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統計教學中的一些細節思考
統計教學中的一些細節思考群聯小學 霍北源
統計是數學課程標準規定的四個領域之一,它在日常生活、生產和科研中有著很廣泛的應用。因此,統計也是小學生必備的能力之一。從教材內容上看,小學階段的統計較為簡單,再加上統計教學中概念的抽象,數字的枯燥,我們教學時往往容易輕視于這方面的教學,忽略了這一方面的能力培養,忽略了教學過程中一些細節的設計與教學。那么,統計教學中要注意些什么呢?下面談談我自己對蘇教版四年級上冊分段統計教學中的一些細節問題的想法。
一、 精心創設情境,強化統計作用,激發興趣
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好奇是小學生的特點。我們利用學生這一心理特征,以學生熟悉的、身邊的生活問題,設計一些有生活意義的情境,把學生帶進課堂,讓學生感悟到統計的作用,激起學生求知的興趣。如,有位老師在課的開始,先播放一段學校鼓號隊表演的錄像(沒有穿上鼓號隊服裝),這時學生的思想已動起來了:老師讓我們看這些錄像干什么呢?他們已經在等待著老師問問題了。學生有疑問、有懸念是教學最適合提出問題的時候,老師就在這時候向學生提出:“現在我們要為鼓號隊的同學訂購一套服裝,那么我們在訂購服裝前,首先要做什么準備工作(學生:統計身高)。然后教師順勢引導學生按身高分段,感受分段整理的必要性。創設情境的教學環節,雖然在一節課中所占的比重不多,也不是用來解決主要教學問題的,但是我覺得非常重要,它是問題的提出的最佳切入點,如果我們能夠在這兩、三分鐘的時間里,讓學生產生強烈的求知欲望,那這樣的課堂就有生機了。
二、 研究教材,重視過程指導,使學生一課一得
在分段統計教學的個別教學中,我看到有些老師在數據的整理這一個教學環節上,放手讓學生用自己的方法去數,最后老師對學生的方法作了評價,充分肯定了學生的主動性與積極性,并表揚了學生。但沒有真正意義上讓學生掌握”畫正字“的方法,這樣去處理這個教學環節我認為不太恰當,雖說新課標倡導讓學生自主探索知識獲取新知,可是這種把新課改與傳統教學完全割裂開來的做法是不妥當的。從教材的編寫意圖上看,這節課是應該讓學生掌握”畫正字“的方法來進行數據的整理的。有人說”教師講的學生都知道,何必再上課“,整理數據的方法有多種,可是對”畫正字“學生還沒有學會,我們的教學是讓學生學到還沒有學到的,而且”畫正字“在多種方法上,是一種比較好的方法,它可以更有效地降低數據整理上的失誤。有些老師在教學這個方法的時候,對于怎樣去”畫正字“的細節上,無論在教學設計、指導上都做得非常好。如,指導學生必須左、右手同時合作,左手按順序指著記錄表上數據一個一個往下點,右手拿筆一筆一筆接著寫,這樣做到不遺漏、不重復。不但有效提高課堂效率更能體現讓學生一課一得的課程目標。葉瀾教授說:”學生上課,進來前和出去的時候是不是有變化,如果沒有變化就沒有意義。“
三、 培養學生縝密的思維方式
新課標指出:讓學生經歷簡單的數據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數據的過程。數據的收集、整理的目的是對數據的分析。學生學習初期,對數據的分析有些模糊,不知道要分析什么,說些什么,教師在教學的開始階段,要注意引導,設計一些相關的分析數據的問題,讓學生去體會到這樣的情況就是對數據進行分析了,學生有了啟示,往后,他們就能自己設計問題,對數據進行描述、分析。但是在教學中學生對數據的分析往往比較大意。如,老師設計這樣一組練習讓學生分析:
我國四個主要淡水湖面積統計圖
2009年5月
湖的名稱 太湖 洪澤湖 洞庭湖 鄱陽湖
面積(平方米) 2425 1960 2820 3583
(1)太湖的面積是( )平方千米,洪澤湖的面積是( )平方千米,洞庭湖的面積是( )平方千米,鄱陽湖的面積是( )平方千米。
(2)( )的面積最大,( )的面積最小。
結果學生對第(1)兩個數據的分析完全正確,但第(2)數據的分析一大半學生出現錯誤(都填上了數字)。這樣的錯誤不單是學生對問題性質不理解,更大的原因是學生不認真讀題、粗心大意所致。因此,教師指導學生練習時,一定要注意引導學生對數據的分析要細致、縝密。我們的教學雖說不要著重于結果的呈現,但是結果的錯誤也體現在過程的處理上存在失誤,這也是統計教學中要注意的事情。
強調教師引導者的身份,決不是意味著教師就只能袖手旁觀,事實上,教師作為教學過程的組織者、設計者,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是有組織調控的責任和義務。
【統計教學中的一些細節思考】相關文章:
高中英語教學中的一些困惑及思考08-24
《山谷中的謎底》教學思考08-15
對中學生美育教學的一些思考08-18
對小學英語教學的一些探索與思考08-17
口語交際教學中的問題與思考08-17
詞語教學中的生本位思考08-17
淺談物理教學中的一些方法08-17
課堂教學評價中的幾點思考08-13
在語文教學中教會學生思考08-17
美術課程中的故事教學與思考0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