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code id="ya7qu"><span id="ya7qu"><label id="ya7qu"></label></span></code>

    <b id="ya7qu"><bdo id="ya7qu"></bdo></b>
    <wbr id="ya7qu"><optgroup id="ya7qu"><strike id="ya7qu"></strike></optgroup></wbr>
  2. <u id="ya7qu"><bdo id="ya7qu"></bdo></u>
    現在位置:范文先生網>教案大全>語文教案>六年級語文教案>小學語文六年級教案《草船借箭》

    小學語文六年級教案《草船借箭》

    時間:2025-03-19 10:36:40 六年級語文教案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小學語文六年級教案《草船借箭》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通常需要用到教案來輔助教學,教案是教學活動的總的組織綱領和行動方案。優秀的教案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小學語文六年級教案《草船借箭》,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小學語文六年級教案《草船借箭》

    小學語文六年級教案《草船借箭》1

      一、復習導入

      同學們,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第五課《草船借箭》。上節課,我們已經了解了課文大意,知道草船借箭的起因(周瑜妒忌諸葛亮的才干),結果是(周瑜長嘆說:“諸葛亮神機妙算,我真不如他!”)

      起因和結果截然不同,是諸葛亮的什么(板書:神機妙算)使周瑜改變的。

      諸葛亮的神機妙算表現在哪里呢?請同學們聽課文第三段錄音,聽時老師建議大家用線劃出寫諸葛亮究競“算”到了什么的句子。聽明白了嗎?

      二、導之以思

      1、諸葛亮神機妙算,他首先算到了什么?

      出示:這時候大霧……

      (1)齊讀。諸葛亮能預測到三天之后肯定是大霧漫天(板書:大霧漫天)可見諸葛亮懂得什么?(板書:懂天文)

      2、諸葛亮神機妙算,他又“算”到了什么?

      出示:諸葛亮笑著說:“霧這樣大,曹操一定不敢……”

      齊讀。

      比較句子:諸葛亮笑著說:“霧這樣大,曹操不敢……”

      這兩句話有什么不同?課文里加上“一定”說明了什么?

      讀出自信的語氣(朗讀指導)

      哪些句子證明,正如諸葛亮所料,曹操果然不敢出兵呢?

      曹操確實不敢出兵,諸葛亮敢斷定曹操不敢出兵(板書:不敢出兵),是因為他早就知道曹操這個人的——特點。(板書:知人心)

      3、諸葛亮神機妙算,他還“算”到了什么

      (1)出示:曹操知道上了當……

      諸葛亮算到那天正好是順風順水(板書:順風順水),可見諸葛亮還懂什么?(板書:曉地理)

      4、學到這里,你們佩服諸葛的神機妙算嗎?好,現在你們能圍繞“諸葛亮真是神機妙算啊!”把上面幾方面內容連起來說說嗎?

      5、學生試說,指名說,評價。

      6、小結:由于諸葛亮神機妙算,知天知地知人,所以能順利地向曹操借到了十萬枝箭。

      三、導之以練

      1、那么諸葛這是怎樣向曹操借箭的呢?

      (1)請同學們快速讀第三段,用線劃出寫諸葛亮指揮船上軍士的句子。

      (2)學生匯報,教師出示有關的圖片。

      師:船頭第一次朝西,第二次朝東,不掉過來可以嗎?為什么?(用手當船操作,體會這樣安排的巧妙)

      出示:諸葛亮吩咐軍士們齊聲高喊:“謝謝……”

      齊讀,這句中的'“謝謝”是什么意思?(感謝、嘲笑)

      朗讀指導

      (3)老師已把同學們剛才找出的句子中的重點詞語寫出來了。(出示)

      吩咐朝北岸開去

      下令一字兒排開

      又叫擂鼓吶喊

      又下令掉轉船頭

      吩咐齊聲吶喊

      就叫駛向南岸

      (4)現在請同學們想一想,假如你是魯肅,該怎樣告訴周瑜借箭的經過?

      (說話練習)

      四、總結。

    小學語文六年級教案《草船借箭》2

      教學目標:

      1.了解本課的情節,使學生認識到諸葛亮“借”箭成功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他的有膽有識、足智多謀。

      2.認識學習以記事為主的課文,必須抓住事情發展的線索,理清它的起因、經過及結果,并領會事件的本質意義。

      3.學習本課“妒、督、魯”等ll個生字,以及妒忌、商議、推卻、探聽等8個詞語,理解詞語在句子中的意思,并會用“推卻、輕易”造句。

      4.體會文章首尾呼應的寫法。

      教學重點難點:

      1.讓學生讀懂課文,在讀的基礎上,認識諸葛亮借箭成功的主要原因是有膽有識多謀。

      2.能從課文所描寫的人物性格中體會文章首尾呼應的作用。

      教學時間:

      三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學習本課“妒、督、魯”等ll個生字,以及妒忌、商議、推卻、探聽等8個詞語,理解詞語在句子中的意思,并會用“推卻、輕易”造句。

      教學重點難點:

      1.讓學生讀懂課文,在讀的基礎上,認識諸葛亮借箭成功的主要原因是有膽有識,足智多謀。

      2.能從課文所描寫的人物性格中體會文章首尾呼應的作用。

      一、揭示課題

      1.從《赤壁之戰》故事引入。

      師:我們已經學過一個《三國演義》中的故事是——《赤壁之戰》,那個故事是以周瑜、黃蓋為主的。今天我們又學一篇以諸葛亮與周瑜為主的課文。

      揭題、讀題。

      2.審題。

      什么叫草船?草船借箭是指什么意思?

      3.再讀題,讀了課題,你想知道什么?

      出示:誰草船借箭?為什么要草船借箭?怎么樣草船借箭的?最后借到了箭沒有?

      二、初讀課文,理清脈絡

      1.這些問題實際上要我們回答什么?請用陳述句表達。

      草船惜箭的原因、經過、結果。

      2.我們把草船借箭的經過看成借箭前的準備和借箭的過程。

      (出示課后題1/(2))

      3.自學課文字詞,標好節號,讀通課文,完成填空。

      草船借箭的原因:三天趕造十萬枝箭

      草船借箭借箭前的準備:草船、軍士

      的經過借箭的過程:逼近水寨→一面受箭→另一面受箭→駛向南岸

      草船惜箭的結果:如期交貨、周瑜嘆服

      4.據此提綱給文章分段:一(l、2節)、二(3--5節)、三(6-9節)、四(10)

      這是按事情發展的順序給課文分段。

      三、學習第一段

      1.齊讀第l句。

      什么叫“妒忌”?(對才能、名譽、地位或境遇等比自己好的人心懷怨恨。)

      2.從第二節的人物對話中我們能看出周瑜對諸葛亮的“妒忌”嗎?

      (1)指名2生分角色讀課文第2節,師讀旁白。

      大家聽2人對話共幾輪,為每一輪編上序號。

      (2)每一輪對話中,都能看出周瑜對諸葛亮的妒忌。讓我們再來看看,周瑜在與諸葛亮對話時,心中是怎么想的吧。

      3.學習第一輪對話。

      (1)齊讀,邊讀邊根據老師提的問題想想周瑜是怎么想的。

      師問:周瑜是大都督,難道他不知道?生:周瑜是知道的,他明知故問。

      (2)那周瑜這時心里是怎么想的呢?兩人一組討論。

      交流:2人一組,一人讀周瑜說的話,一個說周瑜的心理活動

      (可發揮想象,有不同答案)。

      生:“最好你答是弓箭這樣就落入了我的陷阱。”

      生:“你一定會說是弓箭,那樣就正合我意”……

      (3)過渡:顯然,周瑜正在設計想陷害諸葛亮,那他怎樣一步一步進行下去的呢?

      4.學習第二輪對話。

      (1)指名2人讀對話,師在其間提問讓大家思考周瑜的心理活動。

      “公事”是什么意思?“推卻”又是什么意思?為什么不能推卻?

      (周瑜以公事來壓諸葛亮,使諸葛亮無法不答應。)

      (2)同桌一起像剛才一樣討論周瑜的心理活動。

      交流:“我用公事來壓你,你想推也推不了。”

      5.學習第三--六輪對話。

      (1)分四組討論~六輪對話,學著剛才的方法,先分角色對話,再說說周瑜的心理活動。

      最后一輪,周瑜沒有問話但有動作——

      (2)討論、交流。

      6. 小結,我們看到了,周瑜是步步緊逼,把諸葛亮圈入了他設置的圈套。從每一次對話中,我們都能看到周瑜的妒忌、怨恨之心。

      7. 周瑜設計陷害諸葛亮,而諸葛亮似乎已陷入他的圈套,讓周瑜計劃得逞了。真的是這樣嗎?

      思考:諸葛亮在與周瑜對話時心理活動怎樣?

      他為什么答應周瑜如此難辦到的任務?

      默讀1~2節,思考這些問題。

      (諸葛亮其實已識破了周瑜的計劃,但他以國家大計為重,為水戰勝利考慮,不顧個人恩怨,答應三天造十萬枝箭。)

      分組分角色,指名一生讀旁白,朗讀第1、2節,體會人物內心活動。

      四、小結。

      周瑜想害諸葛亮,而諸葛亮更是立下軍令狀,那么事情又是怎么發展的呢?下節課繼續學習。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了解本課的情節,使學生認識到諸葛亮“借”箭成功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他的有膽有識、足智多謀。

      2.認識學習以記事為主的課文,必須抓住事情發展的線索,理清它的起因、經過及結果,并領會事件的本質意義。

      教學重點難點:

      1.讓學生讀懂課文,在讀的基礎上,認識諸葛亮借箭成功的主要原因是有膽有識多謀。

      2.能從課文所描寫的人物性格中體會文章首尾呼應的'作用。

      一、復習引入

      1. 上節課我們初讀了課文,按事情發展的順序給文章分了四段。并學習了課文的第一段,知道了“草船偌箭”的起因是周瑜妒諸葛亮,用10天造十萬枝箭的命令來設計暗算諸葛亮,而諸葛亮立下軍令狀三天就造十萬枝箭。

      2.第一段中哪句話點出了周瑜妒忌諸葛亮的原因?

      (全文第一句。)指名回答。師:課文開頭就點明了原因,齊讀此句。

      3.課文二—四段中也有一處直接寫出了諸葛亮有才干,快速默讀二—四段,找出這句話。(全文末尾一句。)

      二、整體進入學習二—四段

      1.全文末尾這句話與開頭處的句子什么關系?指名2人對讀。(首尾呼應。)

      師生配合(師首句,生尾句)讀,體會首尾呼應。

      2.板:神機妙算

      用詞素合成的方法如何解釋?

      出示:神機妙算——驚人的機智,巧妙的謀劃,形容有預見性,善于估計客觀情勢,決定策略。

      諸葛亮到底是怎樣神機妙算的呢?

      3.默讀課文二-四段,找找突出描寫諸葛亮神機妙算。胸有成竹,料事如神的句子,用“—”劃下。

      交流出示小黑板:

      (1)第三天保管有十萬枝箭。

      (2)不能讓周都督知道,否則我的計劃就完了。

      (3)魯肅……回來見了周瑜,果然不提借船的事……。

      (4)第一天……第二天……,直到第三天四更時候,諾葛亮秘密地把魯肅請到船里。

      (5)霧這樣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來。

      (6)我們只管飲酒取樂,夭亮了就回去。

      三、學習“知周瑜”

      1.默讀小黑板上第②句,用“如果……就……”的句子來表達句子的意思。

      2.諸葛亮為什么會有這樣的假設?

      (1)指名讀第三節。

      (2)口頭完成填空。

      因為諸葛亮知道周瑜妒忌他有才干會從中阻撓,所以諸葛亮要魯肅不要告訴周瑜這件事。

      兩人一組討論填空、交流。齊讀。

      板:知周瑜心

      3.諸葛亮要魯肅辦什么事?指名讀句:“希望你能借……船的兩邊。”

      (1)比較句子。

      希望你能借船的兩邊。

      希望你借給我一些船,“每只船上要有軍士與許多草把子。

      兩句句子有什么區別?用哪句好?為什么?

      第一句用了具體數字,寫出了諸葛亮對船的具體要求。用第一句好,表現了諸葛殼對計劃早已成竹在胸。

      (2)齊讀此句。

      師:這排的一千多個草把子的船就是“草船借箭”中的——(生)“草船”。

      四、學習“知魯肅”

      1.諸葛亮要魯肅別把這事告訴周瑜,結果怎樣?

      齊讀小黑板上第③句。

      2.理解這句句子。

      (1)“顯然”是什么意思?(出示小黑板:事實與所說或所科的相符。)

      (2)“事實”是什么?“所說或所料”又是誰所料的什么?用上“果然”有什么作用?(事實是魯肅沒向周瑜提借船的事,所料是諸葛讓魯肅不要提此事。)

      問:相符嗎?(相符)用上“果然”表現事實與諸葛亮所預料完全相符。

      (3)齊讀句子體會。

      3.師介紹:魯肅是東吳的一員大將,他為人忠實、守信,正因為諸葛亮知道魯肅的為人,所以才料到他不會把此事告訴周瑜。用上“果然”一詞也表現了諸葛亮——板:知魯肅人

      4.到現在,借箭的計劃已有條不紊地準備就緒。齊讀第二段體會。

      五、學習“識天象”

      1.師:(指小黑板上①④句)諸葛亮曾擔保三天管保有十萬枝箭,可第一天沒有動靜,第二天仍不見動靜,直到(引讀)——

      2.指名讀6-7節,說說諸葛亮為什么選在第三天四更時候出發?

      板:四更時候(這時候江上大霧彌漫。)

      (1)板:大霧彌漫

      (2)這時候江上大多彌漫到了什么程度?(引)——連面對面都看不清。

      3.有了這樣的大霧會有什么結果呢?與借箭又有什么關系?

      出示:因為江上大霧彌漫,連面對面都看不清,所以……

      先默讀6、7節,然后四人一組討論用多種方法來補充完整句子。

      所以選擇第三天四更出發。

      所以把船靠近曹軍水寨。

      所以叫軍士一邊擂鼓,一邊大聲吶喊。

      所以曹軍才不派兵出來。

      4.顯然,大霧彌漫這一氣候的變化正是借箭成功必不可少的一個要素,也是諸葛亮選擇第三天四更時分出發的原因。

      (1)諸葛亮是什么時候決定這一時間出發的?(三天前立軍令狀時。)為什么?

      (2)早在三天前,諸葛亮就預測到三天后有一場漫天大霧,這要歸功于他識天象,了解天氣變化情況。

      板:識天象

      (3)齊讀小黑板上第①、④句,體會諸葛亮識天象的神機妙算。

      5.正因為江上大霧彌漫,諸葛亮在天還沒亮時,把船靠近曹軍水寨,并怎樣布船?引讀書中有關句子。(船頭超西,船尾朝東,一字兒擺開)

      (1)看。(顯示出船頭朝西,船尾朝東。)

      這樣布船的目的是什么?(準備受箭)

      (2)引讀,可這樣布船,船隊離曹太近了,魯肅不禁吃驚他說:(引)“……”,可諸葛亮卻笑著說:(引)“……”。

      六、學習“知曹操”

      1.這是諸葛亮的預料,事實又是怎樣的呢?引讀——(曹操在營寨里……箭好像下雨一樣。)

      2.“虛實”是指什么?

      “虛”與“實”是一對反義詞,“虛實”表示內部的實際情況。

      文中指哪一方面看不清哪一方的虛實?

      用“~~~”劃出諸葛亮一方的內部實際情況。

      “20只船……排在船上的兩邊。”(第四節)

      3.這樣少的兵士,船上又沒有什么武器,曹操絲毫不用害怕,可他為什么不敢派兵?口頭完成填空。

      出示:

      曹操之所以不敢輕易出動,是因為(江上大霧彌漫,連面對面都看不清。)

      師:在這種情況下,如果是別人還也許有派兵的可能,而曹操是絕不會派兵的,因為曹操是一個生性多疑的人。

      4.現在你們看事實與諸葛亮的預料又一一相符,這就可用上剛才我們學的一個詞?(果然)請根據這一內容用“果然”造句。

      5.諸葛亮能預料得如此之準,就是因為他知道曹操生性多疑的性格。

      板:知曹操性

      6.這時曹操是怎么做的,諸葛亮又是怎么做的?

      指名一人讀曹操的句子,大家齊讀諸葛亮的句子,配合讀第8節。

      7.看示意圖2:船頭朝東,船尾朝西。

      師:這時諸葛亮下令把船掉過來,船頭朝東,船尾朝西,這是為什么?(一邊受滿了箭,讓另一邊再來受箭。)

      這不禁使我們想到諸葛亮向魯肅借草船時說:“船要用青布幔子——(遮起來……船的兩邊)我自有妙用。”

      現在你能說說這個“妙”,妙在何處嗎?

      排在兩邊的草把,更利于多受些箭,用青布幔子遮著,讓敵人看不清虛實……

      六、學習“曉地利”

      1.過渡:當曹軍一萬多個弩手,一起朝草船上射箭,箭好像下雨一般時,諸葛亮和魯肅正在船中飲酒取樂。因為諸葛亮這樣說——(引)小黑板上第6 句。

      2.天亮了,諸葛亮的船隊是怎么回去的呢?默讀第9節,找出一個詞來概括。板:順風順水

      3.第三次出示圖片投影1。

      (1)根據“順風順水”這個詞再次默讀第9節,想想水往哪個方向流,當時的風向又是怎樣的?(請學生在示意圖上用箭頭表示。)→

      (2)師介紹:長江江水正是由西向東流,正是趁著順風順水的時刻,二十條船像飛一樣放回二十多里,曹操追也來不及了。

      (3)諸葛亮能利用順風順水的條件是巧合嗎?

      這表現了諸葛亮知曉地理的優勢,并能利用它。

      板:曉地利

      4.齊讀第9節。

      八、學習第四段

      1.學習了借箭經過,我們看到諸葛亮他知周瑜心、知魯肅人,知曹操性,可算是知人心;他預料四更時刻大霧彌漫,應稱是識天象;他更會利用順風順水應贊為曉地利,從這三方面看,諸葛亮其無傀為“神機妙算”,難怪周瑜最后也自嘆不如。

      2.齊讀第四段。

      九、復習復述

      你能不能以“諸葛亮真是神機妙算啊”為中心句把二—四段進行簡要復述?四人一組討論準備。

      +、總結

      今天我們學習了課文,知道了諸葛亮草船借箭成功的原因主要在于他知人心、識天象、曉地利,按事物的規律辦事,他的神機妙算也就表現于此。

      第三課時

      教學目標:

      體會文章首尾呼應的寫法。

      教學重點難點:

      1.讓學生讀懂課文,在讀的基礎上,認識諸葛亮借箭成功的主要原因是有膽有識多謀。

      2.能從課文所描寫的人物性格中體會文章首尾呼應的作用。

      教學過程:

      一、朗讀全文(分組朗讀)思考概括各段段意

      1、(1-2)周瑜妒忌諸葛亮的才干,以3天內造好0萬枝箭的命令,企圖暗算諸葛亮。諸葛亮胸有成竹地接受了命令。

      2、(3-5)周瑜派魯肅了解諸葛亮造箭的情況,還給諸葛亮設置造箭的障礙;諸葛亮請魯肅幫忙,暗暗作好借箭的準備。

      3、(6-9)諸葛亮善于識別天象,正確估計曹操的行動,利用大霧的掩護,巧妙地想曹操“借”了10萬枝箭。

      4、(10)諸葛亮如期交箭,周瑜的暗算落空。周瑜不得不嘆服諸葛亮的才干,自嘆不如諸葛亮。

      二、分角色朗讀全文,思考

      1.全文用什么形式來到劃人物的性格?從這個故事中可以看出周瑜是個怎樣的人?而諸葛亮呢?

      2.引導歸納中心,理解諸葛亮借箭成功的原因。

      有膽有識,神機妙算。

      三、完成課后練習

    小學語文六年級教案《草船借箭》3

      教學目標:

      1、繼續學習邊默讀邊思考理解課文內容。

      2、能夠有語氣地朗讀課文。

      3、了解“草船借箭”的故事梗概,以及諸葛亮借箭成功的原因,知道諸葛亮是個足智多謀、才智超群的人。

      4、在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探究精神。

      教學重點:了解諸葛亮借箭成功的原因,從而體會諸葛亮是個足智多謀、才智超群的人。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

      1、今天我們繼續學習第7課,一起讀課題。

      2、昨天,我們初讀課文了,還記得課文的主要內容嗎?

      出示投影1:

      課文先寫了________ 接著寫了_________ 重點寫了_________最后寫了________。

      瀏覽課文回憶。看來初讀課文讀得不錯,我還想考考你們

      3、初讀課文以后諸葛亮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你們說得挺好的,不過課文只用了一個詞就概括了你們說的內容。哪個詞?找找--(板書:神機妙算)

      4、還記得我們上節課的思考作業嗎?

      二、要會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學習才能深入。默讀課文,用心想,這篇課文哪個問題最有研究價值?

      1、大多數同學認為神機妙算最有研究價值,那提出了問題到哪里找答案啊?

      2、投影--下面就請大家找出文章中能充分說明諸葛亮神機妙算的地方讀書體會,讀懂的地方用!作標記,不懂的.地方用?作標記。

      3、匯報交流你們的讀書收獲吧

      (1) 圍繞神機妙算先說說在閱讀中產生的問題?

      (2) 圍繞"神機妙算"談談讀書的收獲吧!

      (3)大霧漫天--這是場什么樣的霧?這么大的霧怎么讀出來呀?

      諸葛亮早就算定三天之后必有這場大霧漫天,你說神不神?妙不妙?這就是神機妙算。

      難怪周瑜長嘆一聲

      出示投影2:

      周瑜長嘆一聲,說:“諸葛亮神機妙算,我真不如他!”

      看到諸葛亮如此神機妙算,周瑜是自嘆不如啊!

      (4)再和前面的內容聯系起來,更能體會諸葛亮的神機妙算,再讀書思考。

      諸葛亮幾次說話,會是( )說?能想象出來嗎?真好,要把這種語氣讀出來。

      找三人分角色讀。

      去掉提示語,2人組練讀,小組展示。

      早有安排,早有謀劃,所以才胸有成竹地立下軍令狀。這就是超人的智慧,驚人的才干,這就是神機妙算。

      難怪周瑜長嘆一聲,……

      (5)前后聯系的方法繼續體會諸葛亮的神機妙算,再讀7、8自然段。

      在這篇文章中前后有11處諸葛亮說話,只有這一處與眾不同,發現了嗎?你能想象出這是諸葛亮在笑誰嗎?

      曹操,笑他什么?--笑曹操的多疑和猜忌。

      還在笑誰?--周瑜,笑他什么?笑周郎嫉妒賢能,氣量狹小。

      再讀:

      諸葛亮早就算定曹操不敢派兵;早就算定曹兵會放箭如雨;這就是神機妙算。

      難怪周瑜會長嘆一聲--發現自己的智慧才能遠遠不如諸葛亮

      (6) 繼續研究諸葛亮的神機妙算

      順風順水--圖示說明

      看圖示,你能發現什么?滾滾長江東逝水--長江水水流方向向東,風向向東--了解風向和水流方向,因此船受箭歸來才會順風順水。這就是神機妙算。

      諸葛亮早就算定天亮之前定能如期交箭;早就算定周瑜會敗在他手下-。難怪周瑜長嘆一聲……

      2、隨著研究的才步步深入,我們體會到了諸葛亮的神機妙算,那諸葛亮上知天文,下曉地理,足智多謀,智慧過人,他的本事是天上掉下來的?是地上長出來的?那是怎么來的?想知道嗎?真想知道嗎?--〈諸葛亮全傳〉、三國演義46回。

    小學語文六年級教案《草船借箭》4

      一、教學要求:

      1、討論、理解課文二、三、四段主要內容。

      2、體會諸葛亮的智慧和才干。

      3、進一步理解事情的前因后果。

      二、教學重點、難點:

      體會諸葛亮的智慧和才干。

      三、教具準備:

      小黑板一塊,吹塑紙小船數只。

      四、教學時間:

      1課時

      五、教學內容:

      學習二、三、四段。

      六、教學過程:

      1、通過上一課時的學習,我們看到諸葛亮面對周瑜的蓄意謀害和步步緊逼,是顧全大局,胸有成竹地接受了任務。周瑜以為諸葛亮了上自己的當,以為自己是十拿九穩地占了上風,非常高興。諸葛亮怎么完成任務呢?下面我們進一步學習。當諸葛亮接受任務后,周瑜、諸葛亮各是怎樣做的?(默讀3─5節后答)

      2、你從中看出什么?是怎么看出來的?

      備用:

      ①周為什么吩咐不給諸葛亮準備造箭用的材料?

      ②諸葛亮怎么敢找魯肅幫忙?

      周瑜:想害諸葛亮,從“造”的方面卡,對諸葛亮的打算一無所知,連聽了匯報也不明白。

      諸葛亮:知道周瑜想害自己,知道魯肅不會泄密,做好了防范工作,做的借箭準備。(識人心)

      3、周瑜不知道諸葛亮怎么辦,諸葛亮卻在充分準備之后,穩扎穩打地開始行動了。(自由讀6─9節)看看諸葛亮是怎么指揮軍士們利用草船借箭的。讀書要求:

      ①用“__”把出發時間、二十只船怎么受箭,怎么返回的語句勾出。

      ②根據課文內容,把借箭經過向同桌講一講,注意用上書中的重點詞句。

      4、請同學上臺,用小船演示,講述草船借箭的經過。(出示小黑板:長江方位圖)

      5、諸葛亮為什么選在第三天四更行動?怎么那么巧?

      ──也用“__”勾有關句。(知天文)巧借天時

      6、他還作了哪些安排保證借箭成功?

      ──①擂 ②船

      7、為什么叫士兵擂鼓吶喊? ──造成進攻假象,逼使曹軍放箭。

      8、為什么先叫船頭朝西,后來又叫朝東,還要“一”字兒排開?

      ──便于受箭,便于返回,走一步算一步,深謀遠慮,善于分析和利用自然條件,叫巧借地理。(曉地理)

      9、為什么調轉船頭后,書上要說是“逼近”?

      ──①已驚動曹軍,冒著危險;

      ②使曹軍誤以為是真的進攻;

      ③表現諸葛亮料事如神,膽識過人。

      10、看插圖,空中大霧迷漫,船外箭雨紛紛,諸葛亮卻手搖鵝毛扇,正在飲酒取樂。請用“~~~”勾出他這時說的話。抽讀。他為什么笑首說“只管飲酒取樂”?抽讀。你為什么這樣讀?齊讀。

      11、曹操出兵沒有?他怎么做的?──正中下懷

      11、曹操是怎么知道上當的?引讀“諸葛亮吩咐……。”他為什么“吩咐……”?

      ──①嘲諷、動搖軍心;

      ②知道追趕不上;(抓“順風順水”扣“船頭朝東”)

      ③有利于突出其才干。

      13、草船借箭的結果怎樣?

      ──三天借箭十多萬。(結果)

      小結:一切都在諸葛亮的預料之中,一切都按諸葛亮的安排進行。他真是料事如神!

      14、諸葛亮圓滿地完成了任務,用為蜀、吳聯軍主帥的周瑜本應非常滿意,他卻長嘆一聲,導讀。他為什么要長嘆?

      15、“神機妙算”什么意思?帶有什么感情色彩?由周瑜的口中說出來,對他來說是多么痛苦,這口氣怎么咽得下去但又不得不服輸。再讀這一句,體會周瑜的心情。

      小結:兩人斗智,至此勝負分明。

      16、現在回顧全文,哪些地方看出諸葛亮神機妙算?

      ──①三天有大霧;②魯肅會幫忙;③二十只船夠;④船頭東西擺;⑤士兵擂鼓喊;⑥只管飲酒樂;⑦出發、返回妙。

      17、“草船借箭”是寫諸葛亮從曹操那里智取了十多萬枝箭,為什么課題卻命“借”?

      ──①還擊;②還因為在借箭的整個過程中,諸葛亮巧妙地借天時、借地利、借對人的了解,巧妙地安排,從強敵手中智取十多萬枝箭,充分展示了自己的才干,粉碎了周瑜想陷害自己的陰謀,打擊了曹的'實力與士氣,為聯合抗曹做出了貢獻,命“借”就有利于表現他的才干。

      18、就從這個“借”字,你體會到作者什么感情?你對諸葛亮什么感情?贊揚什么?

      19、回顧板書(連線) ──蜀吳聯軍本當一致抗曹,可是周瑜氣量狹小,生了妒忌之心。因為他妒忌諸葛亮的才干,就借口兩軍交戰需要用箭,用十天造箭十萬的詭計來暗算諸葛亮,而諸葛亮“挺有才干”,他神機妙算,結果成功地只用三天就借箭十多萬,迫使周瑜仰天長嘆,低頭認輸。這,就是“草船借箭”的前因后果。我們讀記敘事情發展的文章,把事情的前因后果分清,能幫助我們理解課文,這是理解課文的一個重要方法;寫類似的文章,也要注意寫清事情的前因后果,才能使別人看得明白。

    【小學語文六年級教案《草船借箭》】相關文章:

    小學語文草船借箭教案01-22

    《草船借箭》語文教案03-05

    小學五年級語文教案:《草船借箭》06-02

    小學語文六年級教案11-01

    小學六年級語文的教案07-14

    語文小學六年級教案02-12

    六年級語文《窮人》教案小學六年級語文窮人教案07-20

    小學語文六年級教案人教版10-03

    [經典]小學六年級語文教案07-23

    小學六年級語文下冊教案01-10

    国产福利萌白酱精品tv一区_日韩亚洲中字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亚洲欧洲高清无码在线_全黄无码免费一级毛片
    1. <code id="ya7qu"><span id="ya7qu"><label id="ya7qu"></label></span></code>

      <b id="ya7qu"><bdo id="ya7qu"></bdo></b>
      <wbr id="ya7qu"><optgroup id="ya7qu"><strike id="ya7qu"></strike></optgroup></wbr>
    2. <u id="ya7qu"><bdo id="ya7qu"></bdo></u>
      在线视频欧美一二 | 日本入室强伦姧bd在线观看 | 日本阿v片在线播放免费 | 日本少妇高潮正在线播放 | 日本精品高清一二区一本到 | 亚洲精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