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中班音樂教案合集10篇
作為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有必要進行細致的教案準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恰當地選擇和運用教學方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中班音樂教案10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中班音樂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熟悉x x| xx x|的節奏型,并根據節奏卡做出相應的聲勢。
2、通過故事,感知《庫企企》全曲ABC的結構型及歡快活潑的旋律。會用樂器進行演奏。
活動準備:
節奏卡、《庫企企》音樂、PPT音樂圖譜、打擊樂器
活動過程:
一、問好歌
二、出示“ X”和“XX”,認識和感知組成的X X│XX X│節奏卡。
1、認識“ X”和“XX”,并用拍手的`形式來表示節奏。
2、老師隨意擺放出X X│XX X│,變換動作來表示節奏,并嘗試給節奏卡配上旁白。
3、欣賞音樂《庫企企》,并請幼兒在音樂當中,找出和X X│XX X│相同節奏的部分。
三、在音樂故事中,理解和感受樂曲的ABC結構型。
1、看PPT圖譜聽故事。
2、欣賞音樂后提問:在這首曲子中,哪里可以表示繞過樹林?哪里可以表示跨過小河?哪里表示口訣?
3、認真傾聽音樂中,一共繞過了幾棵大樹?腳踩了幾塊兒石頭跨小河的?最后到達城堡門口時說的是什么?說了幾遍?
4、幼兒討論這首曲子分為幾部分?并感受樂曲ABC結構型。
5、再次欣賞音樂,邀請幼兒來用動作表現音樂故事,來充分感受樂曲的ABC結構型。
四、認識樂器,并進行打擊樂演奏。
利用音樂來玩“搶椅子”游戲。自然分組,沒有搶到椅子的幼兒為指揮,大家隨音樂進行打擊樂的演奏。
中班音樂教案 篇2
有益的學習經驗:
1.感受樂曲歡快的情緒,熟悉歌曲內容及曲調,會用歡快的.情緒演唱。
2.學習四分、八分、十六分音符混合節奏型,并能按節拍做拍手、跺腳的動作。
3.增強身體的協調性,學習踏點步、跑跳步、橫跨步。
4.在音樂的伴奏下能合拍、自如地表演動作,并鞏固節奏感。
準備:
課前帶幼兒練習踏點步、跑跳步、橫跨步。
活動與指導:
1.聽音樂《多愉快》用“手腕花”“跳跳步”等組合合拍的步入音樂室,要求動作優美,腳步輕快。
2.節奏練習,四分、八分、十六分混合節奏。
中班音樂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熟習樂曲旋律,學習利用打擊樂器隨音樂進行欣喜。
2、掌控常見樂器的演奏方法,根據圖譜進行配器演奏。
3、體驗合作演奏帶來的快樂。
4、初步學習用對唱的方式演唱歌曲。
5、能大膽表現歌曲的內容、情感。
【活動豫備】
1、白板課件《豬八戒娶媳婦》。
2、圓舞板、三角鐵、雙響筒、小擦、大鼓等樂器若干。
3、平板電腦、豬八戒面具、新娘頭飾。
【活動過程】
(一)出示豬八戒的圖片,激起幼兒愛好。
教師:今天有一個客人來到了我們城北幼兒園,你們想不想熟習他?
(二)熟習樂曲旋律,能用身體動作練習節奏。
1、嘗試創編與游戲情節符合的.身體動作。(洗臉、照鏡子、跑步、拍手)教師:今天豬八戒要往娶媳婦兒啦!可是身上很臟,怎樣辦呢?
2、出示圖譜,完全欣賞樂曲并表演。
教師:剛才八戒往娶媳婦兒一共做了哪些事情呢?
教師:音樂聽完了,我們跟音樂來做一做八戒娶媳婦兒這件事吧!
3、熟習停止符號,跟隨樂曲拍打節奏。
(三)熟習各種樂器,掌控常見樂器的演奏方法。
1、介紹各種樂器,初步了解演奏方法。
教師:這是什么樂器呀?你知道它是再買演奏的嗎?
2、分組探索、練習常見樂器的演奏方法。
教師:剛才寶貝們都學的怎樣樣啊?那現在我要來檢驗你們的成果了!哪一組先來試試呢?
3、自主交換樂器并練習。
4、根據符號順序輪番演奏。
(四)完全演奏,體驗合作演奏帶來的快樂。
教師:看來我們的迎親樂隊蠻利害的嘛!趕緊拿起我們的樂器,和八戒一起娶媳婦兒往咯!
中班音樂教案 篇4
一、設計意圖:
最近一段時間幼兒對自己的皮鞋踩在地板上發出的聲音很感興趣,經常三五成群的在一起比誰的皮鞋踏出的聲音響,誰的皮鞋踏出的聲音好聽,正好切合這一點,我選擇設計了《我的皮鞋踏踏響》這個活動,通過歌曲來學習節奏和身體動作的和諧表現這個難點,通過自己的親身體驗,在唱唱、踏踏、中體驗音樂帶給我們的樂趣,通過此活動發展幼兒的節奏感和音樂表現力。
二、目標的制定:
新的教育觀強調幼兒興趣、態度的培養,注重自身的探索與體驗,中班的幼兒已具備了好奇好問,探索的條件,但始終還缺乏意識性,因此這次活動的重點在于通過自身的探索感受到音樂活動到來的快樂,具體目標定為:
1、在踏踏、跳跳、唱唱中,熟悉歌曲的旋律和節奏,并初步學會演唱。
2、感受音樂節奏快慢強弱的變化,并能用身體動做來表現。
3、享受音樂活動帶來的快樂,體驗同伴間的表演樂趣。
三、重、難點及解決策略:
重點:感受音樂節奏快慢強弱的變化,并能用身體動做來表現。
難點:學習踏踏響部分,并加入踏腳的聲音。
解決的策略:采用游戲法、演示法、交流討論法與活動加以整合,使幼兒獲得對音樂節奏的表現力,達到藝術性、愉悅性的和諧統一。
四、教學過程:
(一)、引出課題,引起幼兒踏節奏的興趣。
1、請幼兒踏皮鞋,說說皮鞋發出的聲音。
“你們的腳上穿的是什么?皮鞋會發出什么樣的聲音?”
2、教師示范,幼兒學踏節奏。
“你的皮鞋能唱出跟我一樣的聲音嗎?”
(二)、感受歌曲的旋律、節奏。
1、播放歌曲音樂,幼兒初步感知。
“我也有一雙皮鞋,我的皮鞋也會踏踏響,唱出好聽的歌。”
“我的皮鞋是怎么唱歌的?”
2、再此播放音樂,注意節奏的.變化。
“我的皮鞋有時唱得長,有時唱得短,哪里唱得長?哪里唱得短,請你仔細聽。”
3、教師出示節奏圖譜,指圖譜范唱。
4、幼兒學習演唱和表演節奏。
幼兒看著節奏圖譜用腳踏節奏。
教師根據幼兒的學習情況解決難點問題。
(學唱部分首先是導入活動,以“皮鞋”為線索貫串整個教學過程,很自然的過渡到這一環節,在活動中應用了副歌前置導入法,在手法上強調了重復的節奏形式,引導幼兒的興趣,邀請幼兒唱出了與老師皮鞋一樣的節奏,用動作和嗓音來模仿歌中的重要節奏,為正式學習歌曲作好鋪墊。其次是感受歌曲的旋律、節奏。通過教師清唱及出示節奏圖譜,詢問“我的皮鞋哪里唱的長,哪里唱的短?”來引導幼兒找出難點、重點部分的節奏,并重點練習,并在圖譜中用形象的大小腳印表示,大的踏得重而長,小的踏得輕而短,更好理解歌曲中的快慢的關系。)
(三)、學唱歌曲。
1、學唱踏踏響部分,并加入踏腳的聲音。
2、跟唱歌曲一遍。
“這回我們跟著音樂來唱歌吧,看看誰的聲音最好聽。”
(引導幼兒共同的邊唱邊踏來達到踏踏、跳跳、唱唱中學習歌曲的旋律和節奏,讓幼兒享受音樂活動帶來的快樂的目標)
(四)、表演歌曲
“小皮鞋唱得都很高興,我們來舉行一個我的皮鞋踏踏響的音樂會吧,看看誰的歌聲最動聽,誰的動作最漂亮。”(體驗同伴間的表演樂趣。目標三的體現)
中班音樂教案 篇5
課后反思:這原來是一個中班的歌唱活動——《懶惰蟲》,歌曲節奏平穩,是弱拍起唱的歌曲,內容活潑而富有童趣,曲風詼諧幽默,很能夠勾起孩子學習的欲望。綱要中提到教學活動內容既要適合幼兒的現有水平又要有一定的挑戰性,根據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我在選擇這個內容時,制定了更高層次的目標:
1)在游戲中學唱歌曲,感受和表現歌唱中的弱起節奏;
2)借助歌唱,動作表演和人際交流,體驗和表現歌曲中的幽默;
3)大膽仿編歌詞,產生對“懶惰蟲”的否定情緒。
活動的重點是能用詼諧有趣的的情緒、動作表現歌曲,知道要做勤勞的孩子。根據歌詞內容能用不同情緒、節奏等表現歌曲是本次活動的難點。由于是家長開放日活動,所以在本次活動設計中我穿插了一些必要的律動環節,使得課堂氣氛活潑富有生機。
活動一開始,教師用一個簡單的亂糟糟的場景引入主題,用尋找懶惰蟲的方式清唱歌曲讓幼兒初步感受,從而為后面的學習作了一定的鋪墊。因為該歌曲較短,旋律簡單流暢,很容易熟悉。活動中我用了三次范唱后,幼兒早已會哼唱這個旋律了。于是接下來我讓幼兒直接說一說歌詞、聽了歌曲后的感受,再隨圖譜學唱一遍。之后把重點放在創編有趣的動作上,選擇幼兒創編的動作進行表演。在第二段的創編過程中我也是層層深入,先讓幼兒模仿唱,然后表演唱,最后是幼兒獨立創編。整個活動中教師的多次清唱、簡單的圖譜、有趣的動作、都充分幫助幼記憶歌詞。最后在完整學唱時加入了音樂的伴奏和輕松的間奏,并讓幼兒進行自由表演、兩兩合作表演、邀請家長進行表演等,使得幼兒家長情緒高漲,活動氣氛活躍有效。
分析不足:反思本次課堂,在第一段“懶惰蟲”學習中我忽略了幼兒的`創造思維的發展。如歌詞中唱到“你的眼睛痛、你的鼻子痛”,教師在提問時,可以設計提問:在”懶惰蟲“是不是真的很痛,那為什么說痛呢?”如果孩子理解了懶惰蟲是假疼的,那么他們在演繹歌曲時可能會更輕松而且更幽默、詼諧。另外還可追加這樣的提問:“懶惰蟲除了眼睛、鼻子痛,他哪里還會痛呢”讓幼兒進行簡單的創編,讓孩子唱出不同的“痛”,以此幫助幼兒,演繹歌曲,效果可能會更好。
中班音樂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激發關心幫助老人的情感,體驗音樂游戲的快樂。
初步感受音樂《瑞典狂想曲》,能創編表現猴子特征的動作。
借助圖譜支架,隨樂創編游戲動作,表現故事情境。
活動準備
故事情景準備。
音樂《瑞典狂想曲》剪輯,圖譜。
活動過程
1.情景導入,初步感受音樂。
教師:我們猴子特別聰明能干,媽媽種的香蕉成熟了,你們愿意幫媽媽摘香蕉嗎?
2. 分段熟悉音樂。
(1) 隨樂練習小猴走路、遠眺的動作。
教師:我的猴子寶寶們動作可機靈了,誰上來給大家表演一下?
(2)創編上樹、摘香蕉、下樹動作。
教師:香蕉樹好高呀,我們怎么上去呢?誰來表演一下。
教師:你看到了什么?我們一起來摘吧。
教師:摘了好多的香蕉,拿也拿不下,聽聽音樂中的`猴寶寶是怎么做的?
(3)創編擦汗回家動作。
教師:好熱啊,擦擦汗,把香蕉背回家吧。
3.完整欣賞音樂。
(1)看圖譜隨樂梳理游戲情節。
(2)表演音樂游戲:小猴摘香蕉
4.趣味表現音樂。
(1)觀看猴奶奶摘香蕉。
教師:猴奶奶年紀大了,香蕉也摘不動了,怎么辦呢?
(2)完整表現音樂游戲。
教師:乘猴奶奶回家休息,我們幫她把香蕉摘下來,送給她一個驚喜。
活動延伸
創設繼續幫助其他小動物情節,創編相應動作進行游戲。
設計意圖
本活動緊緊圍繞"用藝術潤澤心靈,用生命感動生命"的辦園核心理念,依托十一五蘇州市級研究課題《幼兒園課程生活化的實踐研究》,堅持以生態綜合藝術教育為載體,以回歸生活、回歸自然、回歸游戲的方式為手段來設計。所選擇游戲的《瑞典狂想曲》是一首輕快、活潑、充滿天真情調的樂曲。由于整首曲子的篇幅較長,根據中班幼兒的年齡特點,截取了中間明顯的旋律。通過引導幼兒想象音樂的意境,來感受音樂的速度快慢、高低的變化,能安靜聆聽音樂并用身體動作表現音樂。
中班音樂教案 篇7
音樂游戲內容:
鄉下老鼠進城去看望城市老鼠,他壯著膽子,穿過田野,來到了城市,這里到處都是高樓大廈,她感到很陌生,也有點害怕,于是小心翼翼地沿著墻角走:“左看看,右瞧瞧,1234567;左看看,右瞧瞧,1234567。”終于來到城市老鼠的家,哇!這里的食品真多呀!各種蔬菜、水果、面包、香腸、奶酪、黃油……讓人看得口水都流出來了。鄉下老鼠和城里老鼠不客氣地吃起來。突然“喵一了二聲,貓來了,老貓往這邊撲,老鼠往那邊躲,最后老貓用語言“畫個圈圈定住你”將他們變成了木頭老鼠。
教學活動建議:【活動目標】
1、會玩“躲閃、定住”游戲,感受樂曲中表現出來的緊張氣氛。
2、隨音樂嘗試合拍地表現鄉下老鼠進城的忐忑不安、快樂、緊張、安靜的情緒。
3、體驗聽音樂做游戲的快樂。
4、欣賞歌曲,感受歌曲活潑有趣的特點。
5、讓幼兒感受歌曲歡快的節奏。
【活動準備】
經驗準備:聽過音樂《忐忑》和故事《城里老鼠和鄉下老鼠》。
材料準備:剪輯好的《忐忑》音樂、老貓頭飾一個。
【活動過程】
1、回憶故事內容,激發幼兒的活動興趣。
師:還記得故事《城市老鼠和鄉下老鼠》嗎?城市老鼠告訴鄉下老鼠城市里有什么呢?
2、傾聽音樂,感受音樂的節奏和結構,學習將音樂與故事匹配。
師:這首歌曲反映了鄉下老鼠進城的心情。讓我們一起聽一聽城市是不是像城里老鼠說的那樣鄉下老鼠進城后發生了什么事情?
3、熟悉A段音樂,并隨音樂大膽用動作表現。
(1)感受音樂中鄉下老鼠進城時的忐忑心情。
師:你們知道鄉下老鼠進城時怎么走的.嗎?誰能用動作告訴我。
(2)引導幼兒感受并表現音樂中鄉下老鼠進城的狂歡。
4、感受B段音樂,玩“躲閃、定住”游戲。
(1)感受音樂,討論如何躲避老貓的抓捕。
(2)明確游戲規則。
(3)聽音樂玩“躲閃、定住”游戲。
5、聽完整音樂玩游戲,自然結束活動。
教學反思:
通過豐富多彩的教學手段,結合音樂本身的要素,讓幼兒感受到不同的音樂形象,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方式學習音樂、享受音樂,音樂是情感的藝術,只有通過音樂的情感體驗,才能達到音樂教育“以美感人、以美育人”的目的。幼兒的演唱效果很好。在實踐過程中,培養了幼兒的審美能力和創造能力。通過成功的音樂活動,會提升孩子們對音樂活動的興趣,也能提升一些能力較為弱的孩子對音樂活動的自信心。
中班音樂教案 篇8
活動意圖:
音樂是幼兒園教學生活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除了對幼兒進行音樂教學,我還將音樂滲透到幼兒的一日生活之中,不僅提高了幼兒的音樂素質和能力,而且對于我們一日生活中的各項工作都有所幫助。為此開展了此次活動《長鼻子》。發展幼兒對音樂的感受力、記憶力、想象力、表達力及創造力等方面的音樂能力,促進了幼兒音樂素質水平的提高。
活動目標:
1、熟悉旋律,初步學唱歌曲《長鼻子》,能用正確的.姿勢、自然的聲音歌唱。
2、創編大象的各種造型,體驗創編表演的樂趣。
3、感受音樂的情緒和形象。
活動準備:
鋼琴,音樂。
活動過程:
一、發聲練習(模仿動物叫聲)
小老鼠來了,吱吱吱吱吱;母雞來了,喔喔喔喔喔 ……
二、復習歌曲表演《袋鼠》
1、 集體演唱。
2、 小組表演唱。
三、說說做做,激發興趣
提問:你們見過動物園里的大象嗎?大象是什么樣子的?你見過它在做什么事情?請你說一說并用動作表示出來。
小結:大象有長長的鼻子和牙齒,身體很強壯,它會用鼻子送東西吃,吹口琴,卷木頭,投球等等,大象長鼻子本領可真大!
三、新授歌曲《長鼻子》
過渡語:歌曲里也有一只大象,我們來聽一聽,這只大象是什么樣子的?
1、欣賞歌曲《長鼻子》
提問:你聽到了嗎?這只大象是什么樣子的?(提示:鼻子、牙齒、耳朵、身體、大腿)
小結:長鼻子,大牙齒,耳朵是扇子,身體像堵墻,大腿像柱子。(邊唱邊小結)
2、 熟悉歌詞。
教師彈琴,幼兒邊拍手邊有節奏的念歌詞。
3、學唱歌曲。
1)跟隨老師一起演唱歌曲。
2) 集體演唱歌曲。
重點指導:提醒幼兒注意空拍,用自然的聲音演唱并唱準3/4拍
五、創編動作
1、提問:這是一只在雜技團表演的大象,你們想想看,它都會表演哪些節目?(幼兒自由討論)
小結:它會表演用鼻子送東西,吹口琴,卷木頭,投球等等節目。
過渡語:我們也來做一只表演節目的大象好嗎?唱到最后一句“這是什么”的時候擺出一個動作,讓大家猜猜你在表演什么節目。
2、 個別幼兒表演,其他幼兒猜一猜。
重點指導:教師對幼兒創編的動作進行指導,使之更為形象,便于大家猜測。
3、集體邊唱邊表演。
教學反思:
通過輕松活潑的律動形式把孩子帶到音樂的殿堂,調動孩子學習音樂的積極性和情感, 在學習歌曲時教師先范唱讓學生體會歌曲的情緒。讓孩子輕聲模唱從而感受歌曲的情感, 這樣孩子在不知不覺中學會歌曲并能很好的演唱。為了發揮孩子創造力讓孩子自編動作, 使活動氣氛達到**。在不知不覺中掌握了歌曲,也發揮了孩子的創造能力,真正的達到了教學目的。
中班音樂教案 篇9
活動目標:
1、熟悉樂曲旋律、結構與節奏,能用小兔“跳、蹦”的基本動作跳出“前、后、前前前”的方位動作。
2、大膽探索創編玩偶兔娃娃的動作,并能合著音樂節奏做動作。
3、享受游戲情景所帶來的快樂,發展空間協調能力和結伴交往游戲的能力。
活動準備:
1、兔子頭飾一個,玩偶兔娃娃。
2、錄音機,兔子舞音樂。
活動過程:
聽音樂《走路》進場,圍半圓坐。
1、幼兒坐成半圓形欣賞音樂,感受快樂情緒。
幼兒欣賞音樂,并自由做節奏動作,如拍手、拍腿等。
2、講述玩偶兔娃娃的故事,探索創編玩偶兔娃娃的動作。
師:“這音樂說了一個玩偶兔娃娃開音樂會的故事。夜幕降臨的時候,森林里一片安靜,玩偶兔娃娃們聚在草地上,圍坐成一個大圓圈,當有魔力的音樂傳來,奇跡出現了,玩偶兔娃娃全身活動起來,跳起了快樂的兔子舞。”
師:“讓我們一起變成兔娃娃,起來跳舞吧。”
幼兒創編玩偶兔娃娃的舞蹈動作,全體幼兒表演玩偶兔子舞。
3、學習小兔跳、蹦兩個基本動作。
學習第一個基本動作:兔跳。
師:“學會了玩偶兔娃娃的舞蹈,你們想不想去參加小兔音樂會啊?兔娃娃告訴我說,要想參加小兔音樂會還要學會小兔跳,你們會不會啊?”請幼兒上來學兔子跳。
師:“對了,兔子跳是用腳尖輕輕地跳,低低地跳,像我這樣。還要有節奏地跳,瞧這樣。”教師示范,幼兒伴樂自由練習。
學習第二個基本動作:兔子蹦。
師:“兔娃娃們跳得真不錯,如果再加上兔子蹦起來的動作就更好看了,瞧我這樣。”教師示范,幼兒伴樂自由練習。
4、組合兔子跳和蹦兩個基本動作。
師戴上頭飾:“現在,讓我這個兔姐姐帶你們去參加兔子音樂會吧。!”
幼兒用基本動作組合成韻律動作前行。
5、組織幼兒跳舞出場。
師:“瞧,這里就是開音樂晚會的大草地。咦?怎么沒人?”
老師看表皺眉說“哎呀,今天我們練兔子舞遲到了,小兔音樂會結束了,要明天才有了。讓我們回去休息休息,養足精神,明天再來吧,小兔子回家咯!”幼兒跳舞出場。
中班韻律活動《捉螃蟹》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隨音樂合拍地做出“跳舞、吐泡泡、撓癢癢”動作。
2、讓幼兒知道音樂變化的時候,教師的體態是在提示他們做出與音樂相匹配的動作。
3、提醒幼兒在做螃蟹橫行、躲藏動作時不影響同伴。
幼兒園中班韻律活動:幸福拍手歌
活動目標
1、初步學唱弱起的歌曲。嘗試根據前奏的速度變化反映并歌唱。
2、發現“順序”在記憶中的作用。
3、在根據歌詞拍打自己身體部位的過程中感受韻律活動的快樂
活動準備
1、幼兒會表演唱歌曲《幸福拍手歌》。
2、幼兒會唱歌曲《頭發肩膀膝蓋腳》
活動過程:
1、音樂律動《頭發肩膀膝蓋腳》。
(1)教師帶領幼兒隨著音樂的.節奏,邊唱邊摸自己身體的相應部位。
(2)改變音樂的速度,幼兒用緩慢、正常、快速三種速度,表演唱《頭發肩膀膝蓋腳》
2、幼兒學唱歌曲《快來拍拍》。
(1)教師范唱歌曲一遍。
教師在演唱的過程中不做動作,以避免動作干擾幼兒傾聽歌曲。
(2)教師引導幼兒回憶歌詞內容。
教師:我唱的歌中,拍了身體的哪些地方?
(3)教師再次示范唱歌曲,引導幼兒找出歌詞排列的規律。(從頭到腳)
(4)教師引導幼兒邊唱歌邊做動作。教師用點頭的動作提前暗示幼兒歌曲即將開始。
3、教師嘗試用與前奏一致的速度唱歌,做身體動作。
(1)引導幼兒隨鋼琴彈的不同速度邊做動作邊唱歌一遍。
(2)教師引導幼兒解決“跟不上”的困難。
教師:這次,我們不僅要把歌曲出來,還要跟著鋼琴的速度做動作。如果你覺得自己跟不上,可以怎么辦呢?(教師引導他們聽前奏并看教師動作的暗示)
4、教師與幼兒將歌詞中的部分不唱,改成用拍手的方式玩唱歌游戲。
(1)教師指導幼兒以較慢的速度玩歌唱游戲。
教師:這個歌曲還可以玩更好玩的唱法,我們來試試吧。當唱到“腳”的時候,我們忍住不唱,而是用拍手的方法來代替。
(2)教師與幼兒嘗試用正常地速度玩唱歌游戲。
教師:我們的伴奏音樂要快一點,大家試一試能不能跟得上呢?
5、音樂表演《幸福拍手歌》。
中班音樂教案 篇10
目標:
1、嘗試將符號與樂器音色、力度相聯系,學習看指揮進行樂器演奏。
2、享受操弄樂器的快樂。
準備:
1、大信封,圖譜(大)各一份,手鈴、碰鈴、鼓圖片若干。
2、手鈴、碰鈴、鼓、鼓棒樂器各五。
過程:
1、出示信,引起幼兒興趣。
(引導幼兒簡單地觀察信封、郵政編碼、收信人地址及姓名)
2、拆信,出示圖譜。
A、讀出信的內容。
親愛的小朋友們:
你們好!我是外星人,我聽說你們非常棒,決定要來考考你們,我帶來了一段美妙的音樂和一封信,請你們聽著音樂來讀一讀這封信吧。
外星人
T:哦!原來是外星人給我們班寄來的信,我們大家一起來聽著音樂看看信上寫什么吧!
B、出示圖譜,播放音樂。
(教師與幼兒欣賞音樂)
C、教師:這上面有什么呀?我們應該怎么來讀這封信呢?要不這樣吧,用我們的身體動作來讀一讀吧。你覺得用什么動作來表示紅色的符號呢?(引導幼兒用身體來自由地表示各種符號。)
D、與幼兒一起用身體動作和美妙的聲音將圖譜表演出來。
3、使用樂器演奏圖譜。
A、介紹樂器。
T:小樂器聽說我們班上有外星人來的信,它們也想來和你們一起來讀讀這封信,看看它們是誰?
B、樂器并與圖譜匹配
T:這里有三種樂器,我們上面也有三種符號,現在我們來聽聽這三種樂器中哪一種樂器發出的.聲音與圖譜上的符號在一起最合適,做好朋友。
C、充分討論后,請每位幼兒從椅子下拿出樂器,在指揮下帶領幼兒用圖譜信“讀”出。
D、請幼兒換位子,讓每位幼兒都能擊到三種樂器。
4、啟發幼兒快樂地想像:引導幼兒將樂器的聲音與生活中的聲音聯系起來想像。(如:河水拍打石頭——叮叮咚咚鐺;風吹樹葉——沙啦啦,沙啦啦,沙啦啦。)
5、教師與幼兒共同模仿音色和力度用嘴巴來讀外星人的信。如:叮叮咚咚鐺;叮叮咚咚鐺;叮叮咚咚鐺;叮叮咚咚鐺;沙啦啦,沙啦啦,沙啦啦;
【中班音樂教案】相關文章:
中班音樂教案音樂03-16
(經典)中班音樂教案07-24
【精選】中班音樂教案07-26
(精選)中班音樂教案07-20
中班教案音樂09-09
中班音樂教案(經典)01-05
[精選]中班音樂教案08-02
中班音樂教案(經典)08-03
音樂教案中班10-10
中班音樂教案(精選)10-31