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code id="ya7qu"><span id="ya7qu"><label id="ya7qu"></label></span></code>

    <b id="ya7qu"><bdo id="ya7qu"></bdo></b>
    <wbr id="ya7qu"><optgroup id="ya7qu"><strike id="ya7qu"></strike></optgroup></wbr>
  2. <u id="ya7qu"><bdo id="ya7qu"></bdo></u>
    現在位置:范文先生網>經濟論文>財政學論文>對我國實施積極財政政策的反思與展望

    對我國實施積極財政政策的反思與展望

    時間:2023-10-31 12:28:04 財政學論文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對我國實施積極財政政策的反思與展望

      在我們平凡的日常里,課堂教學是我們的工作之一,反思是思考過去的事情,從中總結經驗教訓。那要怎么寫好反思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對我國實施積極財政政策的反思與展望,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對我國實施積極財政政策的反思與展望

      對我國實施積極財政政策的反思與展望 1

      一、積極財政政策的反思

     。ㄒ唬┓e極財政政策取得的效果

      幾年來,我國實行了發行長期建設國債,以及停征固定資產投資方向調節稅,免征房地產稅,投資抵免所得稅,提高出口退稅率等一系列稅收優惠政策為主的積極財政政策。透過各項經濟指標來看,積極的財政政策取得了明顯的效果。根據國家統計局的分析和統計,1998年通過增發國債,擴大政府的投資規模,拉動GDP增長1.5個百分點,1999年達到2個百分點,2000年達到1.7個百分點。到2000年底,財政共累計發行長期建設國債3600億元,連同配套資金的投入,約完成1.5萬億元的投資量。利用國債資金進行重點建設,有力地拉動了經濟的增長,加快了結構調整的步伐,增強了經濟發展的后勁。2001年GDP增長7.3個百分點,2002年上半年增長7.8個百分點。

      從物價指數來看,到2000年4月,連續32個月的居民消費價格指數下跌已經全面止跌,并首次出現正增長,2000年消費價格指數比1999年上升0.4%,2001年同比增長0.7%。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000年同比增長9.8%,2001年6月同比增長10.3%,2002年上半年同比增長8.6%。從固定資產投資增長率來看,1998年下半年,投資需求增幅明顯上升,投資對經濟增長的拉動力明顯增強,全年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比上年增長15%,增幅比上年提高了6個百分點。2000年固定資產投資額比上年同期增長9.7%,增幅比上年提高3.4個百分點;2001年固定資產投資額比上年同期增長12.1%?梢姡e極財政政策確實取得了不可忽視的效果。

      (二)實施積極財政政策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雖然積極財政政策取得明顯的效果,但是沒有預期的那樣理想,對經濟發展產生的乘數效應較小,經濟形勢依然嚴峻。

      1.對消費需求的拉動作用還不明顯。在實施積極財政政策的過程中,沒有有效的措施來改革分配不公、貧富差距過大的問題,沒有具體有效的措施來增加農民收入,沒有有效地解決農村勞動力過剩、企業下崗職工問題。因而居民消費水平沒有明顯提高,居民消費價格指數上升的幅度很小而且很不穩定。

      2.沒有很好地啟動民間社會投資。實施積極財政政策以來投資需求的上升,很大程度上依賴于國債的發行。從投資資金來源看,投資的增長主要依賴于國有經濟和政府的投資。1998年全社會新增投資額對預算內投資的依賴度由上年34.66%上升到101.27%;1999年社會新增投資對國有投資的依賴度約為90%;2000年上半年,國有及其他類型經濟投資增長12.1%,集體和個人經濟投資則分別增長7%和8.6%。

      3.國債資金的使用缺乏效率。一是部分國債項目缺少科學論證,配套資金不足,對擴大內需所起到的作用有限。二是存在挪用和擠占國債資金現象,沒有使相應的國債資金發揮應有的作用。

      4.財政風險有加大的趨勢。我國僅實行積極財政政策的前三年就發行長期建設國債3600億元,累計發行國債11206億元,雖然對拉動經濟起了積極的作用,但不可否認的是,這對本來就相對薄弱的中央財政造成了一定的債務風險。

      5.在實行積極財政政策過程中,未能始終如一地堅持擴張性方向。如1998年財政收入方面在增發1000億國債的同時,增加稅收約1000億元,盡管從加強稅收征管本身來說是必要的,但在時機上此時實行卻使增發國債的擴張性效應在很大程度上被緊縮性的稅收政策所抵消。

      二、對未來幾年積極財政政策實施的展望

      (一)積極財政政策還應繼續實行

      積極財政政策是否實行是根據經濟形勢而定的。當國民經濟整體上由通貨緊縮、物價低迷轉向輕度通貨膨脹,物價上漲接近或超過3%和財政收支差額縮小的情況下,積極的財政政策可以淡出;國民經濟處于輕度的通貨緊縮狀態,社會金融資金較為充裕,可以實行中度的財政政策;如果國際經濟形勢急轉直下,并嚴重影響國內經濟的景氣指數,則還需要加大財政政策的力度。當前國民經濟運行中還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需要繼續實行積極的財政政策。

      首先,供給相對過剩的格局尚未有根本性的改變。1997年以來經濟運行呈現出供過于求的買方市場格局。據第三次工業普查的數據,我國900多種工業品生產能力的利用率不足60%。由于長期以來的過度投資、重復建設以及企業淘汰機制不健全,企業生產能力閑置的現象十分嚴重。積極財政政策主要是從總量上緩解了供給相對過剩的局面,但對結構的調整還相當有限。要解決無效供給的問題,還必須加大結構調整的力度,深化國有企業的改革,大力發展高新技術產業,這些在一定程度上還依賴于積極財政政策的有力配合。

      其次,我國經濟形勢雖有轉機,但在整體上仍處于通貨緊縮之中。今年7月22日人民日報資料顯示,2002年上半年,全國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同比下降0.8%,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8.6%,增幅比上年同期回落1.9個百分點。我國經濟至今尚未走出社會商品供大于求、物價低迷、通貨緊縮、擴大內需壓力大的圈子。

      再次,財政支出結構與增長趨于硬化,使積極財政政策成為必需。一是從我國1999年全國財政支出總額為13187億元分析,除了占15%的行政管理費支出應當壓縮(但難度很大)以外,其余的`各項支出都應逐漸增加而不是減少。二是由國家法律規定的支出欠賬較多,如:要求國家公共教育投入和科學技術研究與開發經費分別占GDP的4%和1.5%以上,但實際只占2.79%和0.83%。

      最后,國際方面變數較大,需謹慎應對。近期,美國經濟增速放緩。這對于世界經濟包括我國經濟會產生一定的消極影響。我國已加入WTO,但近期內我國出口產品技術含量低、競爭力不強的狀況很難改變,出口前景不容樂觀,隨著關稅的大幅度降低和非關稅壁壘的逐步消除,進口將會增長得更快一些,貿易順差有可能縮小。

      由此可見,為了保持GDP以較高速度增長,國家在爭取出口的同時,采取各種措施擴大內需、增加投資、提高消費和活躍市場,在通貨緊縮趨勢還未根本改變的情況下,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是完全必要的,但力度可以酌情減輕,有重點地實施。

     。ǘ⿲嵤┓e極財政政策的重點

      1.注意控制國債規模,提高國債資金的使用效率。我國已經連續幾年實行積極的財政政策,財政赤字和國債規模都有較大幅度的增長,考慮到我國中央財政收入占GDP比重較低,財政的風險是需要注意的。從全局看,雖然我國發行國債的空間還很大,但是,在發債的同時不能不考慮到中央財政的脆弱性,必須同時進行財政體制的改革,加快稅費綜合改革的步伐,逐步實行預算內外收支統管,在不提高企業與家庭總體稅負的前提下,逐步提高中央財政收入占GDP的比重。在確保使國債規模保持在適度范圍內的同時,必須確保國債資金的使用效率。對國債投資項目立項及管理方法進行改革。如采用公開招標的方式在全國范圍內篩選確定國債投資項目,做好國債投資項目的可行性論證和前期準備工作,對符合要求的項目,政府可以視其彌補市場缺陷,帶動民間投資的程度,實行參股、全資、貼息等多種方式。目前形勢下,應適當減少直接投資比重,逐步增加間接投資比重,今后發行的國債在基建項目上,應主要用于彌補在建項目后續資

      金的不足,使國債資金真正起到“四兩撥千斤”的作用。

      2.進一步嘗試稅收減免。積極的財政政策包括兩方面:

    一是增加政府支出

    二是減稅。

    事實上我國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在稅收減免方面做得是遠遠不夠的,更加嚴重的是稅收之外的各種收費急劇增加,這都大大減弱了積極財政政策的效果。

      長期以來我國稅收增長率一直低于GDP的增長率,即稅收的收入彈性小于1,然而1997年至1999年,稅收的收入彈性大幅度提高,這三年分別為:2.23、2.4、3.33,即稅收增長率幾乎為GDP增長率的2倍還多。由于稅收增長率大大高于GDP的增長率,因此帶來宏觀稅率,即稅收收入占GDP的比重不斷提高。盡管國家稅務總局一再宣稱,稅收收入增加是加強征管、防止逃漏稅和關稅收入增加的結果,但這只是次要原因,主要還是稅負水平太高。根據拉弗曲線闡明的道理,減稅不一定帶來稅收收入的減少,隨著稅負的降低,投資的積極性、經營者積極性會有所提高,經濟得到發展,稅基擴大相應會增加稅收收入。同時減稅政策還能有效優化產業結構,有利于高新技術、生物工程、信息技術等產業的迅速發展。所以筆者認為,在增發國債,擴大政府支出的同時,應輔以適當的減稅政策,這將有利于我國宏觀經濟環境的好轉。考慮到我國現行稅制和財政的承受能力,雖然全面減稅的條件還不具備,但結構性的減免稅收還是完全可以得到的。具體包括:變“生產型”增值稅為“消費型”增值稅以減輕企業稅收負擔,鼓勵投資;適當提高個人所得稅起征點和企業所得稅計稅標準,增加居民和企業的可支配收入,擴大消費需求;對吸納下崗職工的勞動密集型企業,應給予適當的稅收照顧;對高新技術企業適當減免稅收,實行投資抵免、加速折舊等政策,以促進高新技術企業的發展;開征遺產稅、財產稅、社會保險稅等新稅種,以緩解個人收入差距過大等矛盾。

      3.完善社會保障制度,拉動內需,刺激消費。

    社會保障是市場經濟條件下財政職能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宏觀經濟政策中的自動穩定器,也是改善居民消費預期,拉動消費需求的重要舉措。無論是從宏觀經濟管理角度,還是體制改革方面,都需要盡快地建立起完善的社會保障體系,增加社會保障支出份額,完善社會保障體系。

      一是要建立統一的企事業職工基本的養老保險制度,建立和完善城鎮醫療保險制度;

      二是要健全職工失業保險制度,通過社會中介機構實現職工從失業到再就業的改變,并且確保職工在失業期有起碼的生活保障;

      三是逐步建立獨立于企業之外的社會保障管理和服務體系;四是穩定和規范社會保障基金來源機制,通過開征社會保險稅、國有股減持、福利彩票等開辟新的籌資渠道,彌補社保資金的不足。

      4.調整投資結構,促進產業升級,有效調節總供給。

    除了基礎設施和生態建設外,財政投資的重點應轉向高新技術產業、生物工程產業、信息技術產業、教育產業等等對我國經濟發展有長遠意義、產業關聯度高的關鍵性領域,加速國民經濟結構的高級化、合理化、信息化、環;,在產業結構的升級中優化供給,創造需求

    【對我國實施積極財政政策的反思與展望】相關文章:

    為什么要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08-07

    為什么要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08-07

    為什么要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08-07

    強化財政投融資體制促進積極財政政策的實施08-06

    財政政策對投資總量的影響與我國財政政策選擇08-07

    財政政策對投資總量的影響與我國財政政策選擇08-07

    財政政策對投資總量的影響與我國財政政策選擇08-07

    積極財政政策的局限與淡出08-07

    積極財政政策新議08-07

    国产福利萌白酱精品tv一区_日韩亚洲中字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亚洲欧洲高清无码在线_全黄无码免费一级毛片
    1. <code id="ya7qu"><span id="ya7qu"><label id="ya7qu"></label></span></code>

      <b id="ya7qu"><bdo id="ya7qu"></bdo></b>
      <wbr id="ya7qu"><optgroup id="ya7qu"><strike id="ya7qu"></strike></optgroup></wbr>
    2. <u id="ya7qu"><bdo id="ya7qu"></bdo></u>
      午夜福利无遮挡h动漫 | 亚洲日韩性爱在线 | 亚洲欧美在线视频播放 | 五月丁香伊人青青草原网 | 在线免费看片一区二区 | 亚洲vs日韩vs欧美vs久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