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code id="ya7qu"><span id="ya7qu"><label id="ya7qu"></label></span></code>

    <b id="ya7qu"><bdo id="ya7qu"></bdo></b>
    <wbr id="ya7qu"><optgroup id="ya7qu"><strike id="ya7qu"></strike></optgroup></wbr>
  2. <u id="ya7qu"><bdo id="ya7qu"></bdo></u>
    現在位置:范文先生網>經濟論文>經濟學理論論文>論我國商業競爭和進入壁壘

    論我國商業競爭和進入壁壘

    時間:2023-02-24 16:07:34 經濟學理論論文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論我國商業競爭和進入壁壘

      商業的進入壁壘是新企業進入流通產業所面臨的一系列障礙。要從深層次上解釋我國商業競爭的格局,需要對我國的商業壁壘作必要的分析,在此基礎上探討控制我國商業進入壁壘的基本途徑。

             一、我國商業競爭中存在的問題

       經濟體制改革以前,我國實行的是單一所有制形式和高度集中的計劃管理體制,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我國對傳統商業體制進行了一系列改革,其中包括調整商業所有制結構,打破國有商業一統天下的局面,大力發展集體和個體商業,并允許工業自銷,引進外資等。特別是近年來,受相對穩定且較高的商業利潤的誘導,出現了“百業經商”的熱潮,商業企業和從業人員數量劇增。到1994年底,全國已有商業經營機構1368.8萬個,商業職工3808.9萬人,分別比1978年的122.1萬個和608萬人增長10.2倍和5.26倍。目前在我國商業領域已形成了國有、集體、個體、聯營、股份、外資等多種經濟成份相互競爭的格局。市場競爭日趨激烈,無疑大大增強商業企業的競爭活力,提高了社會流通能力。但在我國的商業競爭中由此也產生了不少急待解決的問題,主要表現在:

       1.商業組織規模普遍較小,難以實現規模經濟。在我國商業體制改革過程中,原來用行政手段聯結商業企業經營活動的紐帶被割斷,許多國營商業被化整為零,改革以來新建的商業組織又是以獨立性很強的中小規模企業為主,經營組織規模普遍較小,更缺乏具有國際水平的大型商業企業。根據有關資料,1993年美國50家最大的零售企業的銷售額為4910億美元,占全美零售總額2.3萬億美元的21.34%,而我國1995年最大的50家零售企業的銷售額僅為499億元人民幣,僅占全國社會零售總額的2.45%。從單個企業看,1993年美國的西爾斯·羅巴克零售公司的銷售額為508億美元,折合人民幣約為4216.40億元;而1995年我國最大的零售企業上海“一百”的年銷售額也僅23.49億元,相當于西爾斯公司的1/181,差距甚大。由于我國商業企業的組織規模小,分散經營,就難以實現規模經濟。

       2.商業經營業態過于單一,經營定位趨同化。近幾年來,許多老商場紛紛投資裝修擴建,擴大營業場所,同時各地又興建了相當數量的大型商場,致使大型百貨商店的數量迅速增加。目前,上海市年銷售額超億元的大商場已有100多家,而北京市僅在近5年內已新建31個大型百貨商店,正在建設中的有52個,近期即將開工建設的還有75個。不難預見,過不了幾年,北京將成為世界上大型百貨商店最多的城市。在我國其它城市也存在大型百貨商店熱,而超級市場、折扣商店、專業商店等經營業態沒有得到較快發展。同時,大型百貨商店豪華的營業場所和設施、昂貴的地租和大量的投資貸款,又迫使其經營中高檔產品,經營內容趨同化十分明顯,缺乏建立在市場細分基礎上的經營特色。

       3.經營網點缺乏整體布局,低水平過度競爭日趨激烈。在空間分布上,近幾年來新建的大中型商業企業大多集中在城市中心商業區,過于密集,而居民住宅區的商業網點建設相對不足。又由于這些商業企業的經營業態和經營內容雷同,缺乏經營特色,因此,為爭奪有限的顧客,不可避免地發生低水平過度競爭,表現為許多商業企業缺乏創新意識和創新策略,在營銷手段上相互模仿,各種削價大戰、重獎大戰此起彼伏,一些企業為了壓倒競爭對手,強行讓利,經營利潤接近于零,有的甚至虧本銷售,其結果使國家和企業利益嚴重受損。

       4.商業企業的銷售額大幅度滑坡,經濟效益持續下降。作為上述商業結構和競爭行為的一種必然結果,近幾年來,許多商業企業銷售額大幅度滑坡,經濟效益持續下降。1995年,北京市10家大型商場中有8家商品銷售額下降,杭州市13家大型商場的銷售額首次出現負增長。據內貿部統計,1995年全國商業企業僅實現利潤2.39億元,同比減少83.9%。

             二、我國商業的進入壁壘分析

       為什么大量的新企業能在短期內進入商業領域,導致低水平過度競爭和無序競爭行為,進而產生消極的市場效果?要從深層次上分析我國商業競爭中存在的一系列問題,并探索解決這些問題的途徑,就需要分析我國商業的進入壁壘。商業的進入壁壘是新企業進入流通產業所面臨的一系列障礙,根據現代產業組織理論,進入壁壘的一般構成因素是:規模經濟壁壘、產品差異壁壘、相對費用壁壘和行政法規壁壘。本文將通過商業與其它產業的比較來分析這些進入壁壘。

       規模經濟是指隨著企業規模的擴大而使單位產品成本降低、收益增加的一種經濟特性。對于那些規模經濟較顯著的產業(如重化工業、機器制造業等),企業必須達到最小經濟規模才能保持較低成本,具有競爭能力。因此,新企業往往難以籌到能實現最低限度的生產和銷售之所需要的巨額創始資本,從而抑制新企業進入這些產業。而商業企業的規模彈性較大,新企業容易籌到進入流通產業所需的創始資本。商業企業的營業面積差異很大,既有數萬平方米的大型商場,也有幾平方米的小店;既有裝飾豪華的商場,也有設施十分簡陋的商場。不同規模和類型的商業企業只要店址選擇合理,經營定位正確,營銷策略適當,就能滿足特定目標消費者的需要,使企業得到生存和發展。可見,商業企業不象許多工業企業那樣存在規模經濟問題,這就使新企業進入流通產業的規模經濟壁壘較低。

       產品差異表現在質量、性能、外形等許多方面,它使同一產業內不同企業的產品減少了可替代性。新企業要進入那些產品差異較大的工業,不僅要花費巨額的研究、開發資本,如需要研制新產品或購買產品專利權生產產品,需要配置專用生產設備進行批量生產等,而且要花費大量的促銷費用以建立產品形象,這些都給新企業進入產業形成產品差異壁壘。而商業企業經營的產品來自生產企業,在交通運輸比較發達、產品供求基本平衡、不少產品甚至供過于求的狀況下,商業企業一般都能采購到不同質量、檔次、性能和款式的產品。這就使商業企業間的產品差異較小,新企業進入流通產業所面臨的產品差異壁壘較低。

       產業內原有企業經過長期努力,在許多方面擁有一定優勢,這就使新企業進入產業時要比原有企業承受更大的費用負擔,從而形成相對費用壁壘。如許多工業企業需要有特殊的原材料、專門技術人員和熟練工人以及高級管理人員。原有企業一般都有比較穩定的貨源供應渠道,而新企業進入產業時需要尋找供貨渠道,簽訂供貨合同,監督合同執行,這就會發生較多的交易費用;原有企業一般擁有一批具有相當水平的管理人員、技術人員和熟練工人,新企業必須以較高的報酬才能吸引企業所需要的各類人才,同時要花費大量的培訓費用。新企業比原有企業多承受的這些相對費用,形成一種進入壁壘。在那些技術性較強的工業中,相對費用壁壘能在很大程度上抑制新企業進入。對商業來說,在目前供求基本平衡,甚至供大于求的狀況下,新企業不難組織到貨源,甚至會有不少生產企業和批發企業主動上門聯系,與原有企業相比,新企業在尋找供應者、簽約、履約等方面所發生的相對交易費用并不大。而且由于商業企業的經營技術比較簡單,新企業容易招收商業經營管理人員和服務人員,對他們進行短期培訓即可勝任各項工作。這些都意味著新企業進入流通產業的相對費用壁壘并不高。

       國家通過行政手段或以法規的形式限制企業進入特定產業,從而形成行政法規壁壘。例如,對于電力、石油化工、鋼鐵等規模經濟較顯著的裝置型企業,國家要規定新企業進入這些產業的最低經濟規模標準和嚴格的審批程序,以限制規模不經濟企業進入產業,從而防止資源的浪費。對諸如汽車、機械等大型組裝加工型產業,國家要制定企業產品結構標準,限制生產品種等,以促進生產專業化。而新建的商業企業總是區域性的,新企業進入流通產業,只須地方行政管理部門審批。由于商業是一個勞動密集型產業,投資少、見效快,各級地方政府為了解決勞動就業,通常支持新建商業企業。同時,商業的發達程度又是一個城市繁榮的象征,這也促進地方政府大力發展商業,往往忽視對商業企業規模和數量的宏觀控制,這些都使新企業進入流通產業容易越過行政法規壁壘。

             三、控制我國商業進入壁壘的重點和基本途徑

       為便于進一步討論,本文把規模經濟壁壘、產品差異壁壘和相對費用壁壘稱為經濟性壁壘,而把行政法規壁壘稱為非經濟性壁壘。雖然,這兩大類進入壁壘都會對新企業進入流通產業形成障礙,但二者具有不同的性質,主要表現在:對進入流通產業的新企業而言,經濟性壁壘具有自發性,它是新企業在對進入流通產業后預期收益的理性分析基礎上,主動作出是否進入流通產業的抉擇;非經濟壁壘則具有外在強制性,新企業能否進入流通產業要受行政法規的硬性制約。由于我國新企業進入流通產業的經濟性壁壘較低,而行政法規壁壘并未對新企業進入流通產業產生必要的抑制作用,因此,為避免大量的新企業過度進入流通產業,同時,為規范商業競爭行為,以取得良好的商業經濟效益,有必要適當增加商業進入壁壘,控制我國商業進入壁壘的重點是強化作為非經濟性壁壘的行政法規壁壘。

       根據我國商業競爭中存在的問題,并借鑒經濟發達國家的有關經驗,我們可采取以下途徑來控制我國的商業進入壁壘:

       1.強化新建大中型商業企業的審批制度,對大中型商業企業實行數量控制。

       由于大中型商業企業投入大,回收期長,盲目建成后若不能正常營運,則轉型慢、沉積多,可能使企業和國家資源蒙受巨大的損失。同時,大型商業企業的過度膨脹,會打擊中小企業的發展,從而使許多與人民生活密切相關的小店由于利少虧損而倒閉或轉向。因此,國家應重點加強對新建大中型商業企業的審批制度。

       從發達國家的經驗看,國外對新建商業企業都有嚴格的審批制度,如在法國開辦公司必須由經營者提出申請,經由主管部門、消費者、有關方面專家等組成的審查小組提出審查意見,再交國家商務部門審定。日本等國開設大型商店也須經政府批準,同時,日本政府為了保護中小商店,甚至連大店的開店閉店時間都有規定。目前,我國一些城市也開始制定大店建設項目的報告審批制度,如上海市商委和計委聯合發出《關于中心城區建設大型商業零售網點實行預審的通知》,規定“從1996年7月1日起,凡需要投資建設單體商業營業面積在5000平方米以上的商業設施在立項審批之前,建設單位需向市、區商委取得預審批準,否則各授權審批立項的單位應拒絕給予立項審批,規劃部門不給予規劃造址意見,銀行拒絕給予建設貸款”,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控制大型單體商業企業的數量。因此,建議各級地區設立由流通主管部門、城建規劃部門、消費者代表及有關專家組成的審批小組,對新建商業網點,尤其是大型單體商業企業進行嚴格的審批,從而保證大型商業企業的數量與城市規模、購買力水平及消費結構等相適應。

       2.加強對商業網點的整體布局和合理規劃,實現商業企業空間結構合理化。

       商業企業空間結構的合理化是指商業網點布局的多層次性、整體性和動態性。商業網點布局的多層次性,即大店、中店、小店應呈多層次的寶塔型結構;商業網點布局的整體性,即商業網點的設置應與城市規模、城市的結構、交通狀況、風景名勝等相協調,如在城市的中心商業區、輔助商業區、新建商業區、居民生活區等都要有合理的商業網點;商業網點布局的動態性,即商業網點的設置要與城市的長遠發展規劃相銜接,適應市場動態變化的要求。

       我國國內貿易部于1995年12月12日發布實施了新的《城市商業網點建設管理規定》,就商業網點的規劃、建設和管理作了相應的規定,但線條較粗,各地還應根據當地的經濟發展狀況、地理位置、人口構成、收入水平及交通條件等因素,制定出具體的商業設施規劃,從而保證商業網點在布局、規模、配套等方面更加科學合理。同時為保證商業網點建設和管理的規范、有序,應將商業網點規劃、建設、管理納入法制化軌道,盡快出臺商業網點法,使商業規劃有法可依。

       3.制定商業競爭法規,規范商業競爭行為。

       為了有效地規范商業競爭行為,政府應加快制定和完善的商業競爭法規,目前應就商業企業的開辦、選址、命名、裝修、定價、促銷等制定出一系列相應的政策法規,使商業企業的經營行為有明確的法律規范,從而有效防止流通領域的無序競爭。例如,法國政府明確規定只有經批準的折扣商店才能實行價格下浮,其它商店不允許有討價還價現象,因此法國的物價較穩定,每年物價的平均漲幅不到1%。而我國由于在價格競爭方面沒有相應的法規,惡性價格大戰此起彼伏,造成流通秩序的嚴重混亂,國家稅收和企業利益損失巨大。

       4.引導新興商業經營組織形式的順利發展,實現商業經營業態多樣化。

       商業業態的多樣化是適應不同消費水平、消費結構、消費心理的要求。雖然改革以來我國的各種商業業態迅速發展,但從總體上看,業態還比較單一,尤其是接近消費者的超市、方便店以及真正多功能的購物中心等較少。因此,政府應有目的地誘導商業業態差別化,如政府一方面嚴格控制大型單體商店的建設,另一方面為連銷超市、連鎖便民店等新的商業組織形式的發展創造機會,如有些地方政府為連鎖經營發展在資金、稅收、選址等方面給予政策傾斜。但是業態的發展是企業行為,政府決不能通過行政干預,強行地確定某一時期內某種業態發展的具體數量,否則只能導致新業態的發展受阻。

       5.推進商業兼并和聯合,形成一定規模的商業企業集團。

       針對目前我國流通領域“小、散、亂、差”的突出問題,政府應鼓勵具有一定規模和實力的商業企業兼并一些經營規模小、競爭能力較弱的企業,或促進中小企業間的聯合,引導和培育一批資本雄厚、經營規模龐大、市場拓展能力強的大型商業企業集團,從而改變流通領域眾多弱小分散的企業間各自為戰、無序競爭的現象,提高我國流通產業的組織化程度。具有規模優勢的商業企業集團,不僅有利于運用現代化技術開展經營和實現科學管理,以適應經濟集約化增長的需要,政府還可以通過經濟政策影響這些商業企業集團,把它們作為政府調控或影響市場的骨干力量,起到規范市場流通秩序的作用。

       當然,作為宏觀調控手段,商業進入壁壘的設置應該把握一個度的問題,如果障礙過多、過嚴,變成商業發展的阻力,就與我們的初衷相違背。同時,政府的行政性壁壘本身也要講究科學性,如果盲目設置反而會產生不良后果。總之,我們強調的是要合理地設置適當的商業進入壁壘,以引導商業競爭高效、有序,從而保證我國商業的健康發展。

    【論我國商業競爭和進入壁壘】相關文章:

    論我國國有商業銀行不良資產的處置08-05

    阿里巴巴進入西南 電子商務競爭升溫08-05

    論我國證券市場的現狀和發展構想08-07

    論我國傳統信任機制與WTO的沖突和適應08-05

    試論我國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發展對策08-05

    試論我國封閉式基金折價和投資價值08-05

    論我國企業發展綠色物流的意義和對策08-15

    債券和商業保險08-17

    商業中心和商業網點教學設計08-17

    国产福利萌白酱精品tv一区_日韩亚洲中字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亚洲欧洲高清无码在线_全黄无码免费一级毛片
    1. <code id="ya7qu"><span id="ya7qu"><label id="ya7qu"></label></span></code>

      <b id="ya7qu"><bdo id="ya7qu"></bdo></b>
      <wbr id="ya7qu"><optgroup id="ya7qu"><strike id="ya7qu"></strike></optgroup></wbr>
    2. <u id="ya7qu"><bdo id="ya7qu"></bdo></u>
      欧美亚洲中文精品三区 | 中文字幕亚州综合 | 日韩2021亚洲天堂在线 | 日本一道本高清一区二区手机版 | 日韩特黄精品一在线看 | 亚洲午夜福利片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