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透析基金發行難”系列之二:基金特長有待認同
本報記者楊國成余聞
針對近期基金的發行不暢,有市場人士說:如果巴菲特來發新基金,任何時候都不會發不出去。這句話聽似“戲言”,實則入木三分,切中時弊。
基金管理在本質上是一種金融服務,投資者愿意將錢交給基金公司管理,承擔一定的風險,當然期待相應的投資回報。巴菲特被人擁戴,當然是因為其連續、穩定、高額的贏利水平。然而,僅僅看到結果是不夠的。對基金管理公司而言,還必須看到結果背后的原因。巴菲特的號召力在于他超越了一般的散戶或機構,有明確的投資理念與策略,嚴格的投資紀律以及良好的信譽。
“賣基金究竟是在賣什么?”“基金根據什么去投資?”對于這種直截了當的問題,在我國還不成熟的基金市場上,投資者似乎還很難找到明確的答案。基金給人的感覺無非是炒炒股票、做做國債,沒有特別的東西。真實情形當然不是這么簡單,不少基金管理公司在具體操作中有自己的投資標準和獨特手法,但令人遺憾的是,目前,多數基金管理公司對證券投資不敢發表自己的獨到見解,有的甚至說不清自己基金的類型特征,對于真正運行后的結果心中也沒底。
有市場人士指出,投資者對基金運作理解越不清楚,對基金業的發展越不利。基金公司發行基金時不能繼續“模糊處理”基金契約,而應旗幟鮮明地亮出自己的投資理論與投資方法,做到賺錢賺得明明白白,虧錢也虧得清清楚楚,以最大限度地爭取投資者的理解。只要基金經理對自己的理論與方法有信心,只要基金能獲得與契約相符的預期收益,基金必然會得到投資者的認同。即使證券市場出現階段性波動,投資者也會堅定長期持有的信心。
有了務實的投資理論,有了可行的專業投資技術,基金作為有別于儲蓄、國債、股票等投資品種的特長就一目了然。不過,這種特長有多大的吸引力,與中國證券市場的發展程度有很大關系。天相投資顧問公司董事長林義相認為,證券市場復雜到一定程度后,基金才會充分發揮專業理財的優勢,顯示出基金產品與服務的附加值,基金才會有更大的市場。
基金一級市場出現短暫的失衡,表明投資者的選擇取向在變。普通投資者在一定程度上已冷卻了基金發展初期狂熱追捧的激情。保險公司也不再進行撒網式投資,開始重視基金公司的投資研究、風險管理、服務水平等核心競爭力。現實的壓力提醒基金業不能停留在粗放式管理和低層次競爭上。該是基金打出“智慧牌”的時候了!
來源:中證網
【“透析基金發行難”系列之二:基金特長有待認同】相關文章:
糧食風險基金直補對基層農發行的影響及對策08-12
基金實習報告12-17
基金培訓心得04-11
基金品牌口號01-24
基金申請書04-06
基金申請書05-05
美國創業投資基金介紹08-18
基金調查報告05-18
助學基金申請書10-27
基金自查報告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