滿疑問。
這學期開學來,我有意的再去翻看了一年級的數學單元試卷,結果發現,有不少的學生都出現了類似的錯誤。因此,不能再單純的去想這僅僅是學生粗心的原因。我想我們也得從自己身上找找原因了——低年級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應該作為教學的一大任務
習慣是人在一定情境下自動化地去進行某種動作的需要或傾向。習慣對人的影響是巨大的,烏申斯基說過:“好習慣是人在神經系統中存放的資本,這個資本會不斷地增長,一個人畢生都可以享用它的利息。而壞習慣是道德上無法償清的債務,這種債務能以不斷增長的利息折磨人,使他最好的創舉失敗,并把他引到道德破產的地步。”也就是說好的習慣會讓人受益終生,壞習慣則會阻礙人成功的道路。小學低年級階段是習慣養成的重要時期,如果抓住了這個關鍵期,讓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和學習習慣就會提高教育、教學工作的效率,做到事半功倍。在小學低年級需要養成的習慣很多,比如:學生的握筆習慣養成,上課習慣的養成,作業習慣的養成等等,但是我認為:
首先,低年級教師應該重視學生良好的獨立思考習慣的養成。雖然,低年級的很多問題都很簡單,但是我們老師還是應該給學生獨立思考的空間和時間,因為學生存在個別差異,一個問題出來,要盡量的提示學生先想一想再回答,而不“群言堂”,沒有給出思考的時間和指定回答的時間。這樣就會出現,思維敏捷的學生馬上就說出答案,而思維較慢的學生沒有完全思考,也“人云亦云”的隨便跟個答案,不但思維沒有得到鍛煉,反而養成了對問題處于“恍惚”的狀態就給出答案的不好習慣。 因此我們應該在低年級開始就重視學生的獨立思考習慣的養成。例如:學生計算“8+5=3,13-4=17”,原因之一就是學生看到題目沒有思考就理所當然的用自己頭腦中的方法去計算,而沒有讓題目真正經過自己大腦并進行一定的思維加工產生的錯誤。
其次,低年級教師也應重視學生讀題審題習慣的培養。雖然低年級學生在做題時還要求老師讀題,但是老師讀題的過程其實也是需要學生聽取并獲得判斷的審題過程。再有老師讀的題目也只是題目要求之類的,諸如“8+5=3,13-4=17”這樣的題目是需要學生通過自己審題,認清是加法還是減法,再進行計算的。而學生之所以會產生這樣的錯誤,決不能說他不會計算,或計算不精準,而是沒有認真審明是加減法而造成的錯誤。不要認為低年級需要老師讀題就忽略學生讀題審題習慣的培養,其實,隨著現在學生認字的途徑增加,再加上家長的重視,學生在入學前就認識不少漢字;再有很多練習的題目都標注有拼音,老師完全可以慢慢放手讓學生去嘗試讀題,從而養成學生讀題審題的好習慣
著名教育家葉圣陶先生指出:“什么是教育?”簡單一句話:“教育就是習慣的培養。”低年級特別是一年級,上課的知識容量相對較少,因此我們可以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去有意識的培養學生的良好學習習慣。當然我們也不能因為習慣的重要而一下子給低年級的學生提出一大堆養成習慣的要求,而應該有計劃地、潛移默化地、細雨潤物般的讓學生自然的、自覺的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談低年級學生良好數學學習習慣的培養】相關文章:
《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九)》08-16
小學數學如何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08-08
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行為習慣08-24
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的教案08-16
淺談培養小學生良好的數學作業習慣08-24
《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優秀教案08-16
《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獲獎教案08-15
《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的教學設計08-16
培養學生良好的朗讀習慣的論文08-15
培養良好的語文習慣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