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中國股市場從頭來
文/陳功
現在的國內資本市場困難重重,中國證監會剛剛改組完畢,就有人為新任證監會主席可能進行的改革和將推出的措施與結果,挨個進行了推導和“算命”,不過,得出的結果卻是“嚴重不樂觀”。說白了就是,市場對新來的尚主席充滿同情,因為他面對現在的局面也沒轍兒。
中國的股市真的糟糕至如此地步嗎?
很多人還記得,過去我們曾經爆發過有關中國股市“推倒重來論”和“千點論”的大爭吵,爭吵的雙方都曾被另一方冠之以“糊涂”、“外行”、“別有用心”的稱謂,但就在這些帽子尚在天空亂飛之際,冷靜的觀察家已經注意到,“推倒重來論”其實已然兌現,我們現在的市場已經被“推倒”,只是還沒有“重來”。如果有人不相信這一點,那么,我們可以來看看市場現實。
首先是指數。看待市場指數表現,我們需要有一個動態的眼光,現在的指數雖然與當初開始起飛的千點時期相比,高了二三百點,但由于市場擴容迅速,總市值與那時相比已有了很大的增長。因此,如果以現在的總市值作“分母”看待、比較市場指數這個“分子”的話,那么,現在的指數恐怕是已經回歸到了千點時代。一個明顯的結論是,我們的股票市場還沒有認真去“推”,它就“倒”了。
再來看看市場性質上的變化。根據權威部門的消息,截至2002年11月底,在3452萬個滬市A股賬戶中,持有股票的賬戶為1466萬個,其中,市值低于10萬元的賬戶超過九成,市值超過100萬元的賬戶只有53293個。這些數據表明,現在的市場已經是一個典型的散戶市場。雖然交易中確實存在利用多賬戶的情況,因而賬戶和資金分布似乎并不能說明問題。但請不要忘記,現在大量的機構資金已經離場,或長期觀望,或轉投實業,因此,確認目前的市場性質為散戶市場是沒有大問題的。
明確的是,指數的變化以及市場性質的變化都表明,散戶現在是市場絕對主導,機構兵敗千里,資金黑洞漸顯而無法收拾,這種情況下,市場其實已經回歸起始點,猶如股市剛剛開始建立的時候。而要讓這樣的市場出現逆轉談何容易,悲觀者之所以悲觀,其實也就是看到了這一點,才會出現面對現在的市場,誰也沒轍的說法。
不過,戰略分析往往就是從定性開始的,如果我們可以確認現在的市場是個散戶市場,那么,政策上的解決辦法不但存在,而且很簡單。要做的僅僅是回歸原始,像那個“原始的時代”一樣去出臺政策就可以了。現在記憶力好的人可能依然記得,過去的那個時候是允許銀行資金以各種方式進入市場的;那個時候是通過《人民日報》評論員文章來表明政策傾向的;那個時候是不會用各種標準之類的門檻來約束和限制投資者進場的;那個時候也不會在投資者身上找稅源。總之,辦法有很多,也確實比較“原始”,不過,既然市場已經是“原始的”,推出的政策“原始”些也未必不可行。
過去,我們嘗試過、引進過各種“非原始”的政策,有些政策傾向非常的“現代化”,但結果怎么樣?大力發展機構投資者的政策,變成了除了基金之外,限制其他投資者的政策門檻;鼓勵發展機構投資者,變成了對中小投資者的嚴重忽視;證券市場國有企業一統天下的同時,塑造了數百億的壞賬;公司治理停留在表面功夫的同時,大量弄虛作假的公司卻層出不窮。所有這一切的結果是:市場參與各方的嚴重對立!
我們現在的情況是,首先,政府與市場是對立的,政府一方要把大量的企業推向市場,而市場一方均不愿為此“買單”;其次,投資者與被投資者是對立的,投資者希望上市資產良好,而上市公司卻希望以圈錢為主,對改進自己并不感興趣;第三,中國的市場特色與西方市場慣例是對立的,西方投資者絕對是希望挾大量資金進入中國市場的,但問題是,中國市場的環境和上市資產的質量并不與這種愿望相配合,而且很少有人愿意按照西方標準改變自己。應該說,是這三個基本“對立”,要了中國證券市場的命!
顯然,調和并且逐步淡化這些矛盾,恐怕惟一的解決之道是讓“海龜”回歸大海,監管當局必須轉而奉行“親民”政策,真正去關心散戶的切身利益,并以散戶來吸引各方投資者的資金進場;同時,推動輿論造勢,因為事實上能夠左右散戶投資意志的還是輿論,而不是機構主力,我們機構主力的成長速度,遠遠跟不上散戶所擁有資金量的成長。要想解決問題,不動員起他們,市場在整體上就難以動員起來。
《新財經》雜志社
【中國股市場從頭來】相關文章:
優秀共產黨員事跡材料(藥監局市場股股長)08-16
對中國產權市場定位的思考08-16
中國是“非市場經濟國家”?11-18
市場調查報告--本土品牌主導中國廣告市場08-12
到失業股、就業股學習鍛煉的三點體會08-16
嬉 說 股 票08-12
股神巴菲特的名言08-23
一股暖流作文08-24
貧窮是一股力量08-25
教育股工作總結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