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code id="ya7qu"><span id="ya7qu"><label id="ya7qu"></label></span></code>

    <b id="ya7qu"><bdo id="ya7qu"></bdo></b>
    <wbr id="ya7qu"><optgroup id="ya7qu"><strike id="ya7qu"></strike></optgroup></wbr>
  2. <u id="ya7qu"><bdo id="ya7qu"></bdo></u>
    現在位置:范文先生網>經濟論文>稅務論文>淺析“教育產業化”和“擴招”

    淺析“教育產業化”和“擴招”

    時間:2023-02-21 19:33:29 稅務論文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淺析“教育產業化”和“擴招”

    一、教育,一個特殊的行業而非普通產業。

    淺析“教育產業化”和“擴招”

      

    教育,是國家的根本!無論對國家而言還是對家庭而言,都需要投入巨大的財力和精力。它是一項宏大而長遠的投資項目和事業,根本不同于任何產業。國家投巨資辦教育,目的是培養下一代,以便將來更好的建設、管理和發展自己的國家;家庭投巨資送孩子上學,也是希望他(她)將來能更好的發展、做出更多的成績。十年樹木,百年樹人。祖宗經過盛衰沉浮得出的結論,在今天“教育產業化”的宣傳下,一下子變得如此輕微和蒼白。

      

    那些提倡“教育產業化”的人們,確實有“標新立異”的革命性思想。但這種思想是否科學、合理和正確,則有待歷史來證實。改革開放20多年來,黨和政府始終把經濟建設放在首位,把經濟發展作為第一要務。所以,我國才擺脫了貧窮、滿足了溫飽,并繼續向國富民強的小康社會前進。但決不能在“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幌子下,把所有的行業和部門統統納入追求經濟效益的范疇。記得在上世紀60、70年代,毛澤東同志提出“以糧為綱,農、林、牧、副、魚全面發展”的農業方針。可是,各地的基層官僚們認識膚淺,一窩蜂地劈山造田、填湖造田、毀林毀草造田,不但糧食生產沒有搞上去,還造成了大量的長期的生態災難!這難道不是慘痛的教訓嗎?

      

    教育是一個特殊的行業,尤其是基礎教育!即使講“教育產業化”,也是無論如何不能按照“投入——產出”之經濟效益的觀點來衡量的“產業”!如果以“教育產業化”  來片面追求當前的經濟利益是合理的,那么,晚清時期明碼標價的“賣官”現象也是合理的。因為“賣官”所得的金錢,可以彌補官方財政的不足;而且官位可以年年換人,財政可以歲歲有入。這不是荒唐至極嗎?

      

    國防是一個只有巨大投入而沒有當前的利潤回報的行業,國防投入的回報是當國家面臨戰爭威脅和戰爭時,能遏止戰爭的爆發或以勝利回報國家。國家和政府辦教育,也同樣只有金錢的持續不斷地大量投入,沒有利潤的滾滾回報。所回報的產出是一批又一批的高素質的文化、科技、管理人才和建設者,他們只有在以后的工作中才有可能回報國家和政府。從這個層面上分析,“教育產業化”的觀點是何等荒唐!

      

    民間辦教育,應該大力提倡。在追求利潤的現代市場社會,純粹的不求回報的慈善家是少數;商人和投機者是多數。為了贏利目的的民間辦學,是商人和投機者尋找新利潤的一個領域和行業。只要它教育出的學生質量好、水平高、能得到社會的認可,就會有生源,也就會有利潤,就可以長期辦下去。否則,就關門大吉。

      

    政府投資教育的目的如果被歪曲,轉而追求以利潤為目的的眼前利益,則弊多利少、誤入歧途,而且貽害無窮!筆者從來沒有聽說有哪個科技水平發達國家,其政府的教育搞“產業化”?  因為這樣會導致教育的真正目標喪失!從而損害國家的長遠利益和社會效益!以科技、教育最發達的美國、日本和歐洲強國而言,這些國家還沒有實施這種執政措施。如果有某個國家這么做了,那么這個國家的文化教育水平和科技水平肯定不是很發達。如果有某個國家這么提倡了,也僅是當前的執政者為了掩人耳目、搜刮錢財的一種幌子,是這個國家的政府對外吸引教育資金的一種手段。


      

    在教育要實行“產業化”思想的指導下,在各自具體利益的直接驅動下,學校收取學費就成為一種最簡單、最有效和最快速的斂財手段。只要在政府規定的范圍內,最大限度的招收學生,就可以獲得最多的金錢!這種做法是在政府保護下的強制行為,具有非理性的一面。它不具有產業領域的任何公平競爭性、開放性、自由進出性和科學性,也不具有必要的法律基礎!

      

    首先,任何一所官方學校,都是政府多年甚至幾十年的長期投資的積累。如果講“產業化”,這些積累就是投資的資本,就象一座工廠,資本應該有回報。對學校投資的回報應該通過不斷收取學費而逐漸獲得,這些收入應該上繳國家財政、而且還應該繳稅。所以,學費應該至少包括四部分:國家的投資、學校的費用、學校的利潤及相應的稅收。從產業化這個方面談,目前我國教育的體制還不具備“產業”的基本素質或條件。其次,對于依法治國、依法從政而言,向民眾收取任何一項費用,必須經過嚴格的法律手續或程序、經過人民代表大會的審查。否則,就是不合理的收費。學費收入規模巨大,涉及到中國的家家戶戶,可是,目前我國竟沒有一項有關收取學費方面的法律。所以,收取學費缺少法律基礎。而且,目前對學費的收入和使用不透明、不公正、不科學,缺少有效的制約、監督。難道總理或教育部長的行政批文就可以有這么大的權利嗎?再次,對于接受教育的一方而言,由于人們收入差距的拉大,學費已經成為城市低收入家庭和大多數農村家庭的子女接受正規教育、特別是高等教育的首要屏障。從而就有可能造成貧者更貧、窮者更窮的惡性結果。這是不公平的和不合理的,是社會文明某種程度的倒退。另外,對于官方校長而言,只要其在任內收取了足夠多的學費——支付教職員工的獎金和補助、購買教學設備和儀器、興建校舍等,其就有一定的認同感和成就感。這種注重于表面的“形象工程”的思想和做法,有可能使這些校長陷入官位與權勢、人事與金錢的“經營”之中。這與現代學校管理所要求的科學與民主性、開放與進步性以及非官位性與非經營性大相徑庭。

      

    在國家教育資金嚴重不足的情況下,收取學費是一種最迅速的獲得資金的手段。以大學為例:按照1460萬在校大學生,每個學生平均3.5年繳納1.75萬元學費,總計2555億元,平均每年730億元。對于政府或說政府的大學而言,一下子多出來730億的收入——或者作為再投入用于高等教育,這可是巨大的收獲!但是,對于國家財政支出而言,這每年多出的730億元,教育部門和學校是如何花掉的、花得是否合理和規范,民眾無以所知、無從所問。

      

    學校本來是一片凈土,學習與研究的凈土。可是,近幾年來,你看那些鼓起腰包的官方的校長、書記,轉眼之間財大氣粗,變得如此囂張、猖狂和不可一世。從幼兒園的園長、小學校長、中學校長到大學校長或院長,他們手中有巨大的財務權和人事權,似乎個個是老子天下第一。似乎在他們的眼里,已經不在乎培養出的學生素質的高低和能力的優劣,而只有招收了多少學生、發了多少獎金和補貼;他們的眼里多半是金錢、地位和權勢。你看那些校長、書記,已經失去了昔日教書育人、憂國憂民的道德和情操,變得和一心牟利的資本家一模一樣。你看那些本來應該是學術帶頭人、學科帶頭人的校長、主任,已經沒有任何知識分子的謙虛、好學和奮進,變得如同那些官僚們一樣勾心斗角、花天酒地。世界各國的競爭是人才的競爭,說到底是教育的競爭、教育制度的

    競爭,而教育質量的競爭則是其核心。看一看目前的中國學校,有多少校長、主任、教師真心實意地關心教育質量的提高、研究如何提高教育質量?他們至多不過是希望并努力使學生們考個“高分”罷了。照這樣下去,學校還能培養出更多的優秀人才嗎?嗚呼,中國的悲哀!嗚呼,民族的悲哀!

      

    就我國的國情而言,政府教育的“產業化”,勢必造成教育的根基——官方學校——的“牟利化”,同時造成學校校長、主任的“官僚資本家化”和“官位化”。這與教育的無牟利性、追求科學性、自由開放性、民主性和不斷進步性根本對立,無益于我國教育的長期、健康的發展和整個社會的長遠利益。

      

    二、高校發展是一個過程,擴招應該有一個合適的“度”。

      

    高校實行擴招,圓了許多渴望步入大學門檻的年輕學子的夢!使更多的孩子們有機會接受更高深的教育,使他們有更廣闊的空間自由的飛翔。這是好事!培養更多的受到高等教育的人才對我國現代化建設非常重要,這是科教興國戰略的具體貫徹和實施。但是,高校擴招應該有一個“度”,在一定時期內和一定階段,超過這個“度”就弊多于利!

      

    就社會總體而言,各個行業應相互協調、同步發展。就經濟基礎、生產力的發展水平和上層建筑或意識形態的關系而言,意識形態領域的發展不可能超越太多或步子太大。教育應該是意識形態或上層建筑領域中一個特殊的行業,教育可以優先發展,國家可以做一定程度的人才儲備。但是人才儲備應該有一個臨界值,大于這個臨界值很可能會帶來嚴重的惡性結果。筆者認為,如果國民經濟以8—10%的速度增長,高校擴招的規模無論如何不應該高于12—14%,——這個數字也高于我國人口的凈增長速率。

      

    就政府而言,基于對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所做的一定規模的人才儲備,或者出于拉動內需市場的動機,或者是為了減輕高中畢業生的就業壓力,或者是遏止教育資金的大量外流……  爆炸性地實行高校大規模擴招,在短期內無疑會一定程度地達到上述目的。但長期看,就當前中國社會的現實水平而言,已經大大超過了這個臨界值,從而有可能產生不利的影響。

      

    今年有212萬大學畢業生。然而,拋開今年“非典”的不利影響的原因,事實上我國現在的就業狀況(具體說是生產力發展水平)還難以一下子全部吸收這212萬高等人才。有人預測今年大學畢業生真實的就業率應該在60——70%,還有30—40%的畢業生在短期內無法獲得工作崗位——這就意味著約七、八十萬高等人才失業。多么巨大的浪費!今后幾年,大學畢業生的人數規模比今年還要大(如官方數字為:2004年260萬、2005年320萬),就業壓力將更大。對于那些由于各種原因一時還找不到合適的工作的畢業生,他們的心理壓力有多大?他們父母的壓力有多大?從經濟效益方面來看,他們的投入何時才會有有利的產出或回報?

      

    高校教育的發展是一個過程,決不能一蹴而就!不但教育質量的提高是一個長期的、腳踏實地的過程,教育規模的擴大也是一個長期的、腳踏實地的過程。過多地超越了生產力的發展水平和社會的實際承受能力,就會有不利影響甚至很壞的影響。高校擴招的步子,應該稍微快于國民經濟的發展步子,不應該太大、太急,不應該急功近利,否則要栽跟頭。面對數量巨大的剛大學畢業就要失業的“高級失業人才”,我們當時政策的制訂者以及受益的學校,應該有什么感想呢?難道僅僅是專業不對口、擇業面太窄、擇業眼光太高或目標太理想等簡單的理由可以回避的嗎?難道與盲目地大規模擴招沒有必然的和直接的關系嗎?

      

    改革原來科舉式的“精英教育”  而推行素質式的大眾教育的高等教育制度是教育發展的趨勢。但中國人口數量龐大,不可能讓所有的年輕人都接受高等教育,也沒有財力來保證每年500萬、600萬甚至700萬的大學生招生規模。在現階段,盲目追求高等教育人才占國民人口較高比率的做法有不符合中國國情的片面性。但是,根據中國的國情和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可以設法保證讓有幸能接受高等教育的青年人成材、設法使他們成為優秀而杰出的人才,并且設法使他們畢業后能很快投入于工作以回報社會、國家和他們的家庭。做不到這一點,即使有能力每年能培養500萬或更多的大學畢業生,也只能是高級勞動力;做不到這一點,那就是造成了巨大的財富浪費、人才浪費和社會心理負擔,是政策的片面性和短視性。

      

    三、教育產業化和高校擴招帶來的不利影響將顯現出來。

      

    在“教育產業化”的背景下,擴大招生規模和收取學費的措施,正在使中國的教育步入另一個誤區:剛擺脫傳統僵化的單一模式而又進入追求經濟利益的畸形。昂貴的學費使越來越多的中、低收入家庭不堪重負,這些家庭“望學生畏”,從而有可能導致這一階層的更加貧困。通過大規模擴招引致教育消費,從而試圖拉動內需的經濟發展的觀點是短視的和片面的。

      

    如前所述,中國的百姓在其子女高中和大學的教育投入為約8530億元,約占目前居民儲蓄存款80000多億元的10%以上。而據說中國約70%以上的普通民眾擁有全部儲蓄存款的約20%,即16000億元。可以計算出,8530億元占有16000億元中的53%以上。中國的普通百姓,出于對知識的渴望和對子女的培養,投入是何等巨大、犧牲又是何等巨大!為了孩子的學業,許多低收入家庭或貧困家庭舉債度日,生活艱難。  如果再計算中國家庭對子女在小學、初中的教育支出,恐怕這16000億就剩不了多少了?在這樣的教育投資的巨大壓力下,中國的百姓還有多少人會肆無忌憚的全方面消費、從而強勁拉動經濟的增長?筆者通過對中、低等收入家庭的調查認為,出于對子女長期教育投資的壓力的考慮以及其它原因,中國普通居民的儲蓄還將繼續保持增長態勢。

      

    大學前幾年大規模擴招的負面影響會越來越顯現出來,教育產業化的負面影響也將越來越顯現出來。等兩者的影響相互疊加作用的時候,其對社會的不利影響將超出人們的想象。

      

    第一:必須明白的一點是,如果到在今后5——10年時間里,越來越多的大學畢業生剛出校門就失業的話,那么,有許許多多的家庭特別是低收入家庭、在分析了“投入——產出”的效益比后,會斷然中斷對子女的高等教育的投入,轉而引導其孩子從小就學習掙錢的手藝或一些初級的技術,以便能很快地謀生。筆者的幾位朋友,其孩子在今年的高考中成績不理想。在是否復習而明年再考的問題上,這幾位朋友則持反對態度。他們顧慮

    到“如果明年仍考個專科或一般的大學,畢業后則難以找到合適的工作。這樣,還不如現在直接到社會上闖,比如學習一手專門的技藝如汽車修理、電器修理或者廚師什么的。”

      

    第二:如何保證城市低收入家庭和眾多農民家庭的子女接受正規而持續的教育,已經成為社會關注的一個焦點。這個問題如解決不好,也必將發展成為嚴重的社會問題。這將是教育及社會文明的倒退!搞勤工儉學只是獲得一定的收入,僅僅是大學生陽光燦爛下的一面。筆者通過網上調查,發現那些來自低收入家庭的大學生,心理壓力巨大。他們最痛苦、最艱難的時期是每學期交納學費的時候:苦于學費的巨大壓力,許多女孩子做了娛樂圈里的“小姐”或有婦之夫的第三者;也有男孩子不時冒出想偷盜的念頭。

      

    第三:對于那些高收入家庭,出于對中國高等教育質量的擔憂和對孩子未來的就業前景的憂慮,也將會越來越多的把子女送到國外的大學學習或深造。這就更加無法遏止中國教育資金的外流趨勢。筆者的兩名同事就下狠心把孩子送到國外學習:一位把自己的女兒送到加拿大讀高中以及大學;另一位則把兒子送到意大利讀大學——學時裝設計。

      

    正是由于上述三方面的相互影響,筆者擔心:一定時期以后,沒有足夠生源的且沒有高素質生源的、經過大規模發展建設的高校,將有可能付出沉重的代價!中國的教育界,也將付出慘痛的代價!

      

    中國的教育需要不斷改革,但應做好全方面的調查、研究和預測,應有科學規劃和長遠眼光,應及時糾正改革過程中出現的不利因素或消除消極影響,從而確保教育事業的健康發展。

     


    【淺析“教育產業化”和“擴招”】相關文章:

    教育產業化我之見08-17

    新大綱和新教材淺析08-12

    淺析網絡經濟的分類和規則08-05

    為教育產業化劃定邊界08-17

    關于教育產業化問題的經濟思考08-07

    淺析*區城鎮建設與發展的思路和對策08-12

    淺析當前影響警民關系的因素和對策08-12

    淺析索賠雙倍工資案件的特點和問題08-05

    淺析我縣畜牧業發展的定位和措施08-12

    国产福利萌白酱精品tv一区_日韩亚洲中字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亚洲欧洲高清无码在线_全黄无码免费一级毛片
    1. <code id="ya7qu"><span id="ya7qu"><label id="ya7qu"></label></span></code>

      <b id="ya7qu"><bdo id="ya7qu"></bdo></b>
      <wbr id="ya7qu"><optgroup id="ya7qu"><strike id="ya7qu"></strike></optgroup></wbr>
    2. <u id="ya7qu"><bdo id="ya7qu"></bdo></u>
      久久久国产精品视频! | 特黄国产禁在线观看 | 亚洲综合在线另类 | 熟女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 久久综合国产乱子伦 | 日本天堂免费网站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