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對我國上市公司經營業(yè)績的基本分析與判斷
來源:全景網絡深圳證券交易所博士后工作站 葉青 大鵬證券有限責任公司 王婧
上市公司是股市的微觀基礎,其經營的好壞對股票價格有直接影響。在成熟股市,股價主要由盈利來推動,公司的經營前景好,股價會上升,反之會下降。那么,我國上市公司的整體經營狀況如何,其經營業(yè)績與股價波動是否存在一定的相關關系,本文對1996-2000年上市公司業(yè)績波動軌跡及相關方面做了全樣本分析,指出了一些引人注目的現(xiàn)象,提出了令人思索的問題.
□我國上市公司絕對盈利水平呈增長趨勢,上市公司主營收入和總資產的成長性較好,但利潤的成長性較差,盈利能力有所減弱
□1996-2000年我國虧損上市公司數、虧損金額呈上升趨勢,虧損公司數占公司總數比重近年有所下降,虧損額占凈利潤總額比重呈波動變化;絕大多數虧損上市公司屬于暫時性虧損,但有不少虧損上市公司具有連虧效應
□上市公司經營業(yè)績綜合質量變化經歷了兩個階段,1996-1998年上市公司質量不斷提升,1999-2000年上市公司質量有變差的跡象
□上市公司經營質量與股價波動的關系表現(xiàn)為,當年高質量的上市公司在當年有較好的市場表現(xiàn),當年低質量的上市公司當年的市場表現(xiàn)較差;上市公司質量信息對市場中股票價格的變化有提前反應
一、我國上市公司經營能力趨弱
我國上市公司經營業(yè)績總體情況表現(xiàn)為以下特點:
1、上市公司絕對盈利水平呈現(xiàn)增長趨勢。1996-2000年上市公司主營業(yè)務收入、主營業(yè)務利潤連年增長。2000年主營業(yè)務收入、主營業(yè)務利潤的平均值分別為986541906元和194174925元,比1996年分別增長了58%和243%,凈利潤除1997年有所下降外,1998-2000年也出現(xiàn)遞增趨勢,2000年凈利潤為70384324.7,與1996年比較,增長了21%。
2、上市公司盈利能力有所減弱。每股收益從1996年的0.33元,減少到2000年的0.20元;凈資產收益率1996年為15.57%,2000年竟然出現(xiàn)負值,這主要是由于虧損公司的虧損額占凈資產的比例過大而引起;資產報酬率1996年為9.89%,2000年下降為5.29%。
3、上市公司主營收入和總資產的成長性較好,而利潤的成長性較差。1996-2000年各年主營收入增長率和總資產增長率均為正值,說明上市公司主營收入和總資產的成長性較好。而凈利潤增長率除1997年為正數外,其余年份均為負數,說明我國上市公司利潤的成長性較差。
4、上市公司資產運作總體狀況基本良好。從權益資本規(guī)模來看,我國上市公司每股凈資產變化比較穩(wěn)定,基本上保持在2.5元左右。從資本結構來看,資產負債率在45%-50%之間變動,說明資本結構比較合理。從資產的流動性看,上市公司流動比率、速動比率除1997年較高外,其它年份在1-2之間變動,總體來看,上市公司的短期償債能力較強。從上市公司管理資產的效率看,1996年上市公司的應收帳款和存貨周轉速度較高,平均周轉天數分別為4天和7天,而2000年二者分別為60天和15天,雖然周轉速度有所降低,但基本上還在正常范圍之內,說明上市公司應收帳款和存貨總體管理水平尚可。
二、上市公司經營業(yè)績行業(yè)和地區(qū)差異明顯
上市公司由于所從事的行業(yè)不同和所處的地域不同,其經營業(yè)績會表現(xiàn)出差異。我國上市公司經營業(yè)績在行業(yè)和地區(qū)上的差異特點表現(xiàn)為:
1、從盈利能力來看,2000年從事傳播與文化產業(yè)和電力、煤氣及水的生產和供應業(yè)的上市公司盈利能力較強,而從事綜合類和批發(fā)零售貿易的上市公司盈力能力較弱;貴州、安徽、寧夏、北京、江蘇的上市公司較強,而福建、海南、深圳、湖北、廣東的上市公司較差。
2、從成長性來看,2000年信息技術業(yè)、農林牧漁業(yè)和金融保險業(yè)的上市公司成長性較好,而社會服務業(yè)、批發(fā)零售貿易和制造業(yè)上市公司成長性較差;安徽、新疆、寧夏、北京、廣西的上市公司成長性較好,而四川、深圳、河南、天津、云南的上市公司較差。
3、從資產運作狀況來看,傳播與文化產業(yè)、電力煤氣及水的生產和供應業(yè)較好,綜合類、房地產業(yè)、金融與保險業(yè)較差;江西、北京、湖南、內蒙古、安徽的上市公司資產運作總體狀況較好,海南、青海、深圳、上海、新疆的上市公司較差。
三、上市公司虧損出現(xiàn)新的情況
1996-2000年我國上市公司虧損情況具有以下特點:
1、虧損上市公司數、虧損金額呈上升趨勢,虧損公司數占公司總數比重近年有所下降,虧損額占凈利潤總額比重呈波動變化。虧損上市公司家數、虧損金額除1999年有所回落外,其它年份比上年都有增加。虧損上市公司家數1996年為32家,2000年增加到98家,增長了2倍;虧損金額1996年約為20.9億元,2000年增加到138億元,增長了5.6倍;虧損公司數占公司總數比重近年有所下降,1998年虧損公司數比重最高,為9%,2000年下降到8.8%;虧損額占凈利潤總額比重呈波動變化,1998年最高,為24.1%,1999年大幅下降,為14.1,而2000年又有回升,為17.5。
2、上市公司虧損與行業(yè)景氣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在歷年虧損公司中,制造業(yè)、綜合類上市公司虧損家數最多,而金融保險業(yè)、電力、煤氣及水的生產和供應業(yè)虧損家數少。將虧損上市公司數按行業(yè)分類可見,1996-2000年制造業(yè)、綜合類盡管每年虧損公司家數不同,但他們每年都是虧損家數最多的行業(yè);金融、保險業(yè)五年來沒有一家公司虧損。這說明上市公司虧損與行業(yè)景氣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夕陽產業(yè)公司經營不景氣,虧損面較大,而朝陽產業(yè)、基礎產業(yè)經營景氣,虧損面小。
3、虧損上市公司地域分布廣,并且
經濟越發(fā)達地區(qū),上市公司越多,虧損公司也越多。1996年虧損公司家數多的省市為深圳、上海、海南、遼寧、四川,虧損公司數占上市公司總數比重大的省市依次為海南、深圳、遼寧、四川、陜西。2000年虧損公司家數多的省市為上海、深圳、四川、廣東、海南、福建,虧損公司數占上市公司總數比重大的省市依次為海南、福建、貴州、廣東、四川、深圳。可見,歷年虧損上市公司多、比重大的地區(qū),多是經濟發(fā)達、上市公司多的地區(qū)。
4、虧損上市公司數量與上市公司上市時間呈正相關關系,上市時間越短,虧損上市公司比例越小。在1996-2000年虧損上市公司中,大多是1993年、1994年和1996年上市的公司。
5、絕大多數虧損上市公司屬于暫時性虧損,但有不少虧損上市公司具有連虧效應。從統(tǒng)計看,1996-2000年年報中,僅虧損一次的上市公司有108家,這些上市公司很快扭虧為盈,屬于暫時性虧損。而虧損發(fā)生過兩次的有67家,發(fā)生三次的有15家,發(fā)生四次的有9家;連續(xù)兩年發(fā)生虧損的上市公司有58家,連續(xù)三年虧損的有14家,連續(xù)四年虧損的有4家,連續(xù)五年虧損的有3家,表明一些上市公司虧損狀況很難扭轉,其虧損具有連續(xù)性、復發(fā)性特征。
四、上市公司經營質量綜合評價偏低
前面,我們從上市公司經營業(yè)績的單項指標和不同層面進行了分析,描述了上市公司的基本經營狀況。然而,由于每個指標僅反映上市公司每個經營側面的情況,同時,每個上市公司在不同指標、不同層面的表現(xiàn)會有很大不同,因此,為了綜合反映上市公司經營業(yè)績及其質量狀況,我們需要對上市公司經營業(yè)績進行綜合評等。
這里我們選擇12個財務指標,采用加權平均方法計算各上市公司得分,并參考標準普爾 S&P 評級公司、穆迪 Moody 公司評級標準等方法,根據綜合評分將上市公司經營質量分為9級;并將上述9個等級按照上市公司綜合經營業(yè)績分為好、較好、一般、差四種質量類型,1-3級,為質量好類;4-5級,為質量較好類;6-7級,為質量一般類;8-9級,為質量差類。根據上述評等方法,得到各年上市公司評等結果,將其整理得到歷年上市公司質量分布表和質量狀態(tài)轉移概率表。我國上市公司經營質量狀況表現(xiàn)為以下特點:
1、上市公司經營業(yè)績綜合質量變化經歷了兩個階段。1996-1998年質量好和較好類型的上市公司家數連年增加,比重連年增大,而質量差的上市公司數和比重連年下降。1996年質量好的上市公司有89家,占當年上市公司總數的比重為11.6%,1998年該類公司數增加到166家,比重增加為15.3%;1996年質量差的上市公司有129家,占當年上市公司總數的比重為16.9%,1998年該類公司數減少到73家,比重減少到6.8%;1996年質量差的上市公司多于質量好的上市公司,1998年則相反,質量好的上市公司大大多于質量差的上市公司,說明這一時期上市公司整體質量向好。
1999-2000年上市公司質量有變差的跡象。1999年與1998年相比,質量好的上市公司和質量差的上市公司無論在絕對數量還是相對數量上,都有所減少,而處于中間質量(較好和一般)狀態(tài)的上市公司數量和比重都有所增加,說明1999年是上市公司經營業(yè)績發(fā)生轉折的一年。2000年較1999年,質量差和中等類型的上市公司數量增加,比重上升,說明2000年上市公司經營質量普遍變差,但質量好類上市公司數量、比重有所增加,且質量好的上市公司數量仍然高于質量差類上市公司數量。因此,整體來看,2000年我國上市公司質量變差,但并未明顯惡化。
2、上市公司經營質量狀態(tài)有變化規(guī)律。質量好的上市公司一般在下一年度質量下降變?yōu)檩^好的占一半左右,質量差的上市公司在下一年度質量提高變?yōu)橐话慊蜉^好的占很大比例;而質量較好的上市公司質量變化比較穩(wěn)定,繼續(xù)保持質量較好狀態(tài)的比重最大。
1999年質量好的上市公司在2000年能夠繼續(xù)保持的,僅為11.18%,而由質量好變?yōu)檩^好的上市公司所占比重最大,為51.32%;1999年質量差的上市公司在2000年經營質量仍然沒有起色的比重較小,為14.71%,而質量由差轉變成一般或較好的比重較大,分別為36.76%和38.24%;1999年質量處于中間狀態(tài),2000年繼續(xù)保持這一狀況的比重最大,能夠繼續(xù)保持較好狀態(tài)的為44.55%,能夠仍然維持一般狀態(tài)的占39.83%。其他年份的狀況與此類似。
經營業(yè)績與股票價格波動關系
理論上,上市公司是股票市場的微觀基礎,其經營業(yè)績和質量對股價波動會有決定性的影響作用。在我國,現(xiàn)實與理論是否吻合?是否質量高的上市公司會有較好的市場表現(xiàn),而質量差的上市公司市場表現(xiàn)會較差?
為了分析這一問題,我們在質量評等的基礎上,將評等為1等的上市公司作為高質量股票組合,將評等為9等的上市公司作為低質量股票組合。由于當年的評等結果是根據當年的財務指標計算的,而當年的財務指標是在下一年才公布的,因此我們分別計算各年高質量股票組合和低質量股票組合當年每日股價指數和后一年(即財務指標公告年份)每日股價指數。
這樣,如果當年的上市公司質量與當年的股價波動有相關關系,說明上市公司質量對股價波動有超前影響作用,市場對上市公司質量好壞信息的反應提前;如果當年的上市公司質量與后一年的股價波動有相關關系,說明上市公司質量對股價波動有正常影響作用,市場對上市公司質量這一信息的反應正常。根據這樣的思路我們得出了計算結果。
從當年的上市公司質量與當年的股價波動關系來看,各年的高質量組合平均收益率都高于其低質量組合的平均收益,例如,1996年高質量組合收益為0.0025,而低質量組合收益為0.0018;2000年高質量組合收益為0.0021,低質量組合收益為0.0014,很明顯,當年高質量的上市公司在當年有較好的市場表現(xiàn),而當年低質量的上市公司當年的市場表現(xiàn)較差,這說明上市公司質量對股價波動有超前影響作用,市場對上市公司質量信息有提前反應效應。
從當年的上市公司質量與后一年的股價波動來看,1996年高質量上市公司在年報信息公布后的1997年的組合收益率為
0.0018,高于低質量上市公司在后一年的組合收益率(0.0007),除此之外,1997-2000年的高質量上市公司在相應后一年的市場收益率反而低于低質量上市公司在后一年的市場平均收益,這從另一側面說明,上市公司質量好壞信息在信息未公布的當年已提前反應,而在信息公布年上市公司質量信息對市場中股票價格的變化并未產生正的影響作用.
【對我國上市公司經營業(yè)績的基本分析與判斷】相關文章:
我國證券期貨業(yè)上市公司高管薪酬與企業(yè)績效的實證分析08-05
我國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體系分析08-05
我國上市公司分行業(yè)成長性分析08-05
上市公司托管經營信息披露問題分析08-07
我國上市公司的資本結構與代理成本問題分析08-07
我國上市公司的資本結構與代理成本問題分析08-07
上市公司托管經營信息披露問題分析 論文08-08
我國高科技上市公司股票價格分析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