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淺談記實作文教學中應該關注的問題
淺談記實作文教學中應該關注的問題【內容簡介】從《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五年級上冊》第六單元習作主題“父母的愛”作文精品課程研磨中關注記實作文的教學,從意識、素材、文風、評價、德育等六個方面進行闡述。
【關鍵詞】記實作文 教學 關注 闡述
前段時間,我和精品課程小組的其他成員針對《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五年級上冊》第六單元習作主題“父母的愛”進行了一系列的研磨,從課前準備、上課、課后反思、評課等方面著手,精品小組的成員各抒己見、獻言獻策,目的無非是為了一個“精”字而“斤斤計較”.在這次研磨過程中,每個成員都收獲了很多,我也不例外。在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之外,我對此次習作主題“父母的愛”從自己關注的視角作如下五個方面的闡述。
1.培養學生的習作意識。
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我國古代教育家孔子也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強化學生的習作意識,首先要從培養習作興趣入手,讓學生不受文體、篇幅的限制,把自己的見聞、感受寫出來。緊緊圍繞學生所熟悉的生活,以他們周圍的人或事、景或物作為作文內容,以激發學生的習作興趣,使學生感到有一種表達的愿望,有一種沖動想把自己想說的意思表達出來。教師要引導學生結合“口語交際”學習,讓學生把在交際中積累的語言材料、學到的表達方式,運用到習作中去。在教學上可以采取各種方式啟發引導,讓學生對作文充滿興趣:可以設置情境,啟發想象;可以激發生活經驗和情感,讓學生有話可說,引發寫的沖動;還可以引導觀察,發現生活情趣,引起學生寫的熱情和愿望。寫的時候,重在把心中所想、所感寫下來,讓學生樂寫、愛寫,感到寫作就是對父母的傾吐,是件愉快的事情。
2.引導學生積累習作素材。
學生習作中無話可說常常是因為平時素材積累不夠,想說的話一大堆,但真要用文字表達出來就顯得“言之無物”.教師要引導學生通過觀察、思考、想象、閱讀等方式積累素材。例如,要讓學生做生活中的有心人,逐步學會觀察生活。一是在習作教學時,要引導學生回憶生活中的人和事,讓學生感到有很多東西可以寫;二是在生活中隨時提醒學生:這件事是否也可以寫到作文中呢?再如,習作的新意往往來自于作者對生活觀察的深度和獨特角度,教師要讓學生“珍視個人的獨特感受”,并通過恰當的語言表達這種獨特感受。
3.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文風。
“我手寫我心。”真實、具體是小學階段作文的基本要求。在指導交流時,要鼓勵學生如實表達。比如,寫生活中的啟示,可以引導學生從真實的生活中觀察尋找,并思考這件事情(或幾件事情)給自己什么樣的啟發。習作時,要鼓勵學生寫真話、寫實話、寫心里話,不寫假話、空話和套話。在教學中還要引導學生寫具體。此外,要讓學生用自己語言表達,提倡樸實、自然的語言風格,教師可以通過評價引導良好的文風。
4.習作交流和評價,重在鼓勵。
習作的交流評價重在鼓勵學生的習作熱情和興趣,教師在教學中要以鼓勵為主,讓學生對自己充滿信心,始終以樂觀和愉悅的心情來寫作文。要使學生堅持不懈地自覺作文,最關鍵的是讓學生嘗到成功的喜悅。哪怕學生寫得很不成功,也要給予鼓勵性的評價,甚至把一些學困生的作文拿到課堂上宣讀,為他們作文中的優點“喝彩”,哪怕只有一個詞用得生動、一個句子寫得好或一個地方有新意,也要為其叫好。
5.真誠溝通中進行德育滲透。
習作應在聯系生活、表達真情上下功夫,讓習作源于生活,服務于生活,通過習作加強與父母的溝通。寫完后把習作帶回家讀給爸爸媽媽聽,從而增進了解,融洽關系,形成良好的家庭育人氛圍。這也是語文學習與生活緊密聯系,為生活服務的具體體現。
參考文獻:
①《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教師教學用書》(五年級上冊) 2005年6月第1版
②人教網小學語文
【淺談記實作文教學中應該關注的問題】相關文章:
淺談數學教學中的問題情境08-08
淺談數學教學中差生的轉化問題08-17
淺談初中數學教學中差生轉化問題08-17
淺談高中化學教學中的問題設計08-20
高中化學教學中應該注意的問題08-25
淺談初中作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采取對策08-28
簡歷中應該避免哪些問題08-15
簡歷中10個應該避免的問題08-15
淺談小學英語教學中必須注意的幾個問題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