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淺談小學語文的有效教學策略
淺談小學語文的有效教學策略“有效教學”是在新課程理念指導下的有效教學。關于有效教學,仁智互見,這是一個不爭的事實。有的學者認為,凡是能促進學生發展的教學就是有效教學;有的學者則認為,讓學生學的輕松愉快、發展良好的教學,才是有效教學……從學生發展的角度來檢驗是否“有效教學”,當然是再正確不過的了,但這是最終標準。如果我們從課堂教學的“呈現形式”來看,則有以下觀點。
一、抓精心備課,落實語文教學有效性認真組織語文教師開展集體備課。實行“個人自備、集體議課、專人整理、上課聽課、反思修改”的備課方案,從以下四個方面做起,提高備課的有效性:
(一)強調教學目標的全面性。在制定教學目標時,從“知識和技能、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三方面考慮,以更好地實現課程的總體目標。
(二)突出教學資源的開發。首先是教材資源。抓住教材之間的聯系與區別,設計學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學習活動。其次是生活資源。緊扣教材與生活的聯系,把學生帶進生活之中;第三是網絡資源。搜集可以利用的網絡資源并精選一部分,將學生帶入情境之中。
(三)注重教學問題的生成。在備課中考慮問題的生成,教師充分考慮學生的實際情況,精心設計學習活動,預測通過這樣的活動,學生可能會產生什么問題。把提問題的權利還給每一位學生。真心做到了“教”是為了學生的“學”服務。
(四)精心設計訓練。根據教學目標和內容,設計作業練習,在“新”、“趣”、“實”上功夫。
二、課堂上正確處理好四種關系是有效教學的重要途徑
備課是戰略問題,授課是戰術問題,在精心備課的基礎上,要達到最佳教學效果,課堂上應處理好四個方面的關系。
1、處理好重點、難點與一般知識的關系
課堂上要突出重點,在時間安排上,分清主次,把重點放在突出的重要位置。特別是對教學重點和難點一致的知識內容,要下功夫,在課堂上花比較大的精力解決。要突出重點,帶動一般,不要孤立地講授重點。重點知識和一般知識是相互聯系、相互滲透的,在課堂上要集中精力抓好重點知識的教學,同時又不能忽視一般知識的教學。對一般知識內容少講,花精力少些,使學生掌握重點知識,又理解一般知識。
2、處理好傳授知識與培養能力的關系
教學中要以知識為載體,以培養學生的各種能力為目的。學習好的學生,他的能力可能得到較好的發展,但知識和能力兩者不一定是正比關系,能力不會隨著知識的增加而自然形成,能力的形成是有條伯的,關鍵是教學指導思想是什么。課堂上讓學生積極參與,發揮學生的“主體”、教師的“主導”作用,有意識地培養,學生自覺配合、努力實踐,才能實現知識與能力的協調發展。這里我們需要強調活動性教學、開放性教學,千方百計地讓學生把所學的知識與生活與社會聯系起來,開展豐富多彩的拓展型延伸性的學科活動,只有在活動中學生的能力才能真正得到培養和提高。
3、處理好教法與學法的關系
課堂上以學法促教法、以教法指導學法,是一個教學相長的辯證關系。“學”是“教”的基礎,“教”的目的是教給學生“會學”,因此應寓學法于教學過程中,以學法為目標改革教法,把教學的效果體現在學習結果之中。我們強調衡量是否有效教學關鍵看學生,而學生的進步和發展取決與他們能否在老師的指導下自己獨立的學習,能自己學會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而這些需要一定的方法。所以老師在教學生知識的同時更多的要教學法,教學方法有多種,它們各有千秋,應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實際,使各種教法互相配合、取長補短,并通過學生自學、實踐來完善和鞏固學法。
4、處理好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關系
學生的學習效果與其他們的注意力、學習興趣、學習情緒等非智力因素相關。因此老師在重視學生智力培養的同時,重視學生的非智力因素的培養。要重視創設和諧的課堂氣氛,讓學生學得輕松舒適;重視師生的感情交流,建立民主、平等的新型師生關系;教師對學生要傾注慈母般的愛,使他們振奮精神,愉快學習。老師風趣幽默的教學風格也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情景教學不失為影響學生興趣、情感、注意從而提高他們學習效率的好方法。
三、有效練習,深化課堂
語文教學擔負著言語技能訓練、思維訓練和情感熏陶等多重任務,但言語技能原型訓練是有效課堂教學的立足點。因此,要構建有效的課堂語文教學,語文教師要落實知識點,抓準精練點,促成調動學生聽說讀寫思能動性、形成技能、技巧,達到對知識的理解、掌握及應用,實現從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升化。這是《花鐘》教學中的一個言語訓練片段: 師:找一找這些花開花的時間? 生:午時花十二點左右開。 師:“左右”這個詞可以去掉說午時花十二點開嗎? 生:不可以。 師:為什么? 生:去掉后表示一定在十二點開了,而花開花的時間沒那么準確的。師:說得真好,加上“左右”顯得更準確。還有與“左右”相近的詞語? 生:大致、估計、大概、大約 師:在句子中用上這些詞語,會讓我們說的話更加準確,可信。用上這些詞語說說其他花開花的時間生:…… 古代關于教學方法的故事,“授之以金,不如予之點金術”、“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均是教授學生學習方法的名言。《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堂的基本特點。”我們學習語文的根本目的在于能運用祖國的語言文字,會聽說讀寫,這應該是語文課的“保底工程”,也是學生成長中堅實的塔基。 在這一教學片段中,抓住了“左右”一詞,體會意思,找相近詞語,從而掌握用語的科學性、準確性。夯實基礎,突出重點,有效地訓練了言語應用技能。有效的語言文字教學是語文教學的根,要牢牢抓住,實實掌握,不能忽略和放松。“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巖中。”
【淺談小學語文的有效教學策略】相關文章:
淺談小學數學教學策略08-24
構建小學語文有效課堂教學策略分析08-24
淺談初中語文教學策略08-25
淺談小學英語的有效教學08-20
初中語文作文有效教學策略研究08-26
淺談小學語文課外拓展閱讀的有效性08-24
淺談小學數學有效情景創設08-08
淺談小學數學練習的有效設計08-18
新課改下高中語文有效教學策略探究0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