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證券投資基金面面談(八)--基金規模多大為好
投資者在選擇證券投資基金(以下簡稱基金)時,基金規模是投資者必須考慮的基本因素之一,這對那些初次涉足基金投資的投資者尤為重要。
雖然從理論看,在基金行業中存在著一定規模經濟,但在實際運作過程中,小規模基金和大規模基金卻各有優勢。小規模基金而言的優勢主要表現為:易于操作、持倉量有限、可以避免投資過度分散。這種優勢往往在大盤處于跌勢時可以得到淋漓盡致的發揮。據筆者對今年三季度大盤下跌過程中不同規模基金表現的實證研究發現,規模小的基金整體上優于較大規模的基金。較大規模的基金,由于擁有足夠的資金進行分散投資,不僅可以有效降低投資風險,而且在國內基金管理費率與規模相關性不大的情況下,可以提取更多的管理費用,為基金吸引和留住優秀的基金經理,這將有助于基金業績的提高。一般而言,在大盤處于上升和盤整時期,較大規模基金的表現往往好于小規模基金。但是,如果基金過于龐大,那么則可能帶來一些不利因素,如基金投資組合可選擇的股票數量下降、交易成本上升、投資管理日趨模式化等,而這些都將是抑制基金獲取超額投資回報的主要因素。
那么,對于初次涉足基金投資、并想長期持有的投資者來說,多大規模的基金是其理想的選擇呢?筆者認為,判研的依據有兩個:其一,可以利用美國經濟學家G.J.施蒂格勒的“生存原理”來解決規模選擇問題。施蒂格勒通過統計得出結論:凡在長期競爭中得以生存的規模都是最佳規模,進而可推論,在市場中所占份額的擴大就意味著這一規模是該領域的最佳規模。目前國內市場20億左右基金共有13只,幾乎占據整個基金業的1/3,它們比較符合“生存原理”的要求;其二,從不同規模的基金歷史業績表現中尋找“適度規模經濟”的基金。筆者曾對1999年——2001年中期33只不同規模基金的凈值與規模相關性進行過實證分析,研究表明,在這33只基金中規模為20億(共11只)凈值表現優于其他規模的基金。因此,筆者認為,在目前國內基金市場中,規模在20億左右的基金具有“適度規模經濟”。它們對初次涉足基金投資、并想長期持有的投資者來說,應該是一種較為理想的投資品種。
(華泰證券 張俊)
上海證券報(2001年12月24日)
【證券投資基金面面談(八)--基金規模多大為好】相關文章:
證券投資基金交易行為與市場影響實證分析08-08
美國創業投資基金介紹08-18
證券投資基金發起人法律地位初探08-18
基金投資顧問合同04-18
分析QFII與基金公司投資行為異同08-18
船舶產業投資基金發展路徑研究08-14
基金實習報告12-17
基金培訓心得04-11
基金品牌口號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