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美術教案四篇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時常需要編寫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教案應該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美術教案4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美術教案 篇1
教學目的:
1. 訓練學生根據命題記憶,想象,并有繪畫形式表達出來的能力。
2. 鼓勵學生觀察生活、熱愛生活,體會生活之美。
教學重點:
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二年級美術教案
教學難點:
訓練學生根據命題記憶,想象的能力。關于色彩的應用。
教具:
放大范圖若干張。二年級美術教案 教學過程,一組織教學。
二,講授新課。
1,啟發談話:畫筆是小朋友的好伙伴,我們常常用它描畫心中的夢想。可是小朋友知道嗎?小畫筆也有自己的夢想和故事呢!。今天我們就請小朋友說說,畫畫他們的故事好嗎?板書課題《小畫筆的童話》
2,讀畫。書本上有許多美麗的圖畫其中小畫筆的一家畫的小朋友和小畫筆快樂地玩耍。畫筆和天上的小星星-----畫筆像樹木一樣的生長。這幅畫和畫筆小樹林畫得有點相似,這幾幅畫都把畫筆擬人化,突出他們的可愛和實用。欣賞范圖:小畫筆愁眉苦臉,原來它們抱怨主人不好好愛護它們,把它們弄得遍體鱗傷,有的還折斷了。這幅畫教育我們什么?
3,作畫步驟:
(1)先劃出小畫筆或小朋友的基本形。
(2)添畫出畫筆的`花紋,還有四周的環境和背景。盡量表現出情節。
(3)將整幅圖涂上鮮艷美麗的顏色。 三,巡回輔導。鼓勵學生創造性地完成本課作業。幫助一些有困難的學生。
四,進行小結。表揚畫的好的學生,把他們的作品給全班同學欣賞。指出不足之處。
美術教案 篇2
教材簡析:
彩泥在學生一年級時已經接觸過,但作為一個專題來制作這才是第一次。用彩泥來表達自己的審美體驗。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利用彩泥表現生活中的事物,體驗材料帶來的美感。
2.強調在創作的過程中,發揚團結協助的精神。
教學重難點:
1、能否圖突破常規的造型與色彩、進行大膽的夸張、變形、想象與創造。
2、能否在制作上創新。
教學準備:
教生共同準備墊板、尺、鉛筆、剪刀、牙簽、泡沫盤子、彩泥等材料。
教學過程:
第一節
施教時間:9月15日
活動一:
引導學生回憶自己以前用彩泥做過哪些東西,你都會運用那些制作技法?
活動二:
欣賞天津“泥人張”的泥塑作品,引導學生用自己的話談談從作品中得到的審美感受。
欣賞本校美術小組的同學用彩泥制作的裝飾掛盤“瓢蟲”、“風景”等,說說他們運用了哪些學過的制作技法,以及他們是如何進行夸張變形的.。
將作品發到各組,請學生近距離的欣賞,并互相談一下自己的欣賞感受。
請學生起來說說自己最欣賞哪幅作品,為什么?
(提示:可以從夸張、變形、色彩的搭配、造型組合等方面引導學生想象;還可以適當的介紹一下運用綜合材料進行制作的方法。)
活動三:
以書上的范作“小獅子”為例,與真實的獅子的照片相比較,看看作者對它進行了哪些夸張、變形。尤其是獅子的鬃毛和五官的制作技法。
教師以小貓為例,通過夸張變形現場演示貓頭的制作。
活動四:
引導學生獨立制作一兩件富有情趣的作品。教師向學生展示其它欣賞作品。
教師引導學生突破常規的造型與色彩、進行大膽的夸張、變形、想象與創作。
活動五:
以小組為單位展示作品,并且可以通過自我介紹的方式對作品進行自我評價。
收拾與整理。
布置下節課帶泡沫盤子。
第二節
施教時間:9月16日-9月19日
活動一:
欣賞工藝小組的同學制作的彩泥浮雕掛盤,啟發學生思考要在掛盤上做彩泥浮雕,可以做什么形象的。
說一說自己想做什么,怎樣對創作對象進行形象的加工。
針對范作《瓢蟲》,說說哪里做的最高,最有立體感,哪些地方做得比較平,為什么要這樣做?
(引導學生明白:在盤子上做橡皮泥塑要有層次感)
再請學生根據自己的創作思路談一談準備怎樣表現作品的層次感。
活動二:
同學們在自己帶來的紙盤上用橡皮泥制作動物形象的泥浮雕,背靜可以用水彩筆添畫,也可以一個小組的同學制作一個系列或一個故事,如:《十二生肖》、《小蝌蚪找媽媽》。充分體現合作學習。
活動三:
做好后在紙盤上扎眼,穿上繩子系成掛環,按照表現對象的類別掛到美術教室的展示臺上。
教師帶領全班同學象參觀美術館一樣對每件作品進行欣賞和評述,鼓勵學生自評、互評。教師評價時不要只談技法的運用和形象表現得是否真實,對有創造性、大膽夸張變形的作品要給予充分肯定。
收拾與整理。
課后拓展:
回去后試著利用其他材料(陶土、紙漿等)制作各種形象。
札記:
彩泥是孩子們最喜歡的朋友,所以用彩泥來造型他們感到得心應手,但這也造成了他們因急于動手制作而沒有聽清老師的要求,或者是不按要求來隨心所欲的做自己想要表現的東西。所以教學過程中還是要強調紀律,請學生專心的聽講。
美術教案 篇3
學具準備:水彩筆、油畫棒、素描紙、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 復習舊知識:請大家欣賞《豐收了》
師:同學們,你還記得這幅畫嗎?誰還記得在畫這幅畫時,學到了什么美術知識?
生:遮擋關系。
師:是的,遮擋關系會經常出現在我們的兒童畫畫面中,今天這節課我們要畫的主題也要求我們大膽表現物體間的遮擋關系。
2、引出課題:《節日里》,我國是個多民族國家,有著很多傳統的節日,今天我們就來畫一畫中國的節日。
二、新授
(一)師:出示PPT,請學生觀察,圖片表現的是什么節日?
生:春節、元宵節、中秋節、國慶節……
(二)分組討論:分析各組的圖片資料,同時考慮以下問題:
1、介紹的節日里你都看到了什么?
2、節日中的人們是什么樣的?
3、他們是怎樣慶祝節日的?
小結:人們是喜悅的,高興地的。
師:要把人物喜悅、高興的狀態表現出來,我們應該怎么畫?
生:可以畫出人物高興的表情和動態。
(三)藝術實踐1:
內容:請在A4紙上畫一張高興、開心的臉。
要求:要把五官畫全,不用畫身體。
展示:選2-3張優秀作品展示。
評價:師生從五官、表情等方面分析作品,教師指出普遍存在的問題。
(四)教師示范。針對學生普遍存在的問題進行講解(講解:人物的臉可以表現不同的角度。)
(五)講解人物動態畫法。
1、師:我們怎么從人物的動態上表現喜悅和開心呢?
生:可以把動作畫夸張一些。
2、藝術實踐2:內容:請學生模仿老師的方法,用單線畫出夸張的動態。
3、教師演示人物夸張的動態。
(六)欣賞教材中的作品。
1、看書P40《吹手》。
問:你從哪里能夠看出他們吹得起勁兒?
生:老人的胡子翹起來了,年輕人的臉蛋上鼓起了大包……
2 欣賞P41學生作品
問:你覺得哪幅畫中的人物更能體現出節日的喜悅?
生:學生從表情和夸張的手法分析自己喜歡的`作品。
3、師:表現節日里這幅畫,你打算怎么畫呢?
三、學生實踐
1、作業要求:嘗試用夸張的動態、熱烈的色彩,表現節日里的快樂心情和喜慶場面。
注意:構圖飽滿,人物動態夸張各異,本課時完成初稿。
2、 教師巡視:對個別學生進行主題指導,強調表情和夸張的動態;給與繪畫技法上的支持;適時挑選有意義的作品讓學生欣賞;為個別學生提供繪畫資料以便借鑒;鼓勵學生大膽創新。
四、展示與評價
1、展示部分優秀作業。
2、組織學生自評、互評。
3、說一說自己畫面中最得意的地方。
五、課后拓展:
課件展示:世界各地人們慶祝節日的有特點的圖片,開闊學生的眼界。(感恩節、圣誕節、狂歡節……)
美術教案 篇4
設計理念(或教材分析):
下雨天的時候,幼兒都會被大人保護的很好,他們對雨天的概念真正的理解并不多,雨是從哪里下來的,雨下來的時候是什么樣子的,雨絲的模樣。。。所以讓幼兒用自己的雙手使用平時不起眼的材料去創造“雨”,去感受“雨滴”或者“雨絲”的樣子。大大滿足了幼兒的興趣和需要。
活動目標:
1、學著用適量的'漿糊把泡沫條粘到畫紙上。
2、感受粘粘貼貼的快樂,體驗視聽享受的別樣心情。
重點:幼兒操作用泡沫條來裝飾的下雨的天空
難點:能用泡沫條表現出各種形態的“雨滴”。
活動準備:1、教師示范畫(事先用藍灰色調的水彩涂滿整個畫紙)
2、每人一份泡沫條(包裝水果的外泡沫套剪碎),每組一份漿糊。
3、一段有雷聲、雨聲的音樂。
4、下雨場景的圖片。
一、 好大的雨
1、 教師出示有下雨場景的圖片
2、 師:你們在圖畫上看到人們手里都拿著什么啊?
3、 師:什么樣的天氣我們要帶傘啊?
4、 師:你們能學學下雨時雨滴的樣子嗎?(教師用動作引導幼兒學下雨的樣子)。
二、 紙上下雨
1、 教師出示藍灰色底的畫紙。師:今天我們要在這張紙上下雨。
2、 教師播放錄有雷聲的音樂。師:哇!打雷了。快要下雨了,零星的小雨下下來了。
3、 教師示范在紙上用小泡沫條貼出“零星小雨”。
4、 教師播放有下雨聲的音樂。師:哇,雨開始下的了哦!這個時候雨是什么樣子的啊?(很多,很快,很密)
5、 師:那我現在請一個小朋友來我的紙上下雨。
6、 教師繼續播放有傾盆大雨的音樂聲。師:嘩啦啦!雨又更大了。那這個時候雨下下來是什么樣子的了啊?(雨點更大、更密、更快了)
7、 教師再請一個小朋友來下雨,其他幼兒觀察仔細。
8、 教師播放伴有風的聲音的雷雨場景音樂。師:呼呼呼!刮風了,雨點被吹來吹去了。
9、 教師請個別幼兒上來表現刮風時的雨點。
三、 幼兒實際操作。
1、教師請幼兒在自己的畫紙上實際操作
2、注意提醒幼兒要一根一根的拿,漿糊涂的少一點。
3、師:現在我請小朋友在這灰蒙蒙的天空上下雨嘍。(教師一邊播放音樂)
4、幼兒操作,教師巡回指導,幫助個別能力較弱的幼兒。
四、 結束部分
1、 幼兒完成化作后,教師將幼兒的作品懸掛起來。
請幼兒相互欣賞作品,看看別人和自己下的雨有什么不一樣。
【美術教案】相關文章:
美術教案【精選】08-02
[經典]美術教案09-28
[精選]美術教案08-07
【經典】美術教案08-17
美術教案[精選]08-15
(經典)美術教案07-27
美術教案01-26
美術教案01-26
美術教案01-26
美術教案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