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code id="ya7qu"><span id="ya7qu"><label id="ya7qu"></label></span></code>

    <b id="ya7qu"><bdo id="ya7qu"></bdo></b>
    <wbr id="ya7qu"><optgroup id="ya7qu"><strike id="ya7qu"></strike></optgroup></wbr>
  2. <u id="ya7qu"><bdo id="ya7qu"></bdo></u>
    現在位置:范文先生網>教案大全>語文教案>《滕王閣序》語文教案

    《滕王閣序》語文教案

    時間:2025-03-08 10:29:41 語文教案 我要投稿

    《滕王閣序》語文教案

      作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時常要開展教案準備工作,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準確把握教材的重點與難點,進而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那么問題來了,教案應該怎么寫?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滕王閣序》語文教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滕王閣序》語文教案

    《滕王閣序》語文教案1

      一、了解駢文的文體特點。

      二、學習本文優美的語言。

      三、掌握故、盡、屬、即等實詞的義項,體會且、矣等虛詞的用法。

      四、背誦課文2~5段。

      教法及思路:以誦讀法學習本文。

      一、讀注釋,疏通文意,體會駢文特點。

      二、指導誦讀,注意停頓,通過誦讀體會文章優美的語言。

      三、利用句式特點理解實詞的義項及虛詞的作用。

      四、教學時數:兩課時。

      第一課時

      一、介紹寫作背景。

      二、疏通文意,通讀全文。

      一、簡介作者及寫作背景,導入

      課文。

      1、作者:見課下注釋①。教師補充:王勃和楊炯、盧照鄰、駱賓王并稱王楊盧駱,亦稱初唐四杰。

      2、寫作背景:見課下注釋①。教師補充:《新唐書·文藝傳》記滕王閣詩會為:九月九日都督大宴滕王閣,宿命其婿作序以夸客,因出紙筆遍請客,莫敢當,至勃,泛然不辭。都督怒,起更衣,遣吏伺其文輒報。一再報,語益奇,乃矍然曰:天才也。請遂成文,極歡罷。可見當時王勃年輕氣盛,才華橫溢,揮毫潑墨,語驚四座的'情景。

      二、通讀全文。

      1、通讀課文,把生字找出來,看注釋注音。

      2、看注釋,粗通文意。

      3、集體齊讀課文。要求:分段讀,師個別指導正音,節奏校正。

      明確:誦讀的停頓關系到語氣的準確性,本文是駢文,都是偶句,字數或四或六,也少數七字句。

      四字句的讀法只有一種模式:豫章/故郡,洪都/新府。

      六字句的讀法有五種模式:

      (1)、孟學士/詞宗;訪風景/崇阿。

      (2)、臨/子之長洲;窮/嶼之縈回。

      (3)、鐘鳴/鼎食/之家;誰悲/失路/之人?

      (4)、響窮/彭蠡之濱;氣凌/彭澤之樽。

      (5)、撫/凌云/而自惜;幸/承恩/于偉餞。

      七字句讀法有四種:

      (1)、襟三江/而帶五湖;潦水盡/而寒潭清。

      (2)、龍光/射/牛斗之墟;賓主/盡/東南之美。

      (3)、臺隍/枕夷夏/之交;秋水/共長天/一色。

      (4)、都督/閻公/之雅望。

      4、熟讀課文。

      三、

      作業:背誦課文2~~5段。

    《滕王閣序》語文教案2

      一、 教學目標設計

      (一) 知識與能力目標:

      1.了解《滕王閣序》的寫作背景。

      2.了解《滕王閣序》之所以成為千古名篇的原因。

      3.欣賞《滕王閣序》的景美。

      4.培養學生欣賞古代散文的能力。

      5.訓練學生能將名句改寫成優美片段散文的能力。

      (二)、過程與方法目標:

      1. 解決重點突破難點的方法:討論研究法、形象描述法、利用網絡篩選信息法、總結歸納法

      2. 研究創新的方法:形象描述法、改寫法

      (三)、情感與價值觀:

      1. 是學生體味山川美景,欣賞千古名句,感受音韻美感,領受美的熏陶。

      2. 培養學生熱愛生活,樂觀豁達的情懷

      二、 教學方法設計

      1. 討論研究法、形象描述法、網絡信息篩選法、總結歸納法、改寫法

      2. 利用多媒體網絡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

      三、 教材處理設計:

      《滕王閣序》是一篇記述盛會的序文。是初唐文學家王勃一揮而成的千古名篇。王勃在探望父親途中,到達洪州,正好趕上洪州都督閻某重修滕王閣成,宴請賓客,閻都督聽說王勃之才,因此邀請王勃參加。作者用生動的文筆,由地理風貌到自然、人文景觀,再到宴會,層層鋪敘,突現了滕王閣的壯麗,描繪出歡飲娛樂的場景;并且即景生情,抒發了他的抱負和懷才不遇的憤懣之情。在表現技巧上,文章的詞藻極為豐富華美,其中不乏精辟之句,受到時人和后人的贊賞。文章多用典故,簡練含蓄。結構也很緊湊,前后互相呼應,脈絡十分清楚。

      《滕王閣序》能成為千古傳頌的文章,自然有它的獨到之處,原因很多,但是短短的一學時的課堂教學設計不可能面面俱到的分析,因此確立本課時教學重點教學難點為:

      1. 欣賞《滕王閣序》的`景美。

      2. 欣賞千古名句,體味名句之美。

      四、教學過程與師生互動設計

      (一) 導語設計:

      在我們祖國這塊神奇的大地上,積淀了五千的文化遺產,宮殿園林,亭臺樓閣比比皆是。在眾多的人文景觀中,“中國古代四大名樓”,因其精美的建筑流傳千古,更因名人的游歷題詩而具有了特殊的含義。那么有誰知道“中國古代四大名樓”呢?(鸛雀樓,黃鶴樓,岳陽樓,滕王閣)與四大名樓有關的名人題詩,誰能例舉一二?

      四大名樓因這些膾炙人口的名句而名揚天下。今天我們就來學習讓滕王閣名揚天下的、初唐詩人王勃一揮而成的《滕王閣序》。

      (二) 整體感知

      1、 利用網絡預習

      (1)同學們利用網絡都搜集到了哪些關于《滕王閣序》的信息?(考察學生的預習情況,激起學生的表現欲,為課堂有一個良好的師生互動關系打下基礎。)

      (2)《滕王閣序》的寫作背景如何?

      (3)《滕》成為不朽之作,流傳千古,原因何在?(意在讓學生提出問題,發現問題,而在后面的合作學習中解決問題。同時還是對學生預習情況的檢查。)

      (4)美文不可不讀,請同學們以自己喜愛的方式讀課文,享受聲韻辭彩之美,享受滕王閣的美景。(以自己喜愛的方式讀美文,感受美的熏陶)

      2、提出本節課教學重點:

      《滕》能成為千古絕唱,看來原因頗多,但是短短的一節課不可能面面俱到的來分析,因此這節課就先從《滕》的景美入手,來欣賞品味滕王閣的美景。

      (三) 欣賞品味

      1、都督閻公聞報:“星分翼軫,地接衡蘆”之句時,為什么要沉吟不語?(此問在于讓學生對本文寫景有個初步感知:明朗開闊)

      2、對滕王閣景物描寫都在那幾個自然段?賞析二三兩段。

      (1)這兩段都描繪了哪些景?這些景有什么特點?

      (2)你最欣賞其中那些詩句?講講原因?

      (3)你認為那些詩句寫得好?可以用散文式的語言改寫出來。

      (學生可以瀏覽學校服務器上《滕王閣序》文件夾中的材料,也可以在13職時代社區中的bbs上瀏覽關于《滕王閣序》的帖子,也可以上互聯網上查找相關的材料,也可以使用自己帶來的軟盤中的資料和信箱郵寄過來的資料。一邊瀏覽一邊可以自由組合討論,重組搜集到的信息,同時也可以把自己喜歡的詩句改寫成散文發表在學校的bbs上。)(此處利用網絡信息技術與課程的整合,訓練學生的篩選和重組信息的能力,同時解決重點突破難點,使讀者與作者感情上達到一種共鳴,感受文章的景美。)

      3、重點賞析“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句,“漁舟唱晚,響窮彭蠡之濱;雁陣驚寒,聲斷衡陽之浦”句,“潦水盡而寒潭清,煙光凝而暮山紫”句。(欣賞名句時可根據課堂具體事情,調節欣賞詩句的順序)

      問題設置:

      (1)“落霞”句為什么能成為千古名句呢?你能用散文式的語言來描述么?沒有“與”“共”是否更好些,更合理?把“落霞”句與《馬射賦》中的“落花”句比較。(此處問題同學可以討論研究,改寫,比較,受到學生的感染,老師帶領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來描繪一幅“落霞”圖。加強學生的想象力訓練。讓學生體會到本文景美特點之一:上下混成之美)

      (2)“漁舟”句:寫的是一道什么風景?寫的是眼前之景么?(展開想象,聯系地理知識,得出結論,寫的是生活之樂和自然之樂。不是實景而是想象之景,體現本文精美特點之二:虛實相襯之美。)

      (3)“潦水”句:(此句被前人譽為“寫盡九月之景”。這句寫出了景美之三:色彩變化之美。并讓學生從課文中找出其他寫色彩變化的詩句,如:飛閣流丹,層巒聳翠,青雀黃龍之舳,彩徹區名。)

      (4)這兩段景物描寫中還有一個特點:遠近變化之美。(讓學生在課文中找到實例,分析哪里是近景,哪里是中景,哪里是遠景)

    《滕王閣序》語文教案3

      【教學目的】

      1.背誦全文。

      2.學習體會本文優美的語言及其表達方式,了解駢文的兩大特征--對偶與用典,進行文言仿寫訓練。

      3.積累文化知識。

      【教學重點】

      1.理解基礎,熟讀本文直至背誦。

      2.通過仿寫感受了解文言的特征。

      【教學設想】

      教學方法

      1.預習,理解注釋中的重要典故,了解有關文化知識。

      2.教學可分兩個層次:對于文言文基礎較薄弱的學生,教學目標應定位于"理解文意、熟讀成誦"上;對于有一定文言基礎的學生,可定位于"理解、背誦、仿寫"上,即增加一個動手操作的環節。

      教學時數:2課時

      【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一、導語設計

      課前出示一段中學生創作的文言習作:

      悲哉秋心,蕭條凄瑟,西風颯過,萬木咸荒。葦葉紛下,蕪桿遷黃。三五之月,新上田桑,明明若水,觸目生涼。離人頻顧,羈客成傷。中夜不寐,林下彷徨。哀歌騷辭,從風流蕩,魚雁聞聲,中心惶惶......

      (孔立新主編《高考狀元作文》P271,文匯出版社)

      大家相信嗎?這段文字出自一位17歲的高中生之手。

      1999年,這位同學參加了上海市高考,以一篇洋溢文言氣息的作文獲得了高考作文滿分的好成績!華東師范大學中文系教授、上海高考語文閱卷中心組組長王光祖先生對他的作文評價是:"思想嚴密,層次清楚,語言老到,體現出良好的語言素養。"

      而今天,我們要學習的文章其作者則是一位1300多年前的青年,這就是王勃的《滕王閣序》!

      今天,我們的任務一是背誦這篇千古名篇;二要學寫一段文言。

      (解說:同年人的成功對學生更有說服力也更容易激發學生的興趣。而且,新奇的任務往往容易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好勝心。以往的文言文教學一般只要求學生讀懂、會背,進行文言文寫作對于學生而言似乎無異于天方夜譚,但恰恰如此,才更容易使學生產生躍躍欲試的激情。)

      二、解題

      1.關于本文的寫作

      《唐摭言?卷五》說,"王勃著《滕王閣序》時年十四。都督閻公不之信。勃雖在座,而閻公意屬子婿孟學士者為之。已宿構矣。及以紙筆巡讓賓,勃不辭讓。公大怒,拂衣而起,專令人伺其下筆。第一報云'南昌故郡,洪都新府',公曰:'是亦老生常談。'又報云'星分翼軫,地接衡廬',公聞之,沉吟不言。又云'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公矍然而起,曰:'此真天才,當垂不朽矣!'遂亟請宴所,極歡而罷。"

      2.關于作者

      王勃(650-675),字子安,絳州龍門(今山西省稷山縣)人,祖父是隋朝著名學者王通。王勃六歲即善寫文章,十四歲便科舉中第。沛王李賢聞其名聲,邀請他作王府修撰。后因一篇游戲文章觸怒了唐高宗,被逐出沛王府。后又因殺官奴而犯罪,父親也受連累貶為交趾令。上元二年(公元675年),王勃前往交趾省親,途經南昌,正趕上當地都督在滕王閣上設宴。王勃在宴會上賦詩并寫了這篇著名的《滕王閣序》。隨后,在前往交趾時渡海溺水,驚悸而死。本文遂成為他的"絕唱"。

      三、研習課文

      1.梳通文句,整體把握全文框架。全文分為四個部分:

      ①由洪州地勢、人才說到宴會。

      ②寫滕王閣構筑之宏,眺望之廣,周圍秋景之美。

      ③寫歡娛宴游引發的的人生感慨。

      ④寫自己有幸與會,應命做詩。

      2.重點突破--學會"精加工"。

      ①教師示范分析第一部分(第1段)。

      由洪州地勢、人才說到宴會。

      "南昌故郡,洪都新府"寫古今之變遷;"星分翼軫"四句寫空間地勢之雄;"物華天寶"四句寫人物之盛。接著,"雄州霧列"呼應"星分"句,"俊彩星馳"呼應"物華"句;"臺隍枕夷夏之交"再承"星分","賓主盡東南之美"再承"物華"。多層渲染,以壯文氣。圖示如下:

      南昌故郡,洪都新府(古今變遷)

      "雄州霧列""星分翼軫......"(空間地勢)"臺隍"一句

      "俊彩星馳""物華天寶......"(人物之盛)"賓主"一句

      "都督閻公"句以下開始具體地寫主賓盛宴。

      (解說:教師精當的分析為學生的思維運作提供了一個非常直觀的操作圖式。當然,這應該建立在讓學生反復誦讀課文,熟讀課文的基礎上。在初步感知文章后,必須對文章進行精加工--對文句的內在思路和關系進行細致的分析,以求真正理解背誦。)

      (2)學生歸納其余各段,邊理解邊背誦。

      第二部分:寫滕王閣構筑之宏,眺望之廣,并寫周圍秋景之美。"潦水盡"二語寫秋景;"儼驂馬非"四語寫自己來到滕王閣;"層巒"以下八句,寫閣在山水之間;"披繡闥"以下十句,寫閣上眺覽所及,其中"落霞與孤鶩齊飛"二句為描寫秋景名句,展示出一幅鮮明生動的秋之圖景。

      第三部分:寫歡娛宴游引發的人生感慨。

      "遙襟俯暢"以下十句,寫參與宴會諸人。"窮睇眄于中天",引出"天高地迥"二句;"極娛游于暇日",引出"興盡悲來"二語,于是緊緊相承抒發身世之感。遂引用"馮唐"等四人懷才不遇而失志之典,借他人之酒杯,澆自家之塊壘。"所賴君子安貧"以下,用以勉勵自己不因處境困窘而改變志節。

      第四部分:寫自己有幸與會,應命做詩。

      "無路請纓"四句再說自己的遭遇。"舍簪笏"以下八句,說自己路過滕王閣,把當時的賓主合在一起說;"楊意不逢"等四句言自己甚愿做詩。""嗚呼"以下各句,述作序的旨意,以謙詞作結,收束全文。

      (解說:在教師示范之后,學生有了一定的方法依據,但在具體操作中仍會遇到種種困難。教師可采取小組討論、師生質疑解答、點撥、啟發等多種方式。但無論如何,教師必須保證讓學生自我思考自我分析,決不能越俎代庖將答案直接端給學生。引導學生學會對有關文字材料進行"精加工",也是培養閱讀理解能力的關鍵。因此,教師必須切實抓好這一環節。只要真正理解了,背誦就會迎刃而解。)

      第二課時

      一、導語設計

      《滕王閣序》能流傳千古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從語言藝術的角度看,主要是以下兩點:工整的對偶和文情并茂的"警句"。

      (解說:本導語單刀直入,直奔主題,目的在于迅速切入本節課核心內容。一般而言,導語以簡明賅要為上。)

      二、品析鑒賞

      1.對偶品析

      這篇文章是駢體文。文中四字為一語六字為一語的很多,前后語句完全對偶(沒有成對的,只有"嗟乎""所賴""勃""嗚乎""云而"九個字),還講究字的平仄關系,所以聲調讀起來十分和諧。試就第1段看其對偶關系:不僅句與句對偶,還有不少的句子,本身之中又有些詞或詞組也是對偶,這叫做"當句對"。

      (解說:張志公先生說:"屬對練習是一種不講語法理論而實際上相當嚴密的語法訓練;經過多次的練習之后,學生可以熟練地掌握詞類和造句的規律,并且用之于寫作,因為從一開始就是通過造句的實踐訓練的,而不是只從一些語法術語和抽象定義學習的.....屬對是涉及方面很廣的一種綜合性的語文基礎訓練,對于培養學生讀書、作文的能力能起到一定的作用......通過實踐,靈活地把語法、修辭、邏輯幾種訓練綜合在一起,并且跟作文密切結合起來。"(《傳統語文教育初探》P103-106,上海教育出版社,1962年版。)但是在實際教學中,人們對"屬對"重視得十分不夠。本設計在志公先生思想的指導下,結合本文的典型特征,從語言學習的.心理規律出發,嘗試著指導學生進行文言寫作的第一步--屬對練習。當然首先是對課文中無處不在的"對偶"進行"精加工",以期建立一個完整的學習圖示來指導學生的仿寫。)

      2.對偶句仿寫練習

      ①教師任意讀出課文中的上句,要求學生對出下句。

      ②教師根據課文情境自出若干語句要求學生對出下句。

      如:A.滕王閣中,高朋滿座;

      B.見秋水之浩淼;

      C.文不加點,誰人騰蛟起鳳;

      (參考對句:都督宴上,盛友如云;望長天之明徹;倚馬可待,王勃繡口錦心。)

      (解說:練習材料出自課文,使學生有本可依;不照搬原文,又促使學生必須動腦思考。三個句子,句式各異,基本涵蓋課文中的主要句式。)

      ③要求學生仿照以上做法利用文中語句編制"對偶句"。(解說:此舉旨在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并促進學生的自主創意構思。應該在兩方面要求學生:句式、句意,不必苛求平仄上的工整。)

      3."警句"品味

      《滕王閣序》對警句的提煉,方式靈活,不拘一格。有的是直接概括,如:"物寶天華,龍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靈,徐孺下陳蕃之榻"。前者高度地概括了江西各地繁華富庶;后者形象地說明了南昌一帶人才濟濟。有的是語句表面矛盾而意思連貫,例如:"老當益壯,寧移白首之心;窮且益堅,不墜青云之志"中的"老當益壯"和"窮且益堅",就是把"老"和"壯","窮"和"堅"這兩個對立面,從相反相成中統一起來,突出了"貧賤不能移"的美好節操,給人以深刻的啟迪。此外,如"東隅已失,桑榆未晚"也是如此。通常,"東隅"已失,則"桑榆"必晚,而王勃卻出人意料地提出了"桑榆未晚",表明了雖身處逆境也不悲觀的態度。有的是把不少相關的事物連接起來從而造成獨特的意境。例如:"關山難越,誰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盡是他鄉之客。""關山難越"和"萍水相逢",在意義上本無聯系,但一旦組成對偶句后,就順理成章地表達了作者在政治上失意后的深沉的悲哀和孤獨,也反映了"失路之人"共有的悲哀和孤獨。文中類似語句多多,不一一列舉。可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喜好自由選擇,不求一律。

      (解說:警句的寫作難度較大,學生除了應該具備相應的語言能力以外,還需具備較高的思維水準和創造能力。因此在教學中只對課文進行分析而不要求學生一一仿寫。但教師必須使學生意識到"警句"的特點和作用,并且能體會到"警句"的蘊意。可以鼓勵學生在寫作中嘗試創造一二。)

      三、布置作業

      1.反復背誦課文,直至爛熟于心。

      2.仿照課文中的句式寫一段有一個完整主旨的文字。

      (解說:整體思路的把握是深入理解的前提,尤其是教授有語言障礙的駢文更要重視這一環節。這一板書簡明顯示了課文四部分的主要內容,其中對第1段做了詳盡的分析。有點有面,有詳有略。)

    《滕王閣序》語文教案4

      教學目標

      1.了解駢文的兩大特征——對偶與用典。

      2.學習體會本文優美的語言及其表達方式。

      3.背誦全文,積累文化知識。

      教學重點

      1.理解本文用典的內涵。

      2.熟讀本文直至背誦,感受文章的'內容美和形式美。

    《滕王閣序》語文教案5

      學習目標

      1.了解王勃生平與作品,了解駢體文的文體特征,積累一些文化知識。

      2.掌握文中常見文言實詞的意義或用法,理解典故的作用。

      3.領會情景交融的寫法,感悟語言。

      4.準確把握詩人在文中表達的思想感情。

      學習重難點

      1.結合注釋,疏通文意,體會駢文特點。

      2.指導誦讀,注意停頓,通過誦讀體會文章優美的語言。

      3.利用句式特點理解實詞的義項及虛詞的作用。

      第一課時

      知識連接:

      第一知識背景介紹

      1.江南三大名樓

      岳陽樓、滕王閣、黃鶴樓號稱江南三大名樓,有聯贊曰:“洞庭月,衡岳云,巫山雨,波撼氣蒸,攬天下風光,堪稱獨步;崔灝詩,范相記,王勃序,兩樓一閣,數江南文物,各有千秋。

      2.王勃及文章寫作背景

      王勃(649~675),字子安,降州龍門(現在山西河津)人,初唐文學家。與楊炯、盧照鄰、駱賓王并稱“王楊盧駱”,亦稱“初唐四杰”。王勃才華早露,六歲即善寫文章,十四歲便科舉中第。被司刑太常伯劉祥道贊為神童,向朝廷表薦,對策高第,援朝散郎。沛王李賢聞其名聲,邀請他作王府侍讀,兩年后因一篇《檄英王雞》的游戲文章觸怒了唐高宗,被逐出沛王府。因擅殺官奴而犯罪,父親也受連累貶為交趾令。上元二年(公元675),王勃前往交趾省親,途經南昌,正趕上當地都督閻某在滕王閣上歡宴群僚和賓客。王勃在宴會上賦詩并寫了這篇著名的《滕王閣序》。兩個月后,王勃渡海溺水,英年早逝。

      3.序,文體的一種。有書序、贈序、宴集序等。書序是著作或詩文前的說明或評價性文字,如南朝梁蕭統的《〈文選〉序》。贈序,是指親友間以作文相贈,表達惜別、祝愿、勸勉之意,如韓愈《送李愿歸盤古序》,明宋濂《送東陽馬生序》等。宴集序,是指古人宴集時,常同賦詩,詩成后公推一人作序,這樣的序叫宴集序,如王羲之《蘭亭集序》。

      本文是餞別序,即臨別贈言,屬于贈序類的文章。

      4.駢文,是魏晉后產生的一種新文體,又稱駢儷文。南北朝是駢體文的全盛時期。駢體文的表達方式與一般的散文有所不同,語言上有三方面的特點:第一是語句方面的特點,即駢偶和“四六”;第二是語音方面的特點,即平仄相對;第三是用詞方面的特點,即用典和藻飾。

      第二朗讀指導

      本文有四字句、六字句、七字句等,要注意朗讀的節奏:

      (1)四字句只有一種情況,即二二式,如:南昌/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軫,地接/衡廬。

      (2)六字句的情況大致有四種,如:孟學士/之詞宗;王將軍/之武庫。c臨/帝子之長洲,得/天人之舊館。c山原/曠其盈視,川澤/紆其駭矚。c鐘鳴/鼎食/之家;青雀/黃龍/之舳。

      (3)七字句大致有四種讀法,如:襟三江/而帶五湖,控蠻荊/而引甌越。c物華天寶,龍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靈,徐孺/下/陳蕃之榻。c都督閻公/之雅望,棨戟遙臨;宇文新州/之懿范,襜帷暫住。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

      一、自主學習

      1.注意下列字的讀音。

      翼軫()甌越()臺隍()綮戟()懿范()襜帷()

      勝餞()潦水()儼驂騑()崇阿()繡闥()雕甍()

      云銷雨霽()孤鶩()遄飛()睢園()鄴水()

      2.成語積累(請在文中找,試列舉)

      例如:

      一介書生一介:一個。舊時讀書人自稱。或對一般讀書人的雅稱。

      投筆從戎投:扔掉,放棄。筆:筆桿子,指文墨生涯。從戎:參軍。指棄文就武,放棄文墨生涯去參加軍隊。出處是《后漢書?班超傳》。

      高山流水原指含蓄在古琴曲里的'兩種喻意。后用以比喻知音或知己。也用以形容樂曲的高雅精妙。出處是《列子?湯問》。

      盛筵難再盛:盛大。筵:筵席。盛大的筵席難以再得。

      陸海潘江陸、潘:晉朝的文學家陸機、潘岳。本是稱頌陸機和潘岳文才很高。后用以稱頌學識淵博,才華橫溢的人。

      二、交流展示(熟讀課文,結合注釋,疏通文意)

      1.熟悉前三段,解釋黑體字詞的意思。

      (1)襟三江而帶五湖

      (2))雄州霧列,俊采星馳

      (3)都督閻公之雅望

      (4)勝友如云高朋滿座

      (5)賓主盡東南之美

      (6)序屬三秋

      (7)披繡闥,俯雕甍

      (8)雁陣驚寒聲斷衡陽之浦

      2.試著整理后四段的重要文言現象(自主完成)

      包括內容:通假字、詞類活用、特殊句式、古今異義。

      第二課時

      一、賞析第一部分

      (一)集體朗讀

      (二)具體賞析(小組討論,然后進行成果展示)

      1、閱讀第一段完成以下探究:

      (1)作者是如何寫洪州地理風貌的?突出了什么特點?(點撥:從古到今,由天及地再到具體地理位置)

      (2)作者是如何寫人才俊美的,照應了前文的哪個詞語?

      (3).文章開始不寫樓臺,不寫宴會,而先寫地勢與人物,這樣寫有何好處?

      二、賞析第二部分

      (一)齊讀課文,本部分是著名的寫景段落,歷來膾炙人口。你最喜歡哪些句子?找出來,并說出你喜歡的原因。

      (二)具體賞析

      1.請用自己的語言把這幅“晚秋暮色圖”的意境描述出來。(自主完成)

      2.鑒賞名句“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并展開想象,將該句擴寫成百字左右的短文。(自主完成)

      3.這兩段秋景的描述與傳統中描寫秋景的意境有什么不同?(小組討論)

      三.作業:背誦二、三段。

      第三課時

      學習過程

      一、檢查背誦。二、探究與對話

      一、閱讀后四段,完成以下探究:

      (1)這兩部分是由眼前的宴飲娛樂引發的人生感慨。而在寫作上最大的特色是用了大量典故來敘事、抒情,有的是歷史故事(事典),有的是前人文句(語典),(來自史傳上的記載稱事典,來自典籍上的現成語句叫語典)通讀課文,找出文章引用的典故并思考抒發了作者怎樣的人生感慨。

      (2)如何理解“老當益壯,寧移白首之心?窮且益堅,不墜青云之志”的思想意義

      二、達標檢測

      1.下列詞語中的字的讀音沒有錯誤的一組是()

      A.徐孺(rǔ)棨(qǐ)戟襜帷(wéi)星分翼軫(zhēn)

      B.縈(yíng)回勝餞(jiān)涸(hé)轍鐘鳴鼎(dǐng)食

      C.東隅(yú)請纓(yīng)猖(chāng)狂衡陽之浦(fǔ)

      D.暇(xiá)日雨霽(jì)鄴(yè)水遙襟甫(fǔ)暢

      2.從語音角度看,下列讀音規律都相同的一組是()

      A邐迤傴僂扶搖B參差窈窕霹靂

      C舳艫徘徊逡巡D沆碭漣漪睇眄

      3.下列詞語書寫有錯的一組是()

      A.鶴汀鳧渚睢園綠竹東隅已逝

      B.落霞孤騖舸艦迷津萍水相逢

      C.棨戟遙臨躬逢勝餞逸興遄飛

      D.無路請纓星分翼軫青云之志

      4.下面兩組虛詞的含義和用法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①窮(且)益堅

      ②若屬皆(且)為所虜

      ③賓主盡東南(之)美

      ④臣(之)壯也,猶不如人

      A.①句與②句相同,③句與④句不同。

      B.①句與②句相同,③句與④句也相同。

      C.①句與②句不同,③句與④句也不同。

      D.①句與②句不同,③句與④句相同。

      5.《滕王閣序》多處用典,表意精練含蓄,根據文意,分析有誤的一項是()

      A物華天寶,龍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靈,徐孺下陳蕃之榻兩處用典,贊美了滕王閣所在地的物華人杰。其中,“龍光”“徐孺”還是詞語的減縮。

      B有懷投筆,慕宗愨之長風

      作者用班超投筆從戎典故暗示自己想要從軍。其中,“投筆”是詞語的減縮。

      C非謝家之寶樹,接孟氏之芳鄰

      “謝家之寶樹”、“孟氏之芳鄰”兩個典故說明自己并沒有謝玄那樣的才華,因此也找不到孟母尋找的好鄰居。

      D他日趨庭,叨陪鯉對

      典出《論語8226;季氏》,王勃在這里是說自己過些時候要到父親那里聆聽教誨。

      答案:C(“謝家之寶樹”、“孟氏之芳鄰”兩個典故說明自己并沒有謝玄那樣的才華,卻能在今天的宴會上結識各位名士)

      6、默寫填空: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煙光凝而暮山紫。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秋水共長天一色。

      ③漁舟唱晚,響窮彭蠡之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興盡悲來,識盈虛之有數。

      ⑤老當益壯,寧移白首之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北海雖賒,扶搖可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滕王閣序》語文教案6

      教學目標:

      (以誦讀法學習本文)

      一、了解駢文的文體特點。

      二、學習本文優美的語言。

      三、掌握“故”、“盡”、“屬”、“即”等實詞的義項,體會“且”、“矣”等虛詞的用法。

      四、背誦課文。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學習要點:

      通讀全文,疏通文意

      一.導語(幻燈片展示中國四大名樓)

      在我們祖國這塊神奇的大地上,積淀了五千年的文化遺產,宮殿園林,亭臺樓閣比比皆是。在眾多的人文景觀中,“中國古代四大名樓”,因其精美的建筑流傳千古,更因名人的游歷題詩而具有了特殊的含義。那么有誰知道“中國古代四大名樓”呢?

      ……

      鸛雀樓黃鶴樓岳陽樓滕王閣

      與四大名樓有關的名人題詩,誰能例舉一二?

      ……

      1.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余黃鶴樓。

      唐崔顥《黃鶴樓》

      2.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

      送孟浩然之廣陵李白

      3.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

      宋范仲淹《岳陽樓記》

      4.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王之渙《登鸛雀樓》

      5.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

      王勃《滕王閣序》

      今天我們就來學習讓滕王閣名揚天下的、初唐詩人王勃一揮而成的《滕王閣序》。

      二、王勃、《滕王閣序》寫作背景介紹:(幻燈片展示)

      1.作者簡介(學生回顧曾觀看過的《唐之韻》)

      說到王勃,我們就會想起他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與君離別意,同是宦游人。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

      王勃,唐代詩人,字子安,絳州龍門(今山西河津)人。王勃與楊炯、盧照鄰、駱賓王以詩文齊名,并稱“王楊盧駱”,亦稱“初唐四杰”。他才華早露,未成年即被贊為神童,16歲授官朝散郎,后因事被逐,其父亦受累貶為交趾令。26歲時,王勃南下探親,路過南昌,赴都督閻某在滕王閣的宴會,賦詩并作序。后在赴探親途中渡海溺水受驚而死。《滕王閣序》遂成為他的“絕唱”。名句如“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為論者所欣賞。

      三、初讀奇文

      1、聽(多媒體視頻朗讀)

      聽課文朗讀,找出生字,看注釋注音。

      2、讀(補充:誦讀指導——幻燈片展示)

      自讀課文,看注釋,粗通文意

      本文是駢文,基本都是偶句,字數或四或六,也有少數七字。

      四字句的停頓只有一種模式:二二六字句的讀法有五種:

      (1)孟學士/之詞宗(2)臨/帝子之長洲

      (3)鐘鳴/鼎食/之家(4)氣凌/彭澤之樽

      (5)扶/凌云/而自惜

      七字句的讀法有四種:

      (1)襟三江/而帶五湖(2)賓主/盡/東南之美

      (3)秋水/共長天/一色(4)都督/閻公/之雅望

      3、測(幻燈片展示)

      做字詞辨析訓練。(學生都參與并輪流回答)

      (一)判斷詞語注音、釋義正錯

      1、襟()三江上衣、袍子前面的部分

      2、躬逢勝餞()宴會

      3、鶴汀()水邊平地

      4、鳧()渚鳧:野鴨

      5、川澤紆()迂回曲折

      6、孤鶩()縱橫奔馳,動詞

      7、迥()遠

      8、南溟()海

      9、勝筵()古代席地而坐時鋪的席子

      10、梓()澤梓樹,與“桑”相連,借指故鄉

      (二)通假字

      儼驂腓于上路通“嚴”,整治。

      云銷雨霽通“消”,消散。

      所賴君子見機通“幾”,預兆。

      (三)古今異義

      窮且益堅古義:困厄,處境艱難今義:窮困

      等終軍之弱冠古義:二十歲今義:無此意

      盛宴難再古義:第二次今義:相當于“又”

      孟學士之詞宗古義:掌管文學撰述的官今義:常用來指學位

      (四)詞類活用

      襟三江而帶五湖意動,以為襟、為帶

      雄州霧列名詞作狀語,像霧那樣

      俊采星馳名詞作狀語,像流星那樣

      川澤紆其駭矚意動,對感到驚駭

      屈賈誼于長沙使動,使屈居

      竄梁鴻于海曲使動,使竄逃

      賓主盡東南之美形容詞活用作名詞

      四、作業。

      再讀全文,并背誦《滕王閣詩》

      第二課時

      學習要點

      1、理清思路

      2、重點段落鑒賞

      一、再讀奇文

      方式:集體齊讀課文

      注意:誦讀的節奏和語氣準確(回顧:誦讀指導)

      步驟:集體齊讀

      二、討論與點撥:文章可分為幾部分?(幻燈片展示)

      1、明確:文章可分為四部分。

      第一部分(1):概寫風貌,引出與會人物。

      第二部分(2-3):三秋時節,滕王閣萬千氣象和周圍的自然、人文景觀。

      第三部分(4-5):寫宴會盛況,抒發人生感慨。

      第四部分(6-7):嘆知己難遇,勝宴難再。

      2、第2、3段描寫了哪些內容?(討論后明確)

      第二段:滕王閣在山水形勝之地。

      第三段:登高所見——人煙之勝(富庶祥和)

      自然之景(雨后景色—高潮)

      生活之樂及自然情景

      三、閱讀與鑒賞(幻燈片展示優美圖片)

      1、請同學們用自己的語言描繪“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美景。(當堂朗讀)

      評:注意意境和諧美,想象要自然生動,色彩要明麗。

      落霞自天而下,孤鶩自下而上,故曰齊飛;

      秋水碧而連天,長天凈而映水,故曰一色。

      2、前人寫水天(或天地)相接景象的句子很多,閱讀下面三句子說說王勃的句子好在哪里。(自由發表)

      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春江花月夜》)

      風煙俱凈,天山共色。(《與朱元思書》)

      落花與芝蓋齊飛,楊柳共春旗一色。(《馬射賦》)

      四、作業

      1、書面表達:把你最欣賞的一兩句話寫成一段情景交融的抒情散文。

      2、思考:怎樣看待4、5兩段作者的思想感情?

      第三課時

      學習要點:

      1、鑒賞四-五段

      2、歸納總結駢文的特點及本文特點

      一、回顧舊課:

      抽背2-3段。

      二、三讀奇文

      1、高聲朗讀四、五段,體會作者情感。

      2、討論:這兩段寫了哪些內容

      (同桌討論后教師幻燈片展示)

      第四段:寫宴會盛況——管弦之勝,歌聲之美和宴會豪華,人物高雅

      興盡悲來——嘆天地之大,宇宙無窮(反村人之渺小)

      人生無常,盛衰有時,懷才不遇,報國無路

      第五段:言自己雖時運不濟,但因之自勉,從消沉中振起,理想、志節不變

      三、鑒賞與拓展:(分組討論,推舉佳作)

      1、怎樣看待王勃的思想感情?

      師小結:聯系際遇。不遇之悲,是對社會(“盛世”)現實的控訴和揭露。既表現出嗟悲嘆老的傷感和見機知命的消極;又表示自己壯懷白首不移。

      失意的悲哀——對時代的抨擊;

      寫積極的壯懷——表現出一種用世的`樂觀。

      2、人生難免失意,中國歷史上許多文人都遭逢過失意,他們作出了怎樣的選擇?你如何評價?如何選擇?(目的讓學生以積極的態度對待人生)

      四、討論與點撥

      歸納駢文有何特點?有什么缺點?(分組討論,推選回答)

      從六朝到初唐,駢文統治了文壇,其特點是:要求通篇文章結構相互對稱,詞語對偶。在聲韻上講究運用平仄,音律和諧,修辭上注意藻辭和用典。

      注重形式,排比事典,使人難以理解。如本文為硬湊四六對句,把楊得意縮為楊意,徐孺子略為徐孺,早被前人指為荒謬。但對本文來說白玉微瑕,文中對現實人生的感受認識,是駢文僵化凝固的形式無法束縛住的,作者如同戴著鐐銬跳舞,在束縛中表現自己高超的技巧。

      五、小結與鞏固(幻燈片展示)

      1,韓愈曾說:“愈少時,則聞江南多臨觀之美,則滕王閣獨為第一,有瑰偉絕特之稱。”

      朗讀全文,再次體會文章的優美動人之處。并思考本文寫作的特點。

      (句式錯落,節奏分明/駢儷藻飾,辭系華美/運用典故,簡練含蓄)

      2、仿照課文中句式,寫對偶句

      A:滕王閣中,高朋滿座——————————

      B:見秋水之浩淼————————

      學生意見匯總:A都督宴上,勝友如云

      B望長天之明徹/望高閣之巍峨

      六、課后作業

      1、找一下,文中運用了哪些典故、哪些成語?并積累。

      2、背誦并默寫全文。

      [教學設計說明]

      本文被選入魯人版第四冊“感受藝術之美”單元。所以教學設計重在讓學生理解本文情感的基礎上,品味作品的優美語言。

      朗讀教學,既是傳統的,又是時興的;既是語感的,又是技能的;既是文學的,又是審美的。本教學設計重視朗讀和默讀,加強對閱讀方法的指導,讓學生通過教讀活動、析讀活動、品讀活動、聽讀活動及說讀活動等不同的朗讀活動形式,使這節課充滿瑯瑯讀書聲,從而在美讀中鑒賞了駢文之美。

      不要求學生看有關的參考資料,以免“先入為主”,在名家的分析面前喪失了自我閱讀的勇氣和信心。“我思故我在”,相信“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

    《滕王閣序》語文教案7

      人似秋鴻來有信,事如春夢了無痕。——蘇軾

      【鑒賞】人可以像秋鴻般有信息,年年重回舊地;而那些早已過去的往 事,卻猶如春夢一般,未曾留下一絲痕跡。“事如春夢了無痕”通常用來感嘆往事的飄渺,難以尋覓,留下的只是無盡的眷戀與縈懷,若用來代表失去

      的戀情,則在追憶、懷念中,還蘊蓄著一份苦痛遇見迷惘。

      人皆養子望聰明,我被聰明誤一生。——蘇軾《洗兒》

      【鑒賞】這首“洗兒詩”,是蘇軾藉對兒子的期盼,抒發自己滿腔的激憤。表面是在嘲弄自己聰明一世,失意一生,實際卻是在諷刺那些 “愚且魯”的無能之輩。

      【原詩】皆養子望聰明,我被聰明誤一生。惟愿孩兒愚且魯,無災無難到公卿。

      基礎積累

      一、注音(開始積累吧!)

      軫( )甌( )隍( )懿( )梓( )襜( )騑( )鳧( )闥( ) 甍( )浦( )舸( )軸( )霽( )鶩( )蠡( ) 遏( )眄( ) 閽( ) 迥( )舛( )筵( )愨( ) 簪( )笏( )渚( ) 睇( ) 袂( )

      二、詞類活用找出并寫出意義和用法

      1、襟三江而帶五湖

      2、徐孺下陳蕃之榻

      3、騰蛟起鳳

      4、屈賈誼于長沙

      5、竄梁鴻于海曲

      6、雄州霧列,俊采星馳

      7、望長安于日下,目吳會于云間

      8、賓主盡東南之美

      四、古今異義 找出并寫出古義和今義

      ⑴千里逢迎

      ⑵儼驂騑于上路

      ⑶窮且益堅,不墜青云之志

      五、一詞多義(實詞)

      1、故:

      ①豫章故郡,洪者新府

      ②故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

      ③桓侯故使人問之

      ④既克,公問其故

      2、盡:

      ①賓主盡東南之美

      ②潦水盡而寒潭清

      ③則智者盡其謀

      3、屬:

      ①時維九月,序屬三秋

      ②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

      ③在骨髓,司命之所屬

      4、即:

      ①項羽即日因留沛公飲

      ②胡天八月即飛雪

      ③且壯士不死即已,死即舉大名耳

      5、引:

      ①控蠻荊而引甌越

      ②恭疏短引

      ③司馬懿引二十萬軍

      ④乃設九賓之禮于廷,引趙使者藺相如

      6、窮:

      ①窮島嶼之縈回

      ②窮且益堅

      ③日暮途窮

      7、數:

      A、shù ①識盈虛之有數

      ②一曲紅綃不知數

      B、shǔ 數呂師孟叔侄為逆

      C、shuò 而公子親數存之

      8、趨:

      ①他日趨庭

      ②入而徐趨

      ③今背本而趨末

      六、重點虛詞

      9、且:

      ①窮且益堅,不墜青云之志

      ②北愚公者,年且九十

      ③存者且偷生,死者長已矣

      ④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辭哉

      ⑤不者,若屬皆且為所虜

      10、矣:

      ①蘭亭已矣,梓澤丘墟

      ②前人之述備矣

      ③太后曰:”敬諾,年幾何矣?”

      七、完成下列名言警句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煙光凝而暮山紫。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秋水共長天一色。

      ③漁舟唱晚,響窮彭蠡之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興盡悲來,識盈虛之有數。

      ⑤老當益壯,寧移白首之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北海雖賒,扶搖可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十旬休假,勝友如云 ;

      8關山難越,誰悲失路之人;

      趣味閱讀

      螳 螂 捕 蟬

      【原文】

      吳王欲伐荊(1),告其左右曰:“敢有諫者死!”舍人有少孺子(2)者欲諫不敢,則懷丸操彈(3)于后園,露沾其衣,如是者三旦(4)。吳王曰:“子(5)來,何苦沾衣如此!”對曰:“園中有樹,其上有蟬,蟬高居悲鳴,飲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委身曲附(6),欲取蟬,而不知黃雀在其傍也;黃雀延頸(7),欲啄螳螂,而不知彈丸在其下也。此三者皆務欲(8)得其前利(9),而不顧其后之有患也。”吳王曰:“善哉!”乃罷其兵。(選自劉向《說苑·正諫》)

      【注釋】(1)[吳王欲伐荊]吳王,指吳王闔閭;荊,楚國。(2)[舍人有少孺子]舍人,國王的侍從官;少孺子,年輕人。(3)[懷丸操彈]藏著子彈拿著彈弓。 (4)[旦]早晨。 (5)[子]你。 (6)[委身曲附]彎曲著身體,屈著前肢。“附”同“跗”,腳背骨。 (7)[延頸]伸長頭頸。 (8) [務欲]一心想要。 (9) [前利]眼前的利益。

      【簡析】本文通過年輕的侍從官給吳王講的這個故事,告誡人們:凡事須瞻前顧后,全面權衡,千萬不能為了眼前的`利益,而忘卻身后的禍患。

      【譯文】吳王闔閭準備進攻楚國,告誡他身邊的大臣說:“膽敢向我進諫的人就處死。”他的侍從官中有個年輕人,想向吳王闔閭進諫,勸阻他不要進攻楚國,但是有不敢,就藏著子彈拿著彈弓來到吳王闔閭的后園走來走去,露水浸濕了他的衣服,象這樣經過了三個早晨。吳王闔閭說:“你來,為什么要自找苦吃,把衣服沾濕到這個地步!”那年輕的侍從官說:“園子里有棵樹,樹上有只知了,知了在高處鳴叫,它吸著露水,卻不知道螳螂在它后面;螳螂彎著身子,屈著前肢,想要逮住蟬,卻不知道有一只黃雀在他的旁邊;黃雀伸長了頭頸,想要啄螳螂,卻不知道拿著彈弓和子彈的人在他的下面。知了、螳螂、黃雀都一心想要得到眼前的利益,卻不顧它們身后的禍患。” 吳王闔閭聽了說:“對啊!”于是停止了用兵

    【《滕王閣序》語文教案】相關文章:

    高三語文的教案《滕王閣序》02-10

    《滕王閣序》語文教案8篇02-13

    滕王閣序教學反思04-18

    高一語文《滕王閣序》教案教案及反思01-24

    滕王閣作文11-26

    借鑒著名詩人王勃的滕王閣序心得09-19

    游滕王閣作文10-17

    【經典】游滕王閣作文02-13

    《滕王閣詩》詩歌鑒賞12-28

    江西滕王閣的導游詞05-23

    国产福利萌白酱精品tv一区_日韩亚洲中字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亚洲欧洲高清无码在线_全黄无码免费一级毛片
    1. <code id="ya7qu"><span id="ya7qu"><label id="ya7qu"></label></span></code>

      <b id="ya7qu"><bdo id="ya7qu"></bdo></b>
      <wbr id="ya7qu"><optgroup id="ya7qu"><strike id="ya7qu"></strike></optgroup></wbr>
    2. <u id="ya7qu"><bdo id="ya7qu"></bdo></u>
      亚洲欧美丝袜精品久久中文字幕 | 亚洲男女精品天堂 | 亚洲青青在线视频 | 午夜性色福利免费视频在线播放 | 日韩国产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 日韩在线看片免费人成视频播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