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快樂活動性原則及其在兒童英語教學中的應用
[作者] 宋濤
[內容]
一、什么是快樂活動性原則
快樂活動性原則要求教師在語言教學中,以語言興趣為中心,伴隨語言學習的各種游戲、全
身性的反應活動,使兒童掌握語言的基本知識、技能,加強兒童運用語言的能力,培養兒童
活潑的個性。
根據心理學理論,興趣是兒童進行活動的主要動力。兒童的興趣總是和一些積極、肯定的情
緒相聯系,它可以激發兒童的求知欲,可以降低兒童意志努力的程度,使其注意力較長時間
集中在一定活動內容上,并能喚起兒童豐富的想象力和創造的欲望。有了興趣,兒童就會主
動地、自覺地參與到教學過程中來,在教學過程中充分表現自我、完善自我。而缺乏興趣的
教學,尤其是單純理智的學習,需要兒童付出更多的意志努力,把注意力長時間集中在單一
的教學過程中,這對于興奮性程度高、意志力薄弱、注意力易分散、轉移的兒童來講無疑困
難重重。此外,由于理智性的學習缺乏一定的情景和趣味,兒童始終處在羞怯、懼怕說錯的
情緒狀態之中,影響兒童豐富的想象,不能充分自由地表現自己的思想,使兒童產生厭倦情
緒,甚至形成惡性循環。幼兒期、童年期的兒童更多地需要借助于外在興趣來喚起事物內在
的、深刻的興趣。
因此,在教學活動中,需要教師通過各種生動、形象、有趣的手段來激發兒童的興趣,在語
言教學中應主要以語言本身的興趣為主。各種游戲、全身性的反應活動、直觀教具、錄音、
錄相都是為了引起兒童對語言本身的興趣,通過種種方式幫助兒童理解,加深記憶。
為了喚起兒童的語言興趣,往往又要依賴各種有趣的教學方式,其目的是力求通過兒童的各
種感覺器官豐富兒童對語言的認識、理解、想象,強化兒童對語言的記憶。同時我們看到在
各種有趣的活動中,還會形成兒童良好的情緒、意志品質以及活潑的個性。
快樂活動性原則的語言學理論認為,語言具有群體性、生活性,并依不同的身份、角色而變
化。不同的群體,語言的特征不盡相同。兒童的語言必然帶有童年期的特征,比如以單音節
詞為主,善長于韻律兒歌,歌曲。此外,由于兒童的生活是準成人化的,因此更多地喜歡富
有幻想的兒童故事以及擬人化的動物故事。童年期的兒童還非常喜歡游戲,在游戲中可以盡
情發揮自己的想象,所以利用兒童對角色游戲、角色語言最有興趣這一特點來組織英語教學,
對學生的學習非常有利。
綜上,快樂活動性原則,是兒童英語教學必須遵循的原則。根據這一原則,我們在確定教學
內容和選擇教法時就有了明確的方向。
二、快樂活動性原則在兒童英語教學中的運用
兒童期英語教學內容應當是兒童感興趣的,日常生活中兒童經常接觸的,易接受的生活常識、
故事、歌曲等。在兒童英語教學中我們認為要將以上內容傳授給兒童,還須在教學方法上貫
徹快樂活動性原則,才能使兒童主動接受,變兒童外在的語言興趣為內在的興趣。
(一)歌曲、韻律兒歌法
根據兒童對歌曲、韻律兒歌、舞蹈非常感興趣的心理特點,在教學中應充分發揮它們的優越
性來帶動兒童,提高他們對英語學習的興趣。例如:教授字母時,有ABC字母歌;教數字
時有韻律兒歌One,Two,Three,Four;教顏色有與之相配合的歌曲Red,
YellowBlueandGren的小詩WhatIsRed?教星期、月份有Day
sofAWeek、TwelveMonths等等。還可利用歌曲教授日常用語。例如G
oodMorningToYou,Helo.HappyNewYear.What?s
YourName.LetUsSingTogether或利用歌曲教授句型。如在教授
“正在進行時”,我們可運用歌曲AreYouSleping?TheBusIsWai
ting來引導與幫助兒童掌握并理解這一時態。如果再配上與歌曲內容相符合的動作,邊
唱邊跳,效果會更好。
(二)游戲法
運用游戲進行教學,是激發兒童英語學習興趣的另一種有效方法。例如,在復習動物名稱時,
我們可采用猜謎的方式,即根據一些動物的特征編成易懂易記的兒歌,根據它來猜是什么樣
的動物。如“鼻子象勾子,耳朵象扇子,大腿象柱子,尾巴象辮子”(elephant)。
還可根據學生所聽到的一些動物的叫聲進行復習。如果教師在課下準備一些動物頭飾,在課
堂上組織學生做《我是誰》的游戲,即教師戴上某一種動物的頭飾問“WhoamI?”學
生回答“Youare….”如果教師能結合以上幾種方法進行教學,效果會更好。通過游
戲的生動性和競爭性,激發了兒童的學習興趣,吸引了他們的注意力,充分發揮了兒童的主
觀能動性、創造性和積極性,既調節了學習的節奏,又鍛煉了兒童的語言能力,在愉快協調
的氣氛中鞏固了學到的知識,這種自覺參與實踐的活動,對兒童英語教學尤為有效。
(三)情景法
1、直觀教具
在教What?sthis?It?s….Thisis….That?s….Isthi
s…?Isthat….Arethese…?Arethose…?Thesear
e….thoseare…時,運用直觀教具,例如實物、圖片、簡筆畫等,會使學生充分
發揮形象思維的優勢,在最短的的時間內獲取知識。
2、用圖片敘述故事
在教學中依據所學內容配備一些有趣,易懂的短故事,對培養兒童的實際運用能力,增強趣
味性很有幫助。即根據故事內容畫成圖片,讓學生在圖片的幫助下復述故事,這樣往往能收
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扮演角色
兒童好動、好奇、又能大膽在使用語言,因此扮演角色是創設情景、鍛煉兒童聽說能力的極
好方法。如果根據不同的內容,創設一定的情景,再制做一些簡單的道具,配上動聽的音樂,
讓他們扮演不同的角色進行會話表演,會達到寓教于樂的目的。例如:打電話、生日晚會、
買水果、在動物園里、在百貨商店、吃午飯、看醫生、去學校、下課后等。
(四)全身動作反應法
美國著名的心理學家詹斯·阿謝爾潛心研究20年而提出的“全身動作
反應法”非常適合兒
童英語學習。所謂“全身動作反應法”即:教師先把教學內容設計成一系列指令性語言項目,
然后讓學生對這些指令性語言作出動作上的反應。這種方法在開始階段不一定要求學生在聽
完之后立即做出口頭反應,允許學生有一段沉默期,只作出動作上的反應。這時學生的身體
動作是表示理解的手段。這樣,學生逐漸模仿教師的指令,由單詞到詞組再逐漸過渡到全句。
學生大部分語言活動中以理解語言為主,這樣學生的心理壓力比較小,反而會說得輕松、準
確。我們可以采取以下步驟來達到全身反應法的目的。
1、教師清楚明了發出語言指令,并配以動作輔助說明,不要求學生立即模仿教師動作,只
要靜聽,試著理解教師的意圖。
2、教師發出語言指令,讓學生做出動作反應,逐漸理解所授內容。
3、學生邊做動作,邊模仿教師所發出的語言指令。
4、讓一位或部分學生發出語言指令,其他或另一部分學生做出動作,直到同學們可以邊發
出語言指令,邊做出動作。例如:Standup.Sitdown.Washyourf
ace.Touchyoureyes.
Openthewinow.Closethedoor.除了以上這些指令語言外,我們
還可以將這種方法擴展運用在教詞組、句型、分辨單詞讀音,以及對課堂用語的理解等等。
【快樂活動性原則及其在兒童英語教學中的應用】相關文章:
樂活動性原則及其在兒童英語教學中的應用08-17
金屬的活動性順序及應用08-17
飽和電感及其在開關電源中的應用08-06
1394技術及其在圖像傳輸系統中的應用08-06
變頻器應用中的干擾及其抑制08-06
透鏡及其應用08-17
典型句在英語教學中的應用08-17
多媒體在英語教學中的應用0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