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促進經濟可持續增長的路徑選擇
促進經濟可持續增長的路徑選擇馬春紫(西京學院 經管一系,西安 710123)
摘 要:經濟發展的三駕馬車:投資、出口、消費,必須協調發展方能實現可持續發展,但我國近年來消費的下降,尤其是農村消費的下降,卻對GDP的增長沒有造成明顯的影響,主要是靠投資和出口的增長,這種依賴性隨著全球經濟環境的惡化將必然對我國經濟的發展產生不利影響。因此,擴大內需,刺激消費,在保持和進一步提高城市居民消費率增長的情況下,進一步提高農村消費率的增長是當務之急,唯其如此,才能保障我國經濟在當前復雜的國際環境中不受過多的影響,保持強勁發展的勢頭。
關鍵詞:經濟增長;可持續發展;擴大內需
中圖分類號:F1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3)02-0101-02
一、我國經濟發展的現狀
我國經歷了三十多年的“改革開放”,經濟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快速發展,經濟的持續穩定發展大大提升了國家的綜合實力,不但對世界經濟產生了積極影響,而且提升了我國在世界舞臺上的發言權。“十一五規劃”之際,我國以生產密集型,低廉價格的加工出口,及出口導向經濟為增長模式。金融海嘯后,歐美國家將全球經濟失衡的矛頭指向中國,要求中國承擔巨大的國際責任,并且逼迫人民幣升值的聲音日益高漲。世界經濟形勢對我國依賴外資及出口模式越來越不利,因此“十二五規劃”必須調整經濟發展模式,新的五年計劃讓生產方式更具體,經濟增加更依賴國內消費。“十二五規劃”將由過去30年的“強國”向未來的“富民”轉變,以“包容性增長”概念發展,才能使國家全面均衡的發展,在經濟發展的同時,社會進步與人民生活的改善同步進行。我國正處于積蓄力量,謀取發展的關鍵時期,和諧發展是我國當前的第一要務,要堅決摒棄不均衡發展,要堅決制止貪腐行為,更要堅決制止只顧眼前不看長遠的粗放式發展思路。當然,目前我國還是存在著在發展中只做形象工程(不是每座城市都要建國際大都市,也不是每個城市都要建世界、亞洲第一高樓),只顧地上不顧地下(如排水)等的盲目建設,依然存在高耗能,高污染,豆腐渣工程的項目,政府誠信還有待進一步提升。
二、我國居民消費的現狀
中國有13億人口,老百姓的衣、食、住、行、醫療、教育等的投資占據了總收入幾乎全部,有的還因此負債累累,普通老百姓仍然為了吃飽穿暖而生命不息奮斗不止,恩格爾系數仍然高于發達國家,國際經濟發展惠及普通老百姓的水平仍然有待提高,尤其是老百姓的教育投資無限擴大,已經使很多農村的孩子選擇了加入進城務工的農民工范疇而不是選擇接受教育,因為讀書已經很難改變讀書人的命運了,“讀書無用論”成了很多人的共識,“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窮不能窮教育”已經成為了昨日黃花,因為高昂的學費使很多人望而卻步,這是一個非常危險的信號。恐怕不得不引起有關部門的高度關注。
我國老百姓的消費仍然是以衣、食、住、行、醫、老為主要的消費方向和努力的目標。衣,其基本的功能是遮丑、蔽體,但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對其功能會有不同的詮釋,人類的文明賦予了其不僅是為了保暖和遮體,更重要是為了美觀、張揚個性,所以,社會文明越是發展人類對服裝多樣化及投入都會不斷的隨之提升,這將是刺激內需的一個重鎮;食:民以食為天,人從生下來每天都要吃飯。其原本是為了吃飽,維持生命。人之所以區別于動物,就在于人能夠培育出滿足自己需求的食物和產品,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對事物營養成分及及其口感會提出更高的要求;住,其原本是指供人們生活并與外界隔離的空間,在這里才會有私密可言,也是其放松身心的一個溫馨的港灣,但高昂的房價使很多人對商品房望而卻步,這種剛性需求被少數有錢人無情的占有無數套房而殘酷的扼殺,仍存在“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的嗟嘆;行,我國的傳統習慣是走親串友,一般都是逢年過節走動走動。改革開放后人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交通方便了,人們的觀念也改變了,節假日出去走走,看看祖國的大好河山。有條件的也去國外旅游,因而帶動旅游業蓬勃發展。農民工潮和學生潮以及商品流轉的加速,帶動了整個交通運輸業發展;醫,人的生老病死是自然規律,人們無法選擇如何生,但應該能夠選擇如何度過人生。但昂貴的醫藥費使很多人因為付不起錢而選擇了小病不看,大病看不起的惡性循環。沒有醫療保障,沒有養老保障,縱然近年來出現了新農合等些許的措施,但其限額及種種限制仍然使老百姓負擔較重;老,我國逐步步入了老齡化社會,老齡化不僅使子女負擔加重了,同時也會使國家勞動力不足而影響經濟的發展,會使經濟發展后勁不足,同時,社會保障的不健全,也會使老年人身體狀況較差,更為社會增添無盡的負擔。
三、消費對經濟發展影響
近20年以來,我國經濟之所以能夠保持高速增長,主要是歸功于投資的擴大,影響經濟增長的最重要因素——消費需求卻嚴重不足。我們從消費率的角度來考察消費水平的增減,是衡量消費需求的一個重要指標,是指最終消費額占GDP的比重。如果消費率下降,那么表明消費需求不足,如果消費率上升,則表明消費需求擴張。近年來,我國消費率數據也遵循了這一規律,最終消費占GDP的比重一直呈下降趨勢。我國1990年的消費率為62.5%,投資率卻是34.9%,消費率高出投資率的27.6%,但到2011年我國的消費率卻是48%,投資率卻是47.7%,消費率高出投資0.3%。與此相反,發達國家的消費率一般保持在70%~80%,而投資率僅為20%~30%。由此可見,消費率是衡量一個國家經濟法發展指標的重要因素,而消費率需要靠內需拉動,所以刺激內需是提高消費率的一個重要的手段。加之,中國是一個農村人口占據絕對多數的國家,農村的需求的增加是提高消費率的關鍵所在,也是保持經濟法持續快速發展的根本所在。然而,最近二十多年來,我國農村的消費率卻呈不斷下降趨勢,由此,我們不得不質疑,為什么在經濟的高速發展的蓬勃時期農村居民的消費率卻在直線下降呢?與此同時,同一時期城市居民的消費率卻在不斷上升,這說明農村居民的消費不足。筆者認為,產生上述現象的原因,主要是我國的工業化的發展并沒有帶動城市化的加速發展,當然城市化并非是指將農村也建成城市,而是農村的城鎮化建設應該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而發展和完善,提高農村的土地利用率,提高農村的生活水平,改善農村的醫療設施,完善農村的養老保障體制等設施和制度,應隨著經濟的發展普遍惠及到廣大的農村地區,使農民能夠分享到發展的成果。
但是我們必須看到,經濟發展的三駕馬車:投資、出口、消費,必須協調發展方能實現可持續發展,但我國近年來消費的下降,尤其是農村的消費的下降,卻對GDP的增長沒有造成明顯的影響,主要是靠投資和出口的增長,這種依賴性隨著全球經濟環境的惡化將必然對我國經濟的發展產生不利影響,因此,擴大內需,刺激消費,在保持和進一步提高城市居民消費率增長的情況下,進一步提高農村的消費率的增長是當務之急。當然,擴大內需并不是要求老百姓消費那么簡單,必須有相關的政策和法律出臺,完善社會保障體制,刺激老百姓消費的欲望和提高其消費的能力。國家相關政策亦要“堅持擴大國內需特別是消費需求的方針,促進經濟增長由主要依靠投資、出口拉動向依靠消費、投資、出口協調拉動轉變,由主要依靠第二產業帶動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產業協同帶動轉變”,要求“居民消費率穩步提高,形成消費、投資、出口協調拉動的增長格局”。
“十二五規劃”綱要提出,我國將建立擴大消費需求的長效機制。這是一個明智之舉,也將是我國經濟增長方式轉變的一個轉折點。隨著我國收入增長機制的轉變,良好的消費環境的改善,城鄉收入差距的逐漸縮小,消費者權益得到充分的保護,我們有理由相信內需的剛性需求勢必會帶動我國經濟和社會更加和諧、全面的發展,勢必迎來經濟增長的又一個春天。
四、經濟可持續發展的路徑選擇——擴大內需
結合我國實際,經濟法要可持續發展,要堅持兩手抓兩手都要硬的策略,要堅持兩條腿走路,即既要堅持發展對外貿易,為我國經濟發展擴大海外市場,創造更廣闊的發展空間,也要堅持擴大內需,刺激和增加內需,只有這樣,才能使我國經濟發展不會受制于人,不會過多的受國際因素的影響,更不會隨國際局勢的變化而跌宕起伏。十幾億的人民群眾是我國經濟發展的可靠保障,為我國經濟發展提供了充足的勞動力,普及的大學教育為我國經濟發展提供了人才和科技保障,豐富的土地和礦產資源為我國經濟的發展提供了豐富的能源和資源條件。所以,在國際局勢紛繁復雜和中國在國際上頻頻受制的當今,我們能夠做到的,要推動經濟發展,恐怕務必要堅持首要的選擇應該是擴大內需,擴大內需絕不是一句話的事,也不是一個政策就能辦到的事,需要各級政府和老百姓,各行業和部門共同努力的系統工作。例如:現在很多家庭能買得起汽車,但是道路擁擠,停車位不足等問題,很多人也就不買車了。在目前經濟有下滑的趨勢之時,國家也要推動消費,除了有補貼政策外,是否出臺一個消費退稅政策,消費的多,政府是否給退一部分稅,或按家庭收入的總和與家庭消費的差額比例退一部分稅。“十二五規劃”是改革開放三十多年后又一次經濟轉型,今年是“十二五規劃”的頭兩年,國家狠抓“食品安全”開了個好頭,相信中央政府和多級地方政府與老百姓共同努力,市場規范了,老百姓消除后顧之憂,確立了正確的消費觀念,出口、投資、消費是使經濟持續平穩增長的主要三大要素,在出口減緩的同時,國內投資和消費又是重中之重,投資要有目的,不但要重視民生,還要重視經濟效益,調整好老百姓的消費心理,排除住房、醫療的后顧之憂,吃、穿放心,13億人口的消費市場一定能使我國的經濟實現“十二五”的長期目標。
參考文獻:
[1]赫爾曼·E·戴利。超越增長——可持續發展的經濟學[M].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2006.
[2]林勇。稟賦差距還是權利缺失:區域經濟發展差距理論與實證研究[J].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2008,(1)。
[3]趙志君,張平,等。中國經濟增長可持續性運行風險與宏觀調控[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9.
[4]陳宏。中國經濟增長的可持續性[M].北京: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8.
【促進經濟可持續增長的路徑選擇】相關文章:
技術路徑與中國經濟增長08-07
關于確保稅收收入可持續增長的幾點思考08-12
關于確保稅收收入可持續增長的幾點思考_[實習報告]08-15
促進經濟提速進位調研報告08-24
商務誠信論文:塑造商務誠信的路徑選擇08-08
可持續消費與新經濟革08-12
提高公共決策科學化水平的路徑選擇08-19
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的路徑選擇08-08
狠抓能力建設促進經濟發展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