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美國經濟尚無“大蕭條”之虞
一、今年二季度美國經濟表現遠低于市場預期7月底新公布的數據對2001年以來GDP表現作了全面修訂,這些數據真實反映了近一年半來美國經濟發展的主要脈絡(表1)。首先,數據將2001年4個季度的GDP分別從1.3%,0.3%,-1.3%和1.7%調整為-0.6%,-1.6%,-0.3%和2.7%,其中第一到第三季度為連續三個季度的負增長,表明美國經濟確曹進入過經濟學意義上的全面衰退。其次,數據將2001年全年GDP增長率從1.2%下調至0.3%,顯示此次美國戰后第10次衰退(也是21世紀首次衰退),不僅時間比原來預期的長,而且程度也更嚴重。
表1:2001年以來美國GDP數據 (年率,%)
01Q1 01Q2 01Q3 01Q4 02Q1 02Q2
實際 -0.6 -1.6 -0.3 2.7 5.0 1.1
名義 3.0 0.9 1.9 2.2 6.5 2.2
價格縮減指數 3.7 2.5 2.2 -0.5 1.3 1.2
消費 2.4 1.4 1.5 6.0 3.1 1.9
非居民固定投資 -5.4 -14.5 -6.0 -10.9 -5.8 -1.6
出口 -6.1 -12.4 -17.2 -9.6 3.5 11.7
進口 -7.9 -6.8 -11.8 -5.3 8.5 23.5
政府支出 5.7 5.6 -1.1 10.5 5.6 1.8
資料來源: Economy.com,2002年7月31日,轉摘自《紐約金融》2002年第7期。
尤其重要的是,與一季度形成鮮明對比,二季度美國經濟表現遠低于市場預期。首先,經濟增長速度明顯放慢。一季度美國GDP增長率曾數次上調直到6.1%,這個數據在7月31日被下調至5.0%,仍是較快的增速,但二季度GDP較一季度明顯回落,實際增長率僅為1.1%,只有市場原來預期的一半,這一數字使得市場對今年美國經濟恢復增長的預期大打折扣。其次,失業率持續高企。美國失業率在去年12月份達到5.8%的近7年最高點后,今年初曾有所回落,前三個月分別為5.6%、5.5%和5.7%,但進入二季度后又再入升軌,4月、5月和6月的失業率分別達到6.0%、5.8%和5.9%,7月和8月分別為5.9%和5.7%,均處于較高水平。再次,貿易逆差持續擴大。今年前5個月美國貿易逆差為1881億美元,較去年同期的1831億美元又有增加,并且從動態過程看,貿易逆差呈逐月擴大趨勢,前5個月的貿易逆差分別為335億美元、364億美元、366億美元、402億美元和415億美元。最后,金融市場波動幅度加大。受科技股泡沫破滅和大型公司會計丑聞事件影響,美國股市和匯市在二季度均出現大幅波動,其中二季度末道瓊斯、標準普爾500和納斯達克指數分別比一季度末下跌了11.1%、13.8%和21.3%。
從GDP構成看,二季度美國經濟增速減慢的直接原因在于:
1.消費者支出增速回落。過去一年半支撐美國經濟免于更嚴重衰退的消費者支出在二季度開始明顯失去動力,從去年第四季度的6.0%降至今年一季度的3.1%后又進一步降至二季度的1.9%,其中耐用品消費支出由一季度下降6.3%轉為增長2.4%,非耐用品消費支出由一季度增長7.9%轉為下降0.6%,服務消費支出增長0.1%。房地產支出在二季度成為消費者支出中增長最快的部分,但仍無法扭轉消費支出下降的整體趨勢。
2.投資支出與制造業再次顯示下滑趨勢。一季度美國投資和制造業都曾有過明顯的好轉趨勢,市場曾以此作為預期經濟前景的主要指標,但二季度的情況有了很大變化。二季度國內投資增長8.1%,比一季度的18.2%大幅回落了10.1個百分點。制造業受投資支出下降影響,在二季度開始出現波折,芝加哥和ISM采購經理指數從第一季度的穩定上升到二季度開始波動,到7月份更是大幅下滑,其中ISM指數中的新訂單一項降幅最大,從6月的60.8降到50.4,而未交付訂單則降到50以下。與制造業同步,非制造業也出現減速趨勢,8月份數據顯示非制造業指數已下降至50.9的今年以來最低點,反映消費者對服務需求的疲軟和服務業增長遲滯的情況。
3.政府支出增速回落。二季度美國政府支出增長1.8%,比一季度5.6%的增長速度回落了3.8個百分點,其中聯邦政府支出增長7.4%,與一季度持平;州政府和地方政府支出下降1.1%,而一季度為增長4.6%。
4.外需進一步減弱。二季度美國商品和服務出口增長11.7%,比一季度加快8.2個百分點;但同期進口增長23.5%,在很大程度上抵消了出口的增長。受此影響,二季度進出口差額比一季度擴大了509億美元,僅此一項即使二季度GDP增長減少1.8個百分點。
綜合看,二季度消費者支出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為1.30個百分點,比一季度回落了0.92個百分點;國內投資的貢獻為1.19個百分點,回落1.34個百分點;政府支出的貢獻為0.33個百分點,回落0.71個百分點;商品和服務凈出口貢獻為-1.77個百分點,一季度為-0.75個百分點。以上均反映出美國經濟在二季度大幅回落的情況。當然,除以上直接原因外,導致美國經濟衰退的基本因素,如對IT等高科技產業的過度投資,科技股泡沫的膨脹和破滅,以及9.11事件的沖擊等,仍是影響二季度美國經濟走勢的關鍵因素。
二、美國經濟險象環生再次引起對其走勢的憂慮
在美國經濟今年一季度出現強勁復蘇后,國際社會大多認為今年將是美國經濟強勁增長并有力拉動世界經濟復蘇的一年。然而二季度以來美國經濟的險象環生,特別是最近公布的經濟數據,再次增加了人們對美國經濟以至全球經濟狀況的憂慮。目前對美國經濟今明兩年短期走勢主要有兩種截然不同的看法,一是認為美國經濟仍處于復蘇之中,今年增長率將達到3%甚至4%,明年將達到3.5%以上;二是認為美國經濟前景暗淡,將出現兩次負增長的雙底現象,甚至可能會出現類似30年代的“大蕭條”。
對美國經濟持樂觀態度的主要是政府決策部門和一些經濟研究機構,
歸納其理由主要有:(1)美國工業生產今年連續6個月出現增長,其中6月份工業產值比上月增長0.8%,5月份工業產值亦從早先公布的0.2%增幅修正為0.4%,同時消費依然平穩增長,顯示美國經濟基本面依然健康;(2)經過連續11次降息,美國聯邦基金利率下降至40年來的最低點,企業和個人節省借貸成本500多億美元,降息對經濟復蘇的滯后效果陸續顯現,擴張性財政政策亦將繼續發揮作用,宏觀經濟政策有利經濟回升;(3)美國股市已降到5年前的水平,股市市值下跌一半以上,市盈率已接近長期平均水平,股市泡沫基本擠干,加之大公司財務丑聞的大量集中揭露和處理,有利于問題的及早解決,投資者信心將得到較快恢復。
對美國經濟持悲觀看法的主要集中在金融部門和部分經濟研究機構,他們認為美國正在為前十年經濟高速發展過程中積聚的大量泡沫付出昂貴的代價,一年內將出現再次負增長的雙底現象,其理由主要在于:(1)失業率居高不下,企業盈利下降,投資意愿減弱,消費增長岌岌可危,均顯示美國一些重要經濟指標尚沒有改善;(2)假帳丑聞的直接后果是大公司出現破產倒閉,也使投資者失去了對上市公司、會計公司和證券機構的信任,沉重打擊了公眾對美國資本市場的信心;(3)布什政府實行的一系列經濟刺激政策導致財政赤字連年加大,而利率水平已處于40年來最低點,美元貶值導致美國進口價格上升和通貨膨脹壓力加大,美國將面臨升息壓力,從而使美國政府的宏觀調控能力后勁不足。由于二季度后公布的經濟數據再次引起市場憂慮,因此對美國經濟走勢持悲觀態度的也在增加。
三、美國經濟會出現“大蕭條”嗎?
從理論上講,一國經濟的短期增長速度主要取決于該國當期的有效需求,即從短期看,只要投資者和消費者對利潤和收入的預期好轉,需求增加,處于衰退中的該國經濟就能恢復增長。問題在于,不同經濟指標往往提供不回的經濟信息,經濟指標的公布又是滯后的,因此我們只能從影響實體經濟發展的基本要素出發,探討美國經濟未來發展的可能趨勢。綜合看,我們對美國經濟短期走勢持謹慎的態度,認為出現“大蕭條”的可能不大,但僅以低速增長為主,同時經濟發展還將受到一些不確定因素的影響。
第一,消費者支出增速趨緩是影響美國經濟短期走勢的重要因素。如前所述,私人消費的強勁增長是促使美國經濟在2001年恢復正增長的關鍵,而私人消費的增長又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住房抵押貸款再融資、零息汽車貸款、減稅退稅以及處于歷史低位的利息率等因素。但是,一些不確定因素可能對未來消費者支出的增長帶來壓力。首先,房屋消費的大量支出促成了美國房地產建設熱近11年的持續,這不僅是正常周期的兩倍多,也是自二戰以來最長的,去年美國新房和舊房的銷售量分別比2000年增長了2.6%和2.7%。但房地產的銷售熱潮也大大刺激了房價的上漲,最近數據顯示,房地產市場已經開始觸頂回落,到今年6月,新屋動工總量較2月份的峰值已減少約6.5%。由于目前的房地產消費熱中有相當大部分是受低利率政策刺激而提前入市,并帶有一定的投資成分,所以價格膨脹中的泡沫成分是存在的。一旦房地產泡沫破滅,其過程將是漫長的,加之股市泡沫破滅的雙重“負財富效應”,其對私人消費的影響將是致命的。其次,由于美國儲蓄率很低,消費者過度的消費能力主要來源于不真實的私人房產和財產的資本利得,家庭貸款占GDP的比例高達75%,消費者負債已達到史無前例的高度,加之油價上漲等可能因素的影響,消費者未來購買能力將受到極大限制。8月份美國消費者信心指數已跌至93.5的去年11月以來最低水準,顯示未來私人消費增長趨緩的隱憂不可忽視。
第二,企業擴大投資支出的能力不足直接影響美國經濟恢復增長的力度。在GDP計量中,存貨變化是最敏感的指標,它往往決定GDP的增長水平。美國商務都數據顯示5月和6月企業庫存均增加0.2%,中斷了始于去年4月開始的企業庫存下滑趨勢,對制造業恢復增長有正面作用,但另一方面企業投資支出和新訂單疲軟,以及生產價格指數PPI的下降,又使整個制造業前景面臨障礙。加之二季度以來美國經濟運行中出現的一些直接影響企業投資的現象和問題,如股市的下跌、企業利潤的下降,以及企業財務假案頻繁暴露引起的誠信危機等,均嚴重影響著投資者的投資愿望和投資信心,也使國內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在下半年可能繼續放慢。
第三,巨額財政赤字對政府支出的壓力是影響美國經濟走勢的另一重要因素。據美國國會預算辦公室預測,與前總統克林頓執政時期美國國庫創下的2370億美元盈余(2000財年)相比,美國布什政府的財政預算在2002年將虧損1570億美元,2003年將虧損1450億美元。巨額財政赤字問題已引起美國民主黨和共和黨的激烈爭辯,美國也可能通過打擊伊拉克擴大政府支出以拉動經濟增長,但無論如何,財政赤字的惡化,終將使美國經濟復蘇面臨極大的制肘。
第四,貿易逆差的持續擴大和外資流入下降對經濟走勢的影響不容忽視。美國一直存在巨額貿易逆差,經常項目赤字龐大,美國商務部最新公布的第二季度貿易赤字再創新高,達到1300億美元,遠高于第一季度1125億美元的貿易赤字。吸收外商直接投資或購買股票與債券投資,一直是美國彌補經常項目赤字的重要手段,但近期受到公司丑聞、油價波動和戰爭疑云等利空消息影響,美國資本市場開始受到打擊,二季度外商凈直接資本投資已暴跌至86億美元,為1995年來的最低值;而上半年外商直接資本投資僅為196億美元,與2001年的1080億美元和2000年的2460億美元相比大相徑庭。在泡沫經濟時期因大量公司合并收購而涌入美國市場的大量資金紛紛離去,加之日本和歐洲等投資大戶在全球經濟不佳和美國市場動蕩的情況下,不愿繼續追加在美的投資,均導致美國對外資的吸引力逐漸下降,亦成為經濟復蘇的一大障礙。
有一種觀點對照歷史上幾次大的經濟危機,發現美國經濟近年的表現有相似的特征:如此前相當長一段時間存在一個主要發展的熱點行業,股票價格的狂漲暴跌,社會勞動生產率的提高導致生產過剩,以及社會輿論的盲目樂觀等。由此認為美國經濟將可能出現類似30年代的“大蕭條”。但研究后我們認為,雖然此次美國戰后第10次衰退具有一般衰退的共同點,如生產下降、市場萎縮、股市狂跌、利潤下降、企業倒閉和失業大增等,但這次衰退又是在IT革命引起產業結構調整和經濟全球化加快發展的背景下發生的,與過去衰退相比,有其不同的特點,因此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避免經濟“大蕭條”的發生。
第一,經濟周期與股市波動并非完全同步。二戰后美國股市共經歷了15個波動周期,其中1995年以前經歷的14個波動周期中,有8個波動周期與經濟周期同步,6個波動周期與宏觀經濟波動無關。從波動幅度看,這14個周期中收縮期最長的為37個月,股市下落幅度最大的1973- 1974年時的標準普爾500指數共下跌43.4%,而本次股市波動從2000年3月股市從高峰下落開始到現在已有30個月,納斯達克綜合指數下落幅度已超過73%,是以往歷次股市波動周期中沒有見過的。盡管如此,仍然無法單純憑借彈性較大的股市的起落證明經濟周期的走勢,股市泡沫破滅會加重衰退的程度,但與“大蕭條”并沒有必然的因果聯系。
第二,美
國勞動生產率仍處于較快的增長。勞動生產率的高低對經濟增長起著重要的作用,今年一季度美國勞動生產率猛增8.6%,大大高于1996-2001年平均年增長2.43%的水平,也帶動了當季經濟的快速增長;二季度勞動生產率雖然按年率計算僅上升1.1%,顯示經濟復蘇勢頭有所減弱,但與大蕭條仍相距較遠(前9次衰退期間生產率平均下降0.6%)。一般認為,當前美國企業盈利改善的潛在狀況正處于90年代以來的較佳狀態,生產率的提高也已超過1970年以來任何一次經濟復蘇的水平,并且具有繼續改善的潛力。
第三,IT革命帶來的技術創新有助于減緩衰退的程度。IT技術的普及和廣泛應用不僅促進了勞動生產率的增長,也使政府和企業可以更加有效地監控經濟運行,對宏觀經濟和微觀經濟發展進行實時調控,提高經濟調解效力;同時信息技術又具有升級換代快的特點,經過一段時間的調整,信息技術的投資有望恢復增長,從而可以緩解企業資本投資軟弱乏力的問題。
第四,美國經濟的實力與活力是建立在經濟全球化飛速發展的基礎上的,它不僅具有世界經濟強國轉嫁危機的優勢,同時無論在實體經濟領域還是在信用領域,其自身應付危機的能力都在不斷增強,其經濟活力與韌性不會因為某些周期性問題或突發事件的沖擊而消失,這些也決定了短期內美國經濟出現“大蕭條”的可能性不大。
由于目前尚未有經濟數據或NBER報告宣布衰退結束,因此美國此次經濟衰退將持續多長時間現仍是未知數。與戰后歷次衰退相比,此次衰退具有持續時間長、程度較深、復蘇前景迷茫的特點。從持續時間看,迄至今年6月,衰退已持續16個月,多于前9次平均時間(11個月);從嚴重性看,去年GDP曾連續3個季度負增長,GDP從最高點到最低點下降3.1%,高于戰后衰退期平均下降2.2%的水平(失業率低于過去20年的平均失業率6.2%)(表2)。同時,此次衰退與科技革命引起的產業調整相關,衰退率先由高科技產業開始,經濟減速和衰退是由供給而非需求問題所帶動,因此由衰退到復蘇的調整過程可能更為復雜和艱巨,調整的難度也相對較高。
表2:戰后美國經濟10次衰退的長度與程度對比
衰退時間 持續月數 從最高點到谷底 GDP下降的 衰退期間最高
GDP下降% 季度數 月份失業率%
1948.11-1949.10 11 3.6 3 7.9
1953.7-1954.5 10 2.6 3 5.9
1957.8-1958.4 8 3.2 2 7.4
1960.4-1961.2 10 0.5 2 6.9
1969.12-1970.11 11 0.1 3 6.1
1973.11-1975.3 16 3.4 5 8.6
1980.1-1980.7 6 2.2 2 7.8
1981.7-1982.11 16 2.8 4 10.8
1990.7-1991.3 8 1.3 3 6.8
2001.3- 3.1* 3 6.0
注:*為今年第1季度數值除以去年第2季度數值的結果。
資料來源:美國商務部與勞工部網頁關于GDP和失業率的相關數值。另參見《國際問題研究》2002年第3期。
美國經濟短期內出現雙底衰退的可能性也不大。在美國經濟史上,出現雙底衰退的情況很少,最近一次是1980年1月和1981年7月的雙底衰退。當時的原因主要是,剛走出衰退的美國經濟出現了兩位數的通脹,為了應付通脹,美聯儲一再提高利率,從而扼殺了經濟復蘇的勢頭。今天的形勢與20年前大不一樣,通脹跡象不顯著,利率水平處于歷史低位,美聯儲貨幣政策也趨向于將經濟復蘇作為首要目標;同時目前尚無明顯跡象會出現“資金外逃—美元貶值—物價上升—美聯儲加息—經濟衰退”的惡性循環,因此估計短期內暫時不會出現所謂的“雙底現象”。多數經濟學家也不相信美國會出現日本式的長期低迷,因為美國企業競爭淘汰機制遠比日本有效,宏觀經濟政策的調控能力和空間也大于日本。
基于以上分析,我們對美國經濟短期走勢的判斷簡短歸納為:(1)短期內美國經濟將受到多方面不確定因素的影響,總體趨勢以低速溫和增長為主,GDP增長率仍將反復波動,但出現“大蕭條”或雙底衰退的可能性不大;(2)此次衰退同時面臨周期性調整和結構性調整的難題,調整的復雜性相對較大,糾正泡沫經濟后遺癥所需的時間將會較長,同時與戰后前幾次衰退后的復蘇相比(復蘇頭一年的增速一般超過6%),即使復蘇也將是比較溫和的;(3)美國政府會充分利用其在政治、經濟和金融等方面所擁有的大國優勢,擺脫目前所處的經濟困境,因此我們在對其經濟走勢持謹慎態度的同時,還應對其短期內可能出現的各種發展動向給予高度的關注。
四、美國經濟低速增長對世界經濟穩定和我國經濟發展的影響不容忽視
在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的今天,世界經濟發展的同步性趨勢日益增強。美國此次經濟衰退不僅導致2001年美日德三大經濟體出現20世紀70年代中以來首次同步性衰退,也使東亞一些國家和拉美國家相繼陷入衰退,可見美Y國在全球化中仍居主導地位,對世界經濟的影響規模和程度均超過以前。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已在今年8月發表的全球經濟展望報告中將全球主要經濟體的經濟增長預期進行下調,其中將美國2002年和2003年的經濟增長預期分別調降0.1和0.8個百分點至2.2%和2.6%,將歐元區今明兩年經濟增長預期分別調降至1.1%和2.5%,將日本今年經濟增長率調整為萎縮0.5%。當然,美國經濟周期波動對世界經濟的影響并不同步,一般在繁榮期別國的得益小于美國,而在衰退期別國仍有機會獲得發展的空間。
我國出口貿易在2001年曾因美國經濟增長的減速而出現下滑,但統計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我國出口貿易并未受到美國經濟持續衰退的拖累,貿易總額比一年前增長了14.1%。盡管如此,兩國在出口商品結構方面的差異,是造成這種情況的重要原因,即在個人收入增長減速和對經濟增長預期下降的情況下,美國市場對海外產品的需求更多轉向廉價日用商品。美國經濟的低速增長和復蘇的不確定性,將在很大程度
上帶來中美貿易形勢的不確定性,同時美國通過貿易保護主義或美元貶值等措施降低貿易逆差的可能性依然存在。另外,我國出口商品的結構特點,也將使中美貿易增長與經濟增長的關系更為微妙,對此我國外貿行業必須及早制訂應對措施。
國際資本流入美國的減緩趨勢在一定程度上為我國吸引外資帶來了機遇,因為我國經濟的穩定增長和市場環境的改善,使我國市場成為外商規避風險和獲取回報的有利選擇。統計數據顯示,今年1-7月我國吸引外資總額較去年增長34.9%。今后我國一方面要充分利用自己的優勢,進一步擴大吸引外資的力度;另一方面,對于國際資本在當前不確定的國際經濟環境中短期大規模流動可能帶來的風險和不穩定因素,必須給予高度的重視和警惕,以確保我國經濟的持續、快速、穩定增長。
【美國經濟尚無“大蕭條”之虞】相關文章:
描寫凄涼蕭條景象的句子03-05
“尋寶”有跡可循 “價值”尚無脈絡08-05
電子市場蕭條原因何在08-05
虞中情懷作文08-21
游虞山作文11-03
中國經濟尚無力支撐全球發展08-17
美國經濟調整及其對中國的影響08-12
虞河更比桂林美作文08-11
虞河的仲夏夜作文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