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論寫作文與寫文章
論寫作文與寫文章寫作文與寫文章是有些區別的,我也是最近才有點發現的。也許還有人心存疑慮,因為寫作文與寫文章都是文學的創作,所以也就分不清所以然來了。便像是稀飯和粥的關系,黏黏糊糊分不清。
老師布置的作文我是一次也沒落下的——不交!不過她安排的周記我倒是交得勤,一般要求是交兩篇,我最多的時候一下子弄了七篇。究其原因呢?就是老師安排的作文太過于限制了,有框架化,雖然我也能寫得出,但是卻不想動它。至于周記,那是因為沒有限制,我可以胡來,所以一動筆便不能隨心的停下。老師也曾在我的文章《書恒》 內有過一句評語,她說,高考作文即是在戴著鐐銬跳舞。即便如此,她照樣還是要求我寫應試作文,要求我戴著鐐銬跳舞。
似乎古時候作文和寫文章是一個概念的吧。不過放到現代后,作文便成了一個名詞,只有冠上“寫”字才成為動詞。在古代,作文二字本身就是動詞了,意思為創造文章,所以,古時候的作文和寫文章是一回事。即是創造,那就不應該有陳舊化,抄襲化,我沒有說寫作文就是抄襲。可是卻也等同于抄襲,因為許多同學的作文布滿了名人名言,卻沒有屬于自己的風格。寫文章卻不同,它是隨意而來,就是文隨心動,心隨文走。因創造的人不同,也就風格迥異。
寫作文不可避免的問題便是過于做作。因為寫作文是有著利益目的的,為了能一下子抓住閱讀者的目光,往往動用大量華麗的詞藻來修飾。這類文章,多是看第一眼,不錯,佳作,再看第二第三眼,就毫無知味了。因為它們太過于表面的華麗,而忽視了內在的修養。不過這也能理解,因為寫作文多為考場中,閱讀者賞文的時間也不會那么充裕,寫得華麗些就更能短時間內抓住閱讀者的心,所以也就能順利拿到高分。這算是應試寫作的一種另類的悲哀吧!舉說一下,朱自清的《匆匆》 和《背影》 這兩篇都是難得的佳作,但是在初讀者讀來,《背影》的寫作手法似乎并不比《匆匆》 高。但是當讀久了之后,才能慢慢地讀出《背影》當中的精萃。比起《匆匆》來更有過之而不及。這兩篇文章,《匆匆》是有點應試作文的影子的,連齊老也曾說過此文有著過多的刻意修飾。不過畢竟是高手,再多的修飾也不曾掩蓋他本身的特點,所以他還是一篇佳作。反觀現在要求的作文,大多都大同小異,在寫作文的要求中,貌似是一定要在結尾有一個深刻的道理體會的。這倒是難為大家了,像一個哲學家一樣地去審題,看他們文中道理鋪天蓋地,但其實正常生活中還是那樣該怎么過就怎么過。
所以我就倒不通了,即是行文,為何一定得從文中道出點道理來呢?即是行文,那就該是憑心而作。寫文章就類似于“無限制自由搏擊”概念,當沒有限制的情況下,才能發揮出一個人的最大潛力。在我桌上的那一本接近5厘米的厚厚的《高考滿分作文》這本書中,能流傳且讓大家耳熟能詳的文章卻不如它旁邊那本不足1厘米厚的《朱自清散文集》里面的文章多。你一生寫作文無數,卻永遠也比不上人家寥寥數篇的文章。這不是悲哀么?
寫作文是屬于有目的的做作式的行為,即是有目的的,所以也就免不了有些該說有些不該說。這個我確實是辦不到。寫文章則是屬于書寫自己內心的篇章,雖說寫出來的東西也許不夠才華,但至少還是歸真的。
寫作文吧,倒是可以讓你學會如何的去阿諛奉承,倒與教育本身的目的事與愿違了。
最后便來解一下“文” 這個字,這個字只有寥寥數筆,簡單明了。其實就是在告訴人們,行文,不求華麗,能道明即好。
【論寫作文與寫文章】相關文章:
寫文章要有中心08-16
寫文章猶如進行戰斗08-20
小學生作文指導:寫文章莫患“頭重腳輕”癥08-08
論感悟08-17
論情趣08-17
論美08-16
《論美》08-16
論求知08-16
論成敗08-17
論朋友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