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小學語文教學的趨勢:以閱讀為中心
小學語文教學的趨勢:以閱讀為中心經過多年閱讀教學的實踐,我發(fā)現(xiàn)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最終目的,應是讓學生樂于讀書和善于讀書,但由于“應試教育”以致閱讀教學收效甚小。
我們細心觀察一下幼兒學會說話這一過程,它是由幼兒內心的表達訴求外加一定的語言環(huán)境和反復練習而來。沒有人給他講每句話的結構和修飾,但他最終可以熟練運用并創(chuàng)造性地發(fā)揮,其神力乃是源自于以“說”本身為中心。
國外閱讀學研究中有一種稱為“杰克現(xiàn)象”的,是說一個叫杰克的學生,父母埋怨他過分地迷戀閱讀,簡直到了如醉如癡的地步。一張舊報紙、一份雜志、一紙說明書,甚至一頁廣告都可能使他百看不厭。然而杰克的語文教師卻反映,杰克是一個缺乏閱讀興趣的學生,杰克常常抱怨課文太沒味道,不精彩、沒意思而難以醉讀。
類似杰克這樣的學生我國并不在少數(shù),究竟應當怎樣認識這種現(xiàn)象?它對閱讀教學有何意義呢?美國學者卡羅爾認為:杰克在家的表現(xiàn)并不是閱讀興趣濃厚,但也不是教師所反映的那樣“閱讀冷淡”.這是因為閱讀心理意義上的閱讀興趣,是指從事閱讀活動主動性的心理傾向,是對閱讀材料的內容和意義進行積極探究的心理傾向。杰克的嗜書不是這樣,他并非對讀物和閱讀活動有興趣,而只是借此聊以打發(fā)時光而已,這和人們排隊時讀讀報紙和旅客在候車室、在列車上讀些新奇的雜志一樣,都是借以消磨時光的方法。然而杰克消磨時光的方式,不是采取上網打游戲、玩玩具,也不是瘋玩或者和同伴玩,而是閱讀他所能見到的一些讀物,這不能不說他對這些讀物是有著一定的“興趣”的。那么這又是一種什么“興趣”呢?
閱讀興趣分為直接閱讀興趣和間接閱讀興趣。直接閱讀興趣指由讀物或閱讀活動本身引起的閱讀興趣;而間接閱讀興趣是由閱讀活動目的、任務引起的興趣。杰克對讀物有偏好,稍加引導便可促使他的“直接閱讀興趣”.所以說杰克無閱讀興趣是不公平的,當然杰克離自覺主動的“間接閱讀興趣”還是很遠的,所以他父母的反映也是不對的。
我們常常可以看到這樣的現(xiàn)象,同一作者的同一作品,放在課本以外,可使學生津津樂道,愛不釋手;但一入選課文,一到課堂上其精彩非昔了。課內的“安徒生”沒有課外的“安徒生”精彩,這又是小學生常見的閱讀心態(tài)。我們說說小學生這個年齡段的特點,十余歲的孩子,其心理傾向自然是感性而非理性,把一篇優(yōu)美的文章條分縷析,生出無窮道理,這對孩子來說只能是一種折磨。舉個例子,在六年級語文訓練題上有這么一題問學生:《夾竹桃》一文中“花朵是一團模糊,但香氣卻毫不含糊”中的 “一團模糊” 和“ 毫不含糊”指的是什么?你認為這樣寫有什么好處?像這樣的題在小學課堂上屢見不鮮,我個人感覺實在是無聊至極!你不去品味文章的美妙,不去體悟思想的真誠,跟一個情之所至靈感突現(xiàn)的句子較什么勁啊!語文教育專家章熊先生在《談中學生語文能力的培養(yǎng)》中說:各門文化學科都是“教而后會”,唯獨母語能夠不“教”而“會”……如果說通俗一點,其他各門文化學科的學習都是“從零開始”,語文課卻不是這樣,對于一篇課文,哪怕是文言文,也大都是“似曾相識”.忽視這一事實的教學設計是隨處可見的,不考慮學生的需求,主觀設計一套程序,從作者、時代、字詞到段落中心,或者是從頭至尾按結構或內容分析公式、條條讓學生抄記,或者是習慣于把課文意義看成是固定不變的,老用同一個調子、一種方法、一個結論……且不說這種生硬、死板的教學方式令學生感到窒息,光是這種處處“從零開始”的做法,就夠學生煩惱的了,哪來的興趣可言。試想一篇課文鉆研什么,掌握什么,全由教師主觀而定,這就難免有許多不是實用的,不是學生需要的。加上教師事無巨細的講析,學生不讀自明,無“思”自通……課文閱讀時強烈的期待心理無法形成,自覺性就難以發(fā)揮。
小學學生學習語文,其核心內容亦是來自于“文”本身,讀乃生智,讀乃生情,讀乃得乎架構和原理。細思之,是讀造就了語文這門課,而不是語文這門課造就了讀。所以我說,文是材料,讀是根本。不讀書學語文那就是“練武不練功,到老一場空”.
那些死抱著“教法”和“語法”不放的人,無非疑惑“我不講,你何由得語文知識與技能”?殊不知閱讀本身就能以空間換能力,同一手法,讀之數(shù)遍,學生便可悠然心會。不僅如此,在文本的引領下,他還很有可能創(chuàng)新之。我們不要忘了,所有語文知識與技能均來自我們先輩的讀與寫。
閱讀教學,除了要研究“杰克現(xiàn)象”,研究“課內安徒生”,還不可忽視語文課不是“從零開始”的事實。閱讀教學不僅要調動學生的直接,尤其是間接閱讀興趣,還要考慮切合學生實際的、實在有用的知識技能。
最后,我還想說說語文與時代的關系。在這個日新月異的信息時代,某些人仍然固守著靜態(tài)的解析,將學生之思維牢牢封鎖,授予學生種種八股技藝,實在是令人可嘆可笑。建構理想需要思想,溝通交流需要智慧,判斷踐行需要經驗,這一切語文學科所能做到的就是充實而有益的閱讀。如今之語文教學,我以為以閱讀為中心,以討論、寫作與背誦為輔助方是正途。有時候,我就想一個人越不讀書越犯貧,這或許就是某些不讀書的教師閑來犯貧的杰作吧。真正熱愛讀書、會讀書的人,我想,他一定不會拘于一詞一句,而是高高地站在思想的天空,俯瞰文章之群峰競秀。
毋庸置疑,未來小學語文教學的必然趨勢——是以閱讀為中心。
【小學語文教學的趨勢:以閱讀為中心】相關文章:
近年來中考語文閱讀題命題趨勢與閱讀教學08-17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以讀為本的探究08-17
英語閱讀教學的發(fā)展趨勢與探索08-17
以中原為中心的歷史趨勢的形成08-17
以初中語文小說閱讀教學為例08-17
關于小學語文閱讀的教學論文05-31
淺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08-24
淺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08-22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初探08-19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反思0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