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財務危機預警系統理論研究與實證分析
對于財務危機惡化的上市公司,描述性分析表明:制造業公司依然比重最大。而財務危機程度最嚴重的公司在批發和零售貿易行業所占比重都比較大,僅次于制造業。隨著財務危機惡化程度的加重,財務危機不同程度公司的平均資產規模是遞減的。
我們發現資產規模在1億元到10億元的公司最易出現財務危機。資產規模在100億元以上的公司出現連續兩年虧損的概率很小,而資產規模在50億元以上的公司出現連續三年虧損的概率很小,資產規模在20億元以上的出現資不抵債情形較小。
在虧損兩年后財務危機危機的惡化程度有加重趨勢,并且虧損程度越嚴重的公司,其債務負擔也越沉重,整體財務狀況都呈下降趨勢。
在判斷連續兩年虧損的公司是否會惡化成連續三年虧損方面,盈利能力和成長性、償債能力、清償資產/總資產指標的判別力強,而經營能力指標和現金流指標無判別作用。
研究表明,行業變量和規模變量在財務危機惡化預警系統中并不顯著,反映出行業因素和規模因素并不是影響上市公司財務危機惡化的主要因素。
本課題研究目的有兩個,一是通過實證研究檢驗出若干預警能力強的財務指標,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動態財務危機預警系統,并且能夠根據已建立的財務危機預警系統,運用現有的公開數據,預測出下一年度出現財務危機的公司,為投資者的投資決策提供依據;二是對已面臨財務危機的公司,通過實證研究檢驗出影響公司財務危機進一步惡化的因素,并建立動態財務危機惡化預警系統。
通過對上市公司財務危機預警系統及上市公司財務危機惡化的預警系統的研究,我們有如下結論:
1、上市公司的財務危機是一個時期概念,有開端和終止,從財務危機出現的那一時點起,直至公司破產都屬于財務危機過程,并且上市公司出現的財務危機有著程度之分。
2、在預測上市公司是否發生財務危機上,凈利潤比總資產、投資收益占利潤總額比重、應收帳款周轉率、營業利潤增長率、凈資產增長率、長期負債比總資產、凈利潤增長率、存貨周轉率等共8個財務指標有著顯著的判別作用。
具體而言,上市公司的投資收益占利潤總額比重和長期負債比總資產的兩個指標越大,即投資收益占利潤總額比重越大,長期負債占總資產的比重越大,上市公司虧損的可能性越大,而對于其他6個財務指標,如凈利潤比總資產、應收帳款周轉率、營業利潤增長率、凈資產增長率、凈利潤增長率、存貨周轉率,則意味著隨著這6個財務指標越大,上市公司虧損的可能性越小。
3、我們對建立的財務危機預警模型進行了預測檢驗,1998年模型和1999年模型的預測正確率分別達到68.8%和68.6%,預測出2001年有204家上市公司可能首次出現虧損。
4、對于財務危機惡化的上市公司,行業因素和規模因素并不是影響上市公司財務危機惡化的主要因素。我們的研究發現,債務因素是導致上市公司財務惡化成資不抵債情形或連續三年虧損的主要原因,對于由首次虧損變為連續兩年虧損的上市公司而言,除了財務因素外,經營因素也是導致其財務狀況惡化的重要原因。
對比資不抵債公司和每股凈資產界于0與1之間的公司,我們發現資不抵債公司債務負擔沉重,凈現金流和經營凈現金流指標都出現負數,其現金狀況要明顯弱于每股凈資產界于0與1之間的公司,并且虧損和負增長的幅度都大于每股凈資產界于0與1之間的公司。我們也發現資不抵債公司的資產風險主要集中在公司的流動資產方面,尤其是集中在應收帳款上,并且公司的資金來源中對負債的依賴性很大。
5、對于資不抵債公司和每股凈資產界于0與1之間的公司,我們建立了財務危機惡化預警系統,我們模型的判別率達到82.5%。
我們的模型表明:資產負債率和貨幣資金比流動負債兩個指標在判別公司每股凈資產是否小于0時有著重要作用,而這兩個指標都屬于償債能力指標,反映出債務負擔過重是導致上市公司財務危機惡化的重要原因。另外,貨幣資金比總資產、長期負債比總資產、留存盈余比總資產、經營凈現金流比流動負債、凈資產增長率等五個財務指標也有著一定的判別作用。
6、我們建立了監控首虧公司是否繼續虧損的財務危機惡化預警系統,模型的判別率達到98.7%。共有9個財務指標可以預警和判別虧損一年公司的財務危機是否繼續惡化,它們分別是貨幣資金比流動負債、凈利潤比總資產、主業利潤占利潤總額比重、其他業務利潤比利潤總額、投資收益占利潤總額比重、貨幣資金比總資產、主營業務收入增長率、營業利潤增長率、凈利潤增長率。
我們的研究發現9個財務指標在虧損一年的公司的財務危機繼續惡化過程中可以起到預警和判別作用。另外,我們也發現反映出投資收益占利潤總額比重不僅在預測上市公司是否虧損有著重要作用,而且在預測上市公司是否會出現連續兩年虧損上有著重要作用。總資產凈利潤率這個指標不僅在預測上市公司是否虧損有著長期預警作用,而且在預測上市公司是否會出現連續兩年虧損上也有著長期預警作用。
7、我們建立了監控連續虧損兩年的公司是否繼續虧損的財務危機惡化預警系統,模型的判別率達到100%,有5個指標可以判別和預警連續虧損兩年上市公司的財務危機是否繼續惡化,它們分別是流動比率、凈利潤比總資產、主業利潤占利潤總額比重、投資收益占利潤總額比重、凈利潤增長率。
在監控連續虧損兩年的公司是否繼續虧損的財務危機惡化預警系統的建立過程中,我們的研究對象是連續兩年虧損的公司和連續三年虧損的公司。我們的研究發現五個指標在連續虧損兩年的上市公司的財務危機繼續惡化過程中可以起到判別和預警作用。另外,我們也發現主業利潤占利潤總額比重和投資收益占利潤總額比重兩個指標不僅在預測上市公司是否連續兩年虧損有著長期預警作用,而且在預測上市公司是否會出現連續三年虧損上也有著長期預警作用。
附: 美國的預警制度
1、美國證券市場的盈利預警
在美國沒有專門規定預警的法規,對某項信息是否要披露,主要看該信息是否有可能對投資者判斷證券投資價值產生影響。美國的監管當局同時列舉了一系列屬于信息披露范圍的事項,其中盈利方面的信息排在第一位。
在美國的資本市場上,有一大批專業的分析師和機構對公司的盈利作出預測,同時大多數上市公司也就公司的盈利前景提供指導。兩者共同作用的結果就是在市場上形成了對該公司盈利的預期。目前全美的分析師有5000人左右,平均每家公司有13個分析師關注。
另外還有一些機構專門研究分析師對上市公司的盈利預測,諸如有多少分析師在研究該股票,其中盈利預測的最高值、最低值、平均值是多少等等。在美國,由firstcall公布的盈利預期已成為市場的公認預期。
許多公司在報表正式公布前更新業績預期,這被統稱為業績預報。在這些業績預報中,業績低于預期的,就叫盈利預警。預警內容一般既披露利潤也披露收入,而且絕大多數美國公司在預警中都公布具體的數字。
預警
的時間對投資者來說非常重要,從美國的實際情況來看,有一半以上是在會計期間結束前預警,其他在會計期間結束后預警。Intel公司在盈利預警方面做得非常好,它的報表的公布日期提前確定,同時在報表中確定下次更新業績預期的時間。美國上市公司的會計年度是由公司自主確定,可以從任何一個月開始。這樣,上市公司公布報表相對均衡,但也有報表公布集中的時間段。
在美國,上市公司業績預警的比較基準是市場對公司未來的盈利預期。即,當上市公司管理層估計或發現實際業績與市場上的預期不一致時,就要發布預警公告。美國公司除了對利潤預警外,還有部分公司對收入也進行預警,由此可見,美國上市公司把利潤和收入看成公司兩項最重要的財務數據,如果這兩項指標未能達到市場預期,就有必要預警。
2、業績預警公司的利潤下降幅度
我們隨機選取了美國2001年10月份到12月份發布盈利警告的451家上市公司作為我們研究的樣本,從451家預警的公司看,絕大多數公司在預警的同時都明確說明利潤或收入的具體情況,做出大致的估計。值得注意的是,美國上市公司在盈利警告中對盈利的估計相當準確,我們在盈利預測的公司中選擇了已經公布報表的32家公司,發現29家上市公司盈利的實際結果落在預警時估計的范圍內,只有3家公司落在盈利估計之外,且相差的幅度不大。
預計業績下降多少時需要預警是一個重要的問題。從美國的盈利預警上看,只要達不到市場預期,公司就會發出盈利警告。從預警公司的情況看,美國有許多公司在盈利或收入比市場預期下降不到20%就預警。
3、預警公告的時間
從美國的實際情況來看,在最近預警的150家公司中,有80家是在會計期間結束前預警,70家在會計期間結束后預警。另外一個重要的時間概念就是預警與報表公布的時間間隔。我們從150家公司中選擇了已經公布或已經確定公布報表時間的53家公司,發現最短的提前了5天,最長的提前了43天,平均提前20天預警。
作者:長城證券 來源:鑫網
【上市公司財務危機預警系統理論研究與實證分析】相關文章:
建立預警系統監控財務危機---上市公司財務危機預警系統理論研究與實證分析08-05
上市公司不良資產的實證分析08-05
上市公司投資決策行為的實證分析08-05
中國上市公司股票股利的實證分析08-05
中國上市公司管理層收購實證分析08-05
上市公司資產股權交易價格的實證分析08-05
中國上市公司債權治理效率的實證分析08-07
上市公司財務預警的實證分析08-05
四項計提對上市公司業績影響的實證分析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