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淺談中國企業對坦桑尼亞投資問題研究
淺談中國企業對坦桑尼亞投資問題研究摘要:非洲是中國企業走出去發展的前沿陣地;坦桑尼亞有著豐富的資源和良好的吸引外資政策。而中國與坦桑尼亞的合作由來已久,隨著兩國經貿關系的發展,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欲到坦桑尼亞或與其經濟政治環境相類似的非洲國家投資。因此,研究中國對坦桑尼亞投資問題也有了重要的現實意義。
關鍵詞:中國;企業;坦桑尼亞;投資
一、坦桑尼亞國內概況
坦桑尼亞作為中國企業投資非洲的首選地之一,其本身有著天然的優勢;坦桑尼亞國內政局穩定,近些年經濟持續快速的發展,是非洲國家中發展速度較快的國家之一;在坦桑尼亞投資既可以利用其豐富的自然資源又可以利用其政府為吸引投資制定的優惠的政策。
第一,經濟發展情況。坦桑尼亞位于非洲東部、面積945087km2,人口3400萬,其經濟以農牧業為主,結構單一,基礎薄弱,發展水平低下,是世界上最不發達國家之一;農業作為坦桑尼亞第一大產業,產值約占GDP的50%.近年來經濟運行平穩,礦業、旅游業外資流入增多,截至2009年,GDP總額為2063億美元,增長率為6.1%,出口18億美元,其中中國和印度為主要出口國,主要出口產品為:黃金、咖啡、腰果、棉花及其他加工產品。近些年經濟發展迅速,但是其經濟基礎仍然薄弱,主要依靠礦業、旅游業和農牧業;基礎設施比較薄弱,水、電、通訊等費用高,且供應不穩定,企業運營成本高等因素成為制約坦桑尼亞經濟發展的瓶頸。
第二,國內資源環境。坦桑尼亞有著豐富的農業、旅游業以及礦業資源。農業方面:坦桑尼亞擁有可耕地3950萬公頃,土地肥沃,但是其利用率不到20%,坦桑尼亞位于熱帶有著發展熱帶經濟作物和水果的天然優勢。旅游業方面:坦桑尼亞旅游資源得天獨厚,自然景觀多種多樣。近幾年隨著其政府對旅游業發展的重視,當地旅游業得到了長足的發展。但是由于坦桑尼亞國內管理水平低下、基礎設施建設不完善等原因阻礙了其旅游業的持續發展。礦業方面:坦桑尼亞礦產資源豐富,現已查明的主要礦產有:金、金剛石、鐵、鎳、磷酸鹽、煤以及各類寶石、銅、錫、鉛、鈾等。目前除天然氣、黃金、鎳等礦產有較大規模開發外,其他多數仍未得到有效開發利用。坦桑尼亞的礦產資源潛力非常大,還有很多露天礦床,較易于開采。
第三,政策環境。近些年坦桑尼亞國內政局穩定,大力發展睦鄰友好關系,是非洲國家少有的內政穩定的國家之一。自1990年以來坦政府在世界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的支持下執行經濟整改計劃,推行私有化,致力于營造良好的投資環境,坦桑尼亞政局長期穩定,經濟持續發展。以市場化、私有化和投資貿易自由化為特征的經濟體制運行比較平穩,投資法和新近設立的“出口加工區”為外來投資提供了較多優惠政策。作為東非共同體和東南非經濟發展共同體成員,市場潛力較大,除了經濟發展命脈的行業外幾乎所有的行業都對外開放,在坦桑尼亞投資可以享受很多的優惠政策,如稅收優惠、政策幫扶以及金融支持等。
二、中國企業在坦桑尼亞投資的現狀
據坦桑尼亞投資中心相關報表顯示:截至2008年1月,中國在坦投資的各類商業企業為71家,注冊資本總額約為1.5億美元,投資領域涉及農業畜牧業(3個)、自然資源開發(6個)、旅游業(1個)、制造業(43個)、建筑(6個)、交通運輸業(1個)、服務業(11個)。目前,經商務部批準或備案在坦桑尼亞投資設立的大型企業主要有:
第一,中坦航運有限公司,1967年6月成立,目前是東非地區唯一擁有遠洋運輸船舶的海運公司,現有一萬五千噸級遠洋船舶3艘。貨運量和周轉量每年都保持較好勢頭,目前該公司與中遠相關單位共同介入船舶的買賣和租賃業務,以求得到長期、穩定、較高的投資回報。
第二,坦中合資友誼紡織廠,1996年10月登記注冊,注冊資本1700萬美元,其中,中方為873萬美元。1997年4月開始生產運行。由于種種原因,經營狀況不盡人意,2002年已通過中國政府優惠貸款,進行二期技術改造,二期技改后生產能力有所提升。
第三,中坦制藥有限公司,2001年3月正式投產,中坦合作項目,中方占股55%,坦方45%,主要生產撲熱息痛、阿司匹林等藥品。
第四,中國安能建設總公司承建的于2007年2月份竣工的坦桑尼亞CP3國際工程投資項目;坦桑尼亞CP3管網整修和加固工程是坦桑尼亞政府通過其執行機構——達累斯薩拉姆供排水局進行達累斯薩拉姆市供水系統的整修和擴建的項目,改擴建管線長約83km.
中國民營企業和個體人員在坦桑尼亞的投資額約有1100多萬美元,產品包括涼鞋、絹花、建材、水產、果汁等及開辦餐館、旅館、診所、家具制作、制鹽、紙制品生產等領域。另有個體餐館8家,中醫診所約18家。
三、中國企業對坦桑尼亞投資中出現的問題
根據目前中國企業在坦桑尼亞投資實際情況來看,效果并不盡人意,雖然中國政府也擴大了對這些企業的支持力度,但在對坦桑尼亞投資中經濟效益好且有影響的中國投資項目較少,綜合中國企業在坦投資的虧損原因可以發現很多的問題。
第一,對國家政策的依賴性過強。由于中國一直以來對坦的政策導向是以援助為主,所以相應加大了對坦桑尼亞投資企業的資金支持以及政策上的傾斜,這些政策雖然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中國企業在坦桑尼亞的發展,但是過多的資金和政策的支持也會帶來一系列的不利影響,中國在坦桑尼亞企業目前出現的問題是過度依賴國家的資金和政策的扶持,其結果導致管理體制落后、生產效率低下,員工普遍的生產積極性并不高,產品的競爭力不大;而一旦中國減少了對這些企業的支持,則其就會很容易因為各種原因出現虧損的局面,坦中合資友誼紡織廠就是一個例子。
第二,員工素質不高。由于坦桑尼亞本身的工業落后,其技術水平相對來說比較低,而其國內的技術工人更是稀缺,中國部分企業在坦桑尼亞投資面臨的就是這個問題,很多工作計劃都很不錯但是在具體工作上就面臨無人可用的地步,并且由于當地員工普遍的接受能力較差,嚴重影響了在坦桑尼亞投資企業的生產質量以及技術革新的進程;由于中坦遠隔重洋,氣候與生活習慣不同,文化差異巨大,尤其是當地的生活條件艱苦,工作環境較差,面對當地文化習俗的不同,工作的思路和效率也有很大差異,所以從國內調派優秀技術人員的成本比較高,隨著中國在坦桑尼亞企業規模的擴大,這個人才缺口也會越來越大,而從國內調派往往會出現如入鄉隨俗、環境適應等問題。
第三,產品競爭力不強。國際競爭壓力與中國投資者內部競爭壓力增大,可謂內外競爭性并存。仍以紡織業為例,目前,歐盟已經與非洲國家形成了一個分工協作的紡織服裝產業鏈。歐盟將其占有技術優勢的紡織面料出口到非洲國家,或直接到這些國家投資設廠,利用當地便宜的勞動力加工生產成服裝成品,再銷售。其結果是,大多數非洲國家的紡織品依托于歐盟強大的技術實力,占據著相當大的市場份額。而中國的紡織業投資在坦桑尼亞,由于技術水平較低,相對來說除了價格優勢外,并沒有其他顯著的優勢,由于坦桑尼亞本身市場狹小,在這種情況下中國的紡織品并不具備強大的競爭力,長期以往其市場份額必然會不斷的萎縮,最終影響到中國在坦投資的企業效益。而在其他的在坦桑尼亞投資行業中,中國基本上都不占優勢。
第四,企業運營成本較高。這方面主要的原因在于坦桑尼亞國內的狀況。坦桑尼亞國內基礎設施建設落后,交通狀況很差,目前交通主要以公路為主,但是全國有很多地方公路建設都不完善;水、電、燃料價格高,其電力工業發展滯后,電力供應嚴重短缺,斷電現象經常發生,坦桑尼亞國內工業用電價格較高,約為周邊國家的2倍-3倍;并且坦桑尼亞勞動力價格較高,勞資矛盾多,相較于非洲其他的國家,坦桑尼亞的勞動力價格高了將近1倍;再者坦桑尼亞政府官僚主義盛行,辦事效率低下,官員貪污****等現象嚴重;以上種種原因都導致了目前在坦投資企業的運營成本加大。這些因素也是現有項目經營困難及影響中方擴大投資的主要原因。
四、中國企業在坦桑尼亞投資的對策
目前中國企業在坦桑尼亞投資中出現的問題,既有客觀的環境因素的制約,又有主觀上政府政策和企業方面的因素影響,因此,中國政府和企業需共同努力,這樣才能促進中國在坦桑尼亞的企業壯大以及可持續發展。
第一,擴大在坦桑尼亞的企業的自主權。國家也需要放寬對在其國企的控制力度,給予他們自主的發展選擇的空間;可以嘗試把國內的國有企業股份制改革的模式復制到在坦桑尼亞投資的國有企業上面;也可以在維持中國控股的基礎上吸引部分的其他資本投資,以達到減低國家負擔同時能夠有充裕的資本使自己得到發展;同時要改變一貫的以援助為主的政策導向,要使企業明白去坦桑尼亞投資是為了獲得可觀的利益而不僅僅是支援;國家要形成有利于幫扶在坦桑尼亞的企業長期可持續發展的優惠政策,而不像現在僅僅是單純的資金支持。
第二,加強員工培訓。選調坦桑尼亞優秀的員工到中國進行技能培訓,提高其專業技能;其結果既可以提高坦桑尼亞的技工水平又可以為中國的企業提供優質的當地員工,還可以促進中國文化在坦桑尼亞的滲透;增加坦桑尼亞來中國留學的學生名額,從教育的角度循序漸進的改進;在國內遴選一批既具有專業技能又有吃苦耐勞的精神以及精通管理,具有良好的語言溝通能力而且開創事業的敬業精神的員工到坦桑尼亞發展,給予這些員工較高的福利補貼等,可以以互動的方式促進在坦桑尼亞的中方人員與其本地居民的交流與合作,使其盡快適應當地的習俗。
第三,化壓力為動力,提高競爭力。面對競爭我們因該努力提高自身競爭力,強化我們在價格方面的優勢,彌補由于技術水平低下而導致競爭力不足的劣勢。加大技術創新的力度,鼓勵企業依托坦桑尼亞的實際情況合理地調整技術方針和生產模式來提高產品競爭力;建立優質的銷售渠道以及良好的售后服務體系,以“軟實力”增強產品的競爭力,以服務取勝;樹立良好的產品信譽;在以維持中國投資企業聲譽的情況下,可以采取靈活多面的經營方式,尋找到適合自己在坦桑尼亞的持續發展的方法,提高自身競爭能力。
第四,開源節流,降低成本。在基礎建設方面,由于目前坦桑尼亞國內基礎建設發展有限,在短時期內基礎設施落后的情況并不會得到太大的改善,這就需要在坦桑尼亞企業想方設法地減少企業運營的成本,依托當地已有的交通路線合理布局生產基地,相較于坦桑尼亞的內陸交通來說其海運更為發達,中方企業可以考慮把生產基地建設在離海港較近的地方,節省交通成本;同時中國的工程建設企業也可以加大對坦桑尼亞投資的力度,協助其建設基礎設施,另一方面也為中國企業在坦桑尼亞的發展提供便利。
參考文獻:
1、宋國明。坦桑尼亞礦業投資指南[J].國土資源情報,2006(6)。
2、坦桑尼亞前總統姆卡帕談中非關系和非洲形勢[Z].2007-09-12.
3、中國信保。坦桑尼亞投資與經貿風險報告[J].國際融資,2009(6)。
【淺談中國企業對坦桑尼亞投資問題研究】相關文章:
淺談關于高職德育問題研究08-24
新世紀投資戰略問題研究08-07
淺談國內外生態投資研究綜述08-05
投資基金立法中的若干爭議問題研究08-05
淺談制約農村中學高效課堂建設的問題研究07-30
ETF投資策略的淺談08-05
淺談探索問題的方法08-17
證券投資基金持有人機構化問題研究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