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中班音樂教案合集8篇
作為一名為他人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教案是實施教學的主要依據,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教案要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中班音樂教案8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中班音樂教案 篇1
活動目的:
1、通過欣賞,讓幼兒理解詩歌的內容,感受詩歌中的美感。
2、引導幼兒按照詩歌的線索,創造性地想象和仿編。
活動重、難點:感受理解、仿編詩歌。
活動準備:
1、帶幼兒到戶外觀察云的變化,鼓勵幼兒大膽想象。
2、教師用棉花制成表現各種云形象的教具。
活動流程:啟發提問--感受理解--想象仿編。
一、啟發提問:
1、你見過云兒嗎?你見過的云兒象什么呢?
2、天上的云兒怎么會這么有趣的?它是靠誰幫助忙的?
天上的.云兒是怎么幫助云兒的忙的?
(老師用詩歌的句子)
二、感受、于是解詩歌:
1、第一遍欣賞:吹呀吹,云兒變成了什么?
2、第二遍(第三遍)欣賞:
云兒變成了胖娃娃(大獅子,小白船),怎么樣?
3、第四遍欣賞:你最喜歡詩歌里的哪一句?講給小朋友聽好嗎?
4、幼兒集體念詩歌。
三、想象仿編詩歌:
1、吹呀吹,你的云兒會變成什么?它會怎么樣呢?(幼兒討論)
2、幼兒仿編詩歌
四、給詩歌起名字。
中班音樂教案 篇2
感知學唱游戲歌曲
1.毛毛蟲啃了什么樣的蘋果呢?我們一起來看一看,聽一聽!(播放動畫)
2.毛毛蟲都啃了什么樣的蘋果?按幼兒說的出示圖片,并唱樂曲。
3.再聽一次,是啃了這些蘋果嗎?
4.分句聽辨,出示圖譜,感知學唱啃不同的蘋果時發出的'不同聲音節奏。
小蘋果:
○ ○ ○○○大蘋果:
○ ○ ○○○紅蘋果:
○○○○ ○--綠蘋果:
○○○○ ○--
5.區別啃大小蘋果的聲音,跟著音樂,和毛毛蟲一塊啃蘋果(快樂地歌唱)。
(二)游戲--毛毛蟲啃蘋果
1.老師做毛毛蟲,幼兒嘗試按節奏表現蘋果被啃,變成蘋果核的動態。
2.請幼兒分組自選蘋果變,唱到啃什么蘋果,變什么蘋果的幼兒就表現被啃動態。(視情況再次游戲。)
四、毛毛蟲變蝴蝶
1.毛毛蟲吃了這么多蘋果,開始休息了。
2.毛毛蟲睡了美美的一覺醒來,呀!變成什么啦?毛毛蟲變蝴蝶嘍!(一起學蝴蝶飛,出活動室)
中班音樂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聽辯不同的節奏型,并用拍手動作表示。
2、培養幼兒看指揮演奏打擊樂的能力,并在齊奏或合奏中保持自己的'演奏速度。
3、繼續組織幼兒按已有規則使用樂器,養成愛護樂器的態度和習慣。
活動準備:
1、教師熟悉所要彈奏的樂曲,并按樂譜中的節奏型,配置伴奏的和旋節奏。
2、鈴鼓、碰鈴、圓舞板等樂器。
活動過程:
一一、聽音樂,按節奏拍手。
1、了解樂曲名稱《楊柳青》。
2、幼兒邊聽音樂邊按節奏拍手,熟悉曲調。聽辯不同的節奏型。
3、引3、指導幼兒聽辯各小節的伴奏節奏型并合著音樂拍出來。
二、練習。
1、放慢速度,教師用拍手動作指揮幼兒齊奏。
2、放慢速度,幼兒邊看指揮邊合著音樂做自己現有樂器的模仿動作。
3、教師用指揮動作,指揮幼兒進行分聲部練習,幼兒根據教師的指揮隨音樂做現有樂器的模仿動作。
三、樂器演奏。
1、組織幼兒較快地拿起樂器,保持正確的姿勢,準備演奏。
2、放慢速度,指揮幼兒演奏樂器。
3、提醒幼兒注意教師改變指揮方案,并輕聲地認真演奏。
中班音樂教案 篇4
一、活動目標:
1、以肢體創作帶入歌曲《懶惰蟲》。
2、學習四分休止符:通過直觀的卡片與指揮引導幼兒掌握四分休止符。
二、活動準備:節奏卡一套、懶惰蟲圖片、單響筒、響棒、鈴鼓、歌曲《懶惰蟲》
三、活動過程:
1、名字節奏
(1)教師:小朋友們好!今天我們班來了兩位外星人寶寶想跟我們小朋友一起玩,你想不想跟他玩啊!我們用掌聲來歡迎它們。(出示?與?)他們兩個是很好的朋友,他們經常一起唱歌跳舞,我們也一起跟它們唱歌跳舞歡迎它好不好?教師排出節奏:(????)幼兒想象創作肢體律動。
(2)引導幼兒將名字與卡片節奏結合在一起。鼓勵幼兒創作節奏,并試著將名字與節奏結合,
例:????
我是王小明
請個別幼兒排節奏卡,全體幼兒一起念出節奏。
2、歌曲《懶惰蟲》
(1)教師教唱歌曲第一段時,幼兒模仿蟲子的動作扭來扭去,第二段唱到肚子痛就摸肚子,第三段再模仿蟲子的動作扭來扭去。懶惰蟲這么懶,它除了肚子痛還有那里痛呢?引導幼兒創作肢體律動。
(2)教師拍?0的節奏,幼兒跟隨,不間斷的拍,教師逐漸帶入歌曲。幼兒自選樂器敲奏節奏:?0?0。
3、學習四分休止符
(1)排?□?□空格處不發出聲音,請幼兒自行發現是否拍過這種節奏。教師指揮幼兒看卡片拍節奏。
(2)將圖放到□解釋0的.意義,并綜合??
四、結束部分:
歌曲《懶惰蟲》律動退場。
0的節奏練習。
中班音樂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理解歌曲內容,能根據音樂有節奏的演唱歌曲。
2、結合生活經驗,通過觀察圖片認識各種豆子的名稱,初步感知方位詞。
3、知道豆和“痘”的不同,感受歌曲中諧音的趣味。
4、初步感受歌曲中親切的情緒,用親切的'語調唱歌。
5、感受音樂節奏,樂意參與音樂游戲活動,體驗游戲的快樂。
【活動準備】
幼兒用書,掛圖,各種豆子,歌曲音樂。
【活動過程】
一、播放音樂讓幼兒聽聽豆豆在哪里買豆,買了哪些豆。
二、出示裝有各種豆子,請幼兒說一說歌曲中說到的豆。
1、讓幼兒找出歌曲中說到的豆,并出示對應的豆子圖片,讓幼兒觀察。
2、老師出示“豆”告訴幼兒黑豆、黃豆、綠豆、紅豆都是豆類。
3、討論為什么不買水痘?水痘不是豆,它是一種傳染病,誰也不想得這樣的病。
三、學唱歌曲。
1、請幼兒根據圖片提示學唱歌曲。
2、讓幼兒邊拍節奏邊演唱歌曲。
3、請幼兒根據歌曲內容創編相應的動作,初步感知方位詞語。
四、游戲:抓豆
玩法:游戲開始,眾人帶上各種豆的漢字卡,扮演各種豆子圍圈站立,一人做小豆豆繞圈走,歌曲結束,豆子快速回到座位。歌曲結束未回到座位或被小豆豆抓住者,臉上被點上一顆紅色的“痘”,多次后,統計誰臉上的“痘”最多誰就表演節目。
教學反思:
本課整體上的效果還是不錯,孩子們在學習音樂的過程中享受音樂,課堂教學目標基本達成,不足的地方是有的個別的學生有時做一些課堂小動作,影響教學,其次是學生的主動性有些欠缺應該設計一些合作交流的環節。教師要認真反思,從教學環節設計入手,爭取減少走神的學生充分調動每個孩子學習音樂的積極性。
中班音樂教案 篇6
設計意圖
結合季節特征,設計秋天的主題網,其中設計了這個音樂活動,讓小朋友在音樂聲中,體會秋風細雨所營造的音樂美,中班音樂活動《秋天的落葉》。活動中嘗試運用奧爾夫音樂教學聲勢、肢體律動等理念,以培養幼兒的創造性能力為主,鼓勵幼兒多角度思考問題,培養幼兒的發散性思維,運用即興創造,讓幼兒能積極地參與活動,表露真情實感,讓幼兒運用語言及身體的動作去表現音樂,在寬松自由的氛圍中體會欣賞到音樂的美感.
活動目標
1. 運用不同的聲勢和肢體律動表現不同的音樂段落。
2. 通過音樂欣賞啟發幼兒分析、想象、思考、判斷的能力,培養對音樂的感知以及合作能力,幼兒教案《中班音樂活動《秋天的落葉》》。
3. 在參與活動中體驗到積極愉快,恬靜柔美的情緒情感。
活動準備
1. 音樂:《小樹葉》、《秋天的落葉》
2. 塑料袋若干
3. 樹葉胸飾每人一個
活動過程
一. 在《小樹葉》的音樂聲中進入活動室。
通過 感受樂曲的意境美,體會小樹葉由害怕變勇敢的精神,激發幼兒不害怕事物的情感。
二. 欣賞音樂《秋天的落葉》,啟發幼兒運用不同的聲勢和肢體律動表現不同的音樂。
(一)分段欣賞和表現樹葉飄落、被雨淋、跳舞的情景。
1. 欣賞A段,啟發幼兒想象并表現樹葉飄落
2. 欣賞B段,啟發幼兒想象并表現樹葉和雨嬉戲的`場景。
3. 欣賞C段,啟發幼兒想象并表現樹葉轉圈跳舞歡樂的樣子。
4. 欣賞A段 啟發幼兒想象并表現樹葉寧靜美。
(二)完整表演落葉快樂的一天。
1.完整欣賞音樂,感受秋風細雨中樹葉跳舞的情景。
2.激發幼兒用身體,大膽表現音樂。
三.在《秋天的落葉》的音樂聲中退出活動室。
活動延伸:區角活動
1. 美工區投放樹葉、顏料等材料感受秋天的色彩美。
2. 在表演區投放能發出聲音的日常用品和有關秋天的音樂,讓幼兒創造發現生活中的音樂,感受音樂的神奇美。
3. 在自然角投放秋天的果實,感受秋天的碩果累累,是個豐收季節。
中班音樂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初步熟悉樂曲的旋律,學習用身體動作和語音節奏來表現音樂。
2.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創編有關煎荷包蛋和冒煙的身體動作。
3.在輪流做身體動作,念語言節奏的時候,控制好自己動作和聲音。
活動準備:
1.幼兒有觀察成人煎荷包蛋的經驗。
2.幼兒用書《荷包蛋》,投影儀。
3.小鈴、鈴鼓、響板若干。
活動過程:
一、幼兒觀看用書《荷包蛋》畫面,理解圖中內容。
1.觀看用書。
教師:大家看看圖上有什么呀?
2.幼兒觀察圖中小朋友的'臉部特征,理解圖的含義。
教師:我們看看這幾個做朋友跟平常畫的小朋友有什么不一樣的地方?
3.幼兒邊聽音樂邊說語音節奏:看看看、聞聞聞、吃吃吃、笑笑笑。
二、幼兒根據自己的經驗,創編煎蛋和冒煙的身體動作。
1.教師哼唱曲譜,幼兒回憶媽媽在家里做煎雞蛋的動作并做一做。
2.教師反饋幼兒創編的一種煎蛋動作,一邊哼唱曲譜一邊帶領幼兒進行集體練習。
3.教師哼唱曲譜,幼兒創編荷包蛋冒煙的動作。
三、幼兒聽教師用比較慢的速度哼唱樂曲,完整地用動作表現樂曲。
1.教師哼唱曲譜的前16小節,幼兒做煎蛋和雞蛋冒香氣的身體動作。
教師:我們一起聽著音樂來煎雞蛋,讓雞蛋煎得冒出熱騰騰的香氣。
2.幼兒聽音樂,完整地做身體節奏動作。
四、教師用身體動作指揮,幼兒分聲部練習身體節奏動作。
1.幼兒選擇打擊樂器,嘗試演奏樂器。
教師:我來做指揮,你們看我的指揮來煎荷包蛋。
2.幼兒嘗試為樂曲配器。
教師:煎荷包蛋我們用什么樂器?冒煙動作我們用什么樂器?
3.幼兒在教師指揮下,完整地演奏樂曲。
中班音樂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1、 初步學會唱這首兒歌。
2、 體會到音樂游戲的樂趣。
3、 樂于參與音樂游戲。
活動準備:
錄音機、該音樂的配套磁帶。
活動過程:
1、 教師用語言直接導入課程。
教師:“小朋友們,今天我們來玩一個好玩的游戲,不過,在玩這個游戲前我們得先學一首歌,然后把這首歌放入到我們的游戲中,要一邊說一邊玩,好嗎?現在,先讓我們聽一下這一首好聽的`歌。”
教師播放音樂。
2、 教師放音樂,讓幼兒熟悉這首歌的旋律。
教師:“小朋友們仔細聽,在這首歌里都說了些什么?”
3、 教師自己唱一遍兒歌,邊唱邊用自己的身體比一些相應的動作。可以讓小朋友小聲的跟著唱。使得幼兒更加熟悉旋律和歌詞。
4、 教師說明游戲規則,然后請5到10個小朋友先做一次游戲,以便讓所有幼兒都明白游戲的規則。在幼兒游戲時,教師要及時的播放音樂。
5、 請全班的小朋友一起來游戲,并且一邊游戲一邊跟著錄音機唱兒歌。
6、 活動結束。
活動延伸:
組織幼兒在課外活動時間邊唱兒歌邊玩游戲。
游戲規則:教師蹲下,和一名幼兒手拉手并舉過頭頂,搭成城門的造型,當音樂響起時,幼兒一邊唱歌一邊從城門下穿過。當唱到最后一句“走到城門滑一跤”時,城門關閉,被關到的小朋友就來替換老師,成為城門。依此類推,游戲繼續。
【中班音樂教案】相關文章:
中班音樂教案音樂03-16
(經典)中班音樂教案07-24
中班音樂教案[精選]07-26
中班音樂教案[經典]07-28
中班音樂教案(經典)08-03
(精選)中班音樂教案07-20
中班音樂教案06-15
中班音樂教案(精選)10-31
中班教案音樂09-09
音樂教案中班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