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code id="ya7qu"><span id="ya7qu"><label id="ya7qu"></label></span></code>

    <b id="ya7qu"><bdo id="ya7qu"></bdo></b>
    <wbr id="ya7qu"><optgroup id="ya7qu"><strike id="ya7qu"></strike></optgroup></wbr>
  2. <u id="ya7qu"><bdo id="ya7qu"></bdo></u>
    現在位置:范文先生網>經濟論文>金融學論文>基建行業投融資模式發展趨勢洞察

    基建行業投融資模式發展趨勢洞察

    時間:2022-08-04 05:05:19 金融學論文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基建行業投融資模式發展趨勢洞察

      基建行業投融資模式發展趨勢洞察

      原創: 幾何的工程投融資修煉站

      談到對行業的洞察,那一般都是大佬的事情,但今天我也想來聊聊這個問題,主要是也在這個行業待了這么多年,有了一定的底子,加上最近一直在思索,所以想把這個想法提煉出來,與大家分享。

      要談對基建行業投融資模式發展趨勢的洞察,第一步一定是對它過去進行梳理,基建行業投融資模式一個基本的發展鏈條是:施工總承包→BT→PPP→???(目前是一些擦邊球模式,今后個人認為是偏股權類的投融資模式,其中EPC模式可以嵌套進每一個模式,故未單獨將他們區分開來),今天我就不展開各個模式的歷史進程了(改天可以開一個專題),以此為藍本,我們來聊聊其發展趨勢。

      首先,我們需要從邏輯上對其系統進行梳理,否則我們的聊聊可能就是泛泛而談。我認為,基建領域投融資模式至少涉及三個主體:狹義的政府方(甲方)、投資施工方(乙方)、模式本身,其實它的外沿還有很多(比如廣義的政府方,即中央政府,以及金融方,下游供應商,等等等等),但今天先粗線條勾勒,不讓問題顯得復雜,我們先從模式本身開始。

      第一部分 模式本身

      從模式本身來看,這些模式的趨勢是,涉及的產業鏈逐漸增多,從施工總承包(施工),到BT(投融資+施工),到PPP(投融資+施工+運營),當然,這個也很好理解,任何重資產行業的發展方向,一定是產業鏈的整合(因為重資產行業強者恒強的現象尤其突出,其整合資產后容易形成滾雪球效應,進而鞏固優勢市場,另一方面,整合后的效率提升也是整合動力的另一方面,輕資產行業則不一定遵循此規則),另一方面,從需求端來講,也需要成套的服務內容(也是由重資產行業的屬性決定的),所以,從模式本身來看,產業鏈向前后端移動是大勢所趨,那么,從基建領域來看,前后移動的方向是什么?

      顯然,向前移動,一定是向規劃發展(實際上,可以借鑒先進兄弟行業——房地產公司的經驗,在房地產領域,從總規著手早已成為行業巨擘的最強武器),向后移動,目前也只能是落實資金來源了,目前PPP的投融資,主要指社會資本方的投融資,但對于政府如何來錢,如何花錢(花到項目上),尤其是如何實現政府方(此處指狹義政府方,下文如無明確說明,均如此所示)來錢(如何花到項目上,這個一般都是剛性兌付,不會有太多空間),一定是產業鏈后移的核心任務,所以第一個趨勢洞察,我的觀點是,無論我們從事工程投融資具體哪個行業,必須向規劃、政府來錢這兩個產業鏈延伸(當然,具體肯定有所差異,如政府來錢適用于每一個單位,但規劃則可能不然)。

      第二部分 政府端

      站在政府方角度,對產業鏈的要求增大,這個第一部分已經做過闡釋了,那我們從另一個角度,即政府來錢角度,看看這個趨勢會是什么。

      首先,從模式趨勢來看,從施工總承包(政府現錢),到BT(政府未來3~5年的錢),到PPP(政府未來10~30年的錢),一個比較明顯的趨勢是,政府逐漸透支未來可變現現金流,那目前這條路還能走么?我個人覺得很難,30年已經是很長的期限(古語有云,30年河東,30年河西,也說明了30年的獨特),所以,應該從另一個角度想辦法。我們仔細觀察一下,PPP主要透支的,是未來10~30年的公共預算,從政府四本賬來看,還有一個大頭,就是基金收入(主要就是土地收入),還有一個小頭,國有資本經營,對應的其實就是國有資產,所以我認為,政府的土地和資產(主要是一些有價值、有現金流的資產)是下一步的方向,當然,這兩個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相比較剛性的公共預算,其畢竟有一個變現的過程(不是直接的資金外觀),所以個人認為,從政府端來講,如何幫助政府更好的變現土地和資產,是下一步的一個趨勢。

      為什么幫助政府來錢這么重要,這個要回到基建的本質上看,對于大部分基建項目來說,其外部性(如對區域社會、經濟發展的外部貢獻)是遠遠大于其內部性(如項目自身可收回的現金流)的,如以一個公園或道路為例,其建成后一定會造成周邊土地溢價及經濟發展,但從其本身來看,基本沒有現金流,所以對于政府來說,對于單個基建項目,只要規劃合理,大部分情況下,總體上看做這個事情是利大于弊的,但在項目層面可能算不清,所以,來錢(無論是發債、PPP、或其他形式)一定是需要的,因為它可以解決項目層面與整體層面的錯配,并且從整體層面,一定是效益溢出的。

      第三部分 投資人

      從投資人的角度來講,一個很明顯的趨勢是:從施工總承包(穩收錢),到BT(基本穩收未來3~5年的錢,畢竟有土地定向掛鉤或抵押),到PPP(有一些不穩,畢竟時間太長,有政府領導換屆的風險),甚至到現在的一些擦邊球模式(基本都有或多或少合規性風險),其風險程度是逐漸增高的,所以我認為,一個很明顯的趨勢是,投資人應該主動適應風險,加強抗風險能力。具體說來我認為,目前的基建投融資一般屬于債權投資(風險低,但收益也低),但需要轉變思維到股權投資(風險高,收益也高,收益主要取決于你的能力),其實目前已見端倪,如華夏的園區開發(半股權投資),以及傳統的房地產(基本全股權投資,與區域發展共舞),都是這樣的例子,這也是為什么經過市場的篩選,園區開發及房地產可以拿到遠超傳統基建投融資單位的利潤(一個一線城市房地產項目動輒幾十個億利潤,在基建單位完全不敢想象)。

      第四部分 總結

      既然這三個方面講清楚了,那最后的總結就很明顯了,當然,這里我不想講純理論的東西(理論的上面已經講清楚了),我講講具體的,對我們每個企業、每個人有用的東西。

      首先,無論你是在政府、投資人、第三方咨詢顧問、金融機構,你一定需要具備產業鏈的整合能力(當然,金融機構比較特別,受國家禁止投貸一體的限制,但也需要整合資源為自我服務),這種整合,不是說一定要資產整合(如通過收購、并購實現),通過資源整合(如集團層面的整合、或戰略聯盟、長期合作伙伴等方式)也是不錯的方式(條件成熟、風險小、但統籌協調成本略高),在所有的方式里,我個人覺得集團層面的資源整合在現階段是最優解,所以,至少在母公司層面(沒有母公司,則自己是母公司),必須具備全產業鏈能力。

      其次,無論你是在政府、投資人、第三方咨詢顧問、金融機構,你一定要解決幫政府來錢的能力,當然,金融機構具備天然優勢,但其不是萬能的,最近幾年的宏觀監管也越來越嚴,金融機構的角色匹配也有限,所以,其他主體(如投資人、第三方顧問)一定要具備幫政府來錢的能力,無論是直接幫助(如投資人拍地、注入產業),或間接幫助(如啟發思路、幫助設計模式等)。

      最后,針對投資人,一定要主動提高抗風險能力,轉變思維,嘗試涉足一些股權類投資(可以適當做一些項目組合搭配,進行風險對沖),這個前面已經說過了,道理也很簡單,任何行業都有過賺塊錢、輕松賺錢的階段,但往后一定會走向另一個側面。同時,對于其他單位(如第三方咨詢顧問、金融機構)來說,也需要配合投資人完成這樣的轉型過程,這也是其他單位進一步發展的價值所在。

      第五部分 結語

      以上是一些核心的想法,限于篇幅所在,也就不展開了,我一直認為,在某些領域,大的趨勢是可以被預測的,是否準確,那就讓我們拭目以待。

    【基建行業投融資模式發展趨勢洞察】相關文章:

    當代數學教學模式的發展趨勢08-17

    洞察學生心靈 實施體驗教育08-17

    投融資平臺調研報告08-24

    投融資計劃書08-17

    基建的述職報告03-18

    基建述職報告01-09

    基建個人總結12-13

    談NMET的發展趨勢08-17

    臺資模式與溫州模式之碰撞08-12

    基建科述職報告01-22

    国产福利萌白酱精品tv一区_日韩亚洲中字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亚洲欧洲高清无码在线_全黄无码免费一级毛片
    1. <code id="ya7qu"><span id="ya7qu"><label id="ya7qu"></label></span></code>

      <b id="ya7qu"><bdo id="ya7qu"></bdo></b>
      <wbr id="ya7qu"><optgroup id="ya7qu"><strike id="ya7qu"></strike></optgroup></wbr>
    2. <u id="ya7qu"><bdo id="ya7qu"></bdo></u>
      午夜三级中文在线 | 日韩国产欧美丝袜在线 | 亚洲国产一区在线 | 色婷婷综合久久久中文字幕 | 免费观看国产v片在线 | 亚洲中文字幕国产精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