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調整經濟結構推動轉型發展
調整經濟結構推動轉型發展
王文杰/文
調整經濟結構,轉變發展方式,既是經濟發展規律的客觀要求,更是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重大舉措。近年來,河南省長葛市堅持把調整經濟結構、轉變發展方式作為經濟轉型發展的重要舉措,解放思想,創新思路,狠抓落實,經濟社會保持了良好的發展態勢、氣勢和趨勢,初步走出了一條環境建設與經濟發展雙贏的轉型發展之路。
一、突出新區建設,
引領經濟轉型
長葛新區是在原城鄉一體化推進區建設基礎上設立的,在新區建設上,我們堅持產城融合,按照“三個集中、六個一體”要求,把新區作為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的引擎,狠抓“四園兩帶”建設,取得了明顯成效。目前,新區的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已全面完成,產業發展已初具規模,累計吸納農村勞動力就業6萬人,新區已成為長葛經濟社會發展新的增長點。
一、加強項目建設,
支撐經濟轉型
項目是發展的支撐。長葛市以全民創業為載體,積極鼓勵各類社會資本大上項目,通過投資增量調整結構、增強發展后勁。
一是圍繞主導特色產業上項目。兩年來,圍繞金剛石制造及制品、食品加工、機械制造、不銹鋼加工等主導特色產業,共實施重點工業項目65個,累計完成投資超過70億元,新增經濟社會效益達20多億元,一大批新開工項目順利完成投資訃劃。
二是招商選資引項目。圍繞產業延伸,深入開展大招商活動,并組織小分隊赴沿海發達地區開展有針對性招商活動,積極承接產業轉移,去年以來,先后引進項目100多個,共引進省外資金80多億元,直接利用外資超過1億美元。如總投資4億元的萬順包裝材料項目、總投資5.5億元的長海不銹鋼加工項目、總投資3.5億元的科威爾合金項目等,有效拉長了產業鏈條,提高了產業競爭力。尤其是把推動企業上市作為重點工作,建立了上市企業后備隊,予以全力扶持。今年初,森源電氣在深交所成功上市,使全市上市企業達4家,同時,新天地藥業公司已通過光大證券公司進入上市輔導期,明年有望上市。
三是強化服務抓項目。實行四大領導班子成員分包、職能部門聯系等責任制,全力以赴幫助解決項目建設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力促項目零障礙推進。今年4月is日,長葛新區一次集中開工建設項目45個,項目建設呈現出力度大、進度快、效果好的發展態勢。通過項目建設,全市各類企業已達3365家,其中規模以上企業330家,年產值超億元企業60家,超50億元企業4家。
三、加快產業集聚,
促進經濟轉型
加強產業集聚區建設,培育產業集群是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的有效途徑。近年來,我們亙點規劃建設了長葛市產業集聚區、大周產業集聚區,積極引導促進企業向園區集中,形成聚集效應和規模優勢。
一是規劃引領。按照產城融合發展要求,科學編制產業集聚區發展規劃,并與城市空間規劃、土地利用規劃有機融合,實現“三規合一、三規同標”。目前,14平方公里的長葛市產業集聚區和11.62平方公里的大周產業集聚區,總體發展規劃、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環評報告均已通過省級評審,空間發展規劃和控制性詳細規劃已編制完成并上報省建設廳。
二是基礎先行。對產業集聚區道路、排水、供水、供電、供熱、天然氣等基礎設施,全部實行市場化運作,采取BT、BOT~式進行建設。目前,兩個產業集聚區交通網絡已全部建成,變電站、污水處理廠、天然氣管道、污水管網、熱力管網等正在建設,2011年上半年,可實現水、電、路、燃氣、熱力、通訊、排污“七通一平”。
三是政策扶持。制定出臺《關于加快產業集聚區建設的若干意見》,在土地、電價、規費等方面實行一系列優惠政策,鼓勵引導企業入區發展,尤其是食品、機械制造、不銹鋼加工等主導特色產業項目,實行審批優先、土地優先、環評優先,強力推動項目落戶產業集聚區。同時,明確規定,凡新上工業項目,全部進入產業集聚區,區外項目一律不予審批,一律不供應土地。
四是融資激活。積極利用省扶持資金,成立3個融資平臺和2個擔保公司,累計融資4億元用于路網設施、標準化廠房建設,并向區內企業擔保貸款6.5億.元。
五是集約節約。嚴格項目審批,抬高準入門檻,入區項目必須符合國家產業政策,符合功能區產業定位,符合主導特色產業發展方向,無污染低能耗,且投資額達到億元以上。對“兩高一資”項目,一律不予審批。
四、實施產業提升,
加速經濟轉型
長葛是一個以工業經濟為主導的城市,傳統產業比重較大,對傳統產業改造升級是加速經濟轉型的“重頭戲”。近年來,對衛生陶瓷、板材加工、蜂產品加工等傳統產業,廣泛采用新技術、新材料、新設備實施技術改造提升工程,改變了過去長期以生產要素大量投入、投資驅動為主的粗放型經濟發展方式,形成了強勁發展勢頭;在肉制品加工產業提升上,推廣了低溫、冷鮮加工技術,低溫肉制品遠銷國內外,眾品低溫冷鮮肉制品獲得“中國名牌”產品稱號;在衛生陶瓷產業改造上,以氣燒代替了煤燒技術,成品率提高了80%,尤其是通過引進先進技術設備,大力發展中高端產品,年產衛生潔具達5000萬件,成為全國最大的衛生潔具生產基地,被國家衛生陶瓷協會授予“中國中部衛浴產業基地”稱號;同時,蜂產品加工被中國養蜂協會命名力“中國蜂產品基地”稱號。通過產業提升,全市企業創新能力明顯增強,去年,全市專利申請量達833件,連續四年居全省縣(市)第一位,進入國家知識產權強縣行列,科技進步對工業經濟的增長率達60%以上。
五、創優發展環境,
助推經濟轉型
良好的發展環境是經濟轉型發展的重要基礎。近年來,長葛市堅持軟硬環境一起抓,不斷提升經濟轉型發展的承載力。
一是創建優良的人居環境。以“四城同創”為載體,對老城區主次道路全部進行改造升級和綠化亮化美化。
二是營造寬松的政策環境。制定出臺了一系列鼓勵外來投資的優惠政策。實行“一事一議”的靈活優惠政策。
三是打造一流的服務環境。大力推進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實行一個窗口對外,一條龍辦公;設立外商投資綠色服務通道,實行聯審聯批;實行企業安靜生產日、一費制等制度,最大限度減少外界對企業的干擾;狠抓企業周邊環境治理,切實保護外來投資者合法權益。
六、著力改善民生,
深化經濟轉型
改善民生,是經濟發展的根本目的,也是經濟轉型發展的堅實基礎。我們堅持每年把可用財力的一半以上用于民生投入,民生保障水平大幅提高。
一是大力發展社會事業。率先推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農民參合率基本達到100%。累計建成標準他村衛生室166個,是河南省村室建設先進單位;大力發展義務教育,先后榮獲河南省“職業教育攻堅工作先進單位”、“職業教育強市”和“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成效顯著單位”;同時也是計劃生育全國優質服務縣(市)。農村文化、體育事業不斷發展,農民群眾文化生活水平不斷提高。
二是力推進創業就業。以創建創業型城市為載體,不斷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激發群眾創業熱情,不斷加大就業服務力度。
三是狠抓社會保障。建立健全養老、失業、醫療、工傷和生育保險為主的社會保障體系,城鄉低保實現全覆蓋。
四是狠抓社會穩定。嚴格落實“書記大接訪”、領導接待日和領導包案等工作機制,認真解決群眾反映的熱點難點問題。深入開展平安長葛創建活動,建立健全市、鄉、村三級聯動的全方位、立體化治安防控網絡。扎實開展專項嚴打斗爭,嚴厲打擊各類刑事犯罪活動,始終保持對犯罪分子的高壓態勢,群眾安全感指數不斷提高。
作者為中共河南省長葛市委書記。
【調整經濟結構推動轉型發展】相關文章:
經濟結構調整11-04
調整農村和農村經濟結構08-12
韓國經濟結構調整政策評價08-07
精神推動發展 發展促進和諧08-15
經濟結構轉型期企業工商管理策略08-18
以科技創新推動農業發展08-08
轉型發展理論調研08-24
新型工業化與經濟結構調整戰略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