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淺析我國券商內部風險的評估與控制
來源:證券市場導報 廣發證券 張鴻羽風險收益對應原則是券商管理的核心。從廣義的角度來看,券商的收益可分為四大塊:證券承銷手續費、證券經紀傭金、資金營運利差和投資自營收益。每一種收益來源都伴隨著一定的風險,收益越高風險越大。而券商風險管理的目的就是要在風險的最小限和收益的最大限之間找到一個最佳契合點。
進入90年代,隨著金融市場國際化和網絡化進程的加快,國際游資如洪水猛獸,所到之處危機四伏、動蕩不定。從世界老牌商人銀行巴林銀行倒閉到日本山一證券公司和香港百富勤投資集團破產,從墨西哥金融風波到東南亞金融危機,凡此種種,令人驚心動魄。目前,改善金融機構的內控制度,加強金融監管和防范金融風險,已成為各國中央銀行和證券監管部門的主要任務之一。投資銀行業一直被認為是潛在金融風險最大的領域,從摩根斯坦利和迪恩威特證券公司合二為一,到1997年9月旅行者集團對所羅門公司的收購、12月美林與英國水星基金的合并,乃至英國巴克萊集團、國民西敏銀行對下屬投資銀行業務的調整重組,走強強聯合發展之路,正是當今投資銀行家們迫于規避金融風險的一種形態。
我國券商面臨的風險及其成因分析
根據馬科維茲和夏普的現代投資理論,券商風險可分為系統性風險和非系統性風險。系統性風險又稱為宏觀風險,往往是由經濟周期運動和宏觀經濟政策等因素引起的,對于券商而言,屬于不可分散風險。因此,我們通常所說的風險控制一般都是指非系統性風險的控制。券商面臨的非系統性風險包括:流動性風險、資本充足性風險、信用風險、發行風險、結算風險、經營風險、財務風險等。
一、我國券商面臨的風險
1. 流動性風險
證券公司是一種特殊企業,從某種意義上講,是個“拿紙換錢”和“拿錢換紙”的風險行業,一旦客戶用紙換不到錢,風險便油然而生!岸嗝字Z效應”將使公司很快陷入危機中。造成流動性風險的主要原因在于券商的財務結構中資產流動比率過低,在經營不利時,由于頭寸和金融產品不能及時變現,投資者得不到現金支付而造成恐慌。據統計,截至1996年底,中國十大證券公司流動比率均低于90%,還有部分券商只有60%左右,而摩根斯坦利的這一比率高達98%。
2. 資本充足性風險
這一比率可以通過凈資產負債率來衡量。我國對券商的凈資產負債率的最高限額為10:1,然而,有些中小券商在急于擴大規模思想的驅使下,負債比率遠遠超過警戒線。一旦經營困難,這些券商將陷入資不抵債的境地,破產清算是其最終的結局。
3. 信用風險
指券商不能滿足客戶提取現金或不能按時償還流動負債而引發的信用危機,主要是由券商挪用客戶保證金引起的。據統計,全國證券機構共有客戶保證金1450億元,占證券公司資金來源總額的50%60%。
4. 發行風險
券商在進行承銷業務時,往往要為發行公司提供前期資金需求,這就是通常所說的“過橋貸款”。但是如果股票發行失敗或發行公司拖欠貸款,則可能使券商面臨資金融通困境。香港百富勤的倒閉就是承銷風險所致的典型案例。
高風險是證券行業的本質特征,因此,券商的風險不僅來自自身的經營運作,還處處體現了行業的屬性。
二、成因分析
1.我國券商的經營規模小,行業集中度低,抵御風險能力不強
(1) 經營規模小
據中國人民銀行統計,截至1999年底,我國專業證券公司共97家,總資產額為1590億元,平均每家不到17億元,國泰君安合并后,形成了中國目前最大的證券公司,其資產總額也僅為241.85億元。今年以來,雖然各券商加快了增資擴股的步伐,但資產規模與國外同行的投資銀行相比仍相距甚遠(見表1)。在充滿驚濤駭浪的資本市場中,弱者注定是被吞噬的目標。
表1 1999年中美券商資產規模比較 單位:億人民幣,億美元
公司
凈資產
總資產
公司
凈資產
總資產
1
國泰君安
34.23
241.85
1
摩根斯坦利
83.29
3022.87
2
申銀萬國
23.6
167.31
2
美林集團
139.56
2928.19
3
南方證券
17.42
155.28
3
雷曼兄弟
45.23
1517.05
4
華夏證券
13.36
110.60
4
貝爾斯蒂恩斯
19.30
1214.33
5
海通證券
14.64
102.67
5
惠普集團
32.76
571.46
平均
20.66
155.54
平均
64.03
1850.78
資料來源:《國際金融報》1999年10月27日第3版
(2) 經營效益低
我國券商的資本積累過程較為緩慢,導致抗風險的資本實力在短期內難以提高,與西方的投資銀行相比,我國券商的凈利潤偏低。而且,隨著市場競爭格局向壟斷競爭的轉化,中小券商的凈利潤會進一步降低。
(3) 業務范圍窄
新中國證券市場的發展僅有十余年的歷史,傳統的承銷、經紀業務是其主要收入來源。而西方的投資銀行正逐步把注意力集中在新型的業務品種上,資產管理、投資組合、衍生產品交易成為券商的“新寵”。1996年,美林證券資產管理與投資組合收入占其收入總額的17.2%,超過承銷業務2.4個百分點。這種多元化的經營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分散了券商的非系統風險。
2.證券行業的高風險特征
(1) 財務結構呈現高風險特征
表2是某證券公司的資產負債表,從顯示的數據我們可以看出證券公司的財務狀況呈現以下幾個特征:首先,證券公司的籌資結構與銀行相似,公眾資金是其資金的主要來源;其次,投資結構中風險投資比例較高。將公眾資金用于高風險投資,這本身就蘊藏著極大的風險。如果發生信用危機,就會引發公眾對整個證券機構的不信任,甚至發生“擠兌”,危及金融體系的安全。
(2)人力資源的高風險特征
證券從業人員是決策的具體操作者,也是巨額資金的運用者。一個再完善的風險控制制度,如果沒有從業人員的敬業自律,也等于一紙空文。一個看似微不足道的小職員,竟將百年歷史的巴林銀行毀于一旦。對于與金錢和虛擬貨幣打交道的證券行業來說,其從業人員的品德比其才智更為重要。體能不良可比為“殘品”,智力較差可視為“次品”,而品德上有問題則是個“危險品”。
我國券商的風險防范與管理
風險收益對應原則是券商管理的核心。從廣義的角度來看,券商的收益可分為四大塊:證券承銷手續費、證券經紀傭金、資金營運利差和投資自營收益。每一種收益來源都伴隨著一定的風險,收益越高風險越大。而券商風險管理的目的就是要在風險的最小限和收益的最大限之間找到一個最佳契合點。
一、承銷風險及其防范
證券承銷業務是券商的傳統業務,也是衡量券商實力的重要指標。我國的相當一部分大券商都是從承銷業務白手起家的,因此,業內人士形象地稱承銷業務為“ 開國元勛”,功不可沒。
表2 1997年12月31日某證券公司資產負債表 單位:千元
資產
金額(占總資產的比例)
負債及所有者權益
金額(占總資產的比例)
流動資產
流動負債
現金及銀行存款
620763(12.2%)
同業拆借
207000 (4.1%)
拆放同業款項
313300 (6.1%)
應付代理證券
1954664 (38.3%)
應收帳款凈額
1695578 (33.2%)
應付帳款
1018838 (20.0%)
自營證券
736814 (14.4%)
應交稅金及利潤
87109 (1.7%)
代理證券
748937 (14.7%)
其他流動負債
7619 (0.1%)
其他流動資產
94324 (1.8%)
流動負債合計
3274230 (64.2%)
流動資產合計
4209752 (82.5%)
長期資產
874362 (17.5%)
長期負債
504649 (9.9%)
其中:長期投資凈額
463109 (9.1%)
其中:發行長期債券
504649 (9.9%)
無形及遞延資產
所有者權益
1321899 (25.9%)
其中:實收資本
918000 (17.9%)
資產總計
5100778 (100%)
負債及所有者權益
5100778 (100%)
我國目前的承銷風險可概括為以下幾個方面:
1.對承銷企業產業方向的選擇。IT產業、通訊、生物工程被譽為21世紀的三大產業,從國際產業結構調整來看,大量傳統產業的資本存量正逐步向三大朝陽產業流動。產業資本與風險資本的融合是當今世界資本運作的趨勢。美國納斯達克計算機、網絡股的卓越表現給全球投資者提供了最有力的證明。 思科公司的總市值曾一度超過百年霸主通用汽車公司。新經濟的蓬勃發展逐步改變了國際投資者和資本市場大師們的投資理念,股神巴菲特也在傳統的投資價值分析中融入了新經濟的思想。因此,行業的選擇是券商首先要把握的大方向。
2.對股票發行價格的確定。在過去的實踐操作中,股票發行價格是按過去3年已實現每股稅后利潤的算術平均值乘以發行市盈率計算得到的。其中,中國證監會對發行市盈率有上限的規定,不得超過15倍。而二級市場的市盈率高達40倍甚至上百倍。二級市場與一級市場大幅的價差,使得一級市場申購的投資者獲利空間很大,所以申購踴躍。而對于券商而言,則幾乎不存在發行不出去的風險,因此,國內券商多采用包銷的發行方式,既可以獲得較高的手續費,又不承擔風險。然而,目前我國的股票發行方式正逐步調整,股票發行價格的市場化已經是大勢所趨,新近發行的新股市盈率達到了30倍左右,與二級市場的價差越來越小,這同時也意味著券商將不可避免地面臨承銷風險。
3.對股票發行時機的選擇。券商在承銷一只股票時,除了對發行公司進行上市輔導外,還需同其董事會及相關人員商討股票發行方式和發行時機等與上市有關的一系列問題。如果發行時間恰好在“熊市”轉“牛市"的過程中,或在每年上市公司分紅派息的業績浪潮中,此次發行則可以順利完成。而如果在股市低潮時發行股票,則可能因為人們持幣觀望的心態和場內資金不足而產生承銷風險。
4.對股票承銷方式的選擇。股票承銷包括代銷、余額包銷和全額包銷三種方式。在代銷情況下,發行結束后未售出的證券可退還給發行人,券商不承擔發行風險。而在后兩種情況下,由于券商有義務購進未售出的證券,因此要承擔一定的風險。
5.發行風險。在發行過程中出現單據錯號、漏號、重號問題,排隊擁擠事故問題,統計數據泄密帶來事故問題,工作失誤成本擴大問題等等。
在實踐摸索中,我國券商針對導致承銷風險的諸多因素形成了自己的一套防范措施。
1.加強行業研究的人力投入,掌握各行業的發展狀況和有代表性公司的詳細資料,并以其為依據,選擇合適的、市場有接受基礎的產業,并盡量選擇經營業績較好的企業。對其財務狀況、實物資產、內部管理乃至高層管理人員的背景做詳細的分析,做到知己知彼、百戰百勝。
2.在發行價格的制定過程中,認真做好二級市場調研,摸清同類型股票的市盈率,有的券商還通過問卷調查的方式,了解投資者對發行價格的承受能力。通常新股發行的市盈率應低于二級市場同類型股票的市盈率。
3.根據股票發行規模,組織承銷團分散風險,承銷團各成員根據協議確定各自余額包銷比例,并選擇股票發行與上市的適當時機以降低風險。
4.針對單據錯號、漏號、重號問題,嚴把印刷質量關;對排隊擁擠、統計數據泄密及成本增大問題,應加強組織管理和領導監督。
二、經紀風險及其防范
常見的經紀風險來自以下幾個方面:
1.開戶規模風險。是指開戶規模和券商自身條件不相適應而帶來的風險,具體包括:由于開戶者本身質量不符合規定而影響券商正常業務的開戶對象風險;開戶數量與經營規模不相適應的開戶數量風險。
2.交易保障風險。在業務高峰時,可能由于處理能力不足致使客戶委托未能及時執行,使客戶轉向別的營業部;忙中出錯造成損失。對突發事件應急處理能力差,效率低,造成不必要的經濟損失和機會的喪失。
3.交易差錯風險。在股市行情好的時候,交易柜臺前擠滿了下單的客戶,操作人員往往可能忙中出錯,發生操作失誤、反向操作或委托內容不全等事故,產生業務糾紛,給證券公司造成損失。
4.信用交易風險。券商在代理客戶買賣過程中向客戶融資融券,被欺詐或受到違規操作的處罰。
5.電腦處理風險。電腦處理系統是營業部的核心樞紐,它不僅要向客戶提供及時的數據傳輸,而且還要和總公司保持聯系,有的還直接同深滬證券交易所保持聯系,進行指令傳送、交易回報等實時數據處理。電腦系統一旦出現故障,可能引起交易癱瘓,造成的損失是難以估量的。
經紀業務的風險相對較小,但作為證券公司利潤的主要來源,其風險也不容小覷。
1.從事證券經紀業務的營業部應嚴格執行“三不”規定,不從事自營、不向客戶透支、不做融資業務。遵守行業自律原則,自動接受證監會的監管!叭弧痹瓌t是證券公司規避風險的一道防火墻,也是日常運作的根本原則。
2.對于網點設置和機構規模等經營策略不當,電腦通信設備故障,以及經辦人員、操作人員過失給客戶造成損失等隱患,應建立公司、經紀業務部和營業部的三級風險控制機構,并對營業部的風險程度(基本無風險、有風險但較小、風險較大需要密切關注)進行分類監控。
3.利用現代化通信手段,加大信息系統投入,通過衛星系統和地面DDN,實現地空兩條線,對營業部進行實時監控。
4.加強稽核審計的力度,確保營業部財務明晰,及時與總公司結算,完善各類突發事件的應變措施。
5.對要害崗位實行不定期檢查,也可借鑒主要負責人員輪調方式,防止工作人員利用職務之便作案,給公司造成損失。
三、自營風險及其防范
從事證券投資獲取收益,是一項高收益同時又是高風險的業務。與廣大社會投資者一樣,券商在進行證券投資的時候,也會面臨政策風險、購買力風險、利率風險等系統性風險和財務風險、價格風險、經營風險、流動性風險等非系統性風險。券商與普通的社會投資者不同,券商是融巨額資金和專業技能的機構投資者,因此,其風險防范有自身的特點。
1.自營資金量的確定。不同注冊資本金、不同經營風格的券商對最佳自營資金量有著不同理解。現在券商的主要利潤來源于二級市場,資金量過小,利潤額就相對較小,這在券商間競爭日趨激烈的情況下,“不發展或發展太慢,就可能被淘汰”;但資金量過大,風險的控制難度也相對較大。把握這個度的大原則有兩條:一是盡力而為,二是量力而行。所謂盡力而為就是最大限度地發揮資金優勢,最大限度地調動主觀能動性,使投資收益最大化;量力而行是指自營資金量不超過通行財務杠桿標準許可最大量的八、九成。一般而言,自營盤子實行三三制較為妥當,即自有資金、委托資產、拆借資金各1/3;而自有資金又一般是注冊資金或實收資本的60%75%,而80%是個值得充分注意的警戒線。對于一個注冊資本為10億元的券商而言,18億22億元的自營盤較為穩妥。
2.自營資金的配置。在確定了自營盤總量之后,下一個關鍵的問題就是資金的配置。投資組合和專項項目間的資金分配可能以三七開或四六開為宜。當然,這因券商經營的穩健性程度不同而并不一致;同時,隨著證券市場逐步趨于成熟,投資組合所占的資金份額將呈現逐步擴大的趨勢。
3.建立集中領導、科學決策、分級管理、及時反饋的自營決策機制和有序、高效、規范的運作機制,切實防范和控制自營風險和政策風險。
4.組織投資決策委員會和風險控制委員會,對自營業務的決策和操作過程進行及時的風險監控和預警。
5.充分發揮資金、財務、稽核部門對自營業務的監督作用。
四、資金管理及其風險防范
證券公司的營運資金主要來自三個方面:股本金、借入款(包括短期拆借與長期債務,例如債券發行)、客戶保證金。三部分資金應分戶立賬、分離管理。證券公司資金管理的原則,首先是安全性,即資金的籌集運用,堅持政策安全、結算安全和投放安全的原則;其次是流動性,及時充分地滿足客戶或公司對資金的需求,合理調度資金,用活閑置資金;再次是效益性,即高效、規范運作資金,降低資金成本,提高使用效益,從而為公司謀求最大的經濟效益。
券商防范資金風險,有以下幾種通行做法:
1.資金實行計劃管理。資金計劃部門結合公司發展規劃及業務要求,編制年度資金計劃,并核定監控各分支機構的最高限額。資金計劃部門負責公司資金的統一存放、內部資金調撥。實行法人統一結算制度,對營業部資金進行及時監控 ,有效防止營業部挪用資金。
2.針對違約風險、信用風險、結算風險等,券商應加強信貸監管技術。成立信貸審核委員會,對貸款證券安排和非擔保信貸的客戶規定信貸限度、規定風險范圍;并及時對抵押價值進行控制,對客戶承擔的違約風險加以監控。券商對可能承擔某些客戶不能履約清算交易而造成的信貸風險,可通過每日監控保證金擔保水平及必要時追加額外擔保來控制此類風險,并通過開發計算機風險控制系統來加強對此類風險的防范。
3.成立風險管理委員會。檢查自營賬戶的構成和每天交易的盈虧情況,掌握各部門頭寸、損益和交易策略,用證券組合套期保值技術和自動化分析系統對風險狀況加以監控,以確保融資、交易策略保持在可接受的風險參數之內。
我國券商風險管理的現狀
除了以上介紹的與券商利潤來源密切相關的風險防范以外,建立一套相對完善的風險預警系統是國內券商亟需解決的問題。目前,中國證券業競爭激烈,自1993年以來基本上是3年一個周期,3年后前10位券商的排名總會出現一次大調整。誰能抓住機遇,率先與國際接軌,誰就可能成為下一次大調整的佼佼者。東南亞金融危機與即將加入WTO的雙重壓力,使得國內券商對風險控制的重視程度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一份非官方的研究報告粗略地表明了目前主要券商的風險控制情況(見表3)。
表3 主要證券公司內部風險控制分值表 單位:分
項目內容臺
國泰君安
申銀萬國
南方證券
華夏證券
海通證券
東方證券
聯合證券
北京證券
廣東證券
廣發證券
國信證券
國通證券
光大證券
大鵬證券
上海證券
江蘇證券
中信證券
平安證券
控制環境
思想意識控制
8
9
8
8
7
7
7
8
6
7
7
7
8
8
7
6
8
7
組織結構控制
5
6
8
6
5
7
5
7
7
6
6
5
6
6
5
6
6
6
控制程序
職責分離控制
7
6
7
7
6
7
5
5
6
7
6
7
7
6
5
6
5
6
授權批準控制
9
9
9
9
8
8
9
8
7
7
8
7
8
9
7
7
8
8
員工素質控制
7
7
7
7
6
7
6
6
6
6
6
6
6
5
5
6
6
5
業務操作控制
9
10
9
9
8
9
8
8
8
9
7
7
8
7
8
9
9
8
文件控制
文件記錄控制
10
10
9
9
9
9
9
9
8
9
9
9
9
9
8
8
8
9
實物安全控制
9
9
8
9
8
8
8
8
9
9
9
9
9
9
8
8
9
8
內部稽核控制
4
5
4
5
6
6
5
3
3
4
6
6
5
5
4
4
4
3
資料來源:李芳芳《證券公司內部風險控制》,上海財經大學研究生論文(1998)
一、建立風險評估的指標體系。
券商常用的風險衡量指標可包括以下四組,它們分別從不同的方面揭示了券商可能面臨的風險。
指標一:資本充足性(反映券商自有資本與借入資本的比例關系)。
凈資產負債率=負債總額/凈資產總額
指標二:投資結構(反映券商風險投資的狀況)。
風險投資比率=風險性投資/長期投資
自營業務比率=自營證券/資產
指標三:資產流動性(反映券商的變現風險)。
流動比率=流動資產/流動負債
速動比率=(流動資產應收賬款凈額)/流動負債
指標四:獲利能力(反映券商的經營實力)。
主承銷業務收益率=主承銷業務利潤率/募集資金
交易業務收益率=(股息+利息)/有價證券市價總值
二、建立券商風險管理部
雖然近幾年來國內券商的風險防范意識普遍增強,但具體落實還有一個時間問題。券商風險管理部是西方投資銀行有效控制風險的內部組織機構。具體措施有三:一是風險控制委員會。由公司的高層領導組成,從經營戰略的角度引領整個公司沿著合法合規的方向發展。目前證券業并非像有些人想象的那樣獲利容易,收益豐厚。曾經的“暴利時代”只能是“曾經擁有”,而不能是“天長地久”。因此,保值重于增值,安全流動重于效益,應成為券商發展的座右銘。根據資料顯示,美林證券1993年的各類收入中,利息及股息收入占42.8%,傭金收入占17.5%,屬于高風險的收入僅占總收入的18%。二是專家評審委員會。參與對證券包銷、貸款與抵押融資等融資業務的審批;投資銀行業務的項目立項、策劃、創新業務的咨詢評審和擬上報項目材料的評審;參與對公司開拓新業務,增設新網點的審批。三是證券投資決策委員會。制定自營業務的投資原則、交易限額,并有權要求自營部門減少對個別高風險產品的持有量;進行重大的投資決策,并制定防范和控制風險的措施。
三、加強對分支機構的管理。
據有關部門統計,分支機構的違規操作或越權經營已成為券商風險的主要誘因。目前,我國各類券商數目近500家,從業人員20多萬,各券商幾乎都設有數目不等的分支機構。按有關法律和法規的規定,證券公司實行一級法人制,對分支機構的行為承擔全部的民事和刑事責任。分支機構的風險直接關系到相關券商的生存與發展。因此,從理論上說,券商每增加一個分支機構,就增加一份風險。分支機構遠離總部,經營自主權大,容易受主要負責人意志的支配,急功近利、市場追逐傾向嚴重,如果沒有嚴密的監督機制,很容易由于部門的違規操作而將整個公司拖入泥潭。據有關部門1998年對全國證券回購債務清欠工作的統計顯示,有部分券商所屬分支機構不同程度地出現了出借交易席位或合作承包經營等違規現象;證券從業人員將單位自營資金、客戶保證金挪至私人賬戶也不乏其人。因此,應建立資金管理、交易清算、人事安排、業務發展和信息檢索等風險控制機制,通過計算機中心對各營業部的動態數據和靜態資料進行實時監控。力求將利益激勵、風險控制和穩定發展有機結合,形成一套穩健而不失活力的經營管理模式。
四、電腦通信技術的充分利用
電腦通信技術手段的安全運行不僅是證券公司各項業務的技術保障,而且也是風險防范的重要工具。證券業電子化程度很高,無論是證券交易所與各券商、各券商與其下屬營業部,以及營業部與客戶之間的數據傳輸,都要通過嚴密的電腦系統。小鍵盤下單、遠程大戶室、及時行情、指令傳輸、回報反饋,證券公司的每一項運作都離不開電腦系統的支持。因此,很多人形象地稱電腦中心是證券公司的心臟。任何設備故障、數據丟失、程序出錯及系統中斷均會帶來經濟乃至信譽的損失,甚至誘發投資者的激動情緒,增加導致社會不安定的因素。因此必須從管理體系、硬件設施、軟件環境、數據管理、事故處理等五個方面加以關注,防范技術風險。隨著網絡技術的迅速發展,網上聊天、網上購物深受廣大市民的喜愛,“天天COM”已成為青少年的口頭禪,從“網蟲”到“網鱷”,網上文化已深入到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在人們紛紛“觸網”時,證券電子商務也悄然而來,網上炒股已在很多證券公司推出,其安全性問題也正逐步被解決。證券電子商務的發展,使得電腦系統從后臺走到了前臺,日益成為證券市場的主角。
五、加強內部稽核審計
投資銀行的良好操守不僅是贏得客戶信賴的基礎,更是防范內部風險的保障。
從國際經驗來看,全球著名的投資銀行都非常重視“守規文化”,往往設一名對董事長負責的合規主任,可直接向董事長匯報工作。合規主任負責全球所有分支機構的合規性檢查。在國內,按規定證券公司必須建立獨立的稽核部門,配備業務素質較高、不低于公司在冊人數1%的專職稽核人員,對公司及所屬機構的業務、財務、會計及其他經營管理活動的合法性、合規性、準確性和效益性進行檢查監督。同時,以開展定期審計和必要的專項審計作為補充。
【淺析我國券商內部風險的評估與控制】相關文章:
我國券商風險防范與控制08-05
我國券商風險防范與管理08-05
中外券商風險控制對比08-05
淺析我國投資連結保險之風險08-05
淺談我國財政風險的法律控制08-07
券商資產管理業務特點與風險08-05
我國券商的現狀及發展問題研究08-05
淺析獨立董事在我國08-05
券商在國債承銷中的機會與風險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