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我國經濟運行的基本特征與發展趨勢預測
20世紀90年代中期以后,我國經濟成功實現了“軟著陸”,經濟總量關系從短缺轉變為結構性過剩;經濟體制初步轉型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經濟結構大幅度提升;經濟發展的外部環境發生了重大變化,經歷了亞洲金融危機和全球經濟衰退的沖擊;經濟運行發生了階段性的變化,從以前的高速度、大波動進入了相對平穩的增長時期。為了準確把握新時期中我國經濟運行的基本特征與發展趨勢,我們以1995年5月~2002年6月的月度經濟數據為基礎,建立了月度宏觀經濟形勢計量分析模型,對這一時期我國經濟增長的基本特征和2002年上半年影響經濟增長主要因素的貢獻作出定量分析,并對2002年下半年經濟發展的趨勢作出預測。一、近年來我國經濟運行的基本特征
目前,我國經濟運行機制已由改革前期的投資拉動型轉變為以消費和需求為主的需求拉動型,市場自發調節在經濟增長中的作用不斷增強,投資行為和消費行為日益市場化、理性化,貨幣需求的內生性不斷增強,經濟發展的自主性增長機制不斷加強。從經濟發展的外部影響因素看,國際市場波動對我國經濟增長的影響日趨深化,政府宏觀調控政策對經濟增長的影響相對于計劃經濟時期大幅度減弱,但依然是影響短期經濟運行的主要外部因素之一。
(一)工業增加值:消費和出口是拉動經濟增長的主要需求因素,外部環境的不利變化對經濟增長具有較強的抑制作用
我國經濟正處于工業化進程的中后期,工業發展與其他產業發展之間具有很強的聯動效應,工業增加值的變化對整個GDP的增長具有決定性作用。因此,我們將工業增加值作為模型分析的核心,并將固定資產投資、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和出口總額作為決定工業增加值增長的三大需求因素,將產成品資金占用作為反映商業周期的指標。回歸分析結果表明:(1)1995年以來影響我國經濟增長的主要需求因素是消費和出口,投資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相對較低。這一特征反映了我國經濟實現“軟著陸”之后總供求關系的變化趨勢,即總量關系已由短缺轉變為結構性過剩。(2)技術進步因子低于1,即其他因素對我國經濟增長產生了較大抑制作用。這一方面說明,1997年的亞洲金融危機和2001年的全球經濟衰退等外部環境的不利變化、以及經濟結構的不平衡發展等因素對我國經濟增長產生了較大沖擊,另一方面也說明,近年來技術進步速度較慢,技術進步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未能抵消各種不利因素對經濟增長所帶來的抑制作用。(3)產成品資金占用是反映短期經濟運行變化趨勢的重要先行指標,其由較低水平恢復持續上升,表明經濟增長將恢復上升趨勢。
(二)投資需求:投資行為市場化,政策調控影響弱化,且財政政策的效力大于貨幣政策
影響投資增長的因素可分為三類,其一是決定投資行為的因素,包括前期投資的慣性影響、投資收益、融資成本等;其二是投資資金來源對投資形成的約束,包括貸款、財政支出、外資流入等;其三是外部環境變化,包括政府的宏觀調控政策以及價格水平的變化等。為了全面反映各因素對投資增長的影響,我們以企業利潤率和貸款利率作為反映投資收益和融資成本變化的替代指標,以中長期貸款、財政支出、企業利潤和利用外資作為投資資金來源的指標,并加入價格指數、政府調控政策(虛擬變量)、時間趨勢等因素,進行回歸分析。結果表明:近年來我國投資增長具有很強的慣性;利用外資、財政支出、中長期貸款等投資資金來源對投資增長具有重要影響;企業經營效益的改善對投資形成有拉動作用,企業利潤率是影響投資增長的重要因素;價格水平的變化對投資增長有雙重作用,當期價格水平的下降對投資增長具有促進作用,但滯后12期價格水平的下降(或上升)所產生的通貨緊縮(或通貨膨脹)預期,將引致投資增長下降(或上升);貸款利率下降對投資增長具有促進作用,其重要程度在各因素中列第六位;宏觀調控政策對投資增長的影響處于第八位,刺激投資的宏觀調控政策增強,會引致投資增長0.0034個百分點。這一系列情況說明,在經濟發展的外部環境發生變化、特別是“買方市場”形成之后,我國投資主體的投資行為已基本市場化。同時,如果將財政支出和利率變化分別歸類為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的范疇,則財政政策對投資增長的直接影響要大于貨幣政策。
(三)消費需求:消費行為呈現剛性,財富效應對消費增長的影響日趨增強
影響消費需求增長的因素包括消費慣性、收入、財富效應、消費傾向(或儲蓄傾向)、價格變化以及消費政策等。我們選擇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作為消費的替代指標,以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滯后變量、工資性現金支出、居民儲蓄存款余額與股票流通市值以及居民儲蓄存款增加占工業增加值的比重分別作為反映消費慣性、收入、財富效應和居民儲蓄傾向的指標,再考慮價格指數和消費政策兩個因素,進行回歸分析,結果表明:(1)消費者的消費行為慣性是影響消費需求增長的最重要因素,消費行為慣性對消費需求增長的重要性及其很高的貢獻說明,隨著收入水平的不斷提高,我國消費者的消費水平的提高具有很強的剛性。(2)經濟增長狀況及由此決定的居民收入水平是影響消費增長的基本因素,不僅會影響本期消費需求,還會通過預期對未來消費產生影響。(3)隨著居民儲蓄存款余額和股票流通市值的不斷增加,由此所形成的財富效應已成為影響消費需求增長日趨重要的因素,特別是股市波動不僅會影響本期消費增長,還會對未來消費產生長遠影響,因此,股市的穩定發展對消費需求的穩定增長至關重要。(4)近年來持續的通貨緊縮現象對消費需求增長的負面影響是有限的。(5)消費政策的變化對消費需求增長具有一定程度的調控作用,其刺激力度增強可以拉動消費增長0.001179個百分點。(6)供求結構、消費環境等除解釋變量之外的其他因素對近年消費需求增長具有較強抑制作用。
(四)出口貿易:國際市場需求是出口增長的基礎,技術進步、價格優勢和貿易政策是促進出口增長的重要因素
影響出口增長的因素包括國際市場需求、產品的國際競爭力、國內需求缺口形成的出口壓力、匯率的變化以及貿易政策等多方面因素。我們以國際貿易出口、前期出口總額、工業增加值增長率、人民幣匯率、價格指數以及貿易政策作為解釋變量,加入時間趨勢因素,進行對數回歸分析,結果表明:(1)國內經濟增長和國際市場需求是決定我國出口增長的最基本的因素。(2)由于國內價格水平的波動會影響到實際匯率和出口產品的換匯成本,價格水平的波動對出口增長有重要影響,工業品出廠價格指數每下降一個百分點,大約能夠拉動出口增長0.0016個百分點。(3)人民幣貶值對促進出口增長具有重要影響,但由于我國匯率基本保持穩定,其對出口增長的實際刺激作用有限。(4)貿易政策的變化、技術進步以及貿易環境的改善等外部因素對促進我國出口增長至關重要。
(五)進口貿易:國內需求和加工貿易出口是影響進口增長的基本需求因素,貿易條件和貿易政策的改變能有效地限制進口增長
影響進口的因素包括國內需求、國際貿易出口形成的壓力、國內價格水平、匯率、貿易政策等多方面因素。回歸分析結果顯示,在影響進口增長的因素中,國內需求和國際貿易
出口是影響我國進口增長的最重要因素,國內價格水平下降或人民幣貶值對進口增長具有抑制作用,控制進口增長的貿易政策對限制進口增長是有效的。時間趨勢系數為正,說明進口增長有很強的遞增趨勢。
(六)貨幣需求:貨幣需求的內生性很強,利率調整和價格波動對貨幣需求有顯著影響
我們將影響貨幣供求的因素確定為:貨幣供給增長的慣性、經濟增長產生的貨幣需求、利率變動對貨幣供求的影響以及價格水平波動對貨幣需求的影響。在此基礎上,我們分別對相關時間序列進行對數回歸分析,結果表明:(1)貨幣需求的增長主要取決于自身增長的慣性和經濟增長對其所產生的需求,這說明我國貨幣需求的增長具有很強的內生性。(2)利率調整對M0、M1和M2作用方向不同,但其影響均是顯著的,說明通過利率調整貨幣供給的政策是有效的。(3)價格水平波動對貨幣需求有顯著影響,短期內價格水平的上漲會引致貨幣供給的增加,但從較長期看,由于利率基本穩定,價格上漲產生的通貨膨脹預期會影響到未來收益,價格上漲對存款增加及貨幣供給增長有抑制作用。(4)由于存款是居民投資的主要途徑之一,M1和M2表現出隨經濟增長而不斷增加的趨勢。
(七)價格水平:物價走勢存在很強的慣性,需求、貨幣供給及其流動性對價格波動有重要影響
根據相關價格理論,我們將影響價格變動的因素確定為通貨膨脹(或通貨緊縮)慣性、需求和貨幣供給三大方面,分別對居民消費價格、生產資料價格的影響因素進行回歸分析,結果如下:(1)居民消費價格:在影響居民消費價格的因素中,價格變動趨勢的慣性是最重要因素,其貢獻(本文中貢獻的涵義是解釋變量對被解釋變量的彈性,即解釋變量每增長一個百分點所引致的被解釋變量增長的幅度)為0.9682個百分點。其次是貨幣供給M0,其綜合貢獻為0.01個百分點。第三是消費需求,其貢獻為0.0871個百分點。(2)生產資料價格:在影響生產資料價格的因素中,價格變動趨勢的慣性是最重要因素,其綜合貢獻約為0.94個百分點。其次是投資需求,其貢獻為0.1105個百分點。第三是貨幣流動性,其貢獻為2.01185個百分點。時間趨勢T的系數均為負,說明1995年以來始終存在一定程度的緊縮趨勢。
二、2002年上半年我國經濟增長影響因素的定量分析
2002年上半年我國經濟增長扭轉了近年來GDP增速前高后低的運行趨勢,出現了小幅加速增長勢頭,一季度GDP增長7.6%,二季度GDP增長8%,上半年GDP累計增長7.8%。引致經濟增長運行軌跡發生變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從外部因素看,主要是全球經濟開始出現復蘇,即我國經濟發展的外部環境趨于改善;從內部因素看,主要是在內部經濟增長活力不斷增強和有力的政策措施推動下,總需求出現了快速增長并拉動GDP加速增長。
(一)工業增加值:投資快速增長是經濟增長恢復上升的主要動力,消費和出口增速相對下降抑制了經濟增長
根據工業增加值影響因素的回歸分析方程,我們對2002年上半年影響工業增加值的因素作出定量分析,得到如下結果:(1)剔除生產資料價格因素后,1~5月國有及其他經濟類型固定資產投資實際增長32.67%,拉動工業增加值增長2.033個百分點,占上半年工業增加值11.7%增速的比重為17.37%。(2)在剔除居民消費價格因素后,6月消費品零售總額實際增長9.47%,拉動工業增加值增長9.34個百分點,占上半年工業增加值11.7%增速的比重為79.85%。(3)上半年出口累計增長14.1%,拉動工業增加值增長1.444個百分點;但考慮到前期出口對工業增加值增速的滯后影響,出口對上半年工業增加值增長的綜合影響為0.738個百分點,占上半年工業增加值11.7%增速的比重6.31%。(4)產成品資金占用對上半年工業增加值的綜合影響為引致工業增加值增幅下降0.273個百分點,占上半年工業增加值增速的比重為-2.33%。(5)時間趨勢的收縮效應引致上半年工業增加值增速下降0.005個百分點。(6)其他因素和系統誤差為-0.135個百分點。
與2001年同期相比,2002年上半年固定資產投資增長對工業增加值增速的拉動作用提高0.975個百分點;消費增長的拉動作用下降0.536個百分點;當月出口(累計值)的拉動作用提高0.536個百分點,考慮前期出口的滯后影響——2001年下半年出口增速有較大幅度下降,出口的綜合拉動作用下降1.187個百分點;產成品資金占用的綜合拉動作用下降0.418個百分點,時間趨勢的收縮效應下降0.006個百分點。由此可見,2002年上半年我國經濟恢復加速增長趨勢主要是由上半年投資快速增長拉動的,而消費和出口增速相對下降對經濟增長產生了較強的抑制作用。
(二)投資需求:經濟增長的內在機制不斷增強是拉動投資快速增長的主要因素
根據投資需求的回歸分析方程,我們計算得到:在影響2002年上半年投資需求增長的各種因素中,固定投資增長的慣性拉動投資增長13.13個百分點,同比提高4.07個百分點。財政支出拉動投資增長3.96個百分點,同比下降0.64個百分點。利用外資拉動投資增長2.32個百分點,同比下降0.21個百分點。中長期貸款拉動投資增長1.31個百分點,同比下降1.26個百分點。企業利潤率引致投資增長0.028個百分點,同比下降0.02個百分點。價格水平波動的綜合作用拉動投資增長0.0125個百分點,同比提高0.005個百分點。政策力度弱化引致投資增長下降0.005個百分點,同比下降0.015個百分點。其他因素引致的投資增長和系統誤差為3.64個百分點,同比提高4個百分點。
從計算結果可以看到,投資慣性對投資增長拉動作用大幅度提高是2002年上半年投資快速增長的主要原因,這說明自2001年下半年以后我國經濟增長的內在機制不斷增強。而其他因素對2002年上半年投資增長影響有較大幅度提高,估計與國債投資資金到位較早有關。
(三)消費需求:儲蓄傾向提高和股市財富縮水抑制了消費增長
根據消費需求回歸分析方程,我們計算得到2002年上半年各因素對消費增長的影響:(1)消費慣性拉動消費增長8.54個百分點,同比下降1.26個百分點。(2)收入增長拉動消費增長0.128個百分點,同比提高0.056個百分點。(3)上半年居民儲蓄傾向提高,導致消費增長下降0.276個百分點,同比多下降0.022個百分點。(3)消費價格下降引致消費增長下降0.0086個百分點,同比降低0.012個百分點。(5)儲蓄存款余額增加帶來的財富效應拉動消費增長2.687個百分點,同比提高1.015個百分點。(6)股票流通市值引致消費增長0.137個百分點,同比下降0.41個百分點,即股票流通市值下降產生的財富縮水導致消費增長下降。(7)其他因素引致的消費增長和系統誤差為-1.74個百分點,同比減少1.38個百分點。
比較各種因素對消費增長的影響可以看到,除消費慣
性外,2002年上半年對消費增長起到抑制作用的主要因素是居民儲蓄傾向提高和股票流通市值大幅度下降帶來的財富縮水效應。
(四)進出口貿易:國際市場需求波動是影響我國進出口增長的關鍵因素,政策調控對進出口貿易影響顯著
國際貿易出口是影響我國出口增長的關鍵因素之一,因國際貿易數據公布時間有較長滯后期,目前我們只能對一季度出口增長影響因素進行比較準確的分析。根據出口總額的回歸分析方程,我們計算得到2002年一季度各主要因素對出口增長的貢獻分別是:2月份出口增長的慣性影響為0.21個百分點,同比下降0.0215個百分點;國際貿易出口的影響為-3.17個百分點,同比降低4.334個百分點,主要原因是2002年一季度國際貿易出口增長大幅度下降,出口總量同比下降9.15%;名義工業增加值的影響為7.49個百分點,比2001年同期下降0.206個百分點;國內價格波動的綜合影響為-0.0062個百分點,比2001年同期下降-0.082個百分點;人民幣匯率微弱升值的影響為-0.006個百分點,比2001年同期降低-0.022個百分點。因此,2002年一季度出口增速(9.08%)比2001年一季度增速下降5.53個百分點,最主要的影響因素是國際貿易出口增速大幅度下降,即國際市場需求下降對我國出口增長形成了硬性需求約束。從上半年已知國內因素看,前期出口、工業增加值、價格波動和匯率對出口增長的拉動作用均比2001年同期提高,但總體影響只有1個百分點,據此可以作出的判斷是,上半年出口的較快增長(增速14%,比2001年提高5.2個百分點),應主要是由國際貿易恢復較快增長和刺激出口增長的政策措施(如出口退稅等)拉動的。
從影響一季度進口增長的因素看,國際貿易出口增長大幅度下降是一季度進口增速相對下降的主要因素,其貢獻比2001年同期下降2.91個百分點;名義工業增加值增速相對下降也減少了對進口產品的需求,其貢獻比2001年同期下降0.23個百分點;前期出口的貢獻影響同比下降0.2個百分點,其他因素影響相對較小。從6月份的影響因素看,工業增加值的貢獻比2001年提高0.55個百分點,出口增長慣性影響相對下降0.07個百分點,如果假定上半年國際貿易出口增速比2001年同期提高,則2002年上半年進口增長下降的主要原因只能歸于政策調控措施增強。
(五)貨幣需求:引致貨幣需求增長的主要因素是貨幣需求的內生機制,利率調整和物價波動的實際影響很小
根據M0、M1和M2的回歸分析方程計算得到的結果,2002年上半年M0增速比2001年同期提高,主要因素是貨幣需求增長慣性的貢獻比2001年同期提高了2.9個百分點;由于工業增加值名義增長率比2001年同期下降,其貢獻同比降低了0.31個百分點;價格波動和利率調整的影響很弱,消費價格水平的綜合貢獻僅比2001年同期提高0.0016個百分點,存款利率下調僅引致M0增長下降0.0021個百分點。2002年上半年M1增速比2001年同期有較大幅度下降,主要因素是貨幣需求增長慣性的貢獻比2001年同期下降2.43個百分點,工業增加值名義增長率下降也起到一定作用,其貢獻同比降低0.23個百分點;貸款利率下調對M1增長的貢獻為0.002913個百分點,物價波動對M1增長的綜合貢獻同比下降0.00565個百分點。M2的增速與2001年同期基本持平,其中貨幣需求增長慣性的貢獻同比提高1.43個百分點,名義工業增加值的貢獻同比下降0.094176個百分點,貸款利率下調的貢獻同比下降0.001017個百分點,物價波動對M1增長的綜合貢獻比2001年同期下降0.000485個百分點。總之,影響2002年上半年貨幣需求增長的主要因素依然是貨幣需求的內生機制,利率調整和物價波動的影響雖然是顯著的,但由于利率調整的幅度有限、物價水平相對穩定,它們對貨幣需求的實際影響很小。
(六)價格波動:前期通貨緊縮趨勢增強引致價格水平進一步下降
6月份消費價格指數為99.2,比2001年同期下降2.2個百分點。根據消費價格回歸分析方程計算,前期價格指數的慣性影響為82.6個百分點,比2001年同期降低2.84個百分點,主要是5月份價格指數較2001年同期有較大幅度下降所致。M0增長對6月份消費價格指數的綜合影響為0.04個百分點,比2001年同期下降0.39個百分點。消費需求增長拉動6月份價格指數增長0.7454個百分點,比2001年同期下降0.15個百分點。時間趨勢導致消費價格指數下降1.387個百分點,比2001年增加0.15個百分點。常數項和其他因素(AR)為16.62,系統誤差為0.58個百分點。因此,導致2002年上半年消費價格下降的主要因素是由前期價格持續下降和時間趨勢負作用所形成的通貨緊縮趨勢,消費需求增速下降也起到了一定作用。
在影響2002年上半年生產資料價格波動的因素中,前期價格的慣性影響為91.52個百分點,比2001年同期下降1.55個百分點;貨幣流動性微弱下降的影響為1.96個百分點,比2001年同期提高0.0056個百分點;投資需求的影響為9.76個百分點,比2001年同期提高0.178個百分點;包括常數項和系統誤差在內的其他因素的影響為6.32個百分點,比2001年同期下降1.21個百分點。因此,導致2002年上半年生產資料價格指數降低的主要因素是前期價格持續下降形成的通貨緊縮趨勢,固定投資需求的較快增長對生產資料價格的下降趨勢起到了一定的遏制作用。
三、2002年下半年經濟發展趨勢預測與分析
從影響上半年經濟增長的因素分析可以看到,雖然消費需求和出口增長相對下降以及通貨緊縮趨勢增強等不利因素對經濟增長產生了一定的抑制作用,但我國經濟增長的內在機制趨于增強,經濟增長出現了小幅加速趨勢。受這種加速增長趨勢的慣性影響,下半年經濟增長仍將保持良好的增長勢頭。但從目前的發展環境看,下半年我國經濟發展仍面臨許多不確定因素,主要是全球經濟發展的前景不明確和國內政策調整會對下半年經濟增長產生重要影響,特別是近期建議積極財政政策逐步淡出的呼聲很高,而財政政策的調整對經濟增長的影響十分重要。考慮到諸多不確定因素,為了更準確地反映下半年經濟增長的趨勢,我們在單方程分析的基礎上,通過將單方程聯立并加入內聯方程,建立了包括80個方程、80個內生變量和10個外生變量的《月度宏觀經濟形勢計量分析模型》,并根據貸款利率、存款利率、匯率、國際貿易出口和宏觀調控政策等外生變量的不同變化趨勢,設計了四套預測分析方案,對下半年我國經濟增長趨勢作出了預測分析。總體看來,在全球經濟形勢基本穩定和國內調控政策不發生大幅度轉變的情況下,2002年經濟增長7%的計劃目標是完全可以實現的,預計全年GDP增速將達到7.6~7.8%。
方案1:國際貿易發展趨勢不變,國內宏觀調控政策維持中性(此處政策中性的含義是下半年(預測期內)不會采取對經濟增長各指標有正面或負面影響的政策,即將下半年政策的作
用視為0,但以前已實施政策的滯后影響依然存在)
2000年1月以來國際貿易增速始終呈遞減趨勢,2001年6月份以后呈負增長狀態,到2002年3月國際貿易出口增速已下降到-9.15%。根據這一發展趨勢,我們以1993年5月-2002年3月期間的數據為基礎對2002年下半年國際貿易出口進行預測,結果顯示2002年全年國際貿易出口增長水平大約在-6.4%。假定下半年國際貿易按照這一趨勢增長,國內存貸款利率和匯率保持不變,其他各種調控政策保持中性,下半年經濟增長的預測結果為:(1)前三季度工業增加值增長10.05%,固定資產投資實際增長24.5%、名義增長19.85%,消費需求實際增長8.75%,出口增長12.4%,進口增長13.70%,利用外商直接投資增長13.87%,財政收入增長6.42%,財政支出增長17.5%,貨幣供給M0、M1、M2分別增長5.67%、17.32%和16.51%,股票流通市值增長6.79%,工業品出廠價格指數、生產資料價格指數和消費價格指數分別為97.86、100.8和99.81。(2)2002年全年工業增加值增長10.37%,固定資產投資實際增長17.24%、名義增長22.32%,消費需求實際增長9.24%,出口增長16.03%,進口增長22.81%,利用外商直接投資增長11.88%,財政收入增長4.13%,財政支出增長14.07%,貨幣供給M0、M1、M2分別增長5.45%、17.59%和15.93%,股票流通市值增長19.47%,工業品出廠價格指數、生產資料價格指數和消費價格指數分別為97.95、104.55和100.96。
從上述預測分析得出的結論是,如果國際貿易發展趨勢不變、下半年政府不采取進一步的擴張性措施,下半年經濟增長的加速趨勢將削弱,但經濟仍將保持較高增速:工業增加值仍將保持較高增速,固定資產投資增速有較大幅度下降,消費仍將平穩增長,但出口增速有可能提高;在經濟增長拉動下,貨幣供給、特別是M1和M2增速將會有較大幅度提高,價格指數將按上半年的發展趨勢繼續上升,有可能出現小幅正增長,通貨緊縮壓力減弱。總之,從近年來工業增加值與GDP的相關關系看,預計全年10.37%的工業增加值增速將使2002年全年GDP增長達到7.54%。
方案2:國際貿易發展趨勢和貨幣政策不變,調整其他宏觀調控政策
假定2002年下半年國際貿易維持其自身發展趨勢,下半年國內存貸款利率和匯率保持不變,其他調控政策與2001年下半年相同,即假定貨幣政策保持不變,但在財政政策方面仍采取與2001年下半年相似的措施,2002年下半年經濟增長的預測結果是:(1)前三季度工業增加值增長10.01%,固定資產投資實際增長24.18%、名義增長19.63%,消費需求實際增長8.87%,出口增長10.57%,進口增長12.57%,利用外商直接投資增長13.34%,財政收入增長6.57%,財政支出增長17.57%,貨幣供給M0、M1、M2分別增長5.98%、17.32%和16.55%,股票流通市值增長7.06%,工業品出廠價格指數、生產資料價格指數和消費價格指數分別為97.74、100.85和99.86。(2)2002年全年工業增加值增長10.53%,固定資產投資實際增長17.01%、名義增長22.21%,消費需求實際增長9.46%,出口增長13.23%,進口增長21.95%,利用外商直接投資增長10.94%,財政收入增長4.54%,財政支出增長14.60%,貨幣供給M0、M1、M2分別增長5.85%、17.66%和15.97%,股票流通市值增長19.09%,工業品出廠價格指數、生產資料價格指數和消費價格指數分別為97.91、104.57和101.04。
比較方案2和方案1的預測結果可以看到,調整宏觀調控政策后,全年工業增加值增速提高0.162個百分點,固定資產投資實際增速下降0.19個百分點,消費實際增速提高0.22個百分點,出口增速下降2.8個百分點,利用外資增速下降0.94個百分點,財政收入和財政支出增速分別提高0.41個百分點和0.53個百分點,股票流通市值和貨幣供給增速以及價格指數等其他經濟指標基本不變。即繼續采取積極的財政政策,可以刺激國內需求的進一步擴張,但也會引致財政支出的增加。從近年來工業增加值與GDP的相關關系看,全年10.53%的工業增加值增速將使2002年全年GDP增長達到7.62%。由此我們可以得出的結論是:在全球經濟發展及國際貿易增長保持當前發展態勢的條件下,即使貨幣政策保持不變,只要采取與2001年下半年相似的財政政策,也會顯著改善下半年的經濟增長狀況。
2002年下半年主要經濟指標增長速度的預測結果(%)
注:2002年上半年指標為實際值。預測名義值根據定比價格指數計算。
方案3:國際貿易發展趨勢不變,下調利率,其他政策保持中性
假定2002年下半年國際貿易維持其自身發展趨勢,下半年存款利率和貸款利率從9月份開始分別下調0.27個百分點和0.54個百分點,其他調控政策保持中性,即在9月份以后采取與年初類似的貨幣政策,但財政政策等其他調控政策保持中性。在這一條件下,下半年經濟增長的預測結果是:(1)前三季度工業增加值增長9.99%,固定資產投資實際增長25.01%、名義增長20.15%,消費需求實際增長8.69%,出口增長12.23%,進口增長12.57%,利用外商直接投資增長13.94%,財政收入增長6.22%,財政支出增長17.37%,貨幣供給M0、M1、M2分別增長5.85%、17.37%和16.53%,股票流通市值增長6.83%,工業品出廠價格指數、生產資料價格指數和消費價格指數分別為97.68、100.76和99.74。(2)2002年全年工業增加值增長10.67%,固定資產投資實際增長17.71%、名義增長22.77%,消費需求實際增長9.47%,出口增長15.73%,進口增長21.46%,利用外商直接投資增長11.71%,財政收入增長4.38%,財政支出增長14.59%,貨幣供給M0、M1、M2分別增長5.77%、18.04%和16.06%,股票流通市值增長19.64%,工業品出廠價格指數、生產資料價格指數和消費價格指數分別為97.74、104.56和100.97。
比較方案2和方案3的預測結果可以看到,宏觀調控政策由財政政策轉為貨幣政策后,全年工業增加值增速進一步提高0.143個百分點,實際固定投資增速增加0.707個百分點,實際消費增速提高0.011個百分點,出口增速提高2.501個百分點,利用外資增速提高0.77個百分點,財政支出和財政收入增速分別下降0.16和0.01個百分點,貨幣供給M0增速下降0.086個百分點,M1和M2增速分別提高0.38和0.093個百分點,股票流通市值增速提高0.546個百分點,價格指數有小幅下降。即積極的貨幣政策會引致投資、出口和利用外資的較快增長,但會減緩財政支出的增長。從近年來工業增
加值與GDP的相關關系看,全年10.67%的工業增加值增速將使2002年全年GDP增長達到7.7%。由此我們可以得出的結論是:在全球經濟發展及國際貿易增長保持當前發展態勢的條件下,采取積極的貨幣政策不僅會改善經濟增長狀況,也會為減少財政支出、逐步淡出積極的財政政策創造條件。
方案4:國際貿易形勢改善,國內政策保持中性
根據OECD上半年作出的預測,2002年國際貿易出口增長率有可能達到2.5%,這一結果比我們預測的結果樂觀。我們假定全年國際貿易出口增長能夠達到2.5%,下半年國內存貸款利率和匯率不變,其他各種調控政策保持中性。在這一條件下,我們得到的預測結果是:(1)前三季度工業增加值增長10.15%,固定資產投資實際增長24.92%,消費需求實際增長8.81%,出口增長12.23%,進口增長14.36%,利用外商直接投資增長17.13%,財政收入增長5.89%,財政支出增長17.65%,貨幣供給M0、M1、M2分別增長5.89%、17.37%和16.45%,股票流通市值增長6.66%,工業品出廠價格指數、生產資料價格指數和消費價格指數分別為97.75、100.66和99.87。(2)2002年全年工業增加值增長10.45%,固定資產投資實際增長17.96%、名義增長23.1%,消費需求實際增長9.13%,出口增長15.73%,進口增長21.46%,利用外商直接投資增長15.08%,財政收入增長2.66%,財政支出增長14.09%,貨幣供給M0、M1、M2分別增長5.1%、17.66%和15.94%,股票流通市值增長21.02%,工業品出廠價格指數、生產資料價格指數和消費價格指數分別為97.84、104.46和100.97。
比較方案1和方案4的預測結果可以看到,如果國際貿易形勢好轉、其他因素不變,全年工業增加值增速提高0.082個百分點,實際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增加0.768個百分點,消費增速下降0.106個百分點,出口增速提高7.807個百分點,進口增速提高0.346個百分點,利用外資增速提高3.199個百分點,財政收入增速下降1.468個百分點,財政支出增速提高0.016個百分點,貨幣供給M0增速下降0.353個百分點,M1和M2增速分別提高0.068和0.005個百分點,股票流通市值增速提高1.554個百分點,價格指數基本不變。從近年來工業增加值與GDP的相關關系看,全年10.45%的工業增加值增速將使2002年全年GDP增長達到7.58%。由此我們可以得出的結論是:國際貿易出口增速提高會引致我國出口和利用外資大幅度增長;在內需增速基本穩定、財政支出小幅下降、宏觀調控政策保持中性的情況下,國際貿易形勢的改善通過促進出口和利用外資的較快增長,仍能保證我國經濟以較快的速度增長。
四、結論與政策建議
目前,全球經濟發展仍面臨許多不確定因素,主要是美國經濟復蘇力度減弱將引致世界經濟增長下降,但短期內再次出現全球性經濟衰退的可能性很小,國際貿易出口增長趨勢不會發生較大改變。因此,影響下半年經濟增長的主要外部因素是國內宏觀調控政策的調整。從上述分析可以看到,在前期調控政策的滯后效應和經濟發展不斷增強的自主增長機制作用下,只要宏觀調控政策不發生大幅度改變,下半年我國經濟發展就能繼續保持良好的增長態勢,全年GDP增速就有可能達到7.6~7.8%。鑒于政府宏觀調控政策對短期經濟運行趨勢的重要影響,在當前國際經濟發展前景不確定、外部發展環境偏緊的情況下,以擴大內需為目標的政府宏觀調控政策不宜進行大幅度調整,積極財政政策的淡出只能在貨幣政策的配合下逐步進行,且這一調整應以實行中性財政政策而非收縮性財政政策為宜。
“月度宏觀經濟形勢計量分析模型”課題組
本報告執筆:盧中原 李建偉
【我國經濟運行的基本特征與發展趨勢預測】相關文章:
網絡經濟基本特征探析08-05
經濟運行分析報告08-20
網絡經濟的發展趨勢08-05
我國公路橋梁的發展趨勢08-06
農村經濟發展趨勢論文08-05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基本特征08-17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基本特征08-17
關于當前經濟運行的幾點認識08-07
園區經濟運行情況報告0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