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加快建立和完善社會保障體系
黨的十五屆四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國有企業改革和發展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對做好減員增效和再就業工作,加快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建設提出了明確的要求,是指導我們進一步做好勞動和社會保障工作的行動綱領。
一、切實保障國有企業下崗職工基本生活
長期以來,困擾國有企業改革和發展的一個突出問題就是冗員過多。實行下崗分流、減員增效是國有企業改革的重要內容和重要條件,是實現國有企業3年改革和脫困目標的關鍵因素之一。
——堅持減員增效的方針,做好下崗分流工作。堅定不移地貫徹下崗分流、減員增效的方針,規范職工下崗程序,認真辦好企業再就業服務中心,把符合條件的下崗職工都組織到中心來,保障其基本生活,并代繳各項社會保險費。鼓勵有條件的國有企業實行主輔分離,轉崗分流,安置企業富余人員,減輕社會的就業壓力。對列入三年脫困目標的大中型國有企業,要加大下崗分流的力度,真正為企業脫困和改制創造條件。從總體上考慮,在前一階段下崗分流基礎上,力爭在明年底以前基本解決計劃經濟體制遺留的富余人員問題,達到降低企業生產成本、提高效益和效率的目的。
——認真按照“三三制”原則落實資金。籌集資金是做好國有企業下崗職工基本生活保障工作的關鍵環節。堅持實行企業、社會、財政各自負擔的辦法落實資金。一是落實企業自籌資金,凡有能力的企業,該出的錢一定要出。二是加大社會籌集資金的力度,下大力氣做好失業保險費征繳工作,在保證支付失業保險金的同時,調劑更多的資金用于下崗職工基本生活保障。三是按照中央的要求,各級財政都要加大調整支出結構的力度,做到優先、足額安排基本生活保障資金。對老工業基地、困難行業和困難企業,通過中央和地方財政的支持確保下崗職工的基本生活。
——搞好三條保障線的相互銜接。下崗職工在再就業服務中心期滿仍未實現再就業的,按規定與原企業解除勞動關系,符合條件的可到當地失業保險經辦機構登記,享受失業保險待遇。下崗職工和失業人員家庭經濟困難的,可按規定享受城鎮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三條保障線相互銜接、相互補充,形成當前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保障制度。
二、積極促進下崗職工再就業
做好國有企業下崗職工的工作,維護他們的切身利益,最重要的是幫助他們實現再就業。
——廣開就業門路,增加就業崗位。當前及今后一個時期,勞動力供大于求的矛盾十分突出,必須通過多種渠道開辟新的就業門路。一是保持國有經濟的穩定增長。擴大就業的根本出路在于發展經濟,中央提出增加對基礎產業和基礎設施建設的投資,調整收入分配政策,擴大內需,拉動經濟增長,一個重要考慮就是解決就業問題。二是積極調整和完善所有制結構,發展多種經濟形式并存的中小企業。目前非公有制經濟已成為吸納就業的重要渠道,中小企業是就業的主渠道。在新增就業中大約有80%來自中小企業,就業的潛力很大。三是積極調整產業結構,大力發展第三產業,特別是社區服務業。四是提倡靈活多樣的就業形式,如非全日制工、季節工、短期工、臨時工、計時工等。五是落實再就業優惠政策,鼓勵自謀職業。中央和各地都制定了一系列促進下崗職工再就業的優惠政策,對自謀職業的在工商登記、稅收減免和資金信貸方面給予支持,要切實把這些優惠政策落實到下崗職工身上。
——加強再就業培訓,轉變就業觀念。有針對性地開展多形式、多層次的就業培訓,提高下崗職工再就業能力。從今年起,在城鎮普遍實行勞動預備制度,在提高勞動者素質的同時,減緩就業壓力。引導下崗職工徹底擺脫各種傳統擇業觀念,樹立面向市場自主擇業、自強創業的觀念。用人單位也要轉變用人觀念,社會各方面都要理解、尊重下崗職工。
——加快勞動力市場建設,逐步建立市場導向的就業機制。加快推進勞動力市場建設,進一步完善失業保險制度,形成勞動力合理流動的市場就業機制。實現勞動力市場的科學化、規范化、現代化,為下崗職工提供就業指導和信息服務。同時,整頓和規范勞動力市場秩序,依法保護求職者的合法權益。在此基礎上,因地因時引導和促進下崗職工進入市場,逐步形成企業富余人員直接通過勞動力市場實現就業的新機制。
三、加快建立和完善社會保障體系
加快養老、醫療、失業等社會保險制度改革,形成比較完善的獨立于企業之外的社會保障體系,確保國有企業下崗職工的基本生活,確保企業離退休人員養老金的按時足額發放,保障職工群眾的基本醫療,促進國有企業改革和社會穩定。
——擴大社會保險覆蓋范圍,加強社會保險基金征繳。加大貫徹《社會保險費征繳暫行條例》和《失業保險條例》的力度,依法將應參加社會保險的單位和職工全部納入社會統籌,做好集體企業和私營企業參加養老保險,以及事業單位參加失業保險的工作。同時,加強社會保險費征繳和清欠工作。對用人單位拒不參加社會保險和拒繳社會保險費等行為,堅決按條例規定予以處罰。
——積極穩妥地推進醫療保險制度改革。醫療保險制度是社會保險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要加快改革步伐。當前的工作重點是指導各地制定醫療保險實施方案并陸續組織實施,盡快完成建立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制度的任務。
——拓寬社會保障籌資渠道,加強社會保險基金管理。由于社會保險基金收支缺口不斷增大,近兩年各級財政特別是中央財政加大了資金支持力度。《決定》提出了通過征收利息稅、變現部分國有資產、合理調整財政支出結構等充實社會保障基金的措施,是十分必要的。要切實按照《決定》的要求,努力拓展社會保障新的穩定的籌資渠道。在加強基金征繳、努力開拓新的基金來源渠道的同時,嚴格管理各項社會保險基金,嚴禁擠占挪用,確保基金的安全和增值。
——加快實行養老金社會化發放,推進社會保障的社會化管理。社會化管理服務是社會保障體系建設的一個重要目標,也是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的重要條件。要大力推進養老保險的全額繳撥和社會化發放,通過銀行、郵局等社會服務機構發放養老金。在這個基礎上,逐步實行退休人員與原企業相分離,按照屬地化的原則由社區管理有關事務。
四、建立與現代企業制度相適應的收入分配制度
堅持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的原則,按照“市場機制調節、企業自主分配、職工民主參與、國家監控指導”的總體思路,逐步建立起與現代企業制度相適應的收入分配制度。在國家政策指導下,國有企業職工工資水平由企業根據當地社會平均工資水平和本企業經濟效益決定,能增能減。建立健全國有企業經營者的激勵和約束機制,積極穩妥地推進經營者年薪制。企業內部分配貫徹按勞分配的原則,實行按崗定薪、崗變薪變。積極探索資本、技術等生產要素參與收入分配的辦法,加強和完善監督機制,增強工資收入分配的透明度。
我們相信,在黨中央、國務院的正確領導下,有廣大職工和社會各界的關心和支持,一定能夠完成中央賦予勞動保障工作的各項工作任務,為國有企業改革發展和社會穩定作出貢獻。
【加快建立和完善社會保障體系】相關文章:
建立和完善農村社會保障體系的政策研究08-12
*區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工作紀實08-15
區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工作紀實08-15
*區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工作紀實08-12
淺議征信體系的建立和完善08-15
淺議征信體系的建立和完善08-12
建立和完善企業內部審計制度12-09
建立較完善的林業生態體系和產業體系08-12
加強和改善農村社會保障體系08-17
建立健全社會保障體系工作匯報0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