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誰是最后的贏家? ——淺析網上交易與銀證通業務
聯合證券經紀業務部 桂韓珍
銀證通與網上交易均源于現代網絡信息技術這一共同技術平臺,前者解決的是證券交易資金結算問題,是在目前階段金融業分業經營格局下銀證聯合的一種金融創新,因在一定程度上實現了銀行與券商資源共享而贏得了生存空間;后者因突破了時空局限性,并能大大降低交易成本而成為證券交易方式創新的一種革命性成果。自誕生以來短短的幾年間已在全世界范圍內得以飛速發展,并引發了券商經紀業務的全面調整。兩者共同構成了我國證券經紀業務近幾年業務創新的主要內容,也是近階段券商經紀業務競爭的兩個主戰場。
網上交易
據統計,2001年我國證券市場網上交易全年成交額達3578億元,同比增長約一倍,占證券市場股票(A、B股)、基金全年總成交額81715億元(雙邊計算)的4.38%。目前已開通網上交易的國內券商已達60家,并且這一數字仍在不斷增長中。盡管目前網上交易所占比重仍較低,然而由于它昭示了未來市場的發展方向,其實際影響力遠遠超出數字本身。事實上,近兩年在網上交易方面率先取得突破的華泰證券與泰陽證券的異軍突起表明其對市場競爭格局的影響已然彰顯。如果說前兩年各大券商對于網上交易尚多持積極準備與觀望的態度,那么現在可以說已經容不得半點猶豫了,因為市場競爭的戰火在不經意中已經燎燃。在證券經紀業務整體不景氣的背景下,券商為了生存與發展,一方面要守住現有的地盤,另一方面還得不斷開發新客戶,拓展新的生存空間,而網上交易由于突破了地域空間限制,提供了一種廉價而便捷的遠程虛擬交易通道,既能創造大批新客戶,又為長期受制于營業網點局限、畫地為牢的地區性中小券商突出重圍提供了絕好的機會。這或許能夠說明為什么擁有網點優勢的全國性綜合券商早先對于網上交易并不如部分中小券商積極,而華泰與泰陽這類地區性券商能夠率先突圍也是偶然中的必然了。當然,笑得早未必笑得最好,幾家全國性大券商雖然暫時落后,但是應該看到,他們固有的網絡優勢、綜合服務能力優勢在網上交易大戰中是至關重要的決定因素。真正巨人間的較量才剛剛開始,最終鹿死誰手現在言之尚早。
應該看到,盡管網上交易大戰正如火如荼,但是到目前為止的發展狀況并不是十分理想,從網上交易的權重來看,既遠遠落后于其他主要國家和地區證券市場,也與我國信息產業的整體發育狀況不相協調,無論從券商還是投資者的角度而言,網上交易的潛力還沒能有效發揮出來,從某種意義上而言,網上交易在我國證券業的高速發展面臨著叫好不叫座的尷尬。出現這種矛盾的現象除了技術層面仍有待完善的因素,如安全性問題、帶寬與網速問題以及電腦普及程度的制約等,我們認為主要的制約因素有兩方面:一是政策法規方面的調整相對滯后,二是券商對網上交易普遍陷入“重技術、輕服務”的理念誤區、配套服務不到位。因此,要實現網上交易的真正飛躍發展需要有關各方做好以下疏通工作:
1.下調交易傭金、容許一定程度的自由傭金制。電子商務對傳統商業模式的沖擊是革命性的,必然要求相關的政策法規做出相應的調整,就證券網上交易而言,目前政策方面亟待調整的主要是傭金制度。從國際上看,網上交易之所以能夠對現有交易方式造成革命性沖擊,除了突破時空局限,提供了更便捷的交易方式與手段以及更人性化的服務外,恐怕更重要的一點是因為大幅度降低了交易成本從而使經紀商與客戶雙重受益,如靠網上交易迅速躥紅的嘉信證券所仰賴的主要法寶便是最原始的價格戰策略,當然它有一個前提,即自由傭金制度。而我國證券交易傭金仍實行價格管制,傭金偏高是不爭的事實,這使得網上交易的成本優勢完全無從發揮,加上目前我國上網費仍較高,因此它帶給投資者的實惠根本無從體現,這也說明了為什么在完全具備網上交易條件的現有股民中開戶率不高,使用率更低的真正癥結所在。我們注意到,有關主管部門近期對于市場反應強烈的交易傭金下調問題已有明確表態,相信解決問題為期不遠。
2.券商需及時調整服務方式、提高服務質量。網上交易的虛擬性改變了經紀商與客戶面對面的直接接觸方式,因此需要對原有的服務模式進行相應的調整與完善。實際情況是,多數券商在開展網上交易的同時,利用自己的網站提供了大量的證券資訊信息,與以前的咨詢服務內容相比有了很大提高,但這種咨詢服務基本上是同質性的,對網絡用戶而言毫無稀缺性可言,而針對不同用戶需求的個性化服務盡管在促銷宣傳中屢見不鮮,但真正實際做到位的恐怕不多。券商普遍陷入“重技術、輕服務”的理念誤區或許在一定程度上與對網上交易是一種技術創新的基本認知有關,但也反映出許多券商在最初開展網上交易時由于沒有眼前的實惠,出于同業競爭不得已而為之的被動心態。由于網上交易儼然已成為券商競爭的主戰場,利用網絡資源的優勢提升整體服務水平已是廣泛的共識。
銀證通
與網上交易不同,銀證通并不完全是舶來品,它是適應我國現階段金融體制的創新業務品種。銀證通在面世之初便贏得一片叫好聲,迅速成為各路券商市場競爭的主戰場之一。應該說,在現有體制框架下,銀證通或基于銀證通的其他類似銀證聯合創新業務品種無疑是券商與銀行突破混業經營限制,實現資源共享的有力工具。但與各路券商、銀行不遺余力地宣傳推廣的熱鬧背景不協調的是,實際的推廣效果多半難以令人滿意。個中原因不一而足,但概括而言不外乎幾點:其一,銀行現有體制的局限。由于不同銀行之間以及同一銀行不同地區之間多半不能實現有效聯網,使得銀證通的推廣只能立足于券商現有營業網點,不同的營業網點面對不同的合作對象進行著大量的重復勞動,既無法完全協調一致地開展促銷活動,也大大增加了券商的營銷成本;其二,由于客戶資源主要在銀行手中,而需求方主要是券商,這種利益關系格局造成券商在合作過程中從一開始便處于相對被動地位,可以說這是它的先天不足之處。從長遠來說,銀行在將來可能的混業經營中很可能成為券商的直接競爭對手,因此雙方合作從一開始便不免有些貌合神離。當然從近期而言,雙方合作仍是各取所需、利大于弊,只要雙方協調得當,促銷有力,仍可望給雙方帶來雙贏的結局.
來源:全景網絡
【誰是最后的贏家? ——淺析網上交易與銀證通業務】相關文章:
愛情擂臺,誰是贏家?08-15
龜兔賽跑作文:最后的贏家08-18
爭當“超市小贏家”作文08-15
超市大贏家作文05-16
誰是蘇南老大?08-17
誰是英雄作文06-20
誰是冠軍作文11-19
誰是英雄作文03-02
誰是臥底作文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