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電子白板讓語文課堂更高效
“野百合”也有“春天” —電子白板讓語文課堂更高效【摘要】:當前,現代信息技術正勢不可擋地迅速滲透到教育教學的各個層面,教師們欣喜地發現,現代信息技術的介入為學生提供了豐富的感性材料,抽象的概念、知識變得通俗易懂,課堂教學省時、高效。然而實際情況并不是這樣,由于有的老師使用不當,違反教育規律,結果事與愿違。在不知不覺中,語文教學正在走入一些誤區。
社會的發展對語文教學要求越來越高,然而語文課堂一直受傳統方式的束縛,無法放不開手腳,致使教學效果很不盡人意。隨著多媒體及時的迅猛發展,電子白板技術正以勢不可擋的力量進軍農村教學,欣喜之余,一個現實的問題擺到了大家面前:如何將電子白板融入語文課堂教學?本人根據自己的理解,淺談幾點粗淺的看法。
接觸過電子白板的教師會欣喜于電子白板眾多的小功能,這些功能在語文課堂上正發揮著激發興趣、直觀展現學習過程、學習結果的現場檢測等傳統教學所不能實現的實用功能,下面結合教學實例談談電子白板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有效運用。
一、現代教育技術的運用,豐富了語文學習情境,激發了學生學習興趣。寬大的白板屏幕將課文清晰地展示出來,可以較好地維持住小學生的注意力。同時電子白板的屏幕批注功能,運用于語文學科,可實現邊思考邊想象邊批畫的學習方式,呈現學生閱讀和學習過程及最終思維的結果。比如在課堂上,教師可實時加上重點詞語的批注(加下劃線、著重號、畫圈等),營造生生互動和師生互動的學習環境,在互動中交流批注成果,在教師反饋中明確方法內涵。整個過程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在獨立批注和互動討論中提高學生思維的獨立性和深刻性。
多媒體計算機教學具有形象直觀、內容豐富、動態呈現、信息容量大等特點,它所提供的外部刺激——圖片、圖像、動畫、聲音、文字等等是多樣而豐富的。而小學生對具體形象事物感興趣的心理特點,非常有利于他們知識的獲取、存儲與建構。
我在講授《童趣》這篇課文時,像很多課一樣,用富有激情的語言把學生引入了美麗的童年世界。學生學習的熱情高漲。這時,我不是把課文中的知識直接教給學生,而是為學生開啟了一扇通向童年世界的大門。各種風趣的圖片,兒童歌曲把課堂推向了高潮。大家興奮地瀏覽著,熱切地交談著,認真地記錄著,一個個臉上洋溢著收獲的喜悅,此時此刻,學習是那么快樂而有趣。在這種氛圍中,學生的主體地位已自然而然地達成,何用教師再去枯燥地介紹童趣呢。因此學生們很好地了解了童年的樂趣,領悟了課文的主旨。
二、現代教育技術的運用,為語文課堂教學提供學習“媒介”,解決了學生學習困難。
學生的認知由于受年齡、生活經驗等多方面的影響,他們理解、感受語言的能力比較弱,尤其對一些抽象的語言文字——離學生生活實際較遠的內容,理解就更加困難。這就需要教師為學生提供學習的“媒介”,突破學習中的難點,轉化學習內容的呈現形式,解決學生學習中的困難。古詩的語言是高度凝煉的,所創設的意境是深遠的。如何引導學生來學習古詩,感悟詩人語言之凝練,體會古詩之神韻呢?我覺得現代教育技術的運用解決了這個難題。
如在教學白居易的《錢塘湖春行》時,為了讓學生感受到詩人筆下西湖春天的美麗,激發學生對古詩的興趣。我設計制作了能體現詩情的課件,并選取了古琴曲作背景音樂。上課初,我先以一張配有詩文的電子幻燈片呈現教學內容,在具有古風古韻的音樂聲中,我動情誦讀全詩,激起了孩子學習的熱情,課堂氣氛異常活躍。在理解詩意時,我演示了課件。在太陽緩緩升起,遍地開放著鮮艷的花朵,春光水碧,紅花像燃燒的火焰的畫面出現時,學生眼神中透露出異彩,不但對詩意的理解了然于心,而且感情得到了升華。
同樣的在講授朱自清的《春》時,采用現代教育技術制作多媒體教學課件進行語文課堂教學。講到春天的美麗時,播放課件,畫面上草長鶯飛,百花爛漫,音樂響起,把學生帶入到春光明媚的季節,有親臨其境的感覺。這樣,在一節課當中,溶入音樂、美育的欣賞,使學生在愉快中學習,提高了課堂的教學效果。
三、現代教育技術的運用,有利于學生自主地學習
《語文課程標準》中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這一理念不僅強調了學習方式的變化,而且強調了學習和發展的主體是學生。在傳統的教學過程中,一切都由教師主宰:從教學內容、教學策略、教學方法到教學步驟,學生被動地參與多。
在語文教學課堂教學中,運用多媒體計算機這樣交互式的學習,學生可以平等地共有、共享人類的學習資源,可以按照自己的學習基礎、學習興趣來選擇學習內容、方法。學生在這種開放式的學習空間有了主動參與的可能,有了自主學習的天地。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我們要發展學生的思維,發展學生的創造力,就應在課堂教學活動中引導他們主動學習,積極參與,從而培養語文的應用能力及其他綜合能力。
四、現代教育技術的運用,豐富了學生課外知識。
語文教學如果依靠教科書、教師、學習的參考資料(書本)等的信息,那么是非常有限的,遠遠不能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語文課程標準》指出:“應拓寬語文學習和運用的領域,注意跨學科的學習和現代科技手段的運用……” “語文課程資源包括課堂教學資源和課外學習資源,如教科書、工具書、網絡、圖書館……”現代信息技術體現了很強的網絡優勢,能收集更多的語文學習的信息資源,增大教學的信息量,充分地開發了語文資源。
如教完《郭沫若詩兩首》之后,為了讓學生的知識面不只停留在書本上,不只對美麗的街市有所了解,還要對其他人物有所了解,課后布置學生收集大量有關郭沫若的詩文。同學們馬上分工合作,有的在互聯網上搜索圖片,有的上圖書館查找資料,通過各種途徑同學們把收集到的各種資料匯總。這樣學習小組的同學可以做到資源共享,可見信息技術給學生提供了生動、豐富、快捷的資源,這樣既學到了課本上的知識,又在現有知識的基礎上進行了延伸,學生也受到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教育。
電子白板,讓語文課堂更高效電子白板作為一種新的教育技術,已悄然走進了學校,走進了語文課堂。在語文教學中,電子白板課魅力畢現、活力四溢,令師生精神亢奮,喜形于色。與傳統課堂迥然不同,電子白板教學以其“萬物于眼前,觀古今于須臾”的特質,為師生提供了一個優秀的教育平臺,使豐富的主題資源在課堂教學中得到充分的發揮其應有的效能,讓課堂教學更加生動、高效。但是信息技術手段,同樣是把雙刃劍,用的好,他能優化教學,用的不好,它會帶來負面影響,下面再談利用信息技術手段的三個誤區。
一、語文課件做的過于“花”.語文課件,雖然需要較高電腦技術,但他不是“電腦技術”大比拼,不要把課件做的過于“花”,只要達到語文教學效果就好,千萬不能為了顯示自己的“課件制作”技術,故意把課件制作的過“花”,導致課件的效果,大打折扣。讀者可以參見我上傳的課件,都不“花”,服務于教學是根本。“買櫝還珠”的笑話,在嘲笑那位“買者”不識“貨”的同時,也應看到“櫝”制作的過于精美不是?
二、學生課外知識的攝取,教師不精選。雖有“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于弟子”、“圣人無常師”,“師亦無常道”一說,但是教師的語文專業知識水平,畢竟是高過學生的很多的,教師要把每課或每個單元的“課外涉獵”資料,搜集、精選、整理后,放在學校服務器或自己對學生公開的電子郵箱里,這樣既方便學生查找,又節約學生漫天檢索的時間,讓學生用最短的時間,學到最多的知識。浪費別人的時間,無異于圖財害命,網上什么都有,但需要時間、需要甄別。千萬別撒手不管,美其名曰,“天高任鳥飛,海闊憑魚躍”“自主學習、探討”云云。
三、不要為用“信息技術”而用“信息技術”.有的學校明文規定:“每周每個教師,必須用”多媒體“幾節幾節等等”,這在“信息技術”的使用初期,這樣引導教師使用,是對的。要知道,并不是每一節語文課都必須使用“信息技術”;再者,我們國家,也沒有給每個具體的教學班都配備一套可使用的“信息技術”的設備,尤其是廣大的農村學校,不一定言必“信息技術”.“條條大路通羅馬”,教學的成功與否還在于教師的教學藝術和學生的認知感悟;魯迅、矛盾、沈從文……他們的“義務教育”階段,可能沒有“語文課堂教學中有效利用信息技術手段”一說,但他們卻是一代文豪。
為了激發學生對這位軍需處長的崇敬之情,教師充分利用現代教育技術設計了如下激情教學:
一、渲染氣氛,調動情感。
為了幫助學生走進課文特定的場景,開課時,設計了一個“大雪紛飛、狂風呼嘯的大雪山上,一支隊伍艱難地行進著”的畫面,教師配上一段動情的導語:“同學們,讓我們把紛飛的思緒拉回到那艱苦的戰爭歲月,你們看,在狂風呼嘯、大雪紛飛的云中山上,一支裝備很差的隊伍,正在艱難地行進著,等待他們的是……”教師繪聲繪色的描述,以及生動的畫面,立即把學生帶進了一個特定的環境中,學生的情感被調動起來,似乎和這支隊伍一起來到了大雪山上。
二、配畫配樂朗讀,體會情感。
聲情并茂的朗讀能引起產生感情上的共鳴。《豐碑》一課第七自然段對軍需處長的描寫是重點。指導學生朗讀時,多媒體課件由小到大逐步演示出軍需處長依靠樹干的形象。軍需處長的形象在學生心中逐漸清晰、高大起來,配上深沉的音樂,學生們深情的朗讀起來,飽含著對舍己救人、勇于獻身的軍需處長的崇敬之情。
三、巧妙聯想,升華情感。
課文學到最后,教師請一名學生朗讀第七自然段和最后三個自然段。學生們邊聽邊看一組畫面:一個凍僵的老戰士倚靠在光禿禿的樹干上;滿滿的,樹干變成了大雪覆蓋的云中山,軍需處長變成了一座晶瑩、透明的豐碑矗立在云中山上。同時播放激動人心的音樂,這畫面、這聲音強有力地震撼著學生的心靈。這時對軍需處長的崇敬之情上升到對整個紅軍隊伍、對無數革命先烈的崇敬之情。學生的認識、學生的情感在潛移默化中得到了升華。
現代信息技術在語文教學中并不是百利而無一害。如果運用的不夠恰當,或者說學生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在精美的課件上,不能對文本文字本身進行品味,鑒賞,喪失了想象的動力和能力,就貽害無窮了。我們都知道,語文教學歸根結底,是對民族語言的學習,是借助語言去發掘文字底蘊中文化內涵的過程,也就是要把握好語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因此我們不能因為運用現代信息技術,而失掉語文教學的根本,要正確處理文本閱讀與課件之間的矛盾,把現代信息技術的運用放在從屬輔助的地位。
總之,多媒體技術猶如一把雙刃劍,它是優化我們語文課堂教學的好手段,特別是對于農村學生來說圖文并茂的課件更能吸引他們的注意力,吸引他們去欣賞去領略語文的美,陶醉在語文溫文爾雅的意境之中,為他們狹小的學習空間增添五顏六色的美感,使整個課堂教學充滿樂趣。當然“尺有所短,寸有所長”作為現代教育技術的多媒體教育技術,也只是一種工具一種手段,只是教學的輔助手段而不是運用的目的,教材仍然是語文課上的主角,不能讓課件取代課本。教學中應根據實際情況運用多媒體,根絕課型運用,并不是每節課都要用幻燈片,不可濫用,要恰當的切入點,將多媒體很好地運用在教學過程中,使其更好地為語文教學服務,著實提高課堂效果。
【電子白板讓語文課堂更高效】相關文章:
高效語文課堂論文07-26
電子白板與小學數學高效課堂之“淺見”08-04
如何構建輕松高效的語文課堂08-18
如何打造高效的職高語文課堂論文08-15
倡導自主學習構建高效語文課堂08-01
巧用多媒體,構建高效語文課堂08-18
談談語文課堂教學的高效性08-23
高效語文課堂中問題設計的探究08-20
如何打造快樂而高效的小學語文課堂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